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雷;吴彩军
目的 研究CaMKⅡ-ryanodine受体信号途径在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肥厚组(LVH组)、心肌肥厚+KN-93组(KN-93组)、心肌肥厚+兰尼碱组(兰尼碱组),每组10只.LVH组、KN-93组及兰尼碱组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兔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仅游离腹主动脉不进行缩窄.8周后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同步记录心内、外膜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KN-93组和兰尼碱组首先给予各自药物预灌,然后观察在异丙肾上腺索(1μmol/L)灌注和快频率程序刺激条件下各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结果 Sham组、LVH组、KN-93组(1 μmol/L)和兰尼碱组(10μmol/L)触发活动的发生率分别为0/10、10/10、4/10和1/10,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0/10、9/10、3/10和1/10,多形性室速或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0/10、7/10、2/10、1/10,KN-93组和兰尼碱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LVH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KN-93和兰尼碱能够有效抑制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CaMK Ⅱ-ryanodine受体信号途径可成为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全新靶点.
作者:柯俊;肖幸;陈锋;贺莉;戴木森;王晓萍;陈兵;陈敏;张存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对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外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首次就诊并且住院治疗的多发伤患者86例作为多发伤组,随访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多发伤组就诊24 h内以及第3、5、7天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CD14质量浓度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在急诊24 h内进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并且根据预后计算与sCD14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判断sCD14与两种不同评分方法对多发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发伤组患者入院后sCD14质量浓度进行性上升,各时间点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死亡组sCD14质量浓度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发伤组患者sCD14质量浓度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呈正相关(r =0.469,P<0.01);ROC曲线分析,sCD14与ISS评分在预测多发伤患者死亡风险程度上均具有预测价值,但二者曲线下面积(sCD14:0.820,ISS评分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伤患者sCD14质量浓度与IS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对多发伤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预测意义.
作者:解雷;吴彩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创伤弧菌是一种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革兰氏阴性弧菌,嗜盐性,毒力较强,由该菌引起的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肢体软组织损害及严重脓毒症.该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数病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5%[1].急诊医生是多数创伤弧菌脓毒症的首诊医生,是降低该症病死率的第一道防线,提高首诊医生的诊断意识,采取合理的诊断策略,及早积极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骆月琴;王柏磊;周石连;周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3种临床意识量表评估意识障碍程度,比较各量表间敏感性,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对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康复中心84例植物状态(V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进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中国植物状态量表(CvSS)对患者进行评分,以6个月或患者脱离小意识状态(MCS)为评分止点,进行每2周(12周内)或4周(12~ 24周)1次的跟踪检测,观察患者由VS转换为MCS时各量表的敏感性及CRS-R量表中各子量表的敏感性;同时观察被CRS-R量表一直诊断为VS的患者,与其他量表诊断的一致性;并对患者入院时(36例急性期及48例慢性期)各量表总分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84例VS患者共有47例转变为MCS,在所有量表中,CRS-R量表对诊断MCS敏感(P<0.05),CRS-R子量表中又以视觉子量表敏感(P<0.01).对其余37例患者,3个量表均诊断为VS.各量表总分相关性分析显示CRS-R量表与GCS量表在急性期及慢性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VSS仅在急性期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 在意识障碍恢复过程中,CRS-R量表是判1断MCS的较敏感量表,在CRS-R子量表中又以视觉子量表判断MCS较敏感;但对意识障碍程度严重且没有明显恢复的患者,3个量表判断意汉障碍程度一致性较好;CRS-R量表可广泛应用于意识障碍评估的各阶段.
作者:余丹;高坚;李景琦;狄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即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能反映呼吸功能早期变化的指标不多.为此,制作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猪模型,利用PiCCO监测仪,评估敌敌畏中毒早期呼吸功能变化.方法 20只雌性家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敌敌畏组(7只)、阿托品组(7只),对照组(6只).敌敌畏组胃管注入80%乳油敌敌畏(100 mg/kg),复制重度敌敌畏中毒猪模型,阿托品组注入敌敌畏半小时后静脉推注阿托品至阿托品化并维持,对照组除不使用敌敌畏和阿托品以外,其他均相同.所有动物均在0、0.5、1、2、4、6 h 6个时点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胆碱酯酶水平,记录EVLWI和PVPI值,6h后活杀动物,取肺组织行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从0.5h时点开始,敌敌畏组SaO2、PO2/FiO2出现明显下降,第1小时时点下降幅度为明显,而PaCO2经历了先下降(1h前)而后上升的过程;阿托品组SaO2、PaCO2、PO2/FiO2先下降,但从第1小时时点开始逐渐回升.敌敌畏组EVLWI和PVPI变化过程相似,表现为逐渐升高;经过阿托品治疗后,二者上升趋势从第1小时时点开始明显减缓;对照组上述指标与基础时点比较无明显变化.相关关系分析,敌敌畏组和阿托品组,EVLWI与PO2/FiO2呈负相关关系;与PVPI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敌敌畏组肺湿质量/干质量明显增加,而阿托品组轻度增加.与此同时,敌敌畏组肺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显著,而阿托品组变化较轻.结论 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猪呼吸功能变化显著,EVLWI是早期评估中毒猪呼吸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何新华;李春盛;武军元;刘长弓;宿志宇;韩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所制成,含有活菌、灭活菌、菌体组分及产物或仅含活菌体和死菌体的微生物制剂.它包括三类: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作者:刘凯雄;瞿介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被动直腿抬高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在判断严重脓毒症的机械通气患者中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作用,指导脓毒性患者的容量复苏.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ICU,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28例进行液体复苏.排除非窦性心律者、心律不齐者和产妇.用脉搏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分别记录在半卧位、PLR后、液体输注后(30 min内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500 ml)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每搏量指数变化(△SVI)是否大于等于15%,分为液体反应阳性组和液体反应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基线水平时心率(HR)、收缩压(ABPs)、舒张压(ABPd)、平均动脉压(ABPm)、平均中心静脉压(CVPm)和心指数(CI)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PLR后及快速输液后ABPs、ABPm、CVPm、SVI与基线水平之间的差异;ROC曲线评价△SVI、△CVPm对预测患者液体反应的价值.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液体反应阳性组18例,液体反应阴性组10例.液体反应阳性组PLR后ABPs、ABPm、CVPm比基线水平显著升高[(115.9±13.1) vs.(100.1±18.1),(77.8±13.0) vs,(68.1±12.4),(10.1±4.1)vs.(7 2±3.4)],分别为P=0.005,P=0.03,P=0.03.PLR后,△SVI和△CVPm预测液体反应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059(95%CI=0.762 ~ 1.000)和0.819±0.081(95%CI=0.661~0.977).分别取△SVI=10.5%和△CVPm=12.7%为界值,预测患者液体反应阳性的敏感性为72.2%和72.2%,特异性为90.0%和80.0%.结论 PLR后的△SVI和△CVPm可以作为严重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准确而可逆的液体反应预测指标.
作者:董绉绉;方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进而了解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研究,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脓毒症90例患者按照APACHEⅡ评分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24h内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乳酸的水平,比较PCT、白细胞和乳酸的差异.后再根据患者28 d结局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比较PCT、APACHEⅡ评分、白细胞及乳酸的差异.结果 低危组患者PCT为(0.15±0.14) ng/ml,低于中危组(0.62±0.61) ng/ml和高危组(5.32±5.20) ng/ml,中危组PCT低于高危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白细胞和乳酸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和APACHEⅡ评分更为明显.结论 PCT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PCT检测和APACHEⅡ评分是预测脓毒症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作者:刘慧琳;刘桂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多种因素可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包括外源性物质入侵、重金属及电离辐射、感染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氧化应激产生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亲电子物质,其在体内堆积诱导产生氧化应激或亲电子应激,损伤细胞膜,致DNA加合物的形成及诱导突变,从而介导一系列病理变化乃至疾病发生.
作者:周圆圆;张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药物敏感性,为减少MDRAb感染发生及有效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以45例非MDRAb肺部感染患儿(NMDRAb组)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武汉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15例MDRAb肺部感染(MDRAb组)药敏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研究因素与MDRAb感染关系,找出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出Ab 176株,其中MDRAb 128株,占72.73%.药敏结果显示,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均>70%,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达90%以上,普遍高于NMDRAb感染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耐药率低(<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贫血、低蛋白血症、前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为MDRAb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DRAb是PICU肺部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耐药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患儿预后,针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蔡小芳;孙继民;鲍连生;李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提示,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与严重创伤、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1].恢复机体免疫内稳态和内环境平衡,对脓毒症的治疗并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是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可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启动更持久的适应性免疫[3].被认为是免疫反应的启动者,是免疫反应的主要调节器.本文拟对树突状细胞在脓毒症中的免疫凋节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莫宝定;陶晓根;王锦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F-κ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sICAM-1的调控作用及其早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并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的干预性作用.方法 将10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健康组、假手术组、SAP组、MMF组.(1)健康组仅开腹后缝合即可(n=8);(2)假手术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并以钝器轻划胰腺组织5次(n=32);(3) SAP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法建立SAP模型(n=32);(4) MMF组大鼠在完成SAP模型后1h经尾静脉注射MMF 250 mg/kg(n=32).于造模后3、6、12、24 h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常规HE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AMS、血清C反应蛋白(CRP);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 mRNA表达.结果 SAP组与健康组、假手术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与血清AMS、CRP、TNF-α、IL-1β及sICAM-1的含量、胰腺组织NF-κB 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使用MMF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AMS、CRP、TNF-α、IL-1β和sICAM-1水平、胰腺组织NF-κB mRNA同SAP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P早期阶段细胞因子的变化与SAP病情进展密切相关,MMF可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损伤反应.
作者:王世文;陈东东;李培杰;李忠信;高宁;张笠;王映珍;王永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管外肺水(EVLW)在预测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1991年到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血管外肺水与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预后关系的中英文文献,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出7篇文献,Meta分析表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死亡组3d内的EVLW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存活组有明显下降趋势,两组EVLW差距日趋扩大(SMDd1<SMDd2<SMD.d3),首日:SMD d1=0.29,95%CI:0.047~0.532;次日:SMDd2=1.64,95% CI:0.14-3.13;第3天:SMDd3 =1.83,95% CI:0.56~3.10.结论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早期EVLW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持续高水平的EVLW将增加死亡风险.
作者:陈都;陆士奇;徐峰;李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患者中基础血清尿酸水平的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4月收住华山医院中心ICU且存在感染的患者共471例.入选标准:入院时或住院过程中明确诊断有单、多部位感染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24 h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测量值及其他临床资料,描述尿酸的分布,并以t检验等分析评估尿酸与基础疾病的相关性.对不同尿酸水平病例进行分组,运用x2检验比较其预后等特征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入院24h内的尿酸值为(0.232±0.131) mmol/L(中位数0.199mmol/L).(2)尿酸值在以下基础疾病中的分布有显著变化:高血压(t=-3.084,P=0.002)、糖尿病(t=-2.487,P=0.013)、脑梗死(t=-3.061,P=0.002)、肾功能不全(t=-4.547,P<0.0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t=5.096,P<0.01)和外伤(t=2.875,P=0.004).(3)血尿酸与肌酐和尿素氮均有直线相关性(P<0.01,F值分别为159.470,165.059).(5)基础尿酸水平与感染患者预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x2 =60.892,P=0.100).结论 本研究发现基础尿酸水平与ICU患者感染的预后没有直接相关性.
作者:叶若兰;曹隽;祝禾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指骨骨折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之一,对于指骨粉碎骨折,尤其是指间关节内粉碎骨折治疗较为棘手.张英泽统计指骨C型骨折占手部骨折的10.42%[1].手部复杂的解剖学结构和精细的功能,要求骨折早期愈合,早期功能训练,以恢复手部的良好功能[2].
作者:张文龙;高顺红;陈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机体止凝血机制失衡、凝血系统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纤溶系统的严重紊乱、多个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患者可因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苏磊;彭娜;唐丽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11年10月礼来公司宣布抗严重脓毒血症药物Xigris(人类活化蛋白C重组体)主动下市,Xigris与它的特异性抗脓毒血症的前任Centoxin(LPS单克隆抗体,1993年撤出市场)命运相近,是抗脓毒症特异性治疗又一次不体面的终结[1].
作者:除腾达;于学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重症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在上升.国内外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实质上重症感染的概念主要是指严重脓毒症和/或脓毒性休克,其治疗原则也不外乎为以下几个方面:(1)去除病因和诱因;(2)维持内环境稳定;(3)维持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避免医源性损伤;(4)对其并发症进行治疗;(5)营养和代谢支持;(6)中西医结合治疗;(7)整体化护理.
作者:任新生;刘晓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发生心血管事件.冠心病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吸烟与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然而上述危险因素只能解释约50%的冠心病易感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指出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Framingham研究中发现具有早发冠心病、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在男性增加140%,女性增加120%.
作者:金春娜;马宏;项美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主要应用于设备集群使用,在医院内各科室之间快速传输图像数据,远程传输图像及诊断报告等[1].目前有关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管理和专业实习教学方面的报道[2-4]很多,但在临床急诊创伤方面尚未见报道.
作者:谢天舜;牛泱平;章小玲;蒋海涛;骆建国;王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