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骊铮;何文姬;曹彦洁;王鹏;闵杰青
目的:探讨非特殊类型三阴性乳腺癌的1.5T核磁共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间接受MRI强化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37例,其中TNBC40例,非TNBC97例,分析两组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三阴性乳腺癌中,37例为肿块样强化,3例为非肿块样强化.97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81例为肿块样强化,16例为非肿块样强化.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在病灶形态(P<0.05)、肿块边缘(P<0.001)、内部强化特点(P<0.001)、T2WI信号(P<0.001)、ADC值(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的病变在病灶边缘、内部强化特点、T2WI信号及ADC值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殊类型三阴性乳腺癌在MR上更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边缘光滑,环形强化、T2WI上高亮信号及ADC值较高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滕敏敏;邵元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来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3例,对其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颈动脉超声诊断的阳性预测率为77.8%(49/63),经颅多普勒诊断的阳性预测率为73.0%(46/63),两者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率为98.4%(62/63).结论: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不仅能够较准确地发现颈内动脉有无狭窄、闭塞等病变,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颅内侧支循环情况,有利于发现血管病变的程度、部位及范围,不仅能够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依据,还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通过对医院放射科现有业务的微改造,建立自助式的胶片和报告打印系统,解决传统模式下放射科分发报告与胶片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病人取片等待时间.本文主要放射科自助胶片打印系统在本院的改造过程与应用效果,重点讨论自助打印系统如何通过对现有系统及流程的微改造以适应现业务流程的过程.
作者:孙薇;徐向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并且选取同时期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平静状态下的尿道倾斜角、膀胱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压力状态下的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下降程度、大压力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概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正确诊断,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作者:陈凤玲;叶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对比CT和MRI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已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50例,再选取同期收治的脑梗死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和MRI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准确率分别为28%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行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显示基底动脉A型40条、B型3条、C型3条,A型合并B型改变2条、无异常2条.结论:MRI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冬青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将40例因肩关节疼痛来我院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我院磁共振扫描仪器采用的是柔性线圈,患者均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结果:仰卧内旋位检测会导致影像质量重叠,一般采用仰卧外旋位或仰卧中立位进行检测.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结论: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一般通过改变检测体位、避免线圈缠绕过紧、增加扫描次数、适当调整FOV等措施来调整影响质量,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抑制脂肪和运动伪影.
作者:裴锐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医疗技术的进步,带动了CT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各种疾病中的有效应用,极大的带动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但CT技术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确保其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掌握其工作原理、应用进展等尤为关键.
作者:刘全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前来我院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检查的患者180例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病理检查,比较经阴道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统计经阴道超声与病理检查病变分型情况;观察良、恶性患者内膜动脉血流情况及厚度.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3.89%,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95.48%;病理检查与经阴道超声疾病分型诊断结果相近,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患者与恶性患者的内膜动脉收缩期阻力指数(RIen)、血流显示率、内膜厚度间比较有明显区别,P<0.05;而两组患者的内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n)指标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子宫内膜息肉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表现较优,对疾病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相近,且良性、恶性患者的血流情况、内膜厚度有显著区别,能够较好地诊断良性、恶性子宫内膜息肉.
作者:杨立娟;苏海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的疗效及毒副效应.方法:对24例气管内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气促等级、肺功能、气道再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4例患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气管内肿瘤,可以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一帆;丁广成;孙艺媛;秦德华;时昌立;孟三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检查与心电图检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观察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心室增大、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舒张期二尖瓣血流E/A值及心肌缺血、心率改变等指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价值.结果:实施心电图检查,检出左室肥厚78例,左房增大28例,左室扩大26例,主动脉扩张及主动脉弹性减退各0例;实施心脏彩超检查,检出左室肥厚184例,左房增大98例,左室扩大86例,主动脉扩张32例,主动脉弹性减退154例.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心脏彩超相比于心电图检查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鲁茵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超声根管冲洗在一次法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实施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冲洗一次法完成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根管冲洗一次法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先增加后下降,但试验组治疗后各时点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超声根管冲洗在一次法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董柏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在临床上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优化扫描结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时间段实行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扫描检查进行优化的患者10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电流毫安的手段进行扫描,而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指数调整电流毫安量以及使用EGG电流对扫描模式进行调节.后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对扫描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结果的正确率,明显降低发生冠心病等危险事件的机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志华;颜雷;刘英;苏利营;赵媛;岳中华;陈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诊断中128层螺旋CT低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之间收治的120例肺部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所有受检者均采用飞利浦128层螺旋CT扫描,对照组受检对象采用180mA常规剂量,观察组采用50mA低剂量,对比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肺结节检出率、肺癌结节检出率、结节大直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肺结节检出率、肺癌结节检出率、结节大直径等指标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肺部结节检出率、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技术相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发生在颅内脑膜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整理本院近期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共62例.结果:脑膜瘤在CT及MRI上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如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瘤周环形征、肿瘤明显强化征、颅骨增生征、蝶骨平台增生征等.结论:脑膜瘤典型特征及邻近组织的影像学特征,结合发生部位和临床表现,提高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
作者:贾希兵;陈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质量控制前后的影像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1122名受检者质量控制前、后各548、574例影像及临床资料,从摄片病变显示率、照射剂量、诊断符合率及照片甲级片率等方面对照评价.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后,乳腺摄影影像甲级片率由质量控制钱的78.5%上升到91.4%.结论:通过质量控制与管理,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影像质量明显提高,从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影像资料,减少漏诊和误诊.
作者:高玉凤;李静;刘晓霞;马文静;吴秀丽;刘歆军;赵晓蓓;高希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本次研究49例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11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1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5.9%;X线检查:10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2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8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1.6%;病理:12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2例患者为良性肿瘤.CT检查准确率95.9%高于X线检查准确率81.6%,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准确率95.9%与病理检查100.0%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CT诊断在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极大的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孟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根据诊断的方法和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而观察组则使用核磁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确诊的例数为23例,确诊的概率为92%;对照组确诊的例数为20例,确诊的概率为80%,观察组确诊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确诊的概率(P<0.05).结论:跟CT诊断相比,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的诊断概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马雪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8年收治6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用X摄像成像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民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结果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肺纹理的低密度带影,在其内缘可以看见受压迫的萎陷肺脏阴影界限.结论: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促进临床中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车春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对稽留流产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经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稽留流产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于患者膀胱充盈后采用B超诊断仪进行多切面常规扫描检查子宫、附件.结果:60例患者子宫大小均小于孕周,宫内回声类型主要归纳为:空囊型(24例),类水泡状胎块型(19例),回声杂乱型(17例).结论:对稽留流产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不但可以有效排除葡萄胎与异位妊娠,了解宫内胎似情况,从而避免盲目保胎或人工流产,还能够指导机化或宫壁粘连严重无法一次刮净者进行再次刮宫,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王闽;于玮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的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促进核医学科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的重要任务.
作者:刘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