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珊
1 临床资料例1,男性,36岁,运-8飞行员,飞行时间3860 h.2000年、2002~2005年体检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普奈洛尔试验阳性,患者无自觉症状.2006年10月来院保健疗养,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心率60次/min.T波改变Ⅱ、Ⅲ、aVF‘倒置0.3~0.5 mV,V4~V6 倒置0.6~0.8 mV.于10日、12日两次口服普萘洛尔,药物剂量分别为20 mg、40 mg,服药后心率为47~51次/min,试验结果为阴性.冠状T波未见恢复,下蹲试验(40次)后T波无变化.辅助检查:胆固醇4.21 mmol/L、三酰甘油2.2 mmol/L,肝功、血糖、血尿便常规均正常.考虑不能排除器质性疾病.结论;飞行暂不合格,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作者:关英涛;张毅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实施联勤后,各战区及中心医院高标准完成了空勤科的筹建任务,确保按时展开收治[1].新建空勤科的护士如何应对新的工作挑战,提高卫勤保障的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加强空勤科护士的航空医学教育.
作者:王红;李素勤;冯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腹部超声检查中,军队团以下干部所患的常见病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在我部健康体检的团以下干部腹部超声检查资料,对肝脏、胆囊、双肾、脾脏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类,并加以分析. 结果 我部团以下干部超声检查发现的常见的疾病为脂肪肝,其次为肝囊肿,再次为胆囊息肉和肾囊肿,胆囊结石也占比较高的比例.结论在健康体检中,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亚临床无症状的患者,还可对已知病变的发展变化做对比跟踪检查.
作者:陈波;秦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GJB 565-88<歼(强)击机座舱噪声限值>[1](以下简称GJB 565-88)是20世纪80年代以歼-6、歼-7、歼-8等我军当时服役的主战机种为基础制定的,距今已近20年.新一代歼(强)击机替代歼-6等飞机是必然趋势.新一代歼(强)击机的发动机功率、飞行速度明显增大,机载电子设备也明显增多.这样,一方面使其座舱噪声能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座舱噪声的性质也发生变化.我军使用的新型战斗机座舱噪声已超过现行标准,为对飞行员进行有效防护,需提出新的噪声限值和防护标准.因此,GJB 565-88[1]的限值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修订.
作者:郑学文;余文斌;张霞;陈晓勤;刘宝善;吴明磊;宋国智;张友刚;陈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在飞行员中也时有发生.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了5例,现就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华;田书凤;张腊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268名健康飞行员腹部(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探讨其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分析飞行员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了解各种疾病在各年龄段的检出数及检出率,采用单项有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8例受检者检出疾病110例,患病率为41.0%.检出疾病罹患率依次为:脂肪肝48例(17.9%),胆囊息肉样病变28例(10.4%),肝囊肿21例(7.8%),肝实质钙化灶13例(4.9%),肝血管瘤12例(4.5%),肾囊肿7例(2.6%),肾结石7例(2.6%),胆囊结石1例(0.4%).经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法),各年龄组间不同疾病检出率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c=30.762,p=0.0001). 结论 飞行员腹部B超检查,以脂肪肝和胆囊息肉样变的检出率高,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静;孙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飞行员睡眠障碍日趋增多,各种不适感严重影响了其日间工作能力和飞行安全.为了解失眠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为飞行员的心理、生理保健和飞行安全提供科学的参考,我们对10例患有失眠症的飞行员进行了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韩桐师;万憬;丹笑颖;庄开颜;尹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飞行职业的特殊性使它对人的心理品质要求高于其他职业,其中认知能力是飞行职业的特殊要求.认知能力是大脑高级机能之一,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理解、语言和思维,受个人的特征、心理一生理状态、行为模式、躯体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飞行员认知能力状况,为飞行职业活动提供有益的评价指标,以适应航空事业不断飞速发展的需要.
作者:万憬;韩桐师;丹笑颖;庄开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心房纤颤伴较快心室率多见,伴缓慢心室率少见.2007年4月~6月,我们接诊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伴缓慢心室率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金钟;董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6年6月,空军开始调整改革部队航医室领导关系,将航医室调整由场站医院(卫生队)领导管理,形成以场站医院(卫生队)和航医室为一体的航卫保障机制.成空后勤部卫生处坚决贯彻落实空军的指示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全区各航医室的领导关系进行了调整,从一年多运行情况看,理顺了机制,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航卫保障质量,得到了机关、部队和广大飞行人员的广泛认可.
作者:金国辉;张永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在空军部队,空勤人员的思想、生活各方面都要有各种人员保障,这是保障飞行工作安全顺利的前提.空勤家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支队伍,她们与空勤人员长期相处,对其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比较了解,因此能更有针对性、有效地做好空勤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作者:孟铭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雷达操作人员视觉疲劳状况,探讨雷达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对视觉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预防视觉疲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某雷达部队操作人员共30例进行眼结膜检查、视力检查和视觉疲劳主观问卷调查. 结果 眼科检查中雷达操作人员眼结膜充血发生率占23.33%,滤泡性结膜炎发生率占13.33%,左眼视力平均为1.14±0.48,右眼视力平均为1.23±0.52.在主观问卷调查中,畏光(怕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和眼睛酸胀等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为96.67%、93.33%、86.67%和86.67%,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人员(x2=5.789、8.552、28.717,P<0.05). 结论 雷达操作人员视觉疲劳症状发生高,对视力影响明显,应引起重视.
作者:景百胜;李侠;赵安东;李艾红;齐颖;郭华;詹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并应用一种新型高效的磨牙远中移动方法. 方法 以Ti-Ni螺簧配合J型钩加强口外支抗推磨牙远移,共6例. 结果 经10~16周(平均12.3周)矫治,取得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3.40~4.21 mm(平均3.98 mm),第二磨牙2例未萌出,3例初萌出,1例已萌出. 结论 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支抗设计问题,使推磨牙用力持续,因而效果明显.
作者:张兆芬;赵明;穆云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装备高性能战斗机的国家增多,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也受到各国空军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其高加速度对飞行员的脊柱影响显著,特别是腰椎尤为明显[1-2].何东东等[3]调查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占飞行员住院病种及停飞病种的首位.某部改装高性能战斗机以来,飞行员腰椎损伤病例较多,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作者:何恩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于2006年12月在低温环境下(室内温度小于10.0℃)采用输入热复方氯化钠(温度37.0~40.0℃)溶液成功救治1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靖炳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洗必泰口腔膜治疗鼻中隔利特尔区(Little区)糜烂,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梅;王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航卫保障贯穿于飞行人员选拔、训练、成长直至停飞全过程,平时就是保健康、保战斗力,战时就是保打赢,作用突出,地位重要.近,通过对航空兵部队航卫工作现状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了可能影响航卫保障能力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潘玮;刘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6年7月,空军根据有关指示要求,将飞行团司令部航医室调整到场站医院(卫生队)领导管理.从此,部队一体化航卫保障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全面展开.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感到,部队一体化航卫保障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斌;万晓蓉;赵彦凌;谢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初教-6飞行员,飞行时间2100 h,平素身体健康,运动机能良好,飞行耐力好.2007年1月主诉轻微头痛、鼻塞,体温正常,按感冒治疗,头痛缓解,未在意.休假期间再次头痛,按额窦炎治疗,效果不明显.2007年3月归队,主诉头部轻微摇摆后头痛,位于左顶部,余无症状.飞行前为进一步明确头痛原因,航医送其到医院检查,CT示:左额叶巨大脑膜瘤.后送体系医院,经CT、MRI确诊为左额叶巨大脑膜瘤.2007年3月22日在空军总院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型脑膜瘤.飞行结论:飞行暂不合格,地面观察6个月.出院后继续抗癫痫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及血常规,在队康复休养.
作者:王伟;王延东;陈学军;马继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一般认为,吸烟首先影响到呼吸系统,长期吸烟者的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肺通气功能和肺泡壁弥散功能降低.其次,吸烟也会对循环系统造成损害.有试验报道,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吸烟者的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管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有异常改变,说明吸烟可造成组织缺氧、血黏度增高,引起机体微循环明显障碍[1].吸烟还可引起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升高,前列环素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血管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进而造成心肌和脑组织缺血缺氧.
作者:付丽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