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贤;杨正明;陈奕军;黄艳菲;何丽华;张志锋;陈蓉
目的:探讨抗抑郁焦虑药物辅助治疗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抑郁焦虑药物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小勤;李颖;史丽萍;王宗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CCNG2及CDK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9例结肠癌组织中CCNG2及CDK2的表达。结果:89例结肠癌中,CCNG2蛋白阳性表达31例34.8%(31/89),CDK2蛋白阳性表达55例61.8%(55/89),两者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且CCNG2与CDK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CCNG2的低表达可能导致CDK2表达的增强促进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赛;曾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DM)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DM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各指标水平。治疗结束后血糖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及低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和HbA1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FBG、2hPG及HbA1c等各血糖指标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片联合治疗老年DM,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公媛媛;殷智晔;管喜峰;司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研究青年脑梗死患者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9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体检正常的86例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加以评价,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总评分<7分77.17%(71/92)明显高于对照组26.74%(23/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6小时所占比44.57%(41/92)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13/86),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与睡眠质量有密切关系,且青年脑梗死患者多有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因此,保证睡眠时间6-7小时有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李蔚;卢立成;杨飞虎;邱晓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初次剖宫产不同切口对产妇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06月~2014年06月在我院待产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首次剖宫产切口的不同,终分为:新式剖宫产术8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比较两组产妇初次剖宫产的疤痕切口分级,盆腹腔粘连情况以及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产后总出血量、住院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占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疤痕切口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盆腹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产后总出血量、住院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切口的不同,新式剖宫产术相对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有效减少产妇腹壁、腹腔的粘连情况以及促进子宫疤痕恢复,并对产妇再次剖宫产影响较小,因此,在临床上,应尽量指导再次剖宫产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以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王丽霞;顾美芹;戚琤红;吕伟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本项目旨在探讨在体外实验中洛伐他汀(Lovastatin,LV)是否能够通过增加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提高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采用超低粘附悬浮培养法从MDA-MB-231细胞获得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用LV加或不加化疗药物在缺氧条件下对细胞进行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Caspase 3/7活性,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单独使用时,LV能够显著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并增加Caspase 3/7活性,而对ER阳性的MCF-7作用不明显。与化疗药物多柔比星联合使用时,LV显著增加乳腺癌干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结论:天然化合物LV在体外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并增加乳腺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的敏感性。上述研究结果为设计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其体内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姚慧#;邓雪瑜;方秦;贺光春;宋柳江;邓锡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CI)患者并发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LA将其分为LA组(93例)和非LA组(107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史、高血压比例、入院时收缩压、血浆Lp-PLA2水平、SIRS比例、血清hs-CRP水平、血清IL-10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合并LA的发生与年龄(OR=1.657)、腔隙性脑梗死史(OR=2.368)、血浆Lp-PLA2水平(OR=2.366)、SIRS(OR=3.067)、血清hs-CRP水平(OR=2.187)和血清IL-10水平(OR=0.469)具有相关性;在剔除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史等因素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合并LA的发生与血浆Lp-PLA2水平(OR=2.045)、SIRS(OR=2.533)、血清hs-CRP水平(OR=1.745)和血清IL-10水平(OR=0.665)具有相关性。结论:CI患者并发LA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全身性炎症反应在LA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应对高危因素给予充分重视和及时干预,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杨增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介入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6年7月20日至2011年7月20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1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完全缓解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花销,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状况、动脉造影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本次研究PCI、PPI手术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9.36%和96.49%,且二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99.35%和97.12%,均处于较高水平。冠状动脉痉挛和出血血肿发生率较高,分别是1.28%和1.60%,并发症发生率为5.75%(18/313),且满意度为98.40%(308/313)。随访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外周动脉狭窄率较高,分别是3.50%和2.80%。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且安全性高。
作者:汤祥瑞;闫杰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140例患者中段尿培养检出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患者中段尿液阳性标本,采用半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1)中段尿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8.6%。(2)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达到100.0%。(3)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100.0%。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中段尿检测,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存在多药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耐药率。
作者:顾娟;张春访;张建林;陈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按照采用皮瓣差异性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及愈合时间、IL-6、IL-8、TNF、LPS水平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LP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可改善其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轶强;卢奇昊;孙斐予;黄志俭;曾明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完壁式乳突根治联合夹层法鼓膜显微修复法对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95例(95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随访观察两组实施完壁式乳突根治联合夹层法鼓膜显微修复术后和开放式鼓室修复术患者纯音气导听阈的改变情况、两组骨导听阈的改变。结果:两组在纯音气导听阈的改变方面对比,差异具有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导听阈的改变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随访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完璧式乳突根治术联合夹层法鼓膜显微修复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疗效较好,值得推荐。
作者:刘伟;肖跃华;杨凤;张海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用别嘌呤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高尿酸血症以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进展。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肾脏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同样行常规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别嘌呤醇100-200mg/d,观察血清尿酸、肌酐、胱抑素C及尿素氮水平、血压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清尿酸、肌酐、胱抑素C及尿素氮水平、血压较对照组低,肾功能恶化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高尿酸血症,别嘌呤醇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并能有效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作者:田政湘;李泉清;张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妇女意外妊娠的临床特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产科门诊手术室进行临床干预前161例(对照组)与临床干预后143例(观察组)接受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2013年3月起实施临床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次意外妊娠发生率、避孕知识及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同时根据术后是否再次妊娠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户口性质、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未婚同居、性伴侣数量、首次性行为年龄等。结果:年龄小于19岁、农村户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产妇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未婚同居、性伴侣在2个以上和首次性行为在17岁以下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再次意外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观察组避孕知识及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不良心理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掌握人流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的高危因素以及正确的临床干预对于降低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率、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晓梅;袁秀红;李红梅;宁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颈椎管狭窄并脊髓型颈椎病采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4例颈椎管狭窄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2组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与统计2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情况和疼痛及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并统计2组患者发生椎板塌陷及关门现象。结果:术后观察组JOA评分为(15.02±1.21)分与对照组(12.07±1.14)分比较(P<0.05);2组较术前比较JOA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疼痛和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41%(2/37)、2.70%(1/37)低于对照组18.92%%(7/37)、29.73%(11/37)。观察组椎板塌陷及关门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采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内定,其可减轻患者疼痛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双;周先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肠道肝样腺癌诊断和术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7例肠道肝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术前和术后血清AFP值的变化和癌组织AFP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评价AFP在诊断和监测肠道肝样腺癌时的临床价值。结果:肠道肝样腺癌中肝样分化区与肝细胞癌形态结构相似,呈梁状或巢状,间质血窦丰富。7例患者术前血清AFP浓度为900~20000μg/L,术后7天5例患者血清AFP浓度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2例患者切缘癌细胞累及,血清浓度未下降,提示复发和转移。结论:术前血清AFP浓度升高、术后癌组织AFP免疫标记阳性是HAC的临床特征,在除外肝等脏器原发性病变外,血清AFP浓度明显升高时,应考虑HAC的诊断,术后或化疗后患者血清AFP值是监控是否复发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志红;刘庚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集中探讨采用无张力平片修补术较常规加强缝合术在对老年患者腹壁巨大切口疝手术过程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因疝气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采用无张力平片加强内脏囊进行修复治疗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另52例采用常规加强缝合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疝囊内缺损发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在术后疝囊内1个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并且在疝囊手术中缺损发生的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以上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较对照组术程更短、拔管时间更短、治疗更加经济有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并发率进行比较,同时将伤口感染率、血肿和腹壁僵硬发生率纳入对比观察。除伤口浅部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中,两组差异不大,其他各项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采用无张力平片加强内脏囊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更加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同时伴有耗时短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小平;谢清;何培生;邹中辉;李冠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半乳凝素3(Gal-3)在不稳定心绞痛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冠心病的疾病状态分为2组,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Ga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CRP与Gal-3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当Gal-3取值为5.87ng/mL时预测敏感性为91.30%,特异性为92.00%,优于CRP。结论:半乳凝素3可用以辅助诊疗不稳定心绞痛。
作者:张晓辉;张易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降低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探讨地塞米松治疗的预防效果。方法:我院诊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抗生素)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对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40.0%vs 62.5%)、恶心伴呕吐发生率(2.5%vs 20.0%),以及术后疼痛(50.0%vs 75.0%)、感染(5.0%vs 20.0%)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正华;谭治波;甘敏福;顾杰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医学院宣教工作的开展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该校6个班共400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得分(3个维度,每个维度10分,总分30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需求。结果: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15.29±3.22);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基本知识、高危行为与预防措施2个维度;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上,仅有8.42%的学生认为目前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够用,且有69.84%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该医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一般,且大部分学生感到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学校需加强艾滋病知识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重点放在艾滋病基本知识、高危行为与预防措施的宣教。
作者:夏彦昌;赵运良;李灿;邓桂娟;黄琼瑶;俞骏程;杨双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二次根管治疗对慢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成功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髓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二次根管治疗,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用药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用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结论:一次性根管在治疗慢性牙髓炎中,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和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菁;张静;李敏;陈红;季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