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目 题目须言简意赅、主题明确、文题相符,中文不超过20个字,一般不使用缩略语,英文不超过25个实词。每篇文章均需附中、英文文题。
2 作者署名 作者应是:①论文学术思想的构思者或设计者;②采集实验数据并能给予解释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者;④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⑤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以上各条均须具备。作者姓名的排列顺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
3 摘要 A类(论著、综述类):论著需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综述需附中英文叙述性摘要;B类(经验交流、技术介绍类):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C类(其他):附中、英文摘要。结构式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部分。中英文应一致。
4 关键词 所有稿件需附3~7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汇。
5 正文 论著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每个部分可用阿位伯数字表示顺序,各个部分内部再分层次,可类比“1,1.1,1.1.1……”表示。①材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来源及观察治疗时间,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分组情况,每组患者的数量,性别构成,年龄范围及[(x±s)]值,病变部位及性质,病程范围及[(x±s)]值,并对一般资料做统计分析,说明其可比性。临床资料来源应与第一单位相符,或取得第一单位书面许可。若是实验,则应说明动物的种系,分组方法,每组的数量,雌雄,体质量范围及[(x±s)]值,并说明各组的可比性,指出实验的试剂、仪器及其来源、型号等。②方法:临床治疗应说明疾病程度分类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的治疗方法,疗效判定标准及评价方法,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软件名称、版本)等。实验须介绍设计方法。③结果:将数据以表或图的形式列出,并进行统计处理,客观地得出结果。④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说明得到的启发,或根据结果提出问题及进行展望。
6 统计研究设计 应说明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属于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的具体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说明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统计名词及符号请按照国家《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υ;概率用英文大写P。
7 资料的表达与描述 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u-Ql)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8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要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统计学数据应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字。
9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P<0.05为对比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对比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为对比组之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 χ2=4.68, F=6.79等),应尽可能给具体的P值(如P=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10 医学名词 以1989年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各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1 图表 同一数据不要用图和表重复表达。引用他处的图表应注明出处。①表:采用三线制。表题位于表的上方,用“表1、表2、表3……”表示,表注位于表的下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应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②图:图稿采用白纸单面墨绘或计算机激光打印,须清晰。③照片:提供彩色原件,反差分明,清晰可辨。最好提供图像格式电子文档原件,不要粘贴在WORD文档中。不收负片。图和照片应标记清楚作者姓名、序号、在文中的位置、上下方向。规格8 cm×12 cm。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12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部出版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常用单位的表示有“pg, ng, μg, mg, g, kg; μl, ml, L;μm, mm, cm, m; s, min, h, a;℃; nmol, μmol, mmol, mol”等,但人体压力值(如血压、眼压、中心静脉压等)的计量单位仍使用mmHg或cmH2O,首次使用时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
13 数字 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整数部分超过4位时,每3位数字为1组,组间加千分撇“,”,小数部分不分节。但序数词的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10%,(50.2±19.4)%。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如前后单位一致,可省略前一个单位,如5 cm×6 cm×8 cm,可写成5×6×8 cm,但不能写成5×6×8 cm3。
14 缩略语 题目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全称(含中英文)。缩略语应尽量少用,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请勿引用他人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按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参考文献的来源请在文题后用“[]”标出,引自期刊的为[J],专著为[M],会议论文集为[C],报纸为[N],专利为[P],标准为[S],报告为[R],学位论文为[D]。论文应有充足的参考文献,论著不少于25篇,综述不少于35篇,并以近5年内的文献为主(30%以上)。非正式出版物上的资料请勿列入,尽量不引用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内,在刊名后应注明“待发表”,在本文正式刊印前如已刊出,应尽快补充已发表的年、卷、期、页码。中外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西文作者著录姓的全称及名的首字母缩写(中间不加缩写点)。日文作者姓名及文题请用原文,不能用中文汉字代替。参考文献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须著录起止页,起止页中间用“-”,不用“~”。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举例:
[期刊] 作者(全部,超过3个人时用“,等”).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书籍] 主要责任者(全部).书名[M].版次(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出版年:起-止页.
[书中析出文献] 章节作者.题目[M]//书的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
[报纸] 作者.题目[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面).
[电子文献]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例:
[1]缪鸿石.创伤康复与生长因子(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 6(2): 85-89.
[2]王荫华.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成套测验[M]//缪鸿石,朱镛连.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 94-113.
[3]刘燕玲.糖尿病人能吃甜的吗?[N].健康报, 2000-7-10(3).
[4]万锦堃.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http://www.cajcd.edu.cn.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探讨无人区屈指肌腱陈旧性断裂改良手术重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屈指肌腱陈旧性断裂患者30例,一期硅胶管植入,二期取出硅胶管,植入包裹可吸收生物膜的掌长肌,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效果。结果30例患者(54指)中优30指,良20指,中4指,优良率92.6%。结论改良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肌腱粘连。
作者:庄文杰;唐学锋;龙千里;杨忠奎;陈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部分各向异性值(FA)均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不进行电针刺激。实验组采用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并结合局部电刺激。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3 d时开始电针刺激,实验2组2周时开始电针刺激。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周、2周和4周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于造模后2~4 h、3 d及治疗后4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测量脊髓损伤区域及正常区域的FA均值,分析比较电针治疗不同时间间BBB评分及FA均值的变化。并通过DTT观察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后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周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周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第2周和第4周,实验1组显著高于实验2组(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4 h和3 d各组间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4周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各组在伤后2~4 h和治疗后4周的DTT清晰显示,实验组纤维束修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高连军;孙迎春;李建军;白帆;李鹏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治疗仪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中药泡洗、脉冲磁疗、中医按摩、穴位刺激)和运动疗法,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作者:张焱;孙岚;王征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ACO)致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评分法检测神经功能改变,用尼氏染色的方法检测梗死灶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神经症状评分明显升高,梗死灶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CIG灌胃口服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增加梗死灶神经元的存活数量.结论 CI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丽;李春阳;赵玲;王文;张兰;李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伴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118例和伴胸腺增生重症肌无力患者4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性别、首发症状、临床分型、受累肌群、肌无力危象、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及完全稳定缓解资料.结果 与伴胸腺增生重症肌无力患者相比,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Ⅲ型比例高,术后完全稳定缓解率低(P<0.05),更易发生呼吸肌受累(χ2=6.364,P=0.011)及肌无力危象(χ2=5.455,P=0.022).不同病理分型胸腺瘤伴发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之间呼吸肌受累(χ2=8.532,P=0.036)和肌无力危象(χ2=8.956,P=0.030)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B3型高,A+AB型低.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高于伴胸腺增生重症肌无力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χ2<1.357,P>0.05);不同病理分型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χ2<6.623,P>0.05).结论 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重,易有呼吸肌受累和肌无力危象,伴胸腺增生重症肌无力更能从手术中获益.重症肌无力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与胸腺病变类型无明显关联.重症肌无力呼吸肌受累和肌无力危象与胸腺瘤病理分型有关.
作者:杨玲;王国防;丁意平;刁珊珊;徐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佳手法治疗及其机理.方法对408例确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408例患者治愈364例(89.22%)、显效28例(6.86%)、好转16例(3.92%),总有效率100%.结论双拇指对推手法复位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佳手法,疗效确切、迅速,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宋其良;何贵强;郭灵常;宋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运动执行控制模式下的言语运动调控神经机制.方法 利用基于听觉反馈扰动的心理声学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17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7例正常受试者在内部提示策略和外部提示策略下进行主动发声,在此过程中言语基频反馈会被随机降低,记录和分析产生的声学补偿响应和皮层诱发电位.结果 帕金森病组产生的声学补偿响应幅度大于正常对照组(F=5.415,P=0.027),但两种发声任务之间主效应不显著(F=0.039,P=0.840).在皮层水平上,在帕金森病组中外部提示任务产生的N1成分幅度明显小于内部提示任务(F=8.634,P=0.006),在正常对照组实验任务主效应不显著(F=1.550,P=0.231).在内部提示发声任务中,帕金森病组产生的N1幅度大于正常对照组(F=5.476,P=0.026),但在外部提示任务中组间效应不显著(F=0.249,P=0.621).结论 帕金森病的言语运动调控与运动执行控制的提示策略有关,外部提示策略能够显著提高言语反馈信息的神经编码效率,改善听觉信息与发声运动的整合能力.
作者:李婧婷;黄曦妍;范豪;李咏雪;刘鹏;陈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n=38)、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n=36)和重型脑梗死组(C组,NIHSS评分>15分,n=27);同期住院44例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MIF、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各组间MIF、MMP-9及hs-CR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P<0.05)。MIF与MMP-9(r=0.301, P<0.01)和hs-CRP (r=0.309, P<0.001)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MMP-9、hs-CRP水平升高,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作者:于治华;王君;樊建华;高红华;高连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颈椎挥鞭样损伤症状发生发展时间不均匀,恢复过程较复杂,呈非线性恢复轨迹.早期识别不良恢复因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预后相关因素种类繁多,可借助临床预测准则(CPR)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目前,只有Whiplash CPR、丹麦挥鞭样损伤研究小组风险评估工具和CPR-like Tool三种CPR通过外部验证.
作者:石欣;李盼盼;王志华;钟炳刚;舒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健康志愿者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画圆运动中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于志愿者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7至9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按运动能力基准水平测试分为两组,一组包含视觉、成绩和实时轨迹三种反馈(V+KP+KR组),另一组仅包含视觉和成绩两种反馈(V+KR组),两组均进行各自不同条件下的顺时针画圆任务训练,每节20次,共5节,3 d后进行1节保持测试.通过设计的圆度偏移量(RS)和完成时间两个参数对两组运动过程进行评估.结果 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RS值组间和组内均存在交互作用(F=6.029,P<0.001);分析组间单独效应,除第5节训练外(F=8.775,P=0.658),V+KP+KR组RS值均显著高于V+KR组(F>13.126,P<0.001);分析组内单独效应,两组组内都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12.465,P<0.001).对于完成时间,组间和组内不存在交互作用(F=1.606,P=0.228),组间主效应不显著(F=0.55,P=0.477),组内主效应显著(F=3.95,P=0.031).结论 实时轨迹反馈可以帮助志愿者在运动学习早期阶段快速掌握运动任务要领,从而帮助其提升新任务的快速学习能力,但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运动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志愿者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实时轨迹反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进而更加依靠运动本体感觉来完成任务.
作者:李娜;崔志琴;施长城;左国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急急,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昨天联系了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尊敬的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你好,请问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