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膈肌下抬挤心脏急救肝移植术中心搏骤停

王立祥;陈新国;李威;韦中余;雷志礼;孙鲲

关键词:膈肌, 心脏, 急救, 肝移植术, 体外静脉转流, 武警总医院, 心跳骤停, 心搏骤停, 并发症
摘要:心搏骤停是肝移植术中比较少见但又十分凶险的并发症.武警总医院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非体外静脉转流下施行肝移植70例,术中5例发生心跳骤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抗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自体移植对兔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早期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骨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骨髓,分离、培养、扩增MSCs.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移植组夹闭双肾动脉90 min,再灌注后经颈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自体MSC8.对照组夹闭双肾动脉90 min,再灌注后经颈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经颈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自体MSCs.肾I/R后48 h处死兔,比较兔肾功能和肾组织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SCs来源细胞,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肾功能和肾小管细胞凋亡比较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肾损伤指数比较用非参数的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移植组较对照组肾功能明显改善(24 h,BUN:F=7.483,Scr:F=15.091;48 h,BUN:F=17.741,Scr:F=61.865;P<0.05),肾损伤明显减轻(F=12.658,P<0.01).移植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F=135.495,P<0.01),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后48 h,移植组肾组织内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结论 MSCs自体移植对急性肾I/R损伤有治疗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来减轻肾I/R损伤早期的肾损害.

    作者:李玲莉;丁国华;魏捷;吕菁君;李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经膈肌下抬挤心脏急救肝移植术中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是肝移植术中比较少见但又十分凶险的并发症.武警总医院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非体外静脉转流下施行肝移植70例,术中5例发生心跳骤停.

    作者:王立祥;陈新国;李威;韦中余;雷志礼;孙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时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与心肌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临床和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CCU住院的急性心机梗死患者80例,依据WHO诊断标准:持续典型的胸痛30min以上、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CK/CK-MB和/或TNT的升高且动态变化,具有以上任何两项可确诊.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和胆道感染等,高热、肿瘤等情况.在不同时间点检测TNF-α表达水平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2)动物实验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TNF-α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心肌细胞胞内钙荧光强度以观察TNF-α对单个心肌细胞胞内钙浓度的影响.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组间均数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TNF-α表达与心肌梗后室性早搏Lown分级呈正相关,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TNF-α的水平(46.41±10.34)pg/ml较其他部位心肌梗死高(28.25±6.35)pg/ml(P<0.05).不同浓度的TNF-α灌流能够引起离体大鼠心脏室性心律失常,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随TNF-α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经2 mg/kg依那西普(TNF-α受体螯合剂)预处理后同等浓度的TNF-α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较前明显的减少(P<0.05).浓度为200 U/ml的TNF-α可使心肌细胞胞内钙荧光强度短时间内增加(121.0±13.3)%;依那西普预处理后,同等浓度的TNF-α仪能使胞内钙荧光强度增加(13.5±3.7)%(P<0.05).结论 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梗患者TNF-α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相关性.动物实验证实离体心脏灌流TNF-α具有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后TNF-α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关,其机制可能与TNF-α使心肌细胞胞内钙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有关.

    作者:肖华;陈志坚;廖玉华;程翔;刘坤;王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阶梯序贯疗法救治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 探讨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救治方法.方法 依据有特定奶粉喂养史及巾华儿科学会肾脏组1994年小儿 ARF诊断标准纳入病例.依据患儿病情,阶梯序贯应用液体疗法碱化尿液,膀胱镜逆行输尿管引流、腹膜透析救治患儿,对出现排尿者测定首次尿pH.结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34例,均有无尿症状.应用液体疗法17例(50%),液体疗法+膀胱镜逆行输尿管引流9例(26.5%),液体疗法+膀胱镜逆行输尿管引流+腹膜透析4例(11.8%),紧急腹膜透析4例(11.8%).34例(100%)均获存活.第1天、第2天、第3天以后出现排尿者其首次尿pH分别为6.1±1.0、6.5±0.7,5.3±0.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63,P=0.026).结论 液体水化碱化尿液和阶梯序贯疗法是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肾后性ARF衰竭的重要有效救治手段.

    作者:马耿;喻文亮;邓永继;葛许华;葛征;刘勇;陆如刚;赵劭懂;陈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室性心律失常(RV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45.2±16.7)岁.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104例[室性心动过速(VT)13例,室性早搏(PVC)91例],右心室流人道PVC 7例.根据是台采用单根消融导管技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单导管组:76例,男27例、女49例,年龄(44.5±16.9)岁;RVOT-PVC 62例,RVOT-VT9例,RVlT-PVC 5例.(2)常规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46.7±16.5)岁;ROOT-PVC 29例,RVOT-VT4例,RVIT-PVC 2例.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单导管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55.23±26.24)min和(9.93±5.32)min]较常规组[(68.37±21.83)min和(12.96±4.54)min]短(t:2.76和3.09,均P<0.01),手术费用(12440.32±761.24)元较常规组(22119.51±1071.07)元节省(t:46.09,P<0.001);其近、远期成功率分别为93.42%(71/76)、97.18%(69/71)与94.29%(33/35)、96.97%(3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符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VA安全、有效,操作简化,节省费用.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后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成年犬体外循环(CPB)相关肺损伤模型,研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能减轻CPB相关肺损伤及保护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3组(n=8),C组(CPB中用生理盐水),N1(CPB前用NAC),N2组(CPB中用NAC).通过监测CPB前(To)、CPB停机后维持30 min(T1)、60 min(T2)的呼吸指数(RI)及肺组织中MDA的含量,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PMPI)、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RI:CPB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机后(T1、T2),C组的RI升高幅度明显大于N1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MDA:CPB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机后(R1、T2),C组MDA的升高幅度高于N1组、N2组(P<0.05).BALF虹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C组显著高于N1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PMPI:C组显著高于NI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组织学检查:C组显示明显的肺部炎症改变,还可见内皮细胞间隙增宽.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空泡化,板层体消失,线粒体肿胀;N1组、N2组相应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NAC可减轻CPB相关性肺损伤,并可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且CPB前NAC优于CPB中用NAC.

    作者:谢海辉;陈淼;屈献锋;朱昭琼;余志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成功抢救严重马杜拉霉素中毒一例

    患者,女,25岁.2002-09-11 16:00被同事发现仰卧于室内地面上,身边有呕吐物,呼之不应,躁动不安,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科抢救.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按中毒给予紧急洗胃,静脉注射纳洛酮、麝香注射液等药物并补液,至22:00,病情略有缓解,神志转清,自述口服安定及马杜拉霉素约120 ml.体榆:T 37.8 ℃,P 100次/min,R 20次/min,BP 95/50 mmHg;血WBC 26.2×109/L,N 88.9%,L 11.1%;血K+3.99 mmol/L、Na+136.2 mmol/L、C1-107mmol/L.CO2-CP 25.2 nanol/L.

    作者:尹庆卫;蔡跃红;宋建新;王景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拔除误入颈内动脉的导管致心跳骤停40 min抢救成功一例

    患者女,63岁,因中上腹痛20余小时,腹泻、便血6 h入院,人院后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巨大溃疡伴出血,失血性休克,内镜下止血困难,急诊行胃大部切除手术.

    作者:施云超;郁慧杰;王黎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局灶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应用局灶亚低温治疗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63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颅脑外伤组及局灶亚低温组(使用25℃水降温),每组再根据伤后不同生存时间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7只).取伤灶脑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数据的统计采用SPSS 10.0软件行SNK-q检验.结果 局灶亚低温组各时间点伤灶区ICAM-1阳性血管数均明显低于颅脑外伤组相应时间点(P<0.01).局灶亚低温组各时间点MPO活性均明显低于颅脑外伤组相应时问点(P<0.01).结论 局灶亚低温可减少伤灶区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这可能是其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光伟;刘运生;丰昀;李创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剂延迟肺灌洗治疗烟雾吸入性损伤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稀释剂延迟肺灌洗对大鼠严重烟雾吸入伤后内源性PS功能障碍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正常对照(n=14);Ⅱ组,烟雾吸入(n=27);Ⅲ组,烟雾+PS灌洗+机械通气(MV),n=21;Ⅳ组,烟雾+盐水灌洗+MV,n=10;V组,烟雾+MV,n=18.伤后2 h经气管插管注入含PS(100ms/ks)的等渗盐水30 ml/kg或等量盐水行肺灌洗,MV 4 h,观察24 h;检测动脉血气、肺水量、静态肺顺应性(Cst)、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蛋白含量、BALF表面张力特性和24 h病死率等.结果 致伤动物伤后立即出现严重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Ⅱ组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高通透性肺水肿和PS功能障碍;Ⅲ组Cst和BALF表面张力特性显著改善(P<0.05),但氧合能力、肺水量和BALF蛋白含量无明显好转(P>0.05).Ⅳ、V组疗效不佳.结论 外源性PS稀释剂延迟肺灌洗可一定程度恢复烟雾吸入所致内源性PS功能抑制,改善肺功能,但不能显著减轻高通透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不能降低早期病死率.

    作者:谢尔凡;杨宗城;黎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含三聚氰胺奶粉致上尿路结石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二例分析

    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泌尿外科的急症之一[1,3].在短时间内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显著上升,显然存在不符合常理之处,这些患儿的共同点为均食用过同一品牌婴幼儿奶粉.

    作者:李旭冉;沈颖;孙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梭曼中毒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

    目的 研究梭曼中毒导致进行性循环衰竭条件下,犬心率、血压、心脏功能、呼吸功能、血液酸碱平衡、血电解质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重要器官的损伤情况.方法 杂种犬7只,雄性,体质量(12~15)kg.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肉注射1/3致死剂量(LD)梭曼(1 LD=10 μg/kg),每10 min追加1次;以平均动脉压降至(40~45)mmHg为循环哀竭标准.八导生理记录仪检测梭曼染毒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流动力学参数,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气和pH值,股静脉取血检测电解质浓度和反映各重要器官损伤的指标.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 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 梭曼染毒导致麻醉犬循环哀竭发生后,心率、血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都被显著抑制(P<0.05).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 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使在正压人工呼吸状态下,血二氧化碳分压依然高于50 mmHg,仍发生呼吸衰竭.犬血液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染毒后的(6.956±0.022),发生了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P<0.01).血电解质钠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浓度仅有轻度变化.血液中GTP、COT、Cr、BUN、CK-MB和LDH在染毒后都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毒物梭曼中毒可引起机体出现严重的进行性循环衰竭,同时导致各种重要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发牛显著损伤.

    作者:唐渊;龙超良;宋丽雪;张津津;王汝欢;汪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侧脑室腰大池联合穿刺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类型,其中具备两个脑室以上的脑室内血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的重型脑室出血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特点,起病急,进展快,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

    作者:吕正文;张明然;吴承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加温后液体复苏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对伤情严重且复杂的多发伤患者常需紧急手术止血和容量复苏,但仍有一定的死亡率发生.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很多,而低体温已被认为是严重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尤其在冬季,创伤手术患者更容易发生低体温,而及时有效的保温措施在紧急抢救此类患者中常容易被忽视.笔者对一些严重创伤失血手术患者在进行容量复苏时给予加温处理,以防止其体温的下降,并对其预后进行了观察.

    作者:汪飞翔;张林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院前急救干预效果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症状较重,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1].常继发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是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急诊干预治疗短期目标是抗心肌缺血、减轻劳力性心绞痛的发作及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郭华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致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破裂一例

    患者男,76岁,反复发作性胸闷8年,加重2个月人院.血液学及体检未见异常;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05 mV;心超:LVIDd47.7mm,EF 6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诊断:①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②高血压病2级中危.冠脉造影:LM正常,LAD中段85%~95%狭窄,ICX中远段85%弥漫狭窄(见图1),RCA中段狭窄95%长病变.

    作者:金艳;杨承健;叶新和;徐欣;曹佳宁;李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巾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ICU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问全部63例AIJ/ARDS患者的资料.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n:39)和死亡组(n=24).根据病凶分为肺外型和肺内型.结果 ALI/ARDS发病率为5.2%(63/1201).单因素分析发现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机械通气时间(P=0.028)、血肌酐水平(P=0.031)、氧合指数(P=0.023)、转入时APACHE Ⅱ评分(P<0.001)和转入时SOFA评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仅转入时APACHEⅡ评分影响预后(P=0.015,OR:3.809,95%CI:1.295~11.203).肺内型和肺外型两组之间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9%vs.55.4%,P=0.982).ARDS组和ALI组两组之间1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9%vs.88.9%,P=0.008).结论 转入时患者APACHE Ⅱ评分是判断ALI/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LI/ARDS的病因不影响ALI/ARDS患者的生存.

    作者:邢学忠;高勇;肖庆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无剖宫产史的子宫峡部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子宫峡部妊娠是少见及危险的异位妊娠,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时往往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甚至需行子宫切除术而失去生育能力.因绝大多数有剖宫产史,胚囊种植于剖宫产疤痕处(即子宫峡部处),故临床医师对有剖宫产史的子官峡部妊娠(即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较为警惕,临床报道较多,而无剖宫产史的子宫峡部妊娠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从而导致严重后果,是更为罕见及危险的异位妊娠,临床报道极少,文献[1-4]报道子宫峡部妊娠49例,其中剖官产术后瘢痕妊娠41例,无剖宫产史的病例仅8例.

    作者:缪敏芳;韦浪花;黄丽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胺酮对重症急性胆管炎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aevere type,ACST)所致的脓毒血症是胆道系统疾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2],多种细胞因子在脓毒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

    作者:邬伟东;王屹;朱永满;房玲玲;胡训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毛喉鞘蕊花中抗急性肺损伤活性成分对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实验研究从植物毛喉鞘蕊花中提取的化合物--异佛司可林(Isoforskolin,ISOF)及有效部位(CF-E,主要为异佛司可林类似物混合物),对人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人脐静脉血中分离得到人PMN,测定受试物对N-甲酰甲硫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导人血PMN聚集,以及内毒索(LPS)诱导PMN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黏附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放免法测定受试物对LPS诱导PMN分泌细胞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腺苷酸(cAMP)的影响.结果 因ISOF及CF-E明显抑制PMN聚集及黏附反应,诱导剂对照组的聚集率、黏附率分别为(44.14±2.36)%、(14.92±1.05)%,25,50,100/μmol/L ISOF剂量组的聚集率分别降低至(25.22±1.62)%、(35.33±4.57)%、(24.88±6.45)%,黏附率分别降低至(9.02±0.31)%、(7.12±0.35)%、(5.52±0.34)%(P<0.01或0.05);ISOF及CF-E显著抑制PMN黏附分子CD11b、CD18、CD14分泌,诱导剂对照组的黏附分子CD14表达率为(40.77±3.91)%,25,50,100 μmol/L ISOF 剂量组的 CD14表达率分别降低至(21.58±2.21)%、(18.05±0.97)%、(0.75±0.09)%(P<0.01);ISOF及CF-E明显抑制PMN的TNF-α分泌,而升高PMN内cAMP含量,诱导剂组及50,100 μmol/L ISOF剂量组的TNF-α水平分别为(0.72±0.03)、(O.59±0.09)、(0.42±0.02)ng/1.5×106个细胞(P<0.01或P<0.05),溶媒对照组及50,100μmot/LISOF剂量组的cAMP分别为(1.23±0.05)、(1.61±0.36)、(2.11±0.25)ng/1.5×106个细胞(P<0.01).结论 ISOF及CF-E明显抑制fMLP、LPS激活状态下PMN的聚集、黏附及分泌功能,升高PMN内cAMP水平,ISOF及CF-E的抗ALI的作用机制与调节PMN功能有关.

    作者:裴晓宁;卿晨;陈国珍;许云龙;金歧端;马丽梅;杨为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