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

黄琼;项慧玲

关键词:手术患者, 心理问题, 相应护理, 总结
摘要: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式和手段,会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系列不利于治疗有效进行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心理或者生理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针对手术患者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障碍或问题,医护人员要进行正确引导,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手术有效进行.本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分析了手术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整理;第二个方面主要针对手术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护理措施;第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式理疗仪治疗骨关节炎50例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理疗仪治疗骨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式理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式理疗仪治疗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阎巍巍;贾路;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持续性改进管理措施控制医院医保总额增长的初探

    要有效控制医院医保总费用的增长,依靠医保政策的同时,关键是按照医院具体情况采取持续性改进管理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5年措施改进前后的门诊住院人次等情况,认为医院实施医保总量和质量相结合的系统管理,并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持续性改进,取得较好成效.

    作者:欧阳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儿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6例白血病患儿,均采用PICC导管行静脉输液,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并总结相对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3.0%,显著高于血栓性堵管、导管漂移及败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平均留置(136±2.5)d,其中95.6%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PICC置管技术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合理高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PICC并发症发生.

    作者:钟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讨维生素C对患者部分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患者部分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自愿试验者36例,常规晨血检验后分别静脉滴注维生素C、体外加入维生素C试验,再行采血检验,对其维生素C使用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以及尿酸(UA)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维生素C使用后26例试验者的体内外试验的检验结果均较使用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试验的检验结果在维生素C使用后的30min逐渐恢复,并在120min后恢复正常,与使用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会对部分检验项目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降低.

    作者:王雨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61例血液透析的护理探索研究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共61份,将患者依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予以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5.16%.且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及死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当选用切实可靠的护理方法,并且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引导,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应当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岳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会呼吸的隐形眼镜

    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因为美观、方便而深受广大中青年的欢迎,随着隐形眼镜镜片的更新换代,其性能越来越优越,使用人群也越来越广,上至五六十岁下至十几岁,甚是几岁儿童均有配戴者.

    作者:刘金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路径.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反复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对其入院信息、基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并将两组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疾病复发率作比较.结果:本组DCM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包括: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劳累过度、间断服药及更换药物、饮食不当.随访调查显示,干预组的住院时间要明显地短于对照组,干预组(6.1%,12.1%)的疾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也要低于对照组(24.2%,33.3%),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医嘱依从性差和饮食行为不当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干预效果,值得临床采纳.

    作者:叶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使用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收诊治的112例膝关节骨质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掷骰子法简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6例,接受物理疗法,观察组患者56例,接受中药联合物理疗法,并对这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法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4.29%,治疗组患者疼痛缓减、运动能力改善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临床表现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联合物理疗法对膝关节增生症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郭爱新;刘冠军;王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于临床实践的高等护理教学模式分析

    高等护理教育能够为我国培养众多的专业护理人才,对于提高我国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身体素质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有所进步,但是与国际上其他国际相比仍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目前我国基于临床实践的高等护理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并简要分析了应该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护理教学.

    作者:朱君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行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行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通常的护理方案,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进行患者术后的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的愈合不全、尿路感染、局灶的炎症等不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患者术后心理障碍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少言、焦虑、悲伤的人数均多于试验组,差别可见,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蕙;丁娇;赵明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为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循证医学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如冠心病发病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降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的病死率等.因此本次研究中拟收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报道,为积极预防冠心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有利证据.

    作者:吴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型饮食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新型饮食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份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新型饮食疗法干预,对照组行食物交换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饮食疗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佳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体征指标,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51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的康复例数为38,死亡4例;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均有一定例数的护理效果不明显的个例.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内科护理的效果显著,康复例数和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冯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理念的运用及意义探析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理念的运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手术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研究组(n=45),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管理理念,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81.8%,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95.6%,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x2=3.903,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为15%(5/33),研究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为2%(1/45),两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比较(x2=4.482,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理念,可以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初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制定控制抑郁状态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在时间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初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出现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初期血液透析治疗且未见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以透析龄(>1年;≤1年)、学历(高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以及年龄(>60周岁;≤60周岁)为影响因素分析指标,对两组患者不同因素的构成比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数据分析认为:透析龄>1年、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以及年龄>60周岁均与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透析龄>1年、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以及年龄>60周岁均与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需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血液透析期间抑郁状态的发生.

    作者:钱晓梅;陈丹;蔡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市献血人群RH基因特征的探讨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方法探讨我市献血人群RH基因特征.方法:采用相关技术对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200例RhD阳性标本、200例RhD阴性标本及40例Del标本进行检测,受检者均不具有血缘关系,调查RH基因分布特征.结果:所有标本均没有检测出RHDΨ,但是40例Del标本中,检测出31例1227G>A突变点.结论:我市献血人群RH基因特征符合多数汉族人RH基因特征,可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因此无偿献血所得血液标本可充分应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

    作者:张吉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外科监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对脑外科监护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其出现躁动的原因进行研究,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进行加强,提高护理人员临床的应变能力以及风险意识等,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方式.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在各情况的发生率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护理前有26例患者出现鼻饲管滑脱的情况,经过护理,降低到18例;有30例患者出现尿管滑脱的情况,经过护理,降低到18例;有18例患者出现坠床的情况,经过护理,降低到14例,有46例患者存在皮肤伤,经过护理,降低到38例.结论:对于脑外科监护患者出现躁动情况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据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明显见降低患者躁动发生的几率,由此而降低由于躁动而导致的诸多不良影响,在临床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方文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化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带来的效果差异.结果:在血压控制良好率上,观察组77.5%显著高于对照组42.5%,p<0.05;在心理、社会、躯体等功能与情绪生活等生活质量评估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运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雷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析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并且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进行分类探讨,从而给病人争取更多的抢救机会.方法:通过对某医院的调查显示得知从2014年5月年到2015年5月当中的200例骨科病人,对这200例病人进行随机对半两组分组处理,可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即预见性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对传统护理组使用传统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而对预见性护理组则是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方式.统计两组骨科病人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后,对比数据发现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7.22%,相对于传统护理组的18.72%来说要小得多.实验组中骨科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8.3%,相对于传统护理组的82.7%来说也要好得多.所以说对骨科病人进行必要的预见性治疗方法处理,不能有助于骨科病人的身体治疗恢复,也能够提高医院在病人严重的满意度,从而降低护理纠纷问题的出现率.这对于医院来说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当中十分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陶恩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改进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改进清洗方法应用于手术器械清洗中对清洗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污染手术器械400件,随机分为试验组(n=200,清洗方式:改进清洗方法清洗)和对照组(n=200,清洗方式:全自动清洗机),对比两组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常规目测合格率、5倍放大镜检测合格率、棉签检测合格率和潜血实验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自动清洗机与手工清洗的改进清洗方法用于手术器械的清洗中具有理想效果,推荐使用.

    作者:赵元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