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及预防

王晓敏

关键词:护理, 安全隐患, 分析及预防
摘要: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分析,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使护理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或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同时也是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和保障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全院各临床科室提供所需的无菌物品,是供应室各环节的工作及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与临床工作人员有着比较多的接触,而由此产生的各种误会或矛盾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导致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临床科室间的了解与沟通,协调与帮助外,还要注意针对一些常见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在工作中多年的观察,总结出了消毒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室配合中的常见问题,分析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矛盾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张有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31I与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131I与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收的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患者一共有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131I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保肝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效果明显,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周志宇;陈玉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女性保健品的包装设计研究——《包装设计与创意》课程实践教学初探

    从当前包装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点,通过对女性保健品包装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分析了在女性保健品的包装设计中,如何迎合女性消费心理进行包装设计.

    作者:李定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摸球法将118例患者分成沟通组和常规组.采用常规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安全目标管理.在常规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沟通组患者实施有效沟通.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对手术室安全目标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9%,与沟通组患者的11.9%和79.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有效沟通应用于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徐新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胃炎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为50%,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急性胃炎用药采用抑酸作用强的奥美拉唑联合止痛效果好的阿托品,发挥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预后效果好,更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宛宇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61例血液透析的护理探索研究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共61份,将患者依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予以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5.16%.且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及死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当选用切实可靠的护理方法,并且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引导,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应当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岳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价值

    护理管理是医院治疗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治疗效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实际临床患者的护理管理为例,调查分析并研究了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秀华;朱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童中毒的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和总结儿童中毒的原因、途径、种类及安全管理.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82例中毒患儿的中毒原因、年龄、临床表现、看护家长及文化程度、地域、每年发病率等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毒原因不一,以药物中毒为主,以误服为首位;年龄以幼儿为主,农村高于城镇,两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中毒为目前我市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留守儿童增多,家长看护不当和家属知识层次较低,儿童缺乏安全意识.

    作者:巨海春;李少莉;刘淑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黄洗剂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脓疱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黄洗剂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脓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儿童脓疱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组给予三黄洗剂联合夫西地酸乳膏,于治疗后7d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4.9%,显效率为30.6%,对照组治愈率为33.3%,显效率为24.4%,X2=7.3,P<0.05,差异明显.结论:三黄洗剂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脓疱疮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用药,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姬静静;杨卫涌;朱洁丽;张丽;安永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式理疗仪治疗骨关节炎50例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理疗仪治疗骨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式理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电脉冲式理疗仪治疗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阎巍巍;贾路;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试论脑血管病的身心护理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由于这种病的愈合效果不佳,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很多困难,大多数病人入院后由于各自的社会角色,文化教育知识及病因、病情和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等的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从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方面,更重要的是从心里方面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走向社会.

    作者:李科;王竞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18例患者,依据是否并发症预防护理划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54例,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5%(1/54)明显低于参照组12.56%(7/54)(P<0.05);实验组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98.15%明显高于参照组87.04%(P<0.05).结论:给予肝胆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出血、胆管破损等并发症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整体护理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0%,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能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奉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路径.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反复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对其入院信息、基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并将两组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疾病复发率作比较.结果:本组DCM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包括: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劳累过度、间断服药及更换药物、饮食不当.随访调查显示,干预组的住院时间要明显地短于对照组,干预组(6.1%,12.1%)的疾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也要低于对照组(24.2%,33.3%),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医嘱依从性差和饮食行为不当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干预效果,值得临床采纳.

    作者:叶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为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循证医学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如冠心病发病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降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的病死率等.因此本次研究中拟收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报道,为积极预防冠心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有利证据.

    作者:吴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陈云云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导师陈云云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在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创立了消脂清肝汤,疗效显著.

    作者:刘婕;陈云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初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制定控制抑郁状态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在时间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初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出现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初期血液透析治疗且未见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以透析龄(>1年;≤1年)、学历(高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以及年龄(>60周岁;≤60周岁)为影响因素分析指标,对两组患者不同因素的构成比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数据分析认为:透析龄>1年、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以及年龄>60周岁均与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透析龄>1年、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以及年龄>60周岁均与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需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血液透析期间抑郁状态的发生.

    作者:钱晓梅;陈丹;蔡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市献血人群RH基因特征的探讨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方法探讨我市献血人群RH基因特征.方法:采用相关技术对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200例RhD阳性标本、200例RhD阴性标本及40例Del标本进行检测,受检者均不具有血缘关系,调查RH基因分布特征.结果:所有标本均没有检测出RHDΨ,但是40例Del标本中,检测出31例1227G>A突变点.结论:我市献血人群RH基因特征符合多数汉族人RH基因特征,可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因此无偿献血所得血液标本可充分应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

    作者:张吉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到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达100%,相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3.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低血压、脊髓损伤与神经损伤、压疮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好,能够提升护理效果,且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

    作者:肖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干预的应用及分析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干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风险防范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总有效率为78.9%,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有效率为94.7%,组间比较(x2=4.146,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4±2.6)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5.3±2.2)分,组间比较(T=8.869,P<0.05).结论:风险防范干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效果,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