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目的:分析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一年半收治的8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CT以及核磁共振方式检查,检查后对数据分析,总结不同诊断方式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乙组效果明显,数据值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乙组和家族的满意率分别是95.2%和83.3%.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方式,效果明显,符合当前诊断的试剂要求,值得推广和实施.
作者:王小燕;丛阿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儿童急腹症诊断上采用实时床旁超声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急腹症患儿参与到本次实验研究当中,全部患儿皆采用实时床旁超声技术检查,并对所得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CT诊断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110例急腹症患儿(急性阑尾炎34例、急性肠套叠76例)中,经实时床旁超声技术检查急性肠套叠符合率98.7%、急性阑尾炎符合率94.1%.经病理与手术检查诊断,实时床旁超声技术的诊断漏诊率为2.7%,诊断总符合率为97.3%.CT检查诊断急性肠套叠符合率90.8%、急性阑尾炎符合率76.5%与实时床旁超声技术相比,差异值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童急腹症的诊断上,应用实时床旁超声技术的诊断方法能够得到准确信息.
作者:刘雪梅;刘锵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数字化X线摄片(DR)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100例为对象,均接受DR摄片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方法的肺癌检出率等.结果:肺癌病灶直径≤5mm和6~10mm的检出率:DR均明显低于低剂量CT,且肺癌病灶的总检出率:DR低于低剂量CT,P<0.05;对于直径11~20mm和>20mm的检出率:DR与低剂量C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应用价值高,尤其是对于直径微小的肺癌病灶,低剂量螺旋CT检出率高,且辐射剂量低,值得推广.
作者:凌俊强;王世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准确率及可信度.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妇科肿瘤患者100例,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良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体现为规则性包膜、肿瘤壁多囊性的特点.恶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体现为不规则包膜、肿瘤壁多为实性和囊实性混合特点.结合表2,超声组检测的灵敏度91.95%,特异度92.31%,准确度92%,与病理组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诊断妇科良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妇科良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汝青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病例资料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对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特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有73例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异常,异常率为97.4%,共检查发现斑块87处,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斑块主要发生部位,此外,颈总动脉与颈内起始处、颈外动脉也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且不同程度动脉血管狭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斑块样病变,且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越高斑块发生率越高.
作者:张应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胰腺实性占位病变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经皮粗针穿刺,将穿刺样本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观察此种检测的安全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取材满意率92.00%,取材不满意率8.00%;粗针穿刺活检鉴别胰腺病灶良恶性敏感性与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分为90.00%、96.00%,诊断的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结论:针对胰腺占位性病变,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手段,能够为临床终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国秀;田勇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的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的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整体.结论:医学影像的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李艳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北方室外寒冷环境与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编号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接诊500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纳入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诊断检查.分别于室温环境、0℃环境、-5℃环境、-10℃环境下依次进行4次超声诊断,评估不同条件下患者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结果:以室温环境诊断结果为基准水平.5000例患者在室温环境下的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为80.00%.与室温环境检查阳性率相比较,0℃环境下,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4403例,超声检查阳性率为88.06%,P<0.05.-5℃环境下,诊断阳性例数4625例,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2.50%,P<0.05.-10℃环境下,诊断阳性例数4678例,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3.56%,P<0.05.结论:超声诊断阳性率受到环境温度干扰,北风寒冷环境可升高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达到-10°环境时影响极为显著.临床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时,需要考虑环境温度,控制标准室温环境,以确保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哈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参数优化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5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执行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其中,对照组将阈值设置为100H U,触发点设置在颈动脉主干部位,观察组将阈值设置为70HU,触发点设置在主动脉弓升为位置,对照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颈部动脉节段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比较分析中差异显著,统计学符合P<0.05.结论:采取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给予参数的优化能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
作者:汪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采用MRI诊断的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63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与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结果:(1)早期诊断:MRI检查时脊椎及附件骨质或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椎管侵犯、韧带扩散、硬膜脓肿、脊膜强化、钙化检出率较CT检出率更高,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表现:MRI检查时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并可见椎管受侵脊髓损伤,病情严重患者椎体呈现出楔形变且嵌入,且T1WI呈现低中信号,T2WI仍为高信号.CT检查时椎体边缘毛糙,并可见病变区椎骨呈现圆形或不规则性的骨质缺损.结论:针对脊柱结核可采用MRI检查诊断,影像学表现较为明显,且临床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启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肺部超声评估重症肺炎严重程度的作用以及预后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47例,其中存活30例,死亡17例.针对患者入院以及临床治疗每名患者由同一名医生进行患者入院各项参数的收集,包括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 2)、APACHEⅡ(分)、LUS评分等等,根据LUS评分标准进行重症划分.结果:存活组的LUS(15.67±5.6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245.12±107.81)显著低于死亡组(23.21±4.28)、(356.21±135.9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氧合指数(OI)(103.21±44.29)显著低于存活组的(153.47±6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S可以具有较强的肺部通气改变体现作用,可以有效评估早期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在预后中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在肺部超声指导下进行肺康复治疗,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窦鹏娟;周微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在高原地区肝包虫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8年8月纳入的高原地区肝包虫疾病患者5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需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CT检查诊断准确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57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确诊的有53例,诊断准确率为92.98%,且呈现出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论:16排螺旋CT在高原地区肝包虫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准确诊断出肝包虫大小、部位、数量、形态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科学的影像学指导与参考.
作者:郑建宾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56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放射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1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资料,按照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CTA与CAG)冠脉狭窄以及钙化比例没有显著差异,在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方面也没有差异(P>0.05).结论:256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海宁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孕畸形筛查联合切面扫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现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建卡,中孕畸形筛查30680例,经超声联合4切面检出异常可疑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共79例,经围产儿会诊及新生儿心超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共61例,漏诊12例,误诊6例.结果:联合4切面在中孕畸形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2.57%,确诊率为77.22%;漏诊15.19%(12/79);误诊7.6%(6/79).结论:规范、系统的中孕畸形筛查联合4切面法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和必要的检查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有较高的检出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凤妹;林英;谢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将MRI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均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评估临床效果.方法:此文资料是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医院纳入诊断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对患者均实施MRI检查和CT检查及关节镜检查,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MRI检查的检出准确率相比于采取CT检查的检出准确率明显提升,P<0.05,证明数据值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采取MRI检查的效果显著优于CT检查.
作者:王彦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神经介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神经介入治疗患者116例,选至2015年4月—2017年11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护理对照组58例,细节护理试验组58例,评定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依从性为98.3%,比对照组的86.2%高.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7%,比对照组的12.1%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神经介入治疗中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值得学习.
作者:吴丽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72例于我院接受放射检查与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检查或介入治疗护理方式,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病房环境、术后康复、护理技巧、沟通交流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坠床、造影无效、血管痉挛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参照组(25.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形式在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方面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高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旋切技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86例乳腺肿物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术,共旋切肿物282个,恶性肿物4个,良性肿物278个,总结手术后结节的病理,术中、术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旋切术是一种可视化的微创手术,需要把握好适应症,操作仔细、预防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捷、准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育生;于春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00例孕中期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超声筛查,行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利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统计分析方法等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结果:在所有胎儿中有99例属心脏异常,占比为1.98%,经孕早期超声患先天性心脏病4例,占异常胎儿总数的4.04%,产后确诊患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比为2.02%.结论: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经腹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好,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前来我院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检查的患者180例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病理检查,比较经阴道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统计经阴道超声与病理检查病变分型情况;观察良、恶性患者内膜动脉血流情况及厚度.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3.89%,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95.48%;病理检查与经阴道超声疾病分型诊断结果相近,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患者与恶性患者的内膜动脉收缩期阻力指数(RIen)、血流显示率、内膜厚度间比较有明显区别,P<0.05;而两组患者的内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n)指标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子宫内膜息肉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表现较优,对疾病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相近,且良性、恶性患者的血流情况、内膜厚度有显著区别,能够较好地诊断良性、恶性子宫内膜息肉.
作者:杨立娟;苏海庆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