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秀;王京川;王晓芹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于鼻前庭皮下、上颌牙槽突骨表面上的一种良性病变,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合并感染后有疼痛,局部迅速肿大,可压迫上颌骨形成骨质缺损[1].临床上有经唇龈沟入路切除和揭盖法切除[2-3].经唇龈沟入路因视野开阔,手术操作方便,不易损伤周围组织,故临床较常用,但术后鼻底造瘘引流的重要性时常被忽视.笔者经临床观察发现鼻底造瘘引流能防止术后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湘滨;董文达;万华;乐林;杨歆瑶;丁文华;陈映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亲水性孔道,可以有选择地让离子跨膜流动,传递信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在许多细胞活动中都起关键作用.内向整流钾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Kir)4.1分布于耳蜗中的多种细胞,介导耳蜗内电位的形成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可以显著影响听觉功能.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Kir4.1对听觉功能的影响.
作者:孔德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33例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病毒剂、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结果 33例中出现面瘫30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3例,占76.7%;有效5例,占16.7%;无效2例,占6.6%.伴听力下降者13例,治愈9例,占69.2%;有效4例,占30.8%.2例有神经痛后遗症.结论 警惕临床上少见类型的Ramsay Hunt综合征,以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是缩短病程及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勃;高爱民;孙玲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再次气管切开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5例再次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 1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出院前成功拔管,5例戴管出院.结论 通过治疗原发病、熟练操作、选择适当的拔管时机及加强护理和健康教育可减少再次切开的发生率.而正确处理切口瘢痕、术中出血及保持气道通畅是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宇勇;陈蔚华;黄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诸多阻碍鼻呼吸的因素中,临床上常关注鼻腔、鼻中隔、鼻甲、鼻窦及鼻咽腔等各种阻塞性病变,鼻瓣膜区狭窄性鼻阻塞易被忽视,以至鼻腔手术后达不到理想的通气效果.笔者采用鼻内孔扩大术治疗鼻瓣膜区狭窄性鼻阻塞患者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姚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2月28例因喉癌行喉垂直部分切除并实施改良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喉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 28例患者中27例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6.4%:1例由于喉腔肉芽形成拔管困难,2个月后支撑喉镜下电离子手术拔除气管套管.所有患者均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无严重误吸.随访2个月,全部患者喉腔完全上皮化.1例喉瘘、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愈合.未发生咽瘘.结论 改良胸骨舌骨肌筋膜瓣是喉垂直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较为理想的方法,拔管率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部分患者发音质量不够理想.
作者:常明章;吕洁瑜;周剑勇;严飞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鼻腔与下气道的炎症特征,探讨根据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NAR患者117例,同期选取1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皮肤点刺实验、鼻部和肺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化评分(VAS)、鼻灌洗检测、诱导痰检测、血常规、鼻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指标检查,评价鼻腔及气道炎症特征.根据鼻部及气道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R患者鼻灌洗、诱导痰、血嗜酸性粒细胞EOS、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均<0.01).鼻灌洗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存在明显相关性(τ=0.531,P=0.000),鼻激发与支气管激发等级存在相关性(r=0.190,P=0.040).117例NAR患者中,鼻EOS增高39例(33.3%),鼻激发反应性增高50例(42.7%),EOS及激发均无异常28例(23.9%).依上述特征,将NAR分为非特异型(A组)、EOS增高型(B组)和高反应型(C组)3组.结论 NAR患者鼻部以EOS增高及高反应性为主要炎症特征的全身炎症疾病,与下气道各炎症相关指标的增高以及血EOS增高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根据鼻部炎症特征提出的NAR分型方法有充分的临床和实验室依据,为NAR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临床实用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NAR发病机理以及根据NAR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志颐;张勇;王秋萍;庞新举;马莉;谢燕清;钟南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rh-endostatin,rh-ES)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25、50、100、200、400 μg/ml的rh-ES体外处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rh-ES作用下的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透射电镜观察CNE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MTT检测显示rh-ES(25 ~ 400 μg/ml)能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的rh-ES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存在时间剂量效应,以400 μg/ml rh-ES作用72 h后抑制效果为显著,各浓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与CNE2细胞对照组相比,rh-ES实验组处于细胞周期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③电镜观察,rh-ES实验组CNE2细胞出现凋亡特征,细胞和细胞器皱缩,核染色质边集碎裂,核膜消失.结论 rh-ES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其主要机制可能为诱导细胞凋亡,调整细胞周期分布.
作者:马静;王小燕;张铁松;杨洁;任艳鑫;林垦;李正才;李晓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EG-1蛋白在4株鼻咽癌细胞株、47例鼻咽癌组织及21例鼻咽部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AEG-1蛋白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较鼻咽部黏膜均显著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EB病毒滴度的高低(P=0.046)、T分级(P=0.001)、临床分期(P =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P=0.01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EG-1蛋白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果;刘勇;徐芳;粟忠武;余长云;任舒灵;田勇泉;邱元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例长期反复感染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前平行皮瓣进行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 16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 耳前平行皮瓣修复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大面积皮肤缺损,效果满意,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慧钧;宁宝礼;姜琳琳;孔维霞;李慧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致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7例因前庭导水管扩大致突发性耳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听力损失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突聋患儿采用银杏叶提取物加泼尼松治疗;对重度、极重度突聋患儿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苷脂加泼尼松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在听力损伤为轻、中度时,两种治疗方案没有显著差别;但听力损伤为重度、极重度时,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听力改善效果比较明显.结论 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因前庭导水管扩大导致突发性耳聋特别是重度、极重度聋效果明显.
作者:郝剑萍;师天祥;闫文斐;折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气管异物误诊为支气管肺炎的原因,提高气管异物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2001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12例气管异物误诊为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气管异物3岁以下儿童常见,其中植物类异物多见.12例患者全部经硬质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结论 无明显异物吸入史是长期误诊的主要原因,对于反复以支气管肺炎就诊者应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牛亚林;陈杰;薛刚;尚小领;林彦涛;徐国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放射敏感鼻咽癌CNE2细胞株在放射条件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蛋白的反应性变化,分析鼻咽癌放射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放射线对鼻咽癌CNE2细胞株生长的影响,胎盼蓝染色法检测CNE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CNE2细胞放射后的凋亡及周期改变,Western blotting分析Maspin蛋白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CNE2细胞株放射后,细胞周期重新分布,出现较多的G2/M期细胞以及较少的G0/G1期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明显、Maspin蛋白表达上调,且其上调与细胞凋亡率增高呈现一致性改变,也与细胞周期分布改变相关.结论 鼻咽癌CNE2细胞对放射线敏感、容易被诱发凋亡;细胞周期参与了放射诱导的CNE2放射反应调节;放射提高了CNE2细胞的Maspin蛋白表达,提示该蛋白参与了CNE2细胞的放射反应;Maspin蛋白表达提高涉及CNE2细胞周期和凋亡改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鼻咽癌放射敏感相关分子.
作者:何倩;姜武忠;冯雪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 ~15年,7例行肿瘤切除加术后放疗者无复发,5例行单纯肿瘤广泛切除者术后7 ~18个月复发;总复发率为41.7%.术中切缘行病理检查,切缘阴性者复发率为14.3%.结论 术中确定阴性切缘可以降低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复发率,但头颈部病变多难以获得阴性切缘,局部切除后易复发,术后放疗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明;李仕晟;杨新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鼻咽血管纤维瘤(angiofibroma of nasopharynx)的本质是血管错构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因破坏颅底骨质并累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杨泽垠;杨晓红;吴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声门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发生在头颈部罕见的恶性肿瘤,日照市莒县中医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82岁.因声嘶伴卧位时呼吸困难1周,于2011年10月9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咳嗽声嘶,卧位时有Ⅱ°呼吸困难,无咽痛,无发热,不咳血,无吞咽困难,在家应用消炎药效果不佳,否认其他病史.
作者:张俊军;陈有新;王永强;钱建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在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大鼠耳蜗的表达,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 Hz AERP)和多频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HO-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DBI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外伤1、2、3、4周组,每组30只大鼠.采用ABR、40 Hz AERP、ASSR测定,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动物HO-1表达及ABR、40 Hz AERP、ASSR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耳蜗HO-1无表达,外伤后各组内耳HO-1表达有明显变化(P<0.01).外伤后各组ABR、40Hz AERP、ASSR阈值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外伤各组内耳HO-1表达与ABR、40Hz AERP、ASSR阈值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大鼠DBI对内耳HO-1表达及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BR、40 Hz AERP、ASSR阈值变化可能与HO-1表达有关.
作者:付兴华;邓艳丽;张萍;张再兴;卢鹤翔;孙瑞军;刘颖;赵君晖;顾洪兰;韩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38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40例.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9.5%和90%,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1.6%和7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但病人的满意率高,这种手术可能成为替代传统鼻外泪囊手术的理想术式.
作者:张文;李阳;郑玉萍;刘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神经胶质瘤致病基因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li1蛋白和PCNA在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0%.其表达与喉癌患者年龄(P=0.572)、性别(P=0.837)、肿瘤生长部位(P=0.947)、肿瘤T分级(P=0.560)无相关性.而与病理分级(P =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PCNA在喉癌组织中呈巢状、局灶状或呈片状分布,相关分析显示Gli1蛋白的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Gli1蛋白通过促进肿瘤增殖活性,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海平;李晓明;路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合并鼻腔鼻窦疾病时,传统方法需分次手术.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多有报道[1-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于1921年由Mosher首次开展,之后方法不断改进发展,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4].笔者利用鼻内镜、显示系统、动力切削系统总结2004年2月~ 2010年4月,对18例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合并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同期进行手术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映辉;丁文华;万华;乐林;杨歆瑶;朱湘滨;董文达;邓元平;李家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