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王海燕

关键词:腹部超声心动图, 孕中期胎儿, 先天性心脏, 血流速度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00例孕中期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超声筛查,行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利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统计分析方法等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结果:在所有胎儿中有99例属心脏异常,占比为1.98%,经孕早期超声患先天性心脏病4例,占异常胎儿总数的4.04%,产后确诊患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比为2.02%.结论: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经腹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好,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64排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利用64排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2017年诊断为漏斗胸并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漏斗胸患儿102例.漏斗胸患儿术前、术后都进行胸部CT及TTE检查,分析比较患儿术前术后CT指标:胸骨凹处与相应胸椎前缘距离值a、胸廓宽径大值b、Haller指数b/a;TTE指标:三尖瓣环径、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及右室舒张末径(RVD).结果:漏斗胸患儿术前与术后CT指标中的Haller指数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患儿术前术后TTE指标中的三尖瓣环径、RVD和TAPSE也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利用64排CT及TTE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可行性较好,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价值.

    作者:魏骊铮;何文姬;曹彦洁;王鹏;闵杰青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疗效探讨(附24例病例报告)

    目的: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的疗效及毒副效应.方法:对24例气管内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气促等级、肺功能、气道再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4例患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气管内肿瘤,可以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一帆;丁广成;孙艺媛;秦德华;时昌立;孟三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I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提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本组患者的CT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的50例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的周围,呈现出扇形对称性或者是不对称性的分布,其边缘较模糊,在CT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区,MRI检查中表现为相等或是稍长的T1与长T2的改变,FLAIR表现为高信号且伴有单发或者多发的软化灶、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等.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检查或MRI检查上具有着特征性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CT检查尤其是MRI检查能够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周洁;朱益幡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与管理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前后的影像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1122名受检者质量控制前、后各548、574例影像及临床资料,从摄片病变显示率、照射剂量、诊断符合率及照片甲级片率等方面对照评价.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后,乳腺摄影影像甲级片率由质量控制钱的78.5%上升到91.4%.结论:通过质量控制与管理,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影像质量明显提高,从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影像资料,减少漏诊和误诊.

    作者:高玉凤;李静;刘晓霞;马文静;吴秀丽;刘歆军;赵晓蓓;高希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的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的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整体.结论:医学影像的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李艳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64例胸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8年收治6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用X摄像成像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民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结果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肺纹理的低密度带影,在其内缘可以看见受压迫的萎陷肺脏阴影界限.结论: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促进临床中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车春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疑似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记录MRI检查结果,2周后性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计算MRI检查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本研究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半月板撕裂损伤阳性89例,阴性11例.MRI检查灵敏度为85.39%(76/89),特异度为81.82%(9/11),诊断符合率为85.00%(85/100),约登指数为67.72%.结论:MRI可作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重要诊断方法,其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朱坤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分析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

    目的:将64排CT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CT检查,对两组诊断方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CT诊断在分叶征、毛刺征、肺门肿大、棘样突起、血管集束征、胸水等征象检出率与X线诊断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CT诊断敏感行为95.92%(94/98),特异性为75.0%(6/8),X线检查敏感性为74.49%(73/98),特异性为38.10%(8/21),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相比,CT检查相对更高(P<0.05).结论: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可提升疾病各种征象检出率,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浅谈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

    目的:探究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的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促进核医学科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的重要任务.

    作者:刘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探究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就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剖腹探查方式诊断,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腹部CT检查诊断,分别就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失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0.00%,差异显著(P<0.05);另外,在诊断时间以及失血量比较上,观察组患者(0)ml、(26.03±1.04)min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48.26±2.01)ml、(59.97±2.05)min,差异显著(P<0.05);后,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尽管急诊腹部CT临床诊断率较低于剖腹探查,但其在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剖腹探查诊断,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伟;于澜;王刚;李志明;周晓明;高远翔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腕关节损伤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的MSCT、MRI及MSCT联合MRI诊断,比较3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联合组的诊断率显著高于MSCT组、MRI组,组间所表现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骨折、关节脱位检出率想象比,联合组依然高于MSCT组、MRI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腕关节损伤选择MSCT联合MRI诊断的方式可获得可靠的诊断结果,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慧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超声检查方式对结节良恶性进行鉴别,并在术后对比良恶性病理检查结果和结节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良性52例,恶性34例,良恶性鉴别率为100%.其中良性患者中,滤泡型腺瘤8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恶性患者中,髓样癌4例,微小癌3例,未分化癌2例,滤泡状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16例.从超声特征分析,恶性患者边界不清晰,病灶不规整,低回声,无声晕以及微钙化发生率和良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效果显著,无创伤,即时,安全方便,费用低廉,尤其在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方面有着良好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重复性也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臻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本次研究49例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11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1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5.9%;X线检查:10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2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8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1.6%;病理:12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2例患者为良性肿瘤.CT检查准确率95.9%高于X线检查准确率81.6%,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准确率95.9%与病理检查100.0%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CT诊断在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极大的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孟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在儿童副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副鼻窦炎采取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收的副鼻窦炎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副鼻窦炎检出率及息肉、黏液囊肿、黏膜下囊肿检出率均较数字X线摄影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副鼻窦炎诊断期间,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更高,其可以提高疾病检出率,促进其他疾病检出率的提高.

    作者:韩淑娟;杜雨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DCE-MR在偏头痛微循环与肝阳上亢证候分型中的研究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评价高血压偏头痛微循环改变及对中医证候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高血压偏头痛患者(肝阳上亢证型10例、非肝阳上亢型10例)与10名健康对照者,行DCE-MR检查,使用Omni-Kinetic软件分析每组颅底肌肉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肝阳上亢证偏头痛组、非肝阳上亢证偏头痛组与健康组Ktrans、Kep及Ve均存在差异(P<0.05);但肝阳上亢证组与非肝阳上亢证组Ktrans、Kep及Ve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P>0.05).结论:DCE-MR能客观评价高血压偏头痛患者微循环异常,但并不能完全区分肝阳上亢中医证候分型.

    作者:郭敏;张惊雷;苏子华;蒋翠花;吉爱艳;王睿;黄德健;霍介格;彭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

    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方法:挑选了8例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PET全身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终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结果:CT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图像更加清晰.结论:为了能够从医学影像中获得更多的生物信息,需要对医学影像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作者:张宗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评价CR成像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研究CR成像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卫生院放射科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286例颈椎病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抽取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R成像系统检测,同时选择286例正常受检者,将其列为对照组,针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结合其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探讨CR成像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齿突与枢椎棘突轴钳不重叠、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异常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侧位片、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与水平位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成像系统检测方式应用于颈椎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检出其颈椎异常,对于加强早期监控,尽早判定关节错位及枢椎间位移变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张要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SWI,DWI联合3D-ASL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溶栓及出血、复发的风险分析

    目的:SWI,DWI联合3DASL在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溶栓及出血、复发的风险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3D-ASL灌注和SWI和DWI加权成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与溶栓治疗效果,溶栓出血和复发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在3D-ASL灌注和SWI和DWI加权成像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出血率为20.%,再复发率为10.%,均为3D-ASL低灌注且ASL面积高于DWI面积,半暗带组织面积较大者.结论:SWI,DWI联合3D-ASL评估能够对缺血性梗死部位、面积进行准确判断,指导医生进行溶栓治疗,降低治疗后出血和复发的风险.

    作者:赵连彬;张英;尤克增;武云霞;甄国栋;武玉景;李振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进行研究,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进行诊断,而后再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比较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漏诊率和特异度、误诊率.结果:联合诊断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均要明显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颈动脉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要明显低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颈动脉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复杂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7例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复杂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复杂性阑尾炎总符合率为78.8%;与非复杂性阑尾炎相比较,复杂性阑尾炎的阑尾壁内血流显著减少(P<0.05),回盲部肠壁水肿、阑尾周围高回声组织包绕、肠管间积液的超声检出率增高(P<0.05);结合临床表现的高低频探头顺序扫查有助于复杂性阑尾炎的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孙健玮;闫楠;丁丁;高屏;李树萍;杨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