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血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新进展

马俊勋;赵茂;赵晓东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病理生理过程, 组织器官, 休克复苏, 快速补液, 改善预后, 发挥作用, 代偿机制, 创伤后期, 休克期, 活动性, 成活率, 病死率, 并发症, 临床, 救治, 机体, 患者
摘要:近年来,按照目前惯用的大量快速补液救治失血创伤性休克复苏,临床病死率仍较高.但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充分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提高早期成活率,改善预后,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和猝死5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特别是肺、脑和心脏.前二者表现突出,而心脏损害往往表现滞后.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共收治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16例,其中5例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和猝死,经救治4例痊愈,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新华;李春盛;张海燕;沈露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对创伤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细胞凋亡的变化,了解外源性VEGF基因对TBI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建立后经损伤处脑皮质注入腺病毒(adenovirus,Ad)为载体的VEGF-165基因(Ad-VEGF-165),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脑伤后6 h,24 h,3 d,7 d,14 d时间点的VEGF-165在损伤局部的表达改变;采用原位凋亡(TUNEL)标记法动态测定Ad-VEGF-165基因治疗TBI后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外源性Ad-VEGF-165导入损伤局部脑组织后,VEGF 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有稳定的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伤组和质粒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基因治疗组的细胞凋亡在伤后24 h,3 d,7 d与创伤组比较有显著的减少(对照组:4.17±0.73;TBI组,24 h:47.18±6.01,3 d:79.44±11.23;TBI+VEGF组,24 h:28.72±5.31,54.18±7.66;P<0.05),细胞凋亡与VEGF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外源性VEGF基因能够在一定时间对脑损伤组织起到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刘科;唐文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在小鼠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在小鼠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30只雄性昆明小鼠经食道快速起搏心窒诱发室颤、建立心搏骤停模型,起搏开始后4 min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n=10/组):对照组(Sal-gro)、加压素组(Vas-gro)、肾上腺素组(Epi-gro),分别经动脉注射药物(生理盐水、加压素0.4 U/kg和肾上腺素0.04mg/kg)1次,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观察自主循环恢复情况,10min无效则放弃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的小鼠连续监测心电和血压60 min,观察血压、心率、呼吸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 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组小鼠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0,10/10和3/10,P<0.05,P<0.01).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素组小鼠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全部出现自主呼吸,而加压素组小鼠只有4只出现自主呼吸(P<0.05).肾上腺素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加压素组和对照组小鼠(P<0.05,P<0.05).结论 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均可显著提高心搏骤停小鼠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但0.04 mg/kg的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后小鼠呼吸功能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明显优于0.4 U/k的加压素,其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凤卿;陈蒙华;谢露;田晓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成人ICU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2008版)

    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在1998年制订ICU内危重患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为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合理地消耗医疗资源,2008年两个学会重新修订了指南.参照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的标准,根据文献证据的强度确定各条建议的推荐级别,见表1.

    作者:张茂;丁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联合苯妥英钠成功治疗电风暴一例

    患者男,56岁.2007年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第10天,心力衰竭、肺炎症状体征,心电窦律,V1-V5ST.段抬高,Q波,LAFB,室早,见图1.彩超房窒扩大,室壁运动异常,EF:30%,见图2.胸片肺炎,WBC:13.3×109L-1,G:87.6%.心肌酶、离子、肝肾功正常.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室早,肺炎,心衰.治疗:抗栓,调脂,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脏重塑,抗心律失常,抗炎.当日良好,次日高热,双肺哮鸣音,调整抗生素.晚11时室速,217次/min,见图3.冷汗、烦躁,同步电击无效.

    作者:赵进军;王越红;侯天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创伤救治研究新进展

    创伤是指机械力能量传给人体后所造成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的损伤[1].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创伤呈不断增多之势.现全球每年因创伤致死者数百万人,受伤数千万人以上.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前创伤仅为第9位死因,而现在已上升至第5位.此外,创伤多发生在青壮年,以致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很大,其潜在寿命丧失年数(指平均寿命与死亡时年龄之差,即YPLL)远大于其他疾病.由此可见,创伤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已构成巨大威胁,应当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现就创伤救治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严重小下颌畸形伴中重度OSAHS

    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多见于儿童先天发育性疾病,下颌骨框架发育不足,不仅影响容貌,且多因舌后坠导致口咽区间隙狭窄而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该疾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已越来越为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所了解并重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3月9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严重小下颌畸形伴中重度OSAHS患者1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波宇;陈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易感因素分析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是细菌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随着抗生素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增多,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多.病原菌常在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原发或继发感染.

    作者:黄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汶川地震搜救时间与现场幸存率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地震救灾搜救幸存者时间与现场幸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8年5月12日14:35至5月15日11:加都江堰一处大型公共场所地震现场搜救受害者完整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搜救出的人员分为现场死亡和现场幸存.搜救结果按时间段进行分组,应用X2检验和X2分割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现场从废墟中搜救出366例,幸存者87例,现场幸存率23.77%.第一个24 h组现场幸存率明显高于第二个24 h组(X2=22.62,P<0.0125)和第三个24 h组(X2=37.84,P<0.0125).第二个24 h组幸存率与第三个24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P>0.0125).在震后第一个24 h里,第一、第二个8 h组现场幸存率明显高于第三个8 h组(X2值分别为19.33,7.11,P<0.0125),第一和第二个8 h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X2=1.75,P>0.0125).结论 营救幸存者的黄金时间在灾后第一个24 h,24 h后发现幸存者的机会就大为减少.震后黄金24 h里进行搜寻营救的时间越早,地震受害者的现场幸存率越高.

    作者:李福祥;徐朝霞;高国民;王红梅;周凯;石力;李军;夏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马尾受压大鼠脊髓圆锥神经元凋亡及有关产物表达的变化

    数根以上的马尾神经根受损可导致腰骶髓段所支配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造成损害,临床上称为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CES).其具体的病理机制及诸如鞍区麻痹、下腰痛、膀胱功能障碍、下肢肌无力、麻痹或瘫痪等症状的产生原因仍未完全明了.减压手术,特别是逾期的减压手术的疗效也不甚理想.

    作者:杨明;万双林;黄悦;张剑;范顺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以舌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复方丹参致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女,56岁,以心悸、胸闷伴头晕、乏力3 d,初诊于当地医疗门诊部,既往无过敏史,当时测血压126/70 mmHg,心率64次/min,诊断冠心病;给予静滴5%/0葡萄糖250 mL+复方丹参12 mL,约10 min后患者出现舌头发麻,发硬,肿大,伴面部潮红,呼吸急促,胸闷加剧,当即停止输液,给予静推地塞米松10 mg,50%葡萄糖2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另静滴生理盐水250 mL+地塞米松15mg维持,30 min后症状无缓解,舌体继续肿大,呼吸困难,为此转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

    作者:林旭;邱梅英;蔡顺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8例腹茧症分析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较为罕见、可导致小肠梗阻的腹膜疾病.由Foo等[1]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国内资料文献的文章266篇,共报道766例腹茧症[2].本文收集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腹茧症8例,结合4种手术图片资料将本组病例分4种情形进行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燕;朱志强;杨万广;殷胜禄;朱长举;裴辉;刘保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2例老年冠心病的急诊外科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我国冠脉外科水平的提高,老年冠心患者逐年增多.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外科治疗[1].为了分析这部分患者的特点及提高临床疗效,现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3-2007年近5年52例老年冠心患者(≥60岁)在人院24 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戴小福;陈良万;陈道中;王齐敏;林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WSACS关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的共识意见

    腹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多继发于严重腹部创伤或感染、重症胰腺炎、腹腔内出血和烧伤等危重疾患,是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病因,由于缺乏共识定义和治疗指南致IAH/ACS的概念混淆和诊治方案因地而异.2007年3月22-24日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协会(WSACS)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了第三届国际ACS专题会议,基于当前医学证据和专家观点,本次会议对IAH和ACS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IAH分级和ACS分类方案;并建立了精确的腹内压(IAP)标准化监测方法和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诊治指南[2].

    作者:贾林;陈奕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口服补液对犬50%TBSA烧伤休克期循环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口服补液对50%TBSA烧伤休克期循环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为提高烧伤休克口服补液的复苏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成年雄性Beagle犬18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静脉置管,24 h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随机分为不补液组(n=6)、口服补液组(n=6)和静脉补液组(n=6).伤后第一个24 h不补液组无治疗,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根据Parkland公式分别从胃内或静脉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伤后24 h起三组均实施延迟静脉补液.测定动物非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红细胞压积(HCT)和血乳酸(LAC)含量,抽取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测定动、静脉氧分压和血氧含量.计算氧供量(DO2)、氧耗量(VO2)和氧摄取(Oext),并统计3 d死亡率.结果 不补液组伤后8 h MAP比伤前降低77.1%,HCT和血乳酸分别升高48.5%和533.7%;DO2,VO2和Oext水平伤后进行性降低,24 h内动物全部死亡.两补液组上述指标逐渐恢复,伤后72 hMAP和HCT恢复至伤前(P>0.05),但血乳酸水平仍显著高于伤前(P<0.01).伤后24 h内同期比较,口服补液组MAP,DO2,VO2和Oext水平显著高于不补液组(P<0.01),但低于静脉补液组;血乳酸低于不补液组,但高于静脉补液组(P<0.01).伤后24 h起Do2与静脉补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O2和Oext仍显著低于静脉补液组(P<0.01).72 h死亡率:不补液组100%、口服补液组50%(3/6),而静脉补液组为零.结论 50%TBSA烧伤休克期采用口服补液能显著改善动物循环氧动力学指标,减轻高乳酸血症,降低动物的病死率.

    作者:胡森;林凯;车晋伟;田易军;盛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tPA动脉溶栓治疗2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分析

    椎基底动脉闭塞症(vertebrobasilar arterial occlusion,VBAO)有病情危重、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1].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惟一有效的疗法.本文回顾分析了厦门第一医院近年来应用r-tPA介入治疗28例VBAO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毕敏;马琪林;童绥君;黄远亮;高培毅;王拥军;王伊龙;廖晓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钝性心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钝性心脏损伤(blunt cardiac injury,BC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钝性胸部损伤患者和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中心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心肌标志物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42例健康体检者和42例钝性胸部损伤患者伤后3,6,12 h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 Ⅰ)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含量.以cTn Ⅰ作为诊断BCI的金标准,将42例钝性胸部损伤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13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9例).绘制H-FABP和cTn Ⅰ在胸部损伤患者伤后3,6,12 h诊断BCI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伤后不同时间(3,6,12 h)血清H-FABP和cTn Ⅰ对BCI的诊断价值.多组均数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ROC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delong.clarke-pearson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伤后3 h诊断BCI的AUCH-FABP和AUCcTnⅠ分别为0.9257和0.6844.AUCH-FABP大于AUCcTnⅠ,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伤后12 h诊断BCI的AUCH-FABP小于AUCcTn 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841 vs.0.8276,P=0.0278),二者对诊断伤后6 h BCI的ROC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655 vs.0.9125,P=0.2609).结论 H-FABP对BC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伤后3 h的敏感性优于cTnⅠ.

    作者:郎宇璜;缪京丰;向明;刘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严重创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治疗

    正常的凝血功能是由血管、血小板和血液的凝固性来完成的,三者相互联系,协同作用,保持血液在血管内不断的循环流动,预防出血和血栓的形成.严重创伤的患者,由于损伤重,常合并休克,极易继发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导致低体温、酸中毒,早期可出现凝血功能的紊乱和障碍,晚期则常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发MODS.这些难治性凝血紊乱成为创伤患者入院24 h内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

    作者:白祥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27对内毒素血症所致心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心肌特异性高表达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内毒素血症所致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所有实验均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研究室和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完成.(1)心肌特异性高表达Hsp27转基因鼠(Hsp27Tg)基因型和表达鉴定:分别采用PCR法和western blot法;(2)心功能测定:HspZ7 Tg和野生型(WT)对照鼠均被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0 mg/kg),24 h后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n=6/组;(3)死亡率:Hsp27Tg和WT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20 mg/kg),密切监测70 h内的累积死亡率,n=37/WT,n=27/Hsp27Tg;(4)NF-kB活性测定:心肌组织样本采用凝胶迁移电泳法,细胞样本采用双报告基因法,n=4/组;(5)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ANOVA和Seheffe检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P<0.05设为相差显著性界值.结果 (1)Hsp27 Tg小鼠心肌有丰富的Hsp27表达,WT则没有;(2)LPS使WT和Hsp27 Tg鼠心功能均显著下降,但与WT比较,Hsp27 Tg的心功能显著改善(P<0.01或P<0.05),其中EF增加27.3%.FS增加37.1%;(3)至LPS注射后70 h,WT和Hsp27Tg小鼠死亡率分别为37.84%和11.11%,与WT鼠比较,Hsp27TG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4)Hsp27显著抑制LPS诱导的NF-kB激活(P<0.01或P<0.05).结论 Hsp27心肌特异性高表达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所致的心功能不全,改善生存率,其机制可能与Hsp27下调LPS诱导的NF-kB激活有关.

    作者:刘莉;尤文军;闵笑颜;张晓进;钱波;戴俊程;丁正年;高翔;程蕴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应急医疗保障

    目的 研究超大型国际性集会的应急医疗保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应急医疗保障,对12万人区分为观众、演职人员、运动员及媒体人员,按集结区域、流动方向、流动路线、流动高峰,进行应急医疗保障,对保障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573伤病员在开幕式期间得到了应急医疗救治,其中27人转送到奥运定点医院.无群体伤害事件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 建立完善的应急医疗体系,超强配置院前急救力量,反复演练形成应急救援实力,按伤病员流动方向与流量部署医疗站点是本次开幕式的应急医疗保障的成功经验.

    作者:彭碧波;侯世科;于清;陈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