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CT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许宜冠;刘奇良;黄德魁;张大维;卜殷中;徐敏敏;谢赟;于浩

关键词:ECT, 心肌血流灌注, 室壁运动, 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ECT检测对冠心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216例胸闷、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行静息状态下心脏ECT检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心脏ECT上心肌血流灌注、左心室各壁运动情况,并行QGS评分,对其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指曾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曾行PCI术、或经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痛)及明确排除冠心痛(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明显病变,无心梗及PCI史)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6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心脏ECT检测为正常血流灌注者42例,血流灌注减低者174例;174例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者86例,明确排除冠心病者48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的比率占95.3%(82/86),明确排除冠心病者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的比率占6.25%(3/48).结论 静息心脏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后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该院胸外科收住的126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21例术后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研究126食管癌患者中,21例术后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其中肺炎14例、肺不张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肺栓塞1例、呼吸衰竭3例;术后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肥胖、术前肺功能较差(FEV1%<65%)、术中出血量>500 mL、手术时间>4 h及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食管癌术后易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前戒烟、控制体重、改善肺功能,术中避免大量出血及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闵晓松;申宝庆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XIAP和Sma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XIAP和Sma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XIAP、Sma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中XIAP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而非小细胞肺癌中Smac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1).XIAP和Smac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无关(P>0.05).XIAP在非小细胞肺癌癌中的阳性表达与Smac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P<0.05).结论 XIA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Smac的表达则明显下调.两者表达的改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丁明霞;许承斌;杨爱建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压力性尿失禁仿生物理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仿生物理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应用PHENIX USB 4盆底功能治疗仪对30例轻度、30例中度以及28例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系统治疗一疗程,行疗效分析,并行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仿生物理治疗,30例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组妇女全部有效,其中23名治愈,有效率100%,治愈率76.67%,;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组妇女25名有效,其中6名治愈,有效率83.33%,治愈率20.00%;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名有效,但无治愈,有效率33.30%.三组之间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轻度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度组,中度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重度组(P <0.05,P<0.01).轻度与中度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压力性尿失禁的仿生物理治疗是一项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症状甚至治愈,防治疾病进一步恶化,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杨静;阳笑;罗军;方超英;罗婕;罗小梅;李昂;王红丽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诊断为PD的52例患者为帕金森病组,同时选择同期与帕金森病组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尿酸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1);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级之间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无等级相关性(r=0.132,P>0.05);各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可能为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能用来评定疾病的严重程度,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帕金森病早期生物学标记之一.

    作者:李清华;包红;林春颖;肖伟忠;储新娟;肖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硬骨鱼紧张素Ⅱ(UTS2)-T21M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汉族PCOS人群中Ⅱ(UTS2)-T21M基因多态性与脂肪因子变化的关系. 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海南地区1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200例非PCOS对照者的UTS2基因T21M多态性.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及瘦素水平.结果 UTS2基因T21M多态性与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及二甲双胍药物疗效有关(P<0.05).结论 UTS2-T21M基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人群PCOS相关.

    作者:王莉;许艳;兰瑞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血清GPC3、GP73、AFP-L3和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以及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GPC3、GP73、AFP-L3检测采用ELISA法,AFP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原发性肝癌组(43例)、肝硬化组(43例)、慢性肝炎组(43例)、和健康对照组(43例)血清GPC3、GP73、AFP-L3、AFP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HC组GP73、AFP-L3和AFP水平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0).GPC3、GP73、AFP-L3和AF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44、0.910、0.903、0.867,灵敏度分别为53.5%、86.0%、81.4%、76.7%,特异度分别为94.6%、93.8%、95.3%、86.0%.系列试验以GP73+AFP-L3为佳组合,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和99.7%,平行试验以AFP/AFP-L3/GP73为佳组合,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9.4%和76.9%.结论 GP73和AFP-L3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可用GP73+AFP-L3作为诊断PHC的佳组合,GP73/AFP-L3/AFP作为排除PHC较好的组合.

    作者:龙璐;陈贞;王堃;陶亚;易斌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ECT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脏ECT检测对冠心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216例胸闷、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行静息状态下心脏ECT检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心脏ECT上心肌血流灌注、左心室各壁运动情况,并行QGS评分,对其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指曾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曾行PCI术、或经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痛)及明确排除冠心痛(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明显病变,无心梗及PCI史)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6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心脏ECT检测为正常血流灌注者42例,血流灌注减低者174例;174例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者86例,明确排除冠心病者48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的比率占95.3%(82/86),明确排除冠心病者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的比率占6.25%(3/48).结论 静息心脏ECT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合并室壁运动减弱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高.

    作者:许宜冠;刘奇良;黄德魁;张大维;卜殷中;徐敏敏;谢赟;于浩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胸腺五肽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 54例门诊玫瑰糠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泛昔洛韦,治疗组另给以胸腺五肽2 mg隔日肌注,共7次.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10<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王增文;郝慧泉;朱怀宇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精益医疗:从运作导向到文化构建

    精益思想向医疗服务业的移植,创建了卓越高效的精益医疗,屡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精益管理系统,其理论源于工业界,但可应用于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本研究阐述了精益医疗的基本理念,归纳了国内外医疗机构实施精益医疗的做法和成效;分析总结了精益医疗的原则;指出对精益的关注不应该只从运作导向出发,其高境界应当构建相应的精益文化,并比较了精益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异同;文章认为精益医疗应将文化构建与运作导向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精益改进的效果和效率,并使管理影响可持续.

    作者:尹孔阳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例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例别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治疗过程中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病灶血流信号变化判断消融效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在术前、治疗后1、2、6和12个月,经直肠超声观察前列腺和前列腺部尿道的影像学变化,通过尿液分析、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PVR)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1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2、6和12个月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逐渐降低,Qmax逐渐升高,PVR逐渐降低,前列腺体积逐渐降低,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阻力指数(RI)、加速指数(AI)、血管内径(D)均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IFU是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HIFU治疗前列腺癌的消融范围及程度,且超声造影剂可以起到增效剂的作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其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直观,准确的方法.

    作者:金玉明;吕军;姜新;姜应波;王敏捷;李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便携式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

    目的 随访分析便携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8例在该院行便携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进行随访,并对照常规超声心动图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120例诊断符合,8例漏诊,无误诊.结论 便携式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较高,能够及时参与危重病人的诊治,是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有力前哨.

    作者:彭于东;徐薇;肖蕾;张红;刘蕾;李娟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高脂性肥胖小鼠脂肪细胞大小与其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脂肪细胞大小与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健康C57BL/6乳鼠建立肥胖小鼠动物模型,测量体重(W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血清胰岛素(FINS)及瘦素(LEP)水平,计算Lee's指数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组织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改变,统计学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同周龄对照组小鼠相比,肥胖组小鼠Wt、FPG、TG、FINS、LEP和Lee's指数及HOMA-IR均升高;相同放大倍数视野下,肥胖组小鼠脂肪细胞数目较正常组减少,脂肪细胞面积增大;统计学分析显示脂肪细胞大小与体重、血清胰岛素、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小鼠脂肪细胞显著增大,易并发瘦素和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与脂肪细胞大小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石柯;张畅;段朝军;汤参娥;张赛;吴静;刘玮芳;苏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早孕期胎心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孕期胎心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后孕6~9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为单活胎,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n =2 325)和早期流产组(n =201),其中继续妊娠组均追踪至出生.所有早孕胚胎均经TVS测量胎心率,同时记录孕妇年龄,评价胎心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早期流产率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孕龄,早期流产组胎心率均低于继续妊娠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IVF-ET后孕6~9周,胎心缓慢和孕妇年龄增加,与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

    作者:李喜红;殷斌;欧阳妍;卢光琇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AMPA受体及其GluR2亚基在大鼠初级视皮层可塑性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闪光刺激对大鼠初级视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AMPA受体及其GluR2亚基在大鼠初级视皮层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闪光刺激)、B组(光刺激组:接受紫光闪光刺激)、C组(阻断剂组:接受紫光闪光刺激并注射AMPA受体阻断剂).各组大鼠麻醉、固定后分别在初级视皮层(V1区)植入记录电极,在额叶植入参考电极,在V1区(与记录电极同侧)植入微细玻璃微电极做微量注射,B组和C组手术恢复后连续5d每天于固定时间行紫光闪光刺激1h,之后行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和AMPA受体阻断剂后,在相同闪光刺激条件下,给予一串高频刺激,记录高频刺激前后初级视皮层(V1区)的视觉诱发电位,分析两组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和潜伏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强直性闪光刺激前后初级视皮层GluR2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B组和C组在接受强直性闪光刺激后诱发电位幅值较之前明显升高,且潜伏期变短(均P <0.01),在强直性闪光刺激后,C组幅值显著高于B组、潜伏期显著短于B组(均P<0.01);在强直性闪光刺激之前,B组和C组的幅值和潜伏期均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组大鼠GluR2含量在强直性闪光刺激前显著高于强直性闪光刺激后,但显著低于A组(均P<0.05),C组GluR2含量与B组在强直性闪光刺激前后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强直性闪光刺激能使大鼠初级视皮层视觉诱发电位呈现LTP样反应,AMPA及其GluR2亚基参与了闪光刺激致大鼠初级视皮层的可塑性变化.

    作者:林玲;刘国良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超声靶向转纳米tPA基因预防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目的 观察构建的纳米白蛋白超声微泡载t-PA基因靶向转染骨骼肌和局部血管预防兔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制备兔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模型;构建高表达白蛋白纳米t-PA基因超声微泡靶向载体并在超声波介导下靶向转染骨骼肌和局部血管壁,动态观察对局部血栓形成的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骨骼肌组织t-PA抗原表达;ELISA法检测血t-PA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观察t-PA活性.结果 超声介导靶向转染基因获得局部骨骼肌和血管组织有效表达tPA抗原并伴有血tPA和D-二聚体含量增高、tPA活性增强,有效预防了兔实验性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结论 成功建立了白蛋白纳米tPA基因超声微泡载体系统,为血栓相关性疾病预防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季军;何霞;姬尚义;令文萍;潘一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国际学生体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学生体质下滑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各国政府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解决这一问题,了解当前国际学生体质研究的现状有助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的文献数据,借助CiteSpaceⅡ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国际学生体质的研究基础、研究热点与前沿,预测未来学生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学生体质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尹龙;司虎克;李芳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Tp0663前炎症活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Tp)重组Tp0663蛋白(rTp0663)潜在的前炎症活性并初步探讨可能参与激活的信号分子,为阐明Tp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体外以不同剂量rTp0663以不同时间刺激THP-1细胞源性人巨噬细胞,ELISA分别检测其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IL-1 β和IL-6的水平;以rTp0663刺激经抗TLR2、抗CD14、抗TLR2与抗CD14联合、NF-κB特异性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处理后的巨噬细胞,检测其释放IL-1 β和IL-6的水平.结果 rTp0663在一定范围内内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显著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 β和IL-6,在3μg/mL刺激剂量和刺激24 h时达到高峰;Tp0663刺激经抗TLR2、抗CD14、抗TLR2与抗CD14联合、PDTC预处理后的巨噬细胞释放IL-1 β水平分别下降至63.0%、69.0%、51.3%和15.8%,IL-6分别降至66.0%、71.0%、54.3%和18.7%.结论 rTp0663可通过TLR2和CD14激活NF-κB诱导THP-1源性人巨噬细胞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Tp0663可能是Tp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

    作者:刘小军;张跃军;吴移谋;赵飞骏;刘双全;姚玲;曾铁兵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 构建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仿真研究建立理想的数字化平台.方法 选择1例13岁女性先天性脊柱侧凸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CT图像,将CT图像导入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0.01,建立包括胸-腰-骶椎和胸廓等结构的完整脊柱侧凸三维几何模型.运用软件HyperMesh 8.0做网格质量控制和实体单元划分,并赋材料属性,生成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成功构建了完整的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划分节点109 936个,四面体单元411 988个,壳单元87 847个,线缆单元690个和杆单元138个.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完整、逼真的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数字化模型.

    作者:刘少华;张宏其;吴建煌;郭超峰;唐明星;王昱翔;邓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咪达普利降低舒张功能不全心衰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咪达普利对舒张功能不全心衰(DHF)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改变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DHF组、咪达普利1.5 mg组(A1组)、3mg组(A2组)和6mg组(A3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建立DHF型,对照组只开腹和分离腹主动脉.A1-A3组大鼠术后灌胃给予咪达普利1.5、3、6mg/(kg· d);对照组和DHF组大鼠灌胃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末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颈动脉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通道电流.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IVS、LVPW、LVM、SBP、DBP、LVSP和LVEDP升高,Tau延长,LV-dp/dtmax下降;咪达普利降低DHF大鼠IVS、LVPW、LVM、SBP、DBP、LVSP和LVEDP,缩短Tau,升高LV-dp/dtmax,该作用随咪达普利剂量增加而增大;各组大鼠LVEDs、LVEDd、LVEF、心率和LV+dp/dtmax无明显差异;②与对照组比较,DHF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电容明显增大,心室肌细胞INa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增加,激活、失活和复活动力学特征未发生改变;咪达普利降低DHF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电容和INa峰值电流密度,使失活加快,该作用随着咪达普利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咪达普利不影响DHF大鼠心室肌细胞激活和复活动力学特征.结论 咪达普利降低舒张功能不全心衰大鼠心室肌INa峰值电流密度,使失活加快,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唐惠芳;周斐然;邓春玉;吴书林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与免疫组化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与免疫组化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8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将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分为彩色血流显像CDFI、频谱多普勒显像(PSV、RI)两组与免疫组化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6例乳腺癌肿块,超声CDFI与C-erb-B2和BRCA-1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SV与PTEN表达正相关,P<0.05,R1值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多普勒表现CDFI、PSV和RI值与免疫组化中的ER、PR、C-erb-B2、p53、Ki67、E-CD、VEGF、EGFR、PTEN和BRAC-1中的表达有一定的联系,与C-erb-B2、p53、PTEN和BRCA-1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指标.

    作者:杨洁;黄志平;廖萍 刊期: 2013年第28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