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王震震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异物,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摘要: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支气管异物患儿,对全部患儿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低剂量扫描并结合容积重组(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观察分析患儿的异物发生位置.结果:左侧主支气管异物患儿1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气管隆突处患儿1例,右侧支气管异物患儿22例,其中右侧主支气管患儿9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右肺中叶开口位置的患儿2例,中间段支气管患儿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病例资料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对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特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有73例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异常,异常率为97.4%,共检查发现斑块87处,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斑块主要发生部位,此外,颈总动脉与颈内起始处、颈外动脉也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且不同程度动脉血管狭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斑块样病变,且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越高斑块发生率越高.

    作者:张应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MRI检查与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将MRI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均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评估临床效果.方法:此文资料是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医院纳入诊断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对患者均实施MRI检查和CT检查及关节镜检查,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MRI检查的检出准确率相比于采取CT检查的检出准确率明显提升,P<0.05,证明数据值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采取MRI检查的效果显著优于CT检查.

    作者:王彦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疗效探讨(附24例病例报告)

    目的: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的疗效及毒副效应.方法:对24例气管内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气促等级、肺功能、气道再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4例患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气管内肿瘤,可以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一帆;丁广成;孙艺媛;秦德华;时昌立;孟三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联合切面扫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孕畸形筛查联合切面扫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现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建卡,中孕畸形筛查30680例,经超声联合4切面检出异常可疑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共79例,经围产儿会诊及新生儿心超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共61例,漏诊12例,误诊6例.结果:联合4切面在中孕畸形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2.57%,确诊率为77.22%;漏诊15.19%(12/79);误诊7.6%(6/79).结论:规范、系统的中孕畸形筛查联合4切面法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和必要的检查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有较高的检出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凤妹;林英;谢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与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与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设为巧囊组,将21例子宫附件其它单房囊性病变设为对照组,分析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表现,比较两组的CA125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以术后病理诊断标准判断超声、CA125及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1)病灶长径4.3~10.8cm,平均6.9cm,呈圆形及卵圆形;囊肿壁<3mm者6例,>3mm者10例;囊壁边界模糊10例,边界清楚6例;呈等及稍高回声11例,低回声5例,16例血流信号均不丰富.(2)巧囊组CA125平均78.79U/Ml(12例阳性),对照组CA125平均21.15U/Ml(6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超声、CA125联合检查比单一检查准确性高(P<0.05).结论:超声与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诊断正确性.

    作者:柳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DCE-MR在偏头痛微循环与肝阳上亢证候分型中的研究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评价高血压偏头痛微循环改变及对中医证候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高血压偏头痛患者(肝阳上亢证型10例、非肝阳上亢型10例)与10名健康对照者,行DCE-MR检查,使用Omni-Kinetic软件分析每组颅底肌肉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肝阳上亢证偏头痛组、非肝阳上亢证偏头痛组与健康组Ktrans、Kep及Ve均存在差异(P<0.05);但肝阳上亢证组与非肝阳上亢证组Ktrans、Kep及Ve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P>0.05).结论:DCE-MR能客观评价高血压偏头痛患者微循环异常,但并不能完全区分肝阳上亢中医证候分型.

    作者:郭敏;张惊雷;苏子华;蒋翠花;吉爱艳;王睿;黄德健;霍介格;彭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胸心脏探头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胸心脏探头检查的准确率为96.15%.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对Ⅰ级盗血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25%,明显低于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比较大,P<0.05,Ⅱ级和Ⅲ级差异比较小,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范艳丽;赵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颈动脉的位置、病理性特征等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产生积极的意义.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概述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临床中的发展地位与应用意义.然后进一步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脑卒中、冠心病等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并存.后,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研究进展.目前,血管内超声检查虽然在颈动脉这一块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其应用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作者:杨国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分别采取X线与多层螺旋CT诊断后患者病情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58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X线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对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应用X线的检出率为65.52%,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检出率为82.76%,多层螺旋CT诊断显著高于X线诊断的检出率.结论: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由此可知,多层螺旋CT诊断的方式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秦绪开;辛夫彩;孟晴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分析256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256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放射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1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资料,按照不同的检查方式分组.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CTA与CAG)冠脉狭窄以及钙化比例没有显著差异,在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方面也没有差异(P>0.05).结论:256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海宁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分析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行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行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5例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扫描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总结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结果:(1)35例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者经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28例(共36处)、髌骨软骨骨折7例(共12处),其中合并关节外侧半月板损伤者4例、合并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者3例.(2)35例患者共48处骨折均经手术证实,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核磁共振对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诊断符合率为100.00%.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极高,可清楚显示骨软骨骨折的具体部位、程度、游离骨块、合并损伤等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天龙;王雅祥;张荣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ET和冠脉造影(CAG)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TE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TET阳性率为71.1%,CAG阳性率为53.3%,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对照,TE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64.4%、57.1%、83.3%.结论:TE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阳性率及灵敏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琼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乳腺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影像科接受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检查前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30例在检查过程中接受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护理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进行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全程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并缩短MR检查时间,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胡守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将40例因肩关节疼痛来我院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我院磁共振扫描仪器采用的是柔性线圈,患者均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结果:仰卧内旋位检测会导致影像质量重叠,一般采用仰卧外旋位或仰卧中立位进行检测.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结论: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一般通过改变检测体位、避免线圈缠绕过紧、增加扫描次数、适当调整FOV等措施来调整影响质量,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抑制脂肪和运动伪影.

    作者:裴锐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对稽留流产的诊断与鉴别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对稽留流产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经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稽留流产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于患者膀胱充盈后采用B超诊断仪进行多切面常规扫描检查子宫、附件.结果:60例患者子宫大小均小于孕周,宫内回声类型主要归纳为:空囊型(24例),类水泡状胎块型(19例),回声杂乱型(17例).结论:对稽留流产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不但可以有效排除葡萄胎与异位妊娠,了解宫内胎似情况,从而避免盲目保胎或人工流产,还能够指导机化或宫壁粘连严重无法一次刮净者进行再次刮宫,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王闽;于玮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TACE联合RFA个体化治疗进展期肝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TACE联合RFA治疗进展期肝癌的疗效.方法:收集83例进展期肝癌患者资料,分为联合组41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42例,仅接受TACE.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并发症、客观有效率及生存率差异.结果:联合组术后1个月客观有效率(82.93%)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P<0.05).联合组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RFA对进展期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楠;张甜甜;周光亚;陈维仕;黄志新;周春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

    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方法:挑选了8例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PET全身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终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结果:CT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图像更加清晰.结论:为了能够从医学影像中获得更多的生物信息,需要对医学影像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作者:张宗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64例胸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8年收治6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用X摄像成像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民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结果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肺纹理的低密度带影,在其内缘可以看见受压迫的萎陷肺脏阴影界限.结论: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促进临床中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车春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诊断资料,总结磁共振成像对骨折检出情况.结果:4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经MRI扫描检出49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股骨髁处骨折22处、胫骨平台骨折21处、腓骨骨折3处、髌骨骨折3处.48例患者中12例合并韧带损伤、2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8例合并一定程度积液.结论:对于常规X线及CT难以检出的膝关节隐性骨折应用磁共振成像可准确诊断,获取清晰的骨折及损伤图像,提高隐性骨折检出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揭双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应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核磁共振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诊断后,其检出率为96.0%,其中I级半月板损伤者14例、Ⅱ级25例、Ⅲ级9例,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差异不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中.

    作者:王宏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