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陈璐璐;胡伟;朱熙;刘丽萍;杨雅茹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及外周全血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治疗及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4、干扰素-γ (IFN-γ)及外周全血CD4+、CD8+、CD3+T细胞亚群水平,并同时检测正常人上述指标的水平,将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与正常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全血CD4+T细胞水平治疗前后,以及与正常人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外周全血CD8+T细胞水平与正常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外周全血CD3+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哮喘治疗前后外周全血CD3+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测定IL-2、IL-4及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对哮喘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晶;赖飞;梁小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胃镜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确诊HIV感染者胃镜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行HIV感染者胃镜检查283例次,门诊124例(43.8%),住院159例(56.2%);男∶女约为7∶1;年龄(39.3±12.4)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229.0±21.4)个/μ1,<200个/μ1有7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221例(92.5%),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26.8%.主诉症状中腹胀和上腹痛常见,分别为32.2%(79/245)和22.9%(56/245),其次为胸痛、消化道出血、反酸或烧心、恶心或呕吐、吞咽困难等.胃镜主要表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0.2%(74/245)、反流性食管炎16.7%(41/245),其次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食管溃疡等.结合临床与病理明确诊断恶性肿瘤16例(6.5%),其中胃癌7例,卡波西肉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机会性感染均发生在食管,真菌感染6例(2.4%),结核感染12例(49%),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1.6%).结论 HIV感染者消化道症状并无特异性,但胃镜下异常病变(包括各种机会感染、恶性肿瘤等)检出率高,且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故对有症状者仍应尽可能行胃镜检查.
作者:张月宁;赵媛;李鹏;张世斌;李磊;王贞彪;金瑞;王欣欣;岳竹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光固化立体造型技术(SLA)和选区激光烧结技术(SLS)2种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表面带有皮纹的硅橡胶试件和赝复体的效果.方法 应用SLA和SLS技术,分别制备取自正常志愿者面颊部带有表面皮纹的硅橡胶试件和鼻部缺损患者的鼻部赝复体,并对其表面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SLA法制备出的硅橡胶试件表面带有明显的皮纹,并且制备出的鼻部赝复体表面可见清晰的纹理.而采用SLS技术获得的硅橡胶试件和鼻部赝复体表面未见明显皮纹.结论 SLA快速成型技术更适合带有表面皮纹的颌面部赝复体的制作.
作者:唐雪鹏;王崇;耿燕;毕方鹏;贡瑾;李适廷;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肿块新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新版BI-RADS分类和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新版BI-RADSSR分类与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新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871%、60.870%和68.000%,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肿块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90.323%、76.812%和81.000%.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1,明显高于新版BI-RADS分类的0.813.结论 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活检.
作者:黄巧燕;文妙云;丰波;徐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应用无鼻翼基部切口Millard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Millard法修复双侧唇裂的基础上,不做绕鼻翼基部的弧形切口,而通过侧唇龈颊沟内的松弛切口,切断鼻翼基部周围异常口轮匝肌附丽,使鼻翼基部得到充分游离.术中的两个叉形瓣做“V-Y”推进封闭双侧鼻底,从而避免在鼻翼基部遗留皮肤瘢痕.红唇修复则采用侧唇矩形红唇肌瓣旋转后,在前唇下方中线缝合重建唇珠形态.结果 术后患者两侧唇高、唇长、鼻底宽度和鼻小柱高度与术前比较,经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两侧唇高总体水平降低,唇长延长,鼻底宽度缩短,鼻小柱高度增加.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无组织瓣缺血坏死.术后随访患者唇弓形态对称良好,唇红丰满,上唇动态活动下形态自然,鼻翼外形明显改善.但完全性唇裂还存在鼻小柱短小,鼻翼外形塌陷需二期手术.结论 应用该方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可获得较好的鼻唇形态.
作者:邵敏;张倩;陈炫霖;鲍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经外周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模型对照组)、B组(脂肪乳剂干预组)和C组(AP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建立大鼠AP模型.B组在建模手术后1、3和9h经外周静脉输注20%脂肪乳剂,C组在建模手术后1、3和9h经外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大鼠6、12和24 h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微循环相关因子的变化,并观察大鼠AP严重程度的病理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AP模型.B、C组6h的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和24 h的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6h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C-反应蛋白(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栓素B2(TXB2)水平高于C组.B组12h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CRP及TXB2水平高于C组.B组24 h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CRP、AngⅡ及TXB2水平高于C组.结论 大鼠AP早期经外周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可使大鼠的血脂升高,其可能通过影响微循环使大鼠AP程度加重.
作者:赵艳梅;菅志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和铁蛋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前后病情检测指标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该院MM患者109例为实验组,选择该院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检测其化疗前后、复发时的血清叶酸和铁蛋白,并进行化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初治MM患者叶酸水平下降,铁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2,P<0.05;=59.08,P<0.05);完全缓解后叶酸及铁蛋白水平接近正常(P>0.05);随着病程的逐步缓解,叶酸水平接近正常范围(F=7.18,P<0.05);复发时叶酸水平下降,铁蛋白水平再次升高,与完全缓解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6,P<0.05;t =59.88,P<0.05).结论 化疗前后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病情及预后做出判断;对MM复发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王海颖;李永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妊娠期糖尿病(GDM)大网膜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及向成熟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模型,为脂肪细胞体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改良的细胞培养法,以GDM剖宫产患者大网膜纯脂肪组织为原材料,作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绘制传代前脂肪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对传代前脂肪细胞做诱导分化,对已诱导分化细胞通过油红O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脂联素mRNA,并进行细胞冻存和复苏实验.结果 培养出的前脂肪细胞基本均为梭形细胞,增殖旺盛,第4天细胞开始快速增殖,倍增时间约为48h.第7天原代前脂肪细胞开始出现脂肪颗粒,而传代细胞仍然保持梭形和无脂滴.传代前脂肪细胞经成脂诱导,出现定向分化,经油红O脂肪染色和脂联素mRNA测定,证明已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结论 GDM大网膜脂肪组织中具有前脂肪细胞,可进行连续传代和大量扩增.原代前脂肪细胞在培养增殖过程中,会自然出现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而传代后前脂肪细胞则失去分化能力,经适当诱导后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模型的建立,可为后续脂肪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作者:潘宝龙;马润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医院党支部新的构建模式,提高服从和服务于学科建设的能力,为学科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实现医院支部党建和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方法 运用系统分析法,将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的融合视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探讨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结果 党支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调动和发挥医院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力地促进所在学科健康、持续发展.结论 只有以创新的精神,提高党支部的整体建设水平,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证、思想引领,才能有力地推进和保证医院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唐献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199例结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左半结肠癌组(87例)和右半结肠癌组(112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等资料,对所有患者定期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左半结肠癌中年龄≥65岁的比例、腹痛、术前癌胚抗原升高及贫血发生率低于右半结肠癌;便血发生率高于右半结肠癌(P<0.05).病理学特征方面,左半结肠癌中肿瘤直径>5 cm、黏液分泌、脉管瘤栓、淋巴结检出数目>12个的比例低于右半结肠癌,且两组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癌组的Ⅲ期、Ⅳ期及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右半结肠癌组(P<0.05).结论 与左半结肠癌比较,右半结肠癌患者中老年患者更常见,肿瘤恶性程度和5年生存状况更差,且预后差异主要体现在Ⅲ、Ⅳ期患者中.
作者:张清;黄润生;崔磊;陈吉祥;瞿建国;柳益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VRC)浓度,并用于临床上该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以地西泮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100 mm,2.7μm),流速1 ml/nin,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45∶5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柱温40℃.结果 VRC及地西泮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52和4.06 min;血清中VRC线性范围为0.12~12.0μg/ml(r =0.9999),定量下限为0.12μg/ml,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9%,日间精密度RSD均<2.1%,低、中、高3个浓度方法回收率为98.39%、101.16%和96.63%.结论 该方法用于VRC的血药浓度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良好,节约时间等优点.
作者:杨婷;陈璐璐;胡伟;朱熙;刘丽萍;杨雅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肠内代谢物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集健康儿童新鲜粪便,用低温高速离心法提取肠内代谢物.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6只),实验组大鼠于腹腔注射肠内代谢产物(0.5 ml/只),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处理.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差异,并测定其脑组织海马区、下丘脑、纹状体内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SD大鼠行为学比较,发现进臂总次数[实验组(38.00±7.51)次、对照组(14.75±8.62)次]和开臂时间比例[实验组(36.24±12.30)%、对照组(21.37±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和下丘脑内5-HT含量、海马和纹状体内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儿童肠内代谢物使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变,并对脑内神经递质有一定影响.
作者:白志余;周东蕊;张仁敏;李娜;白志茂;张红琳;张丽玲;庞桂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1日-2015年7月20日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500例,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分析维生素D、PTH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性.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4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维生素D与PTH呈负相关(r=-0.166,P=0.04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维生素D缺乏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6 (95%CI:1.036,2.369),P=0.034],PTH升高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5(95%CI:1.016,6.785),P=0.046].结论 在慢性心衰的患者中,随着心衰分级的加重,维生素D缺乏越明显,而PTH正好呈相反的趋势,维生素D与PTH水平呈负相关,维生素D缺乏、PTH升高均是有症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付鹏;张琳;牛铁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评估不同的康复方案对多发性硬化症女性性功能障碍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 随机纳入的91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盆底肌锻炼(PFMT)和虚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B组采用PFMT和NMES;C组采用PFMT和经皮胫神经刺激(TTNS).治疗前后分别评估盆底肌功能、PFM张力、弹性、PFM放松能力及女性性功能指数.结果 PERFECT方案评估表明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触诊评分比较B组和C组治疗12周后的PFM张力、弹性、PFM放松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12和0.003);经皮胫神经刺激问卷结果表明,B组和C组在治疗12周后的疼痛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结论 单独PFMT或联合NMES或TTNS均可以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性功能障碍.
作者:曹锦慧;郑春艳;罗树玲;白治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衰老特点的初步认识,为衰老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选用2、3、5、7和9月龄的纯合子与同月龄的野生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相对照,从老化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等方面观察纯合子小鼠行为活动的增龄性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比较,纯合子小鼠随月龄增加其老化度评分呈升高趋势,且5、7和9月龄的老化度评分高于同龄野生型小鼠(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相比较野生型小鼠,纯合子小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随月龄增加而有增长趋势,且7和9月龄的逃避潜伏期长于同龄野生型小鼠(P<0.05),而在空间探索试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时间随月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活动实验结果显示,2、3和5月龄纯合子小鼠固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比较无显著变化,而7和9月龄纯合子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比较固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减少(P<0.05).结论 与同龄野生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比较,纯合子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随月龄增大,其行为活动出现明显增龄性变化,表现出系列衰老特征,尤其7和9月龄衰老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庄婉玉;黄晓真;卜婉萍;张志灿;林丽莉;林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rs688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264例ICVD患者及180例对照组LDLR的rs688基因多态性、血清LDL、总胆固醇(TC)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结果 LDLR rs688基因型分布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型和总胆固醇型血清LDL、TC水平高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T型和总胆固醇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VD组患者的血清LDL、TC、TLR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VD组患者血清TLR2与血清LDL水平呈正相关(r=0.801,P<0.05).结论 高浓度LDL、总胆固醇血症是导致I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R rs688的T等位基因是ICVD发病的易感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通过上调血清LDL、TC、TLR2水平进而介导ICVD的发生.TLR2与血清LDL之间存在的正反馈调节机制的过度活化,可能是介导ICVD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娜;郑伟;胡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评估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分为高压氧纽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降血糖、局部创面处理、抗感染等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0~0.25 MPa,患者吸纯氧80 min,1次/d,每周5d,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VEGF、bFGF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组治愈率(64.6%)和有效率(95.4%)更高,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高压氧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bFG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组血清VEGF、bFGF升高更明显.结论 辅助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并且可降低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
作者:曾宪忠;刘氜;李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该院ASCOP患者32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B组)、神经节苷脂组(C组)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组(D组),A组给予高压氧、防治脑水肿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4组均2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和72 h在不吸氧条件下取1 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同时计算LCR.比较4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及6、24和72 h LCR.观察4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治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入院时乳酸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D组患者6和24h LCR明显高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6、24和72 h急性生理学和APACHE状况Ⅱ评分低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4组的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低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ASCOP患者能有效地提高LCR,降低急性生理学和APACHE Ⅱ评分,减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洪娜;孔繁托;王磊;肖青勉;王维展;李雅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测定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观察脂联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LoVo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CR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RC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活细胞计数法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增殖试验检测重组人脂联素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重组人脂联素作用细胞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CRC组血清脂联素水平(3.5±2.5)μg/ml低于健康对照组(4.6±2.1)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重组人脂联素作用LoVo细胞后,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且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RC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重组人脂联素可以抑制LoVo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活化相关.
作者:解寒冰;夏云展;薛建锋;杨大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用12 ~14周龄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和C57BL/6J小鼠,戊巴比妥钠麻醉,心脏取血,肝素抗凝,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灌流小室法测定血小板在胶原面的黏附变化,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诱导下的血小板大聚集率.结果 与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雄性小鼠比较,雌性小鼠的血小板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黏附率和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3、10和30μmol)下降(P<0.05);与C57BL/6J雌性小鼠比较,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血小板数降低(P<0.05).结论 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雌雄小鼠之间血小板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黏附聚集功能有差异,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与C57BL/6J雌性小鼠之间血小板数也有差异.
作者:贺可贵;闵祥栋;王云;韩纪举;辛晓明;赵晓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