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娟;王瑜;胡敏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些病患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个治疗小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相较于对照组的80.0%来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尹贻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舒适组的护理满意度46例(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38例(79.17%),舒适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5例(10.42%)显著低于常规组13例(27.0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琼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综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高热惊厥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全部患儿均接受临床针对性治疗,之后对照组患儿接受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复发高热惊厥,复发率为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0%(7/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家属HAMA评分,观察组的相应评分显著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同时,及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显著降低疾病复发概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玉萍;陆延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联合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方法:我院从2016年2月开始对抗菌药物进行强化管理干预,对干预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4%,低于干预前的3.6%,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加强管理与干预,能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胜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观察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血氧饱和度(SpO2)、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min步行距离、FVC以及FEV1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观察组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辛伐他汀共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其血脂水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作者:刘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针对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7例,采用培哚普利治疗)和观察组(67例,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0.1%);观察组ESV、EDV、HR、LVEF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红;敖秉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接受中西医+康复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代谢当量,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后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式,在改善其心功能和临床症状上作用更为明显,进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杨艳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8例布氏杆菌病人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高热护理、关节疼痛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结果:经过有效护理,症状好转.结论:正确用药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作者:曲美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本文对手术室实施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性护理管理,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施行预防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后,其中差错率的出现,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从投诉情况来看,观察组要好于对照组;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防管理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万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12-2016.12期间收治的9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具体手术方式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术,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Worter指数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81.4±10.7)%、后凸Cobbs角(8.7±1.1)°、Worter指数(0.4±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术后伤椎稳定性,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具有医疗、教学、科研、法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近年来年我院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狠抓病历书写质量,规范病历书写行为、使病历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甲级病历达到98%,杜绝了丙级病历的出现.保证了病历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性,促进了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作者:刘爱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复杂关节骨折病人在使用CT三维重建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5-2016.5收入86例复杂关节骨折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3例采用CT三维重建作为观察组,另43例采用常规CT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检查对检测率影响.结果:观察组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及肘关节骨折检测率(100.00%)、(91.67%)、(100.00%)、(100.00%)比对照组(94.12%)、(75.00%)、(83.33%)、(87.50%)高,且总检测率(97.67%)比对照组(86.05%)高(x2=9.029,P<0.05).结论:复杂关节骨折病人使用CT三维重建后检测率提升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向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对COPD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COPD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出院后仅定期给予随访与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后心理状态及疾病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焦虑、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疾病复诊率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家庭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湿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器械206个,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照组,同时于2016年3月实施外来器械安全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将调查方式通过统筹外来器械的管理,主要针对外来器械的湿包情况进行统计,以上调查数据则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组,并且与管理前的对照组湿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外来器械安全管理后,外来器械的湿包数量、湿包问题产生以及湿包率均少于实施外来器械安全管理前,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器械的湿包问题是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方能保证医疗服务效果.
作者:宋雪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我国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遇险者在面对灾害时,身心受到重创,多会产生恐惧、焦虑、忧郁、绝望等一系列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这时候,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并建立佳的心理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文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6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首次就诊乙肝患者,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分为2份,分别以ELISA和CLIA两种方法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HBsAg、HBsAb、HBeAg及HBcAb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0.05),但CLIA法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ELISA法,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CLIA法对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的检测灵敏度较ELISA法均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比于ELISA检测法,CLIA检测法对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及符合率均明显更高,且可定量表达血清标志物,可作为临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李敏;马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物质依赖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在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接收30例物质依赖状态患者进行护理,对物质依赖患者护理前后进行护理满意度以及物质依赖度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物质依赖度均比护理前有了提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物质依赖状态患者的治疗较为缓慢,护理人员在对他们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耐心细致,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用相应的合适护理方式,降低患者的物质依赖性.
作者:张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职业防护是多年来医务工作者一起关心和谈论话题.特别是在传染科.传染科是传染病患者相对集中的场所,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决定了传染科护士成为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群体[1].作为传染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常会常接触病人的体液、呕吐物血液、锐利的医疗器械等,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危害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因此要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传染科护士职业病的发病率,大限度的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胡书铭;罗惠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工作人员培训,指导相关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器械名称等,配置相关设备,做好回收处理和清洗工作,检查包装器械质量,灭菌合格后送至手术室,进行清点.比较分析实施前后医生满意度及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情况等指标.结果: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前,医生满意度为72.0%.实施后,医生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未实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接台等待时间为(18.90±4.53)分钟显著短于未实施前为(26.78±3.54)分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提高器械包合格率,提高医生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冷玉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氧疗雾化湿化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氧疗湿化,持续、均匀地气管套管内雾化湿化,观察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论:肺部感染率降低,持续气道氧疗雾化湿化法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保护气道黏膜,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飞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