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荣;陈俊明;虞幼军;王跃建;陈伟雄;于青青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大程度地保护鼻腔功能与结构成为大家的共识[1].针对上颌窦病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泪前隐窝入路处理上颌窦内病变,是同时兼顾保护结构与功能较好的术式.对此术式我们进行了5年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4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共52例(52侧),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9 ~ 76岁,平均年龄43岁.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与水平位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其中乳头状瘤11例,上颌窦息肉1 2例,上颌窦囊肿29例,其中伴鼻窦炎4例,伴鼻中隔偏曲10例.
作者:李国锦;罗飞;罗兰芬;尚建均;卢绍清;董兴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眼眶内侧壁骨折复位及其重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10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眼眶内侧壁骨折复位及接受重建手术的诊治过程,并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10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均接受骨折复位及重建手术,2周后所有患者鼻腔眼眶内部异物反应消失,无溢泪现象,且脸部恢复情况较好,眼球整体恢复情况较好,无1例出现眼球内陷症状,手术3个月内复视现象基本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重建手术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恢复时间,且手术操作比较方便,创伤较小,符合现代美容学要求,值得推广.
作者:陈伟;周顺华;余涛;刘复平;童宗靖;郭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维CT辅助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鼻中隔偏曲部位进行评估,术中选择性地将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腭骨鼻嵴结合处等部位形成的三条张力线分离,将应力区软骨和骨质按照事先设计方案进行切除,消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从而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治愈57例,好转21例.结论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正常组织结构.术前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手术方式进行具有设计,具有手术精细,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鹏;韩晓东;杨贵;张艳红;蓝建平;邱书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甲状舌管囊肿为先天性甲状舌管闭合不全引起的疾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至胸骨上切迹之间颈中线的任何部位.检查时多见颈部皮下呈半圆形隆起,边缘清楚,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舌管囊肿若向会厌前间隙方向增大,而不伴有颈前部肿块患者常被误诊为会厌囊肿、舌根淋巴组织增生.齐岩等[1]报道1例患者因被诊断为会厌囊肿而反复行支撑喉镜下囊肿切除手术,均于术后不久复发.笔者接诊1例成人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临床误诊为会厌囊肿,报道如下.
作者:肖淑芬;陈坤;陶振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CD44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下咽癌FaDu细胞株上鉴定其沉默效率,为研究目的基因沉默后下咽癌肿瘤细胞致瘤性的改变提供稳定可靠的载体.方法 针对目的基因CD44 mRNA的序列,按照RNA干扰序列的设计原则,设计、合成4个CD44基因特异性小分子干扰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靶点,将其合成短发卡h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并退火成双链DNA,与慢病毒载体重组形成shRNA表达载体,利用PCR和测序鉴定获取正确克隆.将筛选出的有效重组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病毒滴度.随后将其感染下咽癌FaDu细胞株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靶基因的沉默效率.结果 对LV-CD44-shR-NA载体进行双酶切鉴定,证实短发夹RNA正确插入慢病毒载体,DNA测序证实插入序列正确,CD44基因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成功包装后,其病毒滴度为8E+8TU/ml.RNA干扰下咽癌FaDu细胞CD44基因后,CD44 mRNA水平显著下降,干扰效率大于70%.结论 成功构建了CD44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能够在细胞水平有效沉默靶基因,为CD44基因沉默后下咽癌肿瘤细胞生物学改变的研究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作者:沈晨凌;向明亮;聂琛;胡海霞;马衍;吴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喉癌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2012年12月首次住院的124例喉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ASS 9.2软件对影响咽瘘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4例喉癌患者中12例(9.7%)发生术后咽瘘,所有咽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瘘口愈合.结论 单因素分析表明慢性病、术前营养状况、术前气管切开、术前放疗、肿瘤分型、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同期颈廓清术及术后感染等因素与咽瘘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同期颈廓清术、肿瘤分型及慢性病与咽瘘发生有关.
作者:余杰情;朱恒涛;杨勇;江红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鼻中隔成形术后单侧鼻腔填塞修正高位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鼻中隔偏曲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后2周、高位偏曲矫正效果不满意患者4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经膨胀海绵偏曲侧高位填塞干预1周后取出,连续观察3个月,并经内镜采图评估;B组22例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结果 A组经填塞干预1周后鼻中隔高位偏向对侧,随访3个月,治愈56.0%(14/25),好转36.0%(9/25),无效8.0% (2/25);B组随访3个月,治愈18.2% (4/22),好转31.8%(7/22),无效50.0% (11/22).总有效率经比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后3周内单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能有效修正鼻中隔高位偏曲,鼻中隔张力松解是填塞修正偏曲的基础.
作者:曹爱娟;俞晨杰;顾亚军;崔昕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c-Jun、c-Fos原癌基因在喉鳞癌(laryngeal squamon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c-Jun、c-Fos原癌基因与喉鳞癌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喉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喉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Jun、c-Fos蛋白在3组标本中的定位及其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对喉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与c-Jun、c-Fos原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c-Jun蛋白、c-Fos蛋白阳性反应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喉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表达;②c-Jun蛋白、c-Fos蛋白在喉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与病理分型、临床分型、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③在喉鳞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17,P=0.000).结论 原癌基因c-Jun和c-Fos在促进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OSAHS患者126例,均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评价治疗的依从性,收集相关暴露因素,并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15% ~96%,平均治疗依从性为(82.3±8.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OR=0.623,95%CI为0.412-0.942)和呼吸机并发症(OR =0.416,95%CI为0.362-0.478)是影响依从性的不利因素,经济状况(OR =2.710,95%CI为1.685-4.359)、对疾病认知度(OR =3.516,95 %CI为2.712-4.558)和对呼吸机治疗的认知度(OR =2.894,95%CI为1.853-4.520)可提高其依从性.结论 OSAHS患者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差,主要受个人的经济水平、疾病程度、疾病认识和治疗认知以及呼吸机并发症影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呼吸机并发症的护理预防可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王妍娣;丁艳红;邓邦鱼;顾惜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视频监视下低温等离子会厌囊肿切除的优点、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 对采用支撑喉镜视频监视下低温等离子刀进行手术治疗的26例会厌囊肿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天数、会厌创面伪膜脱落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情况(3.9±0.8)ml、手术时间(11.8±2.3) min、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5±1.0、住院天数(2.4±0.7)d、会厌创面伪膜脱落的时间(11.8±2.6)d.术后患者均无呼吸不畅及会厌创面出血的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 采用电视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行会厌囊肿切除,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会厌组织创伤小,术后患者咽痛轻,会厌创面伪膜脱落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愈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文源;洪育明;梁振源;邱恩惠;陈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 2012年5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4例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鼻窦高分辨CT(HRCT)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经鼻内镜手术11例,鼻内镜辅助鼻外径路手术3例.其中行肿瘤彻底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年7个月.2例侵及眶内及前颅窝的骨化纤维瘤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8个月复发,接受第2次手术后1例病变基本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另1例去外院接受了第3次鼻颅脑联合手术再复发,仍在观察中;1例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经鼻经额联合径路内镜手术,但侵入前颅窝相当于鸡冠处的肿瘤仍有残留,术后2年患者因左侧眶内及颅内肿物复发去外院行开颅手术后失访;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局限于鼻腔鼻窦者经鼻内镜手术可彻底切除;但当肿瘤破坏颅底突人颅腔或肿瘤侵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时,单纯内镜下肿瘤不易彻底切除,需多学科的联合手术或其他辅助治疗.
作者:万良财;王瑾瑜;龙孝斌;江刚;陈帅君;张涛;许熠铭;谢民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观察难治性鼻-鼻窦炎(difficult-to-treat rhinosinusitis,DTRS)的鼻窦黏膜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同时还探讨其与TGF-β1、嗜酸性粒细胞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特点和纳入标准将5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难治组(12例)、复发组(14例)、初治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术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常规和鼻内镜检查,同时对术前鼻窦CT行Lund-Mackay评分;术中取黏膜组织进行Masson染色、HE染色和ELISA检测.结果 ①难治组的黏膜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高于复发组、初治组和对照组;②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与TGF-β1浓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Lund-Mackay评分均有相关性;而与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结论 ①鼻窦黏膜纤维组织增生可能是DTRS病理特征之一,可能与发病有关;②TGF-β1高表达、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丰富和高Lund-Mackay评分可能是胶原纤维沉积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泳鹏;谭明;胡奇;李杰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辅助脂肪移植术后脂肪体积的变化,探索头颈肿瘤术后填充可行性方法.方法 分离培养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istar雌性大鼠6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颗粒脂肪1 ml +0.4 ml DMEM-LG为对照组,脂肪颗粒lml +0.4 mlDMEM-LG+1×106 MSCs为实验组;均匀震动5 min,移植于背部皮肤与肌肉之间.移植后3、5、7、14、28、60 d每组各取5只脱颈处死,沿被膜分离出移植物.免疫组化法测定CD34观察血管生成,28、60 d测移植物体积,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28 d时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脂肪体积保持率无明显差别(P>0.05),60 d时实验组脂肪体积保持率好于对照组(P<0.05),且脂肪结构完好,细胞分化成熟.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术有效保持了移植术后的脂肪体积,为临床应用脂肪移植填充头颈术后腔隙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有虎;仇志强;刘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变应原的相关性与优化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IgE的诊断能力,为AR患者的实验诊断提供更好的变应原检测手段.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诊治的AR患者289例,采用SPT及优化的ELISA检测方法对珠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变应原屋尘螨、粉尘螨、蟑螂、霉菌、猫毛、狗上皮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检验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诊断的一致性较高(66.44%~95.16%),除狗上皮外,其中屋尘螨、粉尘螨及猫毛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高于SPT,蟑螂、霉菌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则低于SPT.两种检测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强度分级别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r=-0.053~0.383).优化ELISA检测的诊断效力波动在96.42%~ 50.67%.结论 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阳性强度分级一致性稍差,优化ELISA检测AR患者血清sIgE的诊断能力较强,综合运用两种检验方法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变应原结果.
作者:伍慧卿;赵晓明;林丽莉;刘谦虚;孙宝清;郑佩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皮角作为一种疾病首先由伦敦的外科医生Everard Home在1 8世纪描述.多见于暴露及易受摩擦的部位.本科近年收治2例声带及喉咽侧壁皮角样增生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40岁.因平时用声较多且嗜烟酒,2007年3月初开始出现轻度声音嘶哑,无疼痛、无吞咽障碍,自行口服抗生素(具体不祥)及黄氏响声丸,病情好转.但声嘶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3个月后来医院就诊.一般情况:体温36.2℃、脉搏68次/min、血压125/80mmHg.专科检查:咽部黏膜稍有充血.
作者:张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发现右颈部渐进性增大肿块20 d来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20 d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花生米大小肿块,无红肿,轻压痛,无破溃,自觉右颈部胀满感,无发热,一直未予药物治疗.该肿块呈渐进性增大,门诊检查肿块约3 cm ×3 cm ×2 cm,颈部彩超示右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电子鼻咽镜见鼻咽顶壁近右侧咽隐窝处黏膜微隆起,表面尚光滑,以可疑鼻咽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入院.人院专科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无皮疹,右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位于颌下,约3 cm ×3 cm ×2 cm,质韧,轻压痛,活动度差,边界尚清;右侧鼻咽顶壁黏膜稍隆起.
作者:邹尔文;彭浒;颜红柱;刘海斌;孙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异位甲状腺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报道1例喉气管内异位甲状腺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信息,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喉气管内异位甲状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易导致误诊.结论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任舒灵;王风君;赵素萍;肖健云;邱元正;黄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与后重建图像,并分析其在鼻骨骨折诊断及法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鼻骨骨折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与后重建图像的准确性,并与单一影像学检查形成对比.结果 196例患者中,①鼻骨线性骨折105例,无明显移位成角62例,有明显移位成角43例;其中单侧79例,双侧26例;②鼻骨粉碎性骨折91例;单侧21例,双侧58例,一侧线性另一侧粉碎性12例;③伴鼻中隔骨折52例;④合并其他骨折81例,其中上颌骨额突56例,眶壁20例,颧弓5例.结论 鼻骨轴位+冠状位扫描与后重建图像能明显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正确率,并对于法医轻伤和轻微伤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洋;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科于2008~2012年先后为68例患儿行外耳耵聍取出82次,现将儿童耵聍栓塞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耵聍栓塞患儿68例(82耳),其中14例为双耳,54例为单耳;女30例,男24例;年龄1岁8个月~10岁,平均年龄4岁3个月;1 8例为感冒后耳痛就诊,1 2例为游泳后耳闷伴听力下降就诊,13例为家长自行发现就诊,1例为单纯耳痛就诊.
作者:佟欣;王咏丽;袁建军;向生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鼻内镜手术(ESS)涉及鼻中隔、鼻窦、鼻黏膜及软组织,损伤广泛,且术后常进行鼻腔及鼻窦填塞,刺激和应激反应强烈,患者存在中重度疼痛,影响睡眠和饮食,常需术后镇痛.目前,ESS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多使用芬太尼及其衍生物.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ESS术后PCIA的差异,探讨氢吗啡酮用于ESS术后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国;张玉琴;林庆洪;谢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