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阙永盛;杨卫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心血管, MRI诊断,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MRI诊断方式,研究组采取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准确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CT检测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CT检测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同时采用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标本与癌组织旁正常组织标本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肺癌患者的多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测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显著,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海明;李志彬;齐学红;马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2%与对照组78.57%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QTd、QTcd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选择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进一步改善不良症状,降低QT间期离散度,临床治疗价值较高.

    作者:徐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应用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CT对于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我院的180例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X线检查;观察组给予CT检查.分析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部弥漫性疾病的患者采取CT检查,操作简单,清晰度高,诊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定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0T磁共振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原发直肠癌的诊断与术前T分期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3.0T磁共振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原发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且术前行MRI检查患者共73例,分别将MRI平扫成像和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的T分期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MRI平扫成像准确判断T分期51例,总准确率为69.86%,MRI平扫联合DWI成像准确判断T分期68例,总准确率为93.15%,一致性优与MRI平扫成像(kappa值0.890vs0.589,P<0.05).结论:MRI平扫联合DWI成像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判断中优势明显,能为临床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诊断.

    作者:高雅鹏;强永乾;张少波;邓秦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随机抽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开腹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对照组,n=30)与腹腔镜下行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观察组,n=30)对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穿孔缝合修补术来说,腹腔镜下行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BOLD加压螺丝钉用于足部骨折治疗的效果

    目的:研究BOLD加压螺丝钉用于足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1日—2017年1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将4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BOLD加压螺丝钉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足部骨折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足部骨折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5.12±1.38d)、骨折愈合时间(10.08±2.12d)、治疗优良率(85.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足部骨折患者联合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和BOLD加压螺丝钉的效果优越.

    作者:王卫;徐巧明;马文华;张佳田;赵永林;李浩伟;张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组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的168例住院患者,对其实施专门的院内感染控制干预,按照实际所采用的控制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根据经验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经微生物检验后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度、重度感染发生例数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减轻感染程度,对医院控制感染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张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进行观察,探究分析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70例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在观察组中则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主要可分为咳嗽咳痰、舌后坠、呼吸遗忘、喉痉挛、水肿、呕吐反流误吸以及呼吸抑制,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采用加强护理干预的情况下,可显著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庆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麻醉复苏期颈部护理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分析麻醉复苏期颈部护理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复苏期颈部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部护理,观察组在颈部护理同时采用护理枕,对两组患者护理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患者麻醉复苏期颈部护理不良反应、颈部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率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麻醉复苏期患者在颈部护理中应用护理枕,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麻醉复苏期间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俞永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癌供血动脉CTA对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肺癌供血动脉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肺癌患者术前CTA检查,对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术前行CTA检查与行增强CT检查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CTA与DSA两种影像检查方法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及管径大小.结果:CTA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BA)或体动脉向肿瘤供血.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行CTA检查组要少于行增强CT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A造影显示BA管径大小与CTA一致,但在显示数量上DSA不如CTA.结论:CTA能对肺癌供血动脉做出准确判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王兴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术治疗,观察组予B超引导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排卵恢复正常时间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月经及排卵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就及排卵率均高于对照组,再手术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可有效缩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月经及排卵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崔阿娜;张延军;李连霞;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机体创伤的影响差异,为临床甲状腺手术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临床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了传统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两组患者各44例.传统手术组给予普通外科甲状腺手术治疗,腔镜手术组给予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指标和治疗后的相关机体应激反应指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且组间差异显著;(2)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各项应激反应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的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是在患者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方面与传统手术较为相似.

    作者:张菠;冷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运用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对30名健康的年轻医生在正常的睡眠状态下以及30h的睡眠剥夺之后的磁共振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在睡眠剥夺的前后全脑功能与双侧的海马种子区域的连接变化.比较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任务测试结果.结果:同睡眠剥夺之前对比,在30h的睡眠剥夺之后:双侧的海马种子部位主要同右侧的后扣带回呈现正功能的连接;同双侧的中央后回则呈现负功能的连接.结论:对健康的年轻医生实施30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者的学习以及记忆能力能力受到影响.

    作者:郭玉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埃索美拉唑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价值及相关指标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价值及相关指标.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胃溃疡患者并分组.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HP检查转阴时间、胃镜检查黏膜恢复光滑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胃溃疡证候积分、胃液酸碱度、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埃索美拉唑组药物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埃索美拉唑组症状消失时间、HP检查转阴时间、胃镜检查黏膜恢复光滑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胃溃疡证候积分、胃液酸碱度、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埃索美拉唑组胃溃疡证候积分、胃液酸碱度、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埃索美拉唑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价值高,可缩短疾病治疗总疗程,有助于改善胃液情况,消除幽门螺杆菌和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秋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在附睾炎(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急性附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普外泌尿烧伤科确诊的38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诊断,总结其诊断效果与优势.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显示,病变位于左侧者21例,位于右侧者13例,位于双侧者4例;存在附睾尾部增大者25例,弥漫性增大者7例,头部增大者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附睾炎中诊断效果确切,有助于清晰显示附睾结构、大小、形态等,同时可直观患者病变处血流动力学表现,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依据,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白蓉;韩静;魏云;周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薄多层螺旋CT与脑灌注成像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超薄多层螺旋CT与脑灌注成像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诊治的2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伤后6h内对患者行超薄多层螺旋CT(MSCT)与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并于2~3d后进行MSCT复查,回顾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查结果显示,CTP对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等诊断效果优于MSCT(P<0.05);CTP病灶周围的低灌注区域要大于MSCT(P<0.05).结论:应用CTP诊断颅脑损伤,诊断效果更可靠,且能反映患者的脑组织灌注情况,优于超薄MSCT.

    作者:陈诏;涂忠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关节镜进行检查,实验组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不同检查方式,对照组中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结果准确率与实验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诊断中,检查准确率较关节镜检查结果准确率略低,但差异不明显,具有一定准确性.

    作者:周红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螺旋CT与DWI技术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与DWI技术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50例肺部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接受病理检查前均接受螺旋CT检查及DWI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与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发现恶性病变患者ADC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及其ADC值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优于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肺部良恶性病变早期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延军;崔阿娜;李连霞;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彩超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分别运用钼靶X线、彩超对乳腺癌病人实施诊断检查,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显示和诊断效果情况.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间收入并实施诊疗的乳腺癌病人中选择75例为调研对象,对其分别实施钼靶X线、彩超两种筛查检测方式,继而对照评价两者检测效果情况.结果:彩超对乳腺癌病人实施检测的肿块显示率97.33%、诊断正确率97.33%,误诊(漏诊)率2.67%,钙化组织显示率38.67%;钼靶X线检测的分别是68.00%、78.67%、21.33%、77.33%.彩超肿块显示率、诊断正确率、误诊(漏诊)率显著优于钼靶X线(P<0.05);但彩超钙化组织显示率低于钼靶X线(P<0.05).结论:以钼靶X线、彩超对乳腺癌实施诊断,可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彩超能更清楚显示致密型乳腺的肿块,钼靶X线能较有效地发现微小钙化.彩超的检出正确率更高,若遇到难以辨别的疑似病例,需联合多种检测方式开展诊断工作.

    作者:李晓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