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极电刀电凝模式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研究

梁瑜珊;黄轶;周永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 手术方法, 电凝法, 剥离法
摘要:目的 通过与传统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比较,探讨单极电刀电凝模式(以下称凝切法)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同体异侧对比的方法,按照随机方案一侧扁桃体采用凝切法切除、另一侧采用剥离法切除;分别记录双侧扁桃体的切除时间、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观察术中创面损伤、术后白膜生长、咽痛反应等,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凝切法与剥离法的切除时间分别为(6.5±2.6) min和(5.6±2.7) min,两种手术方法切除扁桃体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凝切法的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2.8) min、(9.0±4.3)min、(6.0±6.8)ml,剥离法的分别为(7.7±3.9) min、(13.2±5.6) min、(18.9±8.8)ml,两种方法在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凝切法治疗儿童扁桃体肥大疗效明显优于剥离法.凝切法侧的肌纤维损伤积分优于剥离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16,P=0.00).术后两组白膜生长情况和咽痛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法相比,凝切法的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轻.单极电刀电凝模式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桉拧蒎肠溶软胶囊在小儿鼻-鼻窦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鼻-鼻窦炎为临床常见病,小儿患者因其抵抗力较低,手术治疗禁忌证多,病情易反复.笔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切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小儿鼻-鼻窦炎7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雨洲;陈旭华;尹治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支气管哮喘的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息肉伴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对72例伴有支气管哮喘的CRS、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FESS),观察不同麻醉下术中及术后哮喘发作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 局麻下30例手术患者中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焦虑、呼吸不畅,但无哮喘发作;3例术后轻度哮喘发作;全麻下42例手术患者术中均平稳,4例术后哮喘发作,其中1例哮喘持续状态,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伴有哮喘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FESS手术是必要、安全的.

    作者:戴嵩;贾建平;侯乐;唱德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三种方法切除儿童腺样体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经验,探索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0月全麻下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患儿1148例,应用90.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体368例,90.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Medtronic动力系统切吸术切除腺样体肥大677例,0°小儿鼻内镜下经鼻腔径路Medtronic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103例.结果90°成人鼻内镜下口腔径路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体的368例患儿术后无明显疼痛和出血,基本不影响进食;90.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Medtronic动力系统切吸术切除腺样体的677例患儿中有较明显的疼痛,术后出血7例,占1.03%;0°小儿鼻内镜经鼻腔Medtronic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手术时间长,操作困难,术后需要鼻腔填塞.结论 90 °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Medtronie动力系统切吸术和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是很好的微创手术方法,但笔者更倾向于应用等离子消融术.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Ang-1、Ang-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Ang-1、Ang-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鼻咽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Ang-2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部慢性炎症中的表达情况,用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鼻咽癌瘤内及瘤周微淋巴管.分析Ang-1、Ang-2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与微淋巴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ng-1、Ang-2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 (24/52)、63.5%(33/52),明显高于鼻咽部炎性组织25.0% (3/12)、33.3%(4/12)(P<0.05).Ang-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级及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明显差异;Ang-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级及临床分期等因素无明显差异,但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83.9%(26/3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3%(7/21)(P<0.01).D2-40标记鼻咽癌微淋巴管阳性表达率达92.31% (48/52),并且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瘤内及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联合Ang-1、Ang-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瘤内及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均成正相关.结论 Ang-2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微淋巴管密度可作为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吴平;胡可锦;何剑;米日喀米力;王苏甫;廖玲凤;赵素萍;唐瑶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17例

    鼻内镜于90年代应用于鼻腔鼻窦手术,具有微创、精细、患者痛苦小的优点.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可避免损伤窦口鼻道复合体,又体现了内镜手术的优势,笔者运用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患者1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鑫;张维天;吴涛;顾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萍乡地区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致敏原分析

    目的 通过对萍乡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性过敏原,绘制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图,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筛选的325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测定致敏变应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人性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粉尘螨95.1%、屋尘螨91.1%、蟑螂41.8%、杂草29.8%、干草尘埃12.9%.食入组的阳性变应原以小虾和小麦为主,分别为26.8%、16.6%.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变应性鼻炎病例中,1~2种变应原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96.2%、85.4%、70.5%;而2种以上变应原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依次为3.8%、14.6%、29.5%.结论 在萍乡地区,屋尘螨、粉尘螨是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的吸人性变应原,应作为该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鼻炎人群早期防治更为重要.

    作者:欧阳韶华;朱丽珍;吴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Eotaxin-3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3) mRN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12例鼻息肉患者和8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作为对照,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进行检测,比较息肉和下鼻甲黏膜中的Eotaxin-3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所有鼻息肉及对照组中,均检测到Eotaxin-3 mRNA的表达.鼻息肉及对照组中Eotax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91 ±6.66和1.37±0.48.鼻息肉组中Eotaxin-3的表达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otaxin-3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Eotaxin-3的高表达可能终导致了息肉的形成和生长.

    作者: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鼻腔蝇蛆病致腭部穿孔1例

    患者,女性,54岁,因鼻腔出血3d,鼻腭部不适1d于2007年10月3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小鼻腔无嗅觉,未经治疗,3d前发生间断性鼻腔出血,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1d前出现鼻腔、腭部不适,稍疼痛,无头痛,发热.专科检查:双侧鼻腔宽大,黏膜萎缩,鼻甲较小,中鼻道及下鼻道少许脓血性分泌,有腐臭味,双侧上颌窦区轻压痛,张口正常,牙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上腭中部软硬交界处水泡状肿胀.螺旋CT示:慢性上颌窦、筛窦炎症.

    作者:张友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室性发音障碍的误诊分析

    目的 总结室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被误诊的室性发音障碍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临床嗓音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10例被误诊的病例中,代偿型8例,被误诊为声带炎、慢性喉炎及声带闭合不全等;肥厚型2例被误诊为慢性喉炎和声带息肉.通过发音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后室性发音障碍均消失.结论 室性发音障碍在临床上不多见,临床症状也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嗓音疾病,需要做详细的喉镜检查和嗓音分析.

    作者:张帅;谢常宁;刘勇;吴平;郭莹;唐瑶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钬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体会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支撑喉镜下钬激光手术治疗的1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16例患者钬激光术后局部复发3例,通过再次手术或钬激光治疗达到局部控制,1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拒绝手术行放射治疗,局部未控并出现肺转移,后失访.结论 钬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安全,损伤少,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T2及累及前联合病变存在一定风险及局限性,需要配合术中取切缘行快速切片病理检查,及操作者对钬激光切割深度的掌握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术后应严密随访.

    作者:傅敏仪;叶飞;黄桂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及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查阅文献寻找循证学依据.方法 170例(191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95耳)和对照组85例(96耳),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并进行高压氧治疗,10d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文献查阅在万方数据库,采用RevMan 4.2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0.5%和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7.3%(238/638)和23.5% (14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 (557/638)和65.5% (39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次研究和以往研究均证实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痊愈率高,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彭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海绵窦的应用解剖及手术进展

    海绵窦是颅底中线区复杂的结构,该区手术难度大,谙熟其解剖结构及变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海绵窦一直被视为手术的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海绵窦位置深,是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腔隙,内有微纤维小梁将窦腔分隔为很多小腔.呈海绵状,血液通过窦腔时流速减慢,海绵窦位于垂体和蝶鞍两侧,前方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内侧,与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相邻;后方至后床突和颞骨岩尖,与颈内动脉管和半月神经节相邻;内侧壁与垂体相邻;内下壁与蝶窦相邻;底壁对应翼突根;上外侧紧邻大脑的颞叶,下外侧止于圆孔与卵圆孔内缘连线,毗邻翼腭窝及颞下窝.海绵窦壁可分为上壁、下壁、内壁、外壁、前壁和后壁.

    作者:帅名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00~ 2006年采用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的36例喉癌患者,分析其生存率和喉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3年生存率80.6%,5年生存率为78.8%.死亡病例中除失访3例外;另外7例死亡病例中,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大出血1例、死于骨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保留了发音功能,35例患者拔管,拔管率为97.2%,经过功能训练,患者均可经口进食.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能够在保留喉功能的同时根治肿瘤.

    作者:彭小伟;喻建军;陈杰;李赞;戴捷;黄文孝;包荣华;魏威;单振锋;田皞;胡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电子喉镜下治疗会厌囊肿35例疗效分析

    会厌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是由于局部黏膜腺管受阻而致黏液潴留所形成,少数由于先天畸形、外伤、炎症和其他良性肿瘤囊性变所致.其症状因囊肿大小及部位而异,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偶在喉镜下发现.稍大者可出现咽喉部不适、声嘶、咳嗽、咽喉异物感和阻塞感等自觉症状.我院应用电子喉镜技术手术治疗会厌囊肿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庆维;邱书奇;赵海亮;蓝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垂体腺瘤质地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目的 对垂体腺瘤质地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以指导垂体腺瘤质地的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手术资料,术前测定患者MRI T2加权像上的瘤体与白质信号比.根据术中所见将肿瘤质地分为质地软(50例)和质地硬(23例)两类.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肿瘤胶原含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不同质地垂体腺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结果 垂体腺瘤质地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和生长方式无明显关系.质地软与质地硬肿瘤组织中,其白质信号比分别为2.203±0.361和1.068±0.204,胶原含量分别为(8.000±2.475)%、(29.388 ±14.772)%,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8,P<0.05),且胶原含量与信号强度比值呈负相关(r=-0.787,P<0.05);TGF-β1表达量分别为0.62±0.23和0.28±0.4,TIMP1表达量分别为0.53±0.15和0.25±0.17,两者表达均与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781,P<0.05;r=0.46,P<0.05).结论 垂体腺瘤质地变硬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胶原过度沉积,TGF-β1和TIMP1可能在垂体腺瘤质地变化中起重要作用,MRI T2加权相上的瘤体与白质信号比有助于术前预测垂体腺瘤质地,从而决定手术入路选择.

    作者:朱权;刘春生;刘振;郝解贺;陈来照;王宏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后,通过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3例中途退出(治疗未满1年),其余62例经过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结束时显效25例(40.32%),有效18例(29.03%),无效19例(30.65%),总有效率69.35%.其中25例治疗满1年,显效7例(28%),有效7例(28%),无效11例(44%),有效率56%;21例满2年,显效10例(47.62%),有效5例(23.81%),无效6例(28.57%),有效率71.43%; 16例满3年,显效8例(50%),有效6例(37.5%),无效2例(12.5%),有效率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变应原明确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燕飞;张建华;许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咪唑斯汀治疗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 临床观察咪唑斯汀对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门诊诊治的213例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咪唑斯汀组108例,西替利嗪组105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 治疗1周后,咪唑斯汀组症状迅速改善,VAS部分项目评分均优于西替利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患者的情况均得到改善,MS-36除两个维度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能在短时间内改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桂娟;顾能荣;何平;钱晓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咽喉反流与声带息肉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与声带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声带息肉患者15例,术后经患者同意行24 h双探头pH监测观察咽喉反流及胃食管反流与声带息肉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进行监测,咽喉部反流阳性6例(40%),食管反流阳性13例(86.67%),两者均阳性6例(40%).在6例咽喉部反流阳性患者中,5例(83.33%)反流症状数量表阳性,4例(66.67%)反流检查计分阳性;13例食管反流阳性的患者中9例(69.23%)反流症状数量表阳性,11例(84.62%)反流检查计分阳性.结论 上消化道及咽喉反流在声带息肉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胃反流物刺激可能是声带息肉发生的直接病因或是诱因之一.

    作者:李丽娜;张延平;周凤书;邓惠严;王戈;毕欣欣;张晓强;张俊伟;赵宇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单极电刀电凝模式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与传统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比较,探讨单极电刀电凝模式(以下称凝切法)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同体异侧对比的方法,按照随机方案一侧扁桃体采用凝切法切除、另一侧采用剥离法切除;分别记录双侧扁桃体的切除时间、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观察术中创面损伤、术后白膜生长、咽痛反应等,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凝切法与剥离法的切除时间分别为(6.5±2.6) min和(5.6±2.7) min,两种手术方法切除扁桃体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凝切法的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2.8) min、(9.0±4.3)min、(6.0±6.8)ml,剥离法的分别为(7.7±3.9) min、(13.2±5.6) min、(18.9±8.8)ml,两种方法在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凝切法治疗儿童扁桃体肥大疗效明显优于剥离法.凝切法侧的肌纤维损伤积分优于剥离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16,P=0.00).术后两组白膜生长情况和咽痛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法相比,凝切法的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轻.单极电刀电凝模式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瑜珊;黄轶;周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头颈部增生性肌炎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头颈部增生性肌炎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诊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报道1例发生在胸锁乳突肌中的增生性肌炎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治疗,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同时对国内外报道的头颈部增生性肌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增生性肌炎是一种发生在骨骼肌中罕见的良性假肉瘤样快速生长疾病.它有独特的病理学表现,受累的肌肉组织中有着大量梭形成纤维细胞和巨大神经节样细胞.单纯局部手术切除后治愈,因为它有自限性或自愈性.随访无复发.结论 增生性肌炎是一种良性病变,病理学检查能够确诊.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因有自愈倾向也可以观察等待.

    作者:谢洪;周晓红;昌红;陈奕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