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芳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卒中未发生肺炎患者,将其设为参照组,同期的50例卒中发生肺炎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在入院当天与发病第7天,其体内的C反应蛋白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胡敏;曾国利;李瑜珩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救中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有39例,设为改进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有36例,设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死亡率、两组存活患者急救各环节耗时.结果 改进组死亡率远低于常规组(P<0.05),接诊到分流耗时、接诊到会诊到达耗时、接诊到确诊耗时、接诊到冠脉再灌注耗时远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ACS急救中应用改进护理流程可减少死亡、缩短急救各环节耗时.
作者:王敏;刘沿界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预防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症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90例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组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值;住院的平均天数和费用;护理前后健康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组满意值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服务组住院的平均天数和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健康量表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服务组健康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服务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好,可改善健康量表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在治疗胃肠肿瘤上的效果,以期找到佳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筛选后选择54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通过检查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变位置和肿瘤大小,实施手术方案,对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并给予对应护理.结果:通过对54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采取对应护理方法,并且围手术期患者没有死亡的病例出现.对患者进行病变组织切除治疗,平均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1±3.32)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有10例患者由于后期复发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手术后痊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有1例患者在痊愈出院后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没有复发.结论:通过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后,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胃肠肿瘤患者前期病症不够明显,导致患者容易错过佳的治疗时间,并且前期的病症确诊率相对较低,所以,对于胃肠肿瘤患者在治疗前,首先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并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病变程度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给予对应的护理,终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洪浔梅;徐禧 刊期: 2018年第52期
质子泵抑制剂(PPIs)通过特异性的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发的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疾病的常用药物,PPIs快速、高效、持久的抑酸作用,使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如相关性腹泻和肠道感染、骨质疏松、胃嗜络细胞增生及类瘤形成等,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缺乏认识,导致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隐患逐渐增加.
作者:孙玲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对肺癌化疗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所收治的82例肺癌化疗患者分组比较,根据所采取的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为41例患者.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通过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睡眠质量总分(9.18±2.07)分显著低于参照组(11.36±36.68)分,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十分显著.
作者:邹家容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观察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64例行静脉输液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2例: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经系统治疗后出院其中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43.75%),P<0.O5.结论:对于需行小儿输液的患儿给予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可有效提高输液安全性,降低小儿输液风险.
作者:李丽莎;黄蓉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获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共计选择60例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的临床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发现,对照组低于观察组,而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缩短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
作者:刘根云;龙淑英 刊期: 2018年第52期
CAR-T细胞疗法通过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的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进而杀灭肿瘤的方法 [1].随着肿瘤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CAR-T 细胞治疗这一新型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惊人治疗效果,尤其CD19-CAR-T细胞在靶向治疗 CD19+的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 B-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如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2]. 本文就CAR-T细胞免疫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方明敬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CT与MRI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治疗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查看其临床记录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所有患者的CT与MRI表现看,MRI表现结果比CT更为详细精确,能够提供更多阳性征象,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CT,差异显著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取CT与MRI检查方法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科学的参考依据,尤其是MRI在诊断中不仅能够显示出清晰的关节软骨病理变化,还能够及时发现病理形态出现前的其他基质成分变化,以便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软骨损害程度做出早期判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悦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讨对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阿仑膦酸钠维D3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和阿仑膦酸钠D3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骨密度以及血清OPG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且对比差异较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OPG值、骨密度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增加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OPG值降低效果观察组更好,两组患者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阿仑膦酸钠维D3片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怀民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予个性化护理措施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个性化护理措施的4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总体满意率标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运用到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后,能够辅助清除患者产生的各类负性心理,促使其尽早获得恢复,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李慧;杜娟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探究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法及体会.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缺乏典型症状表现,多伴随无规律腹痛、恶心、呕吐等,容易诱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症多,对患者给予三联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增强预后,效果显著.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不典型,易出现误诊,存在较高复发率,三联疗法、抑酸、中医辩证等治疗能够提升治愈率,增强预后,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作者:窦英磊;张美云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对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时所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以PDCA循环应用前作为对照组,以PDCA循环应用后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9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各项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加以推广.
作者:彭艳;宋莉丽;邓小玲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药物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7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36例早产儿均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照组36例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儿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 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6例早产儿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较高,且组内早产儿药物注射渗漏率、炎症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儿,P<0.05,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药物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注射不良情况,促进患儿的预后康复,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肖丹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COPD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优质饮食护理方案分析及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方案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饮食护理方案.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评分及体重指数;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护理前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评分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评分及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护理前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评分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评分及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优质饮食护理方案可以提高COPD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周云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研究中医针灸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一个时期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疗法,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的方法,针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针灸法治疗方案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等,提高了处理的能力,减轻了病痛给患者造成的折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智娟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及其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此次70例研究对象均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对两组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Lequesne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而治疗依从性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期间,应用健康教育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同时有助于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作者:熊菲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手术以及病理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患者的心脏占位性病变以血栓、黏液瘤、转移性肿瘤、赘生物为主.血栓回声较强,多见于左心,为线状或者团块状形态,无蒂、附着面广、基底宽、无活动度或者活动度比较小.黏液瘤的主要特征是在患者心动周期中进行有规律运动,而且其活动度十分大,左房内可见异常回声团块,左房轻度增大,蒂附着于心脏内壁.转移性肿瘤多发于心包,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柔韧性差、呈多发结节状、无蒂、与心肌分界不清.赘生物多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病位为主动脉瓣以及二尖瓣.结论:对于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来说,超声心动图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可对患者的占位性病变位置、大小、形态、活动度、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进行准确的描述.
作者:常虹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针对性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利用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出院随访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随访一年,实验组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利用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恢复患儿体温,患儿复发率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麻艳超 刊期: 2018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