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绍敏;李永团;王亚飞;纪晓蕊
鼻内镜手术(ESS)涉及鼻中隔、鼻窦、鼻黏膜及软组织,损伤广泛,且术后常进行鼻腔及鼻窦填塞,刺激和应激反应强烈,患者存在中重度疼痛,影响睡眠和饮食,常需术后镇痛.目前,ESS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多使用芬太尼及其衍生物.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ESS术后PCIA的差异,探讨氢吗啡酮用于ESS术后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国;张玉琴;林庆洪;谢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鼻中隔成形术后单侧鼻腔填塞修正高位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鼻中隔偏曲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后2周、高位偏曲矫正效果不满意患者4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经膨胀海绵偏曲侧高位填塞干预1周后取出,连续观察3个月,并经内镜采图评估;B组22例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结果 A组经填塞干预1周后鼻中隔高位偏向对侧,随访3个月,治愈56.0%(14/25),好转36.0%(9/25),无效8.0% (2/25);B组随访3个月,治愈18.2% (4/22),好转31.8%(7/22),无效50.0% (11/22).总有效率经比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后3周内单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能有效修正鼻中隔高位偏曲,鼻中隔张力松解是填塞修正偏曲的基础.
作者:曹爱娟;俞晨杰;顾亚军;崔昕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皮角作为一种疾病首先由伦敦的外科医生Everard Home在1 8世纪描述.多见于暴露及易受摩擦的部位.本科近年收治2例声带及喉咽侧壁皮角样增生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40岁.因平时用声较多且嗜烟酒,2007年3月初开始出现轻度声音嘶哑,无疼痛、无吞咽障碍,自行口服抗生素(具体不祥)及黄氏响声丸,病情好转.但声嘶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3个月后来医院就诊.一般情况:体温36.2℃、脉搏68次/min、血压125/80mmHg.专科检查:咽部黏膜稍有充血.
作者:张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听神经病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资料、纯音听阈、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结果 27例患者中,25例表现为双耳渐进性听力减退,1例表现为渐进性左侧听力下降,1例为查体发现.其中23例伴间断性或持续性耳鸣,3例伴头晕.纯音听力图示上升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1例患者镫骨肌反射同侧及交叉声反射均未引出,6例镫骨肌反射阈值提高.27例听神经病患者听性脑干反应53耳自波I起全部未引出(> 100 dB SPL).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全部可引出.结论 听神经病是一临床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变部位可能位于听神经传人通路,或伴有脑干内侧橄榄耳蜗系统的传出神经通路病变;听神经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薛飞;杨宏伟;吴昆旻;王秋萍;韩援朝;李泽卿;王锦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大程度地保护鼻腔功能与结构成为大家的共识[1].针对上颌窦病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泪前隐窝入路处理上颌窦内病变,是同时兼顾保护结构与功能较好的术式.对此术式我们进行了5年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4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共52例(52侧),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9 ~ 76岁,平均年龄43岁.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与水平位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其中乳头状瘤11例,上颌窦息肉1 2例,上颌窦囊肿29例,其中伴鼻窦炎4例,伴鼻中隔偏曲10例.
作者:李国锦;罗飞;罗兰芬;尚建均;卢绍清;董兴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异位甲状腺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报道1例喉气管内异位甲状腺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信息,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喉气管内异位甲状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易导致误诊.结论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任舒灵;王风君;赵素萍;肖健云;邱元正;黄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与后重建图像,并分析其在鼻骨骨折诊断及法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鼻骨骨折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与后重建图像的准确性,并与单一影像学检查形成对比.结果 196例患者中,①鼻骨线性骨折105例,无明显移位成角62例,有明显移位成角43例;其中单侧79例,双侧26例;②鼻骨粉碎性骨折91例;单侧21例,双侧58例,一侧线性另一侧粉碎性12例;③伴鼻中隔骨折52例;④合并其他骨折81例,其中上颌骨额突56例,眶壁20例,颧弓5例.结论 鼻骨轴位+冠状位扫描与后重建图像能明显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正确率,并对于法医轻伤和轻微伤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洋;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3组,A组鼻内镜术后采用二性霉素B冲洗,每周2次,连续3个月;B组术前1周开始口服强的松40 mg/d,每周递减10 mg,连服4周,术后1周开始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用,连续使用3个月;C组在B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于术后第1、5、9周口服伊曲康唑3个疗程,0.2 g/d,连服7d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各组患者的鼻腔情况.统计3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症状评估、鼻内镜评分、有效率3方面,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所有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顾兴华;朱敬;李亚波;印彩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眼眶内侧壁骨折复位及其重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10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眼眶内侧壁骨折复位及接受重建手术的诊治过程,并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10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均接受骨折复位及重建手术,2周后所有患者鼻腔眼眶内部异物反应消失,无溢泪现象,且脸部恢复情况较好,眼球整体恢复情况较好,无1例出现眼球内陷症状,手术3个月内复视现象基本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重建手术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恢复时间,且手术操作比较方便,创伤较小,符合现代美容学要求,值得推广.
作者:陈伟;周顺华;余涛;刘复平;童宗靖;郭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变应原的相关性与优化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IgE的诊断能力,为AR患者的实验诊断提供更好的变应原检测手段.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诊治的AR患者289例,采用SPT及优化的ELISA检测方法对珠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变应原屋尘螨、粉尘螨、蟑螂、霉菌、猫毛、狗上皮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检验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诊断的一致性较高(66.44%~95.16%),除狗上皮外,其中屋尘螨、粉尘螨及猫毛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高于SPT,蟑螂、霉菌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则低于SPT.两种检测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强度分级别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r=-0.053~0.383).优化ELISA检测的诊断效力波动在96.42%~ 50.67%.结论 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阳性强度分级一致性稍差,优化ELISA检测AR患者血清sIgE的诊断能力较强,综合运用两种检验方法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变应原结果.
作者:伍慧卿;赵晓明;林丽莉;刘谦虚;孙宝清;郑佩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甲状舌管囊肿为先天性甲状舌管闭合不全引起的疾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至胸骨上切迹之间颈中线的任何部位.检查时多见颈部皮下呈半圆形隆起,边缘清楚,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舌管囊肿若向会厌前间隙方向增大,而不伴有颈前部肿块患者常被误诊为会厌囊肿、舌根淋巴组织增生.齐岩等[1]报道1例患者因被诊断为会厌囊肿而反复行支撑喉镜下囊肿切除手术,均于术后不久复发.笔者接诊1例成人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临床误诊为会厌囊肿,报道如下.
作者:肖淑芬;陈坤;陶振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发现右颈部渐进性增大肿块20 d来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20 d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花生米大小肿块,无红肿,轻压痛,无破溃,自觉右颈部胀满感,无发热,一直未予药物治疗.该肿块呈渐进性增大,门诊检查肿块约3 cm ×3 cm ×2 cm,颈部彩超示右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电子鼻咽镜见鼻咽顶壁近右侧咽隐窝处黏膜微隆起,表面尚光滑,以可疑鼻咽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入院.人院专科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无皮疹,右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位于颌下,约3 cm ×3 cm ×2 cm,质韧,轻压痛,活动度差,边界尚清;右侧鼻咽顶壁黏膜稍隆起.
作者:邹尔文;彭浒;颜红柱;刘海斌;孙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维CT辅助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鼻中隔偏曲部位进行评估,术中选择性地将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腭骨鼻嵴结合处等部位形成的三条张力线分离,将应力区软骨和骨质按照事先设计方案进行切除,消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从而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治愈57例,好转21例.结论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正常组织结构.术前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手术方式进行具有设计,具有手术精细,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鹏;韩晓东;杨贵;张艳红;蓝建平;邱书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视频监视下低温等离子会厌囊肿切除的优点、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 对采用支撑喉镜视频监视下低温等离子刀进行手术治疗的26例会厌囊肿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天数、会厌创面伪膜脱落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情况(3.9±0.8)ml、手术时间(11.8±2.3) min、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5±1.0、住院天数(2.4±0.7)d、会厌创面伪膜脱落的时间(11.8±2.6)d.术后患者均无呼吸不畅及会厌创面出血的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 采用电视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行会厌囊肿切除,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会厌组织创伤小,术后患者咽痛轻,会厌创面伪膜脱落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愈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文源;洪育明;梁振源;邱恩惠;陈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科于2008~2012年先后为68例患儿行外耳耵聍取出82次,现将儿童耵聍栓塞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耵聍栓塞患儿68例(82耳),其中14例为双耳,54例为单耳;女30例,男24例;年龄1岁8个月~10岁,平均年龄4岁3个月;1 8例为感冒后耳痛就诊,1 2例为游泳后耳闷伴听力下降就诊,13例为家长自行发现就诊,1例为单纯耳痛就诊.
作者:佟欣;王咏丽;袁建军;向生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小儿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对于外形规则、表面平滑的食管异物,使用Foley管法是较为快捷、方便、简单的取出方法,多数患者可以顺利治愈,但失败的病例也不少见.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诊治的1 86例该类食管异物患者,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86例食管异物患者中男129例,女57例;年龄1岁2月至12岁1月,平均年龄3.1岁;病史1h至5d,食管异物种类及年龄分布见表1.
作者:纪尧峰;索倩;杨娜;尹瑞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c-Jun、c-Fos原癌基因在喉鳞癌(laryngeal squamon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c-Jun、c-Fos原癌基因与喉鳞癌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喉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喉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Jun、c-Fos蛋白在3组标本中的定位及其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对喉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与c-Jun、c-Fos原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c-Jun蛋白、c-Fos蛋白阳性反应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喉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表达;②c-Jun蛋白、c-Fos蛋白在喉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与病理分型、临床分型、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③在喉鳞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17,P=0.000).结论 原癌基因c-Jun和c-Fos在促进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便携式血氧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前及术后第2天到第6天夜间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分析术后短期内血氧饱和度的改善程度和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对符合OSAHS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3组,并对具有手术指征的52例患者进行UPPP手术,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2天至第6天每晚佩戴便携式血氧仪所监测得到的氧减指数(ODI4)、夜间低血氧饱和度(MiniS02),血氧饱和度分别低于90%的记录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TS90%)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例患者术后E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中度及重度OSAHS组与轻度OSAH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轻、中、重度OSAHS组中术后第2天到第6天ODI4和TS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ni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到第6天,轻、中、重度OSAHS组内ODI4和TS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与中重度OSAHS组间ODI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90%在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25例低血氧饱和度低值为40%,而术后有20例患者均出现低血氧饱和度达到40%,部分病例术后有3d达到此数值.结论 尽管OSAHS患者UPPP术后多数血氧饱和度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的出现术后重度缺氧情况,存在发现窒息死亡的危险.因此,术后有必要进行连续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
作者:谢允平;何建平;陈才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钛金属管网状支架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外耳道重建术中的作用,评估钛金属管网状支架预防外耳道重建术后外耳道再度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 16例(1 6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同期行外耳道和中耳成型术,在成形的外耳道内置钛金属管网状支架支撑;术后14d取出外耳道内填塞物,保留内置的支撑钛金属管网支架,并于1年后取出.结果 术后随访2年,全部病例新成形的外耳道形态良好,局部无感染与肉芽组织增生,无再度狭窄或闭锁.结论 外耳道成形术中应用钛金属管网状支架支撑成形的外耳道,对预防术后外耳道再度狭窄或闭锁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梁海荣;陈俊明;虞幼军;王跃建;陈伟雄;于青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观察难治性鼻-鼻窦炎(difficult-to-treat rhinosinusitis,DTRS)的鼻窦黏膜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同时还探讨其与TGF-β1、嗜酸性粒细胞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特点和纳入标准将5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难治组(12例)、复发组(14例)、初治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术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常规和鼻内镜检查,同时对术前鼻窦CT行Lund-Mackay评分;术中取黏膜组织进行Masson染色、HE染色和ELISA检测.结果 ①难治组的黏膜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高于复发组、初治组和对照组;②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与TGF-β1浓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Lund-Mackay评分均有相关性;而与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结论 ①鼻窦黏膜纤维组织增生可能是DTRS病理特征之一,可能与发病有关;②TGF-β1高表达、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丰富和高Lund-Mackay评分可能是胶原纤维沉积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泳鹏;谭明;胡奇;李杰恩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