李永红
目的:分析胎儿三尖瓣返流超声心动图评价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60例孕妇.对照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孕妇.观察组:确定为高危孕妇.对患者均应用西门子X3000超声诊断仪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2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4.62%(P<0.05).不同阶段的三尖瓣返流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三尖瓣返流运用超声心动图,能检测出胎儿的心脏结构是否出现畸形、心功能是否不全以及心率异常等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有利于预测胎儿的转归.
作者:宋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门诊输液患儿中抽取104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52)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5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是96.15%,其护理满意度是100.00%;对照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84.62%,其护理满意度是92.31%;两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其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其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宗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32例产妇,首先对所有产妇产后42d时盆底功能进行评估,将其依照早期盆底功能复查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均有66例产妇.其中正常组产妇均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无显著不良影响,异常组产妇则均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异常,研究时需对其异常情况影响因素作深入探究.结果:比较研究数据可知,两组产妇在孕期增加体重、产程及新生儿体重等资料中可见其差异较为明显,且其处理结果均为P<0.05,其中有统计学意义存在.而在年龄、分娩方式等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其处理结果均为P>0.05,可见其中无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产妇极有可能会因体重、产程、新生儿体重等多方因素影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因此应结合该类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为产妇产后恢复提供更优质的医护质量.
作者:栾琳;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自然腔道组和腹腔镜组,对自然腔道组患者实施经肛门内镜微创治疗,对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自然腔道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腹腔镜组早(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应激性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安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护患之间信任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资料,根据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55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在对未来信心和对知识及技术的确信、安全感和尊重及一贯性等信任度方面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而且还能使护患间信任度提升,加快患者病症恢复.
作者:王春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优质护理对降低小儿输液过程中的纠纷和投诉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的50例患儿采用常规急诊静脉输液护理,试验组的50例患儿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输液过程的纠纷投诉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纠纷投诉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可减少输液过程的纠纷和投诉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适合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振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历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联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口服治疗,并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早搏和T波低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且有改善心肌供血的可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先晓;张玉飞;陈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应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简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占41例.其中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单一使用法莫替丁治疗(单一组),另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联合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8%,相较于单一组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烧心积分为(0.86±0.57)分、反酸积分为(0.87±0.68)分、胸骨后灼痛积分为(0.23±0.51)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单一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树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单纯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声表现明显不一致,观察组的肝动脉血流量、峰值速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肝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浩;杨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析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2015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成两组,24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情绪评分、止血时间以及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2.13±1.20)分,抑郁评分为(41.52±1.36)分,止血时间为(5.10±1.21)天,贫血发生概率为4.1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不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在降低贫血发生概率、缓解不良情绪方面效果也较佳.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途径选择.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胸痛患者74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与37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改良后急诊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模拟评分上,观察组始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72.97%<97.30%,P<0.05).结论:通过为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改良后的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抢救治疗的整体效果,其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徐俭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选用一般护理对患者进行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程度、复发率、患者了解率等.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9.0±2.0)d,复发率为8%,患者了解率为90%,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5%;对照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1.5)d,复发率为25%,患者的了解率为70%,患者的满意程度为6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了解率和满意程度.
作者:周春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在科室的90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研究组,P<0.05;另外,参照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研究组,P<0.05;参照组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灵敏性以及特异性较好,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作者:鲁磊;王芳;邢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作为本次实验探讨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自21例.其中常规组行X线平片检查,研究组行CT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出腰椎滑脱率方面,X线平片检查的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在检出椎弓峡部裂方面,行CT检查的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组间诊断结果对比,发现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鉴于此,应当结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促进椎弓峡部裂、腰椎滑脱率临床检出率提升.
作者:薛时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固定治疗),两组人数分别为30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93.3%及76.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及26.7%,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使治疗效果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马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共接生胎儿2300例,对其中疑为胎儿畸形的孕产妇实施二维超声检测以及二维超声+四维超声的联合检测,依照胎儿出生情况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判定.结果:经分娩证实,共有79例确实存在胎儿畸形.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检测准确率上,二维超声组远不及联合检查组(79.75%<94.9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分析检测结果可知,在畸形分布类型上,两组检测均以神经系统畸形高,其次则为心脏畸形,以消化系统畸形与颜面部畸形的发生率低,两组检测在畸形分布类型上并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在畸形类型上检测较为全面,可在产前诊断中予以推广.
作者:杨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比较彩色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住ICU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式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统计经超声引导下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机械并发症,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死亡例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0,P=0.035);机械并发症比较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 P=0.602).结论:经超声引导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掌握,可作为置管困难患者及初学者的首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较颈内静脉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病风险.
作者:孟玉兰;单新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对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均对其行CT检查及高磁场MRI颅脑平扫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图像较CT检查图像清晰度及疾病检出率明显更高.结论:高磁场颅脑MRI颅脑平扫检查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的检出率更高,所得图像清晰,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诊断依据,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薛建昌;冯素贤;余杰;刘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女性乳腺癌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将4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超声声像图,分析总结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两组患者肿块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存在差异,研究组患者肿块内血流显示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46.51%(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更为确切的信息,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率.
作者:陈华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B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计算B超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超声检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结果:在所选研究对象中,B超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0%;而普通病理学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6.67%.对于患者在B超诊下的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分别为88.46%、75%、95.83%以及50%.结论:B超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各项属性,具有更高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