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芳
目的:跌倒、坠床是护理安全中的重要隐患,针对我院老年高危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预见性的护理效果,找出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取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200例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评估,研究高危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达到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目的.
作者:赵东霞;杨洪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子痫发生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科学、全面的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预防意识,改善焦虑心理,提高分娩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母婴平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淑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产后出血率上,观察组7.5%显著低于对照组42.5%,p<0.05;在产后2h和24h出血量上,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与出血量,提升剖宫产手术安全.
作者:杨雁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行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通常的护理方案,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进行患者术后的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的愈合不全、尿路感染、局灶的炎症等不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患者术后心理障碍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少言、焦虑、悲伤的人数均多于试验组,差别可见,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蕙;丁娇;赵明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差错的原因与预防.方法: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心理压力、护理的管理方面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任何原因导致的护理差错都会给患者与护士带来很大的痛苦与不良后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结论:有效的预防措施,使无差错的护理服务得到提高,优化护患关系.
作者:钱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匹多莫德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列入临床观察范围,依照家长的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均遵照GINA方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匹多莫德口服.期间两组均每日观察并记录日、夜间症状、是否需要缓解药物、活动是否受限、病情是否加重及PEF值.观察满6个月时进行哮喘控制水平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情评定达到控制30例,部分控制34例,未控制6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病情评定达到控制18例,部分控制20例,未控制12例,总有效率76.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运用匹多莫德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对于便秘的预防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和便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促进其排便的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便秘预防效果,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袁雪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摸球法将118例患者分成沟通组和常规组.采用常规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安全目标管理.在常规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沟通组患者实施有效沟通.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对手术室安全目标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9%,与沟通组患者的11.9%和79.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有效沟通应用于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徐新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对喉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2008年8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喉癌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比较分析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后和4周后生活质量评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喉癌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建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儿童中毒的原因、途径、种类及安全管理.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82例中毒患儿的中毒原因、年龄、临床表现、看护家长及文化程度、地域、每年发病率等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毒原因不一,以药物中毒为主,以误服为首位;年龄以幼儿为主,农村高于城镇,两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中毒为目前我市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留守儿童增多,家长看护不当和家属知识层次较低,儿童缺乏安全意识.
作者:巨海春;李少莉;刘淑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估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临床护理中,对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60例,按入院顺序排号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优质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7.8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27±3.2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13.84,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妊娠结局,具备于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及价值.
作者:张智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脑梗死伴昏迷患者鼻饲护理要点与临床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纳入对象均为我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与~2015年10月期间所急性脑梗死伴昏迷患者,昏迷期间均通过鼻饲干预给予营养支持,共38例.用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如实施全程配合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鼻饲期间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3%(2/19),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伴昏迷患者鼻饲治疗期间实施全程护理配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贾延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对有记忆障碍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康复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记忆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共78例,将他们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康复组(n=39)和参照组(n=39).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性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记忆训练法,以半年为治疗周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康复组患者对往事的回忆以及记忆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记忆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行常规治疗护理后,加行记忆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春燕;周瑞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查找污染来源,分析调查处置过程,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可疑食品及病人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检出病原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运用BioNumerics V6.6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例病人样本和2份可疑食品皮蛋中共分离得到3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经XbaI酶酶切后,PFGE图谱完全一致.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该起疫情是由于进食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皮蛋感染所致的食源性疾病疫情.
作者:余军;何雪连;蒋双;陈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喜炎平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5月~2015年5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52例,其中A组16例单用喜炎平组予喜炎平注射液50~200mg加入100~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每天1次,疗程3~7d;B组17例抗生素联合应用喜炎平组,予喜炎平注射液50~200mg加入100~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每天1次,疗程3~7d;C组19例单用抗生素组疗程7d.观察三组患者退热时间,红肿扁桃体恢复正常时间,脓点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单用抗生素组及B组抗生素联合应用喜炎平组平均退热时间、红肿扁桃体恢复正常时间,脓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单用抗生素组,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7.5%、70.5%)均高于C组(68.4%).三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用喜炎平或喜炎平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明显缩短病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经临床证实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3例患者中,准确检出甲状腺疾病患者77例,检出率为92.8%,误诊6例,误诊率7.2%,无漏诊现象.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中药调剂中药鉴定合理用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目前开设实验课程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偏少,通过中药学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
作者:廖梅香;金奇;余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有效的护理和护理.方法:在医疗实践中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达到佳的护理和预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儿早日康复.结论: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病因预后受诸多因素影响,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和对家人指导,改善患儿预后,减少易感因素,并让家人拥有健康的理念和行为,重点放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上.
作者:张秀娟;李红;姚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由于这种病的愈合效果不佳,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很多困难,大多数病人入院后由于各自的社会角色,文化教育知识及病因、病情和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等的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从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方面,更重要的是从心里方面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走向社会.
作者:李科;王竞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急性高原反应指的是长期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到高海拔的地区,或者是高原地区的人在平原地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回到高原地区,其不能适应高原的环境,出现缺氧的症状.急性高原反应的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慌等,患者还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对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患者进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使患者尽快的适应高原环境.
作者:王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