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供氧气管导管在麻醉苏醒室的应用研究

谢鹏程;吴一鸣;李占芳

关键词:供氧气管导管, 气道压力, 气道阻力, 呼吸做功
摘要: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患者在其手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供氧气管导管改善通气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四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30例,均使用7.0号气管导管:普通气管导管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气管内吹气组(B组)及供氧气管导管组(C组).术毕带气管导管送麻醉苏醒室(PACU).入PACU后记录基础生命体征.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通过气管导管予以相应的不同供氧方式,在四个成串刺激(TOF)T4/T1≥0.9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通过麻醉机观察和记算各项呼吸参数.结果患者入PACU时各组间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OF T4/T1≥0.9时:3组比较,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升高(P<0.05),各项气道参数均增加(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氧气管导管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过程中,能够摆脱普通气管导管需要借助的T型管等辅助呼吸设备,对患者呼吸道的保护及减少呼吸做功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活血法联合窄谱中波紫外光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疏肝活血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光疗组及中药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口服该院舒肝活血中药配方颗粒,2次/d.并且用311 nm窄谱中波紫外光照射治疗,每周照射1、2次.光疗组:照射311 nm窄谱中波紫外光,每周照射1、2次.中药组:口服该院疏肝活血中药配方颗粒,2次/d.每3个月进行1次白癜风白斑复色率疗效评价、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疗效评价及肝肾功能评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联合组白斑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光疗组和中药组(P<0.05);疗效与患者白斑部位、病程有相关性,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联合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光疗组,与中药组无差异(P>0.05).结论 应用疏肝活血法联合窄谱中波紫外光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能获得满意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振晶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疗效分析

    目的 在探讨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上肢淋巴结对淋巴水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100例T1-3No Mo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协商选择的手术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术前以纳米炭混悬液行经上臂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对照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于术后1、6及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各时间点患侧比健侧上肢臂围增加的百分比,术后12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各时间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1、6及12个月患侧比健侧上肢臂围增加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12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面,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两组随访期间各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上肢淋巴结的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宇哲;倪青;贾琦;宿世琼;胡诗航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Goldenhar综合征小儿支气管异物麻醉处理1例

    1 临床资料男性患儿,15 个月,因支气管异物拟全麻行硬支气管镜(德国 Karl Storz 公司)异物取出术.患儿呼吸稍促,左侧耳廓畸形,双侧颜面部不对称,左侧下颌骨发育小,喜侧卧位.既往左腹股沟斜疝手术史.结合电子 CT 检查和特殊体征,符合戈尔登哈综合征(goldenhar syndrome,GS)临床诊断.考虑困难气道可能,备喉罩和纤维支气管镜等.同时用脑氧饱和度监护仪(美国 CASMED 公司,FORE-SIGHTMC-2000)监测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正常值 55 ~ 90.见图 1 ~ 3.

    作者:王建设;赵龙德;屈美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hs-CRP持续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持续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发病48和72 h后的hs-CRP水平分为持续升高组和非持续升高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发热、颈动脉狭窄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出现hs-CRP持续升高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中,36.8%(50/136)出现进展性脑梗死,34.6%(47/136)出现hs-CRP持续升高.进展组患者hs-CRP持续升高的发生率为54.0%(27/50),高于非进展组的23.3%(20/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三酰甘油、血白细胞计数是患者出现hs-CRP持续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空腹血糖、入院时的NHISS评分、发热、hs-CRP持续升高是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与hs-CRP持续升高有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升高.

    作者:欧阳红玲;田尧宇;郝春雪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T2DM患者血浆Gas6、Omentin-1与IR、肥胖及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Gas6)和网膜素-1(Omentin-1)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及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超重肥胖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25 kg/m2]40例,体重正常T2DM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组血浆Gas6、Omentin-1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血脂,比较之间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血浆Gas6、Omentin-1水平降低,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Gas6和Omentin-1水平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BMI、甘油三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分泌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血浆Gas6、Omentin-1水平变化与IR、肥胖及脂代谢相关,可作为T2DM预测指标.

    作者:杨玉红;潘佳秋;徐静波;于学静;张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智理论特点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心智理论(ToM)功能的特征及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例年龄在18~60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年龄、性别及教育水平相匹配的3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评估失言察觉任务测试(FPR)、Yoni任务测试及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评定,对两组所测得结果加以比较,并对研究组的FPR、Yoni任务评分与TAS-20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研究组的FPR总分、失言故事分及控制故事分和Yoni任务测试的Cog、Cog2、Aff、Aff1及Aff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Yoni任务测试Cog1、Phy、Phy1及Phy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PR总分、失言故事分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P<0.05);Yoni任务测试的Cog及Aff各因子分与TAS-20总分、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SD患者的心智理论能力明显受损,且与述情障碍有关.

    作者:易峰;邹凯;蒋幸衍;甄莉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和肽素、肌钙蛋白Ⅰ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血浆和肽素(copeptin)、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心前区疼痛3 h内的急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copept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Ⅰ,同时行心电图(ECG)检查,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评价各项检测指标诊断ACS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血浆copeptin的水平升高(P<0.05),其敏感性为80.68%,高于ECG、CK-MB、cTnⅠ,检测copeptin+cTnⅠ的敏感性为56.47%(48/85),但特异性为92.10%(35/38),阴性预测值92.17%,且对ACS的诊断率高达85%.结论 copeptin对ACS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单一检测ECG、CK-MB及cTnⅠ,而联合检测血浆copeptin、cTnⅠ的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率高,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对ACS做出早期诊断.

    作者:丁俊华;王霆;沈雁波;黄中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供氧气管导管在麻醉苏醒室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患者在其手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供氧气管导管改善通气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四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30例,均使用7.0号气管导管:普通气管导管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气管内吹气组(B组)及供氧气管导管组(C组).术毕带气管导管送麻醉苏醒室(PACU).入PACU后记录基础生命体征.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通过气管导管予以相应的不同供氧方式,在四个成串刺激(TOF)T4/T1≥0.9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通过麻醉机观察和记算各项呼吸参数.结果患者入PACU时各组间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OF T4/T1≥0.9时:3组比较,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升高(P<0.05),各项气道参数均增加(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氧气管导管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过程中,能够摆脱普通气管导管需要借助的T型管等辅助呼吸设备,对患者呼吸道的保护及减少呼吸做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鹏程;吴一鸣;李占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配对检测66例NSCLC患者外周血CTC和肿瘤组织EGFR的表达水平.给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因素、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一致率为69.7%.CTC与肿瘤组织EGFR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分期、体力活动状态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高表达组疾病控制率高于低表达组(CTC:87.5%vs 35.3%;肿瘤组织:72.7%vs 36.4%)(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GFR高表达组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CTC:8个月vs 2个月;肿瘤组织:6个月vs 2个月)和总生存期(CTC:20个月vs 13个月;肿瘤组织:16个月vs 14个月)(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TC和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一致性好,两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外周血CTC作为肿瘤组织的替代检测标本是可行的.

    作者:朱颖;江波;杨承纲;金从国;涂长玲;何文杰;刘坤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脑电双频谱指数对急性严重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用于预测急性严重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46例急性严重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存活的28例患者作为生存组,死亡的18例患者作为死亡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24 h行BIS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反应水平量表(RLS85)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BIS分别和RLS 85及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影响急性严重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生存组APACHEⅡ评分与RLS85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BIS值高于死亡组(P<0.05);BIS值与APACHEⅡ评分与RLS85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值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IS可用于预测急性严重脑损伤患者预后,同时对临床上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2(IL-32)表达水平,分析IL-32表达水平与U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组50例UC患者(UC组,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收集UC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用Trizol提取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RNA,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32 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IL-3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中IL-32表达水平,以及轻、中、重度UC患者IL-32表达水平.结果 UC患者外周血中IL-3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UC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水平与轻、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增高,IL-32可能参与UC的发病.

    作者:陈亮;汪启斌;董荣坤;黄建朋;汪彪;张健;王佩;甘云辉;张征;梁俊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50例(脑梗死组)和健康者4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对入组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吸烟及饮酒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作者:留晓强;洪冰聪;蔡俊颖;杨美青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用药对MRSA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 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离菌株,比较万古霉素单用与联合其他抗生素对MRSA的影响.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配置肉汤培养基,培养1×1010 CFU/ml浓度的细菌,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和耐药频率.结果 万古霉素单独用药组中,对MRSA的SI为16~64;万古霉素与利福平联合应用时,SI为2~6;万古霉素与磷霉素联合应用时,SI为1~8;并且耐药频率也呈下降趋势.结论 万古霉素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可降低其单用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作者:翟蕙;李家斌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炎性假瘤1例,年龄33~78岁,平均66.5岁,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良性病变行单纯肺叶切除术.结果 12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1例患者因胸腔粘连较重,改行单操作孔手术,术后无胸腔积液发生,1例患者术后持续漏气>1周.结论 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安全等优点,对腔镜操作熟练的术者可作为肺叶切除的首选术式.

    作者:胡宝利;王作培;张锋;张海峰;王晓龙;韦海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宫颈癌组织中CDK8、p53、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8(CDK8)、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检测宫颈癌组织中CDK8、p53、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CDK8、p53、VEGF、MVD与宫颈癌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患者MVD水平高于VEGF阴性患者(P<0.05),CDK8阳性患者MVD水平高于CDK8阴性的患者(P<0.05).p53阳性与阴性患者MV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中VEGF(+)、CDK8(+)、p53(+)及MVD水平升高(P<0.05).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患者相比,Ⅱ~Ⅳ期患者的VEGF(+)、CDK8(+)、p53(+)及MVD水平升高(P<0.05).与肿瘤细胞高分化患者相比,中、低分化患者的CDK8(+)水平升高(P<0.05).与鳞癌患者相比,腺癌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EGF和CDK8是宫颈癌组织中MVD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CDK8、VEGF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CDK8、VEGF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薛宏;汪光慧;李勇;卜兴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IRTI检测AURI患者体温的临床研究

    目的 以水银温度计腋下测温值作为标准对照,探究红外热成像(IRTI)测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发热患者额部温度的准确性.方法 对急诊71例发热型AURI患者同时使用水银温度计和IRTI测温,比较分析两种测温方法的差异.结果 温度定量分析显示:发热型AURI患者腋下温度为(38.45±0.66)℃,IRTI测量额部低温为(36.30±1.08)℃,高温度为(38.66±0.68)℃,平均温度为(37.57±0.76)℃;腋下温度与额部低温及平均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温度与高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温度与额部高温呈正相关(P<0.05).结论 IRTI能够通过检测额部高温度替代水银温度计测量AURI发热患者.

    作者:张作鹏;邓方阁;叶琛;何振锋;伍妙韶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2011~2014年长沙市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并分析住院患者临床合理用血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方法 对2011~2014年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临床用血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异体输血总量、自体输血总量、住院患者人均异体血用量、成分输血率、手术台次、台均异体用血量及大量输血患者人均用血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011~2014年在住院人次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异体输血总量也有所增加,但临床用血量的增长率远低于住院人次的增长率,住院患者人均异体血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自体血用量呈增长趋势.大量输血例数逐年减少,大量输血各成分血液制品用量、大量输血平均红细胞和血浆用量均呈负增长趋势.同期手术台次虽然增长了28.77%,但是手术患者台均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用量均呈递减趋势.结论 通过持续改进,医院输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大提升了临床科学、合理及安全用血水平,有效节约了血液资源.

    作者:欧阳旋;刘庆;许靖;黎一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浆NT-proBNP对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及患者生存的影响

    目的 探究血浆N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肌梗死患者发病部位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健康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梗死部分及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病率高的部位依次为下壁梗死(39.58%),血浆NT-proBNP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下壁梗死、前间壁梗死、前侧壁梗死及前壁梗死,梗死面积由小到大分别为下壁梗死、前间壁梗死、前侧壁梗死及前壁梗死;出院后1、12个月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和死亡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未发生患者(P<0.05).结论 前壁梗死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且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心肌梗死面积越大,生存率越低.

    作者:卢家忠;戎成振;吕新才;张标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月于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84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54例、慢性乙肝患者88例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和肝功能正常者39例,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血清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结果 HCC组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高于其余各组,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用于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0.50%,优于单独诊断.结论 血清PIVKA-Ⅱ的检测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该项目可以作为AFP检测的补充,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诊断效率.

    作者:刘宓;钟银雪;王伟;刘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原发性心脏骨肉瘤1例

    1 临床资料女性患者,33 岁,活动后气促、头晕 1 个月,加重伴痰中带血丝 4 d 入院,心脏彩超考虑左房黏液瘤.急诊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房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左房顶部和左心耳可见肿瘤,左房肿瘤大小约6 cm×4.5 cm×4 cm,质地硬,基底部宽.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考虑心脏骨肉瘤,因心脏内多处转仅行姑息手术,患者于术后半年死亡.

    作者:邓高焱;刘建新;曾磊;姜志斌;冀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