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周先爱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图像表现及病理结果,以及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138例,经病理证实102例。观察比较超声图像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度(SEN)为77.45%,95%CI为69.34%~85.56%,特异度为(SPE)55.56%,95%CI为39.32%~71.79%,阳性预测值(PV+)为83.16%,95%CI为75.63%~90.68%,阴性预测值(PV-)为46.51%,95%CI为31.60%~61.42%,Youden指数为0.330,95%CI为0.149~0.512;42例超声图像Ⅰ型(实质型)显示内部回声均匀,大小约0.4~2.3cm,病理表现为多个结核肉芽肿结构,肉芽肿中心可见微小干酪样坏死区;Ⅱ型(囊实混合型)有39例,显示中部不规则回声区,内壁不均匀增厚,病理表现为不典型的肉芽肿病变,中央可见大片融合干酪样坏死区;Ⅲ型(钙化型)有21例,显示长条状或斑块样强回声钙化区,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坏死和(或)结核性肉芽肿。结论: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尚可,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可直接反映淋巴结结核病变各个阶段的病理基础。
作者:孟艳枝;张强;孙利杰;邵建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妇女意外妊娠的临床特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产科门诊手术室进行临床干预前161例(对照组)与临床干预后143例(观察组)接受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2013年3月起实施临床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次意外妊娠发生率、避孕知识及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同时根据术后是否再次妊娠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户口性质、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未婚同居、性伴侣数量、首次性行为年龄等。结果:年龄小于19岁、农村户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产妇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未婚同居、性伴侣在2个以上和首次性行为在17岁以下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再次意外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观察组避孕知识及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不良心理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掌握人流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的高危因素以及正确的临床干预对于降低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率、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晓梅;袁秀红;李红梅;宁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配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观察组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的基础上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腰椎柔韧性FFD、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FFD改善程度,其中医证候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配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有效。
作者:欧阳峰松;胡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来本院接受放射治疗并复发的食管癌患者44例分组后进行单纯放疗和放化协同治疗并对其临床价值加以评价。方法:选取自2006年5月15日~2010年5月15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曾接受放疗且复发的食管癌患者44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本次研究,按着随机化原则将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分为两组,即单纯放疗组和放化协同组。对二组的近期局控率、生存率以及死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三年内放组因局部未得到有效控制死亡患者的死因构成比为55%(11/20)、因发生转移者死因构成比为25%(5/20)、因毒副作用发生其它器官损伤者的死因构成比为20%(4/20),放化组因局部未得到有效控制死亡患者的死因构成比为11.76%(2/17)、因发生转移者死因构成比为23.53%(4/17)、因毒副作用发生其它器官损伤者的死因构成比为64.71%(11/17),对其进行两两比较,二局部未控死因构成比,拒绝H0,二者异同较为直观,发生转移死因构成比,接受H0,尚不能认为二者有差异,毒副作用死因构成比,拒绝H0,二者差异显而易见。结论:放疗同步化疗针对复发次再程食管癌患者是有效果的,对于近期局控率无大幅度改善,对于近三年的生存率也无大幅度改善,但从统计数据上发现其稍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其在死因构成比中以毒副作用为主,以后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闵贝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两组均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Ig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IgE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体液免疫指标变化均无差异;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治疗前后CD8+水平无变化;对照组各细胞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均无变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酮替芬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胜红;蔡宝珍;胡汉楚;霍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术(HLL)在老年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18例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分为HLL组和PL组,分别采取HLL和气压弹道碎石术(PL)治疗,观察疗效。结果:HLL组一次性碎石率(91.38%)高于PL组(80.00%);8周后,HLL组结石清除率(87.93%)高于PL组(71.67%);两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HLL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低于PL组((41.25±2.31)minvs(62.37±4.22)min,P<0.05;8.62%vs 15.00%, P<0.05)。结论:HLL治疗老年泌尿系统结石,结石清除率高,疗效显著。
作者:李金涛;张颖;宋洪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表现与组织病理实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79例慢性胃炎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内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实验,尔后分别通过内镜表现特征与病理检查结果的总结和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为68.3%(69/10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为73.1%(57/78),合计总符合率为70.4%(126/179)。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表现与组织病理改变的临床符合率略低,但伴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检查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王海杰;孟晓旭;王强;杨立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院成功抢救的12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收诊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电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和氧合指数差异。结果:术后24小时、48小时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PaCO2指标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PaO2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0天,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电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够有效地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邓永红;王宏坤;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路易体痴呆(DLB)患者双侧海马磁共振波谱代谢物浓度变化特点,探讨海马1H-MRS在三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对AD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67例AD、37例VD、12例DLB患者及28例正常组(NC)进行双侧海马行单体素采集,测定并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与肌酸(Cr)比值。结果:病例组双侧NAA/Cr值较NC组降低。AD组、VD组双侧海马mI/Cr值较NC组升高,DLB组与NC组间mI/Cr值无统计学差异。重度AD组双侧NAA/Cr值低于轻中度组。结论:AD,VD,DLB患者海马区域存在代谢物的改变,这有利于三者的鉴别诊断,mI/Cr可视为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NAA/Cr值有利于监测AD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
作者:杜碧茵;谭理连;陈俊浩;钟笑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既往疾病史对心肺复苏急救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急诊ICU进行心肺复苏救治的9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并比较患者的既往疾病史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2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22.8%。其中有既往疾病史患者73例,复苏成功16例;无法提供病史6例,复苏成功1例;无任何病史13例,复苏成功4例。健康患者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疾病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既往疾病史导致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
作者:陈泽江;潘纯;陈山;周黎明;杨许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无痛分娩法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分娩无产科及内科并发症的产妇随机抽取400例,将自愿要求行镇痛分娩者予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分为试验组200例和未用任何止痛措施地对照组各200例。观察无痛分娩对产程中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出血情况、分娩并发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明显短于常规分娩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助产率、剖宫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而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无痛分娩法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赖瑶纯;黄树彬;郭晓瑛;陈秋燕;凡学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CI)患者并发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LA将其分为LA组(93例)和非LA组(107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史、高血压比例、入院时收缩压、血浆Lp-PLA2水平、SIRS比例、血清hs-CRP水平、血清IL-10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合并LA的发生与年龄(OR=1.657)、腔隙性脑梗死史(OR=2.368)、血浆Lp-PLA2水平(OR=2.366)、SIRS(OR=3.067)、血清hs-CRP水平(OR=2.187)和血清IL-10水平(OR=0.469)具有相关性;在剔除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史等因素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合并LA的发生与血浆Lp-PLA2水平(OR=2.045)、SIRS(OR=2.533)、血清hs-CRP水平(OR=1.745)和血清IL-10水平(OR=0.665)具有相关性。结论:CI患者并发LA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全身性炎症反应在LA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应对高危因素给予充分重视和及时干预,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杨增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叶酸干预治疗对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叶酸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Hcy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随访两组患者,对两组患者随访期内MACE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ACE总发生率和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MACE与病程(OR=1.438)、治疗前血浆Hcy水平(OR=2.034)和治疗后血浆Hcy水平(OR=2.869)具有相关性。结论:针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用叶酸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和MACE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方根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研究膨胀期老年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3年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膨胀期白内障患者150例,使用超声乳化治疗患者75例作为乳化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患者75例作为摘除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平均远视力、核硬度Ⅲ级,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视力恢复情况、散光度,和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眼内压升高、角膜内皮的损害、眼内炎等并发症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平均远视力、核硬度Ⅲ级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乳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摘除组,而且患者的手术切口也明显小于摘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眼内压升高、角膜内皮的损害、眼内炎等并发症的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膨胀期老年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和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方式治疗预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节省手术时间,切口小。但是,但在手术费用方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高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安全性方面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较高。
作者:郑云燕;谢青;陈惠;黄晓波;邢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研究青年脑梗死患者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9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体检正常的86例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加以评价,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总评分<7分77.17%(71/92)明显高于对照组26.74%(23/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6小时所占比44.57%(41/92)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13/86),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与睡眠质量有密切关系,且青年脑梗死患者多有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因此,保证睡眠时间6-7小时有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李蔚;卢立成;杨飞虎;邱晓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羟考酮在妇科肿瘤手术术后镇痛过渡期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90例妇科肿瘤手术,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F组(芬太尼组),D组(地佐辛组),Q组(羟考酮组)。在手术结束前15分钟停止吸入sev(七氟醚),F组给予芬太尼,D组给予地佐辛,Q组给予羟考酮,比较观察3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应用羟考酮组的病人在意识恢复、拔管时间、Ramsay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优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在妇科肿瘤术后镇痛过渡期的作用效果确切,且优于以往的常规性镇痛药。
作者:岳惠玉;王君;曾文斌;白小鋆;党莎杰;韩丽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黄体功能不足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妊娠情况、性激素情况。结果:观察组的BBT上升时间长于对照组,卵泡发育程度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激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LH、E2、P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能够提高黄体功能不足型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阳阳;郝莉娜;常燕;郭丽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VEGF、IL-6、IL-8在EMT发病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53例EMT患者和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0例正常女性血清、腹腔液中的VEGF、IL-6、IL-8。结果:EMT组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且三种因子水平两两呈正相关。结论: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VEGF、IL-6、IL-8水平明显增高,与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三者存在协同促进作用,可作为诊断、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潘佳;马汝婵;陈友国;沈芳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按照采用皮瓣差异性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及愈合时间、IL-6、IL-8、TNF、LPS水平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LP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可改善其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轶强;卢奇昊;孙斐予;黄志俭;曾明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以及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愈合总有效率为80.00%,而观察组的愈合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3%,而观察组仅为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根除Hp,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咏华;张锋;张欣;周佳美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