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

李松峰;韩贺飞

关键词:头针, 康复治疗, 脑梗死恢复期
摘要:目的: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并经医生确诊为脑梗死的102例病人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为在对照组常规使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头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经过9周的治疗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在我院妇产科随机选择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以及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实验组根据妇产科护理感染感染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共1例患者发生感染,常规组总共8例(其中3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感染发生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比较严重,感染因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因素做好全面性预防感染护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医护效益.

    作者:王琼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在2016年到2018年这两年期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100名脑出血患者,并将这100例患者划分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每一个组别都包括50例患者,相关的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对实验组采取程序化护理的模式,对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对患者对治疗手段的满意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反馈,在对患者采取程序化护理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6.0%,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72.0%,实验组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6.0%,对照组之中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8.0%,根据以上的数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所表现出来比较差异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如果积极的采取程序化护理的方式,能够让护理的效果实现大限度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务必要对这种模式进行积极的推广,以此来造福更多的患者.

    作者:李亚娇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断层径照技术在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将断层径照技术应用于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1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晚期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先后设计进行常规加速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断层径照调强技术放射治疗(TD),对比两种放疗方法下,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TD治疗下,患者的D2(小剂量)、Dmean(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IMRT治疗,HI显著小IMRT治疗,D95(靶区覆盖率)显著高于IMRT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98(大剂量)上,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治疗的CI优于TD治疗,治疗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采用TD计划,剂量学参数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治疗时间长且靶区适形度稍差,临床实际治疗中,应视患者具体病情状况和治疗需求,灵活选择两种放疗计划.

    作者:邵孝如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基于超声波引导介入穿刺治疗肝囊肿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波引导介入穿刺治疗肝囊肿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其中92例肝囊肿患者,基于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囊肿内注射无水乙醇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所有92例患者进行随机访查,为期一年,结果实际治愈率达98.9%(91/92),总的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经由超声波引导下的穿刺肝囊肿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实际患者所承担的经济压力更低,并发症情况明显减少,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季乐阳;赵国忠;雷鹏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分析

    目的:探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7年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我们应学习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式,以此来促使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正玉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学龄前儿童静脉采血情绪和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静脉采血时的紧张、恐惧、怕疼心理及改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3月份160例6周岁以下静脉采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患儿沟通并详细观察患儿言行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进行记录并做分析,根据患儿个性特征给予心理疏导.结果: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常用的技术操作,是衡量护士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是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保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项化验检查项目的增加.临床对采集血标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小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在静脉采时易发生情绪波动,产生应激反应,经常用哭闹的方式反抗,影响抽血的完成,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还可能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影响其健康成长 [1].

    作者:刘志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加减龙胆泻肝汤合中药熏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加减龙胆泻肝汤合中药熏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8月,选取我院的9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霉菌素)与研究组(给予龙胆泻肝汤+中药熏洗),评判标准: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外阴瘙痒、阴道疼痛以及粘膜充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龙胆泻肝汤+中药熏洗治疗方案的实施更能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云杰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中西医结合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90例临床观察认识实践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加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在我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的90例患者,研究期限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为单独西医治疗,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加穴位注射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总有效率为97.8%,后者总有效率为82.2%,相比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症状的改善较为显著.

    作者:黄文彬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观察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64例行静脉输液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2例: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经系统治疗后出院其中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43.75%),P<0.O5.结论:对于需行小儿输液的患儿给予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可有效提高输液安全性,降低小儿输液风险.

    作者:李丽莎;黄蓉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脑卒中康复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后得到持续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角色是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卫生课题,本文将从脑卒中康复服务形式等方面就脑卒中康复进行综述.

    作者:廖艳芳;付雪莲;肖理红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浅谈电光性眼炎的预防及控制

    电光性眼炎是由于眼睛吸收大量强烈的紫外线导致角膜上皮细胞受损引起的急性炎症,是眼科急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为长期在太阳下或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工作的操作人员.电焊工电光性眼炎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操作工人长期处在紫外线强烈照射的地方下进行作业而导致眼部结膜急性病变.电光性眼炎的潜伏期通常为6~8 h,患者病发时常感到眼睛刺激,同时伴有流泪、畏光、头痛、眼睑灼痛及眼部结膜充血.

    作者:程燕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为了研究调查无缝隙的护理管理对于提升泌尿科护理的质量中使用效果.我们在200 例泌尿科患者中进行对照.以是否进行能力无缝隙的护理管理作为分区分点,将其分成我就试验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无缝隙的高质量护理模式,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内容包括满意度,舒适度等.结果 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满意度都较对照组评分要高 .综上,无缝隙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泌尿科护理管理和病人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正玲;张正玉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在治疗胃肠肿瘤上的效果,以期找到佳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筛选后选择54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通过检查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变位置和肿瘤大小,实施手术方案,对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并给予对应护理.结果:通过对54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采取对应护理方法,并且围手术期患者没有死亡的病例出现.对患者进行病变组织切除治疗,平均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1±3.32)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有10例患者由于后期复发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手术后痊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有1例患者在痊愈出院后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没有复发.结论:通过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后,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胃肠肿瘤患者前期病症不够明显,导致患者容易错过佳的治疗时间,并且前期的病症确诊率相对较低,所以,对于胃肠肿瘤患者在治疗前,首先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并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病变程度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给予对应的护理,终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洪浔梅;徐禧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6月我院收治的312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病患者,对其进行CT检查,分析CT图像特征.结果:根据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CT图像,基底节区是外伤性脑梗塞的高发部位,同时呈现出小片状腔隙性的低密度影.结论: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中,CT平扫具有特异性表现,对于其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需要和其它疾病导致的脑梗塞进行辨别.

    作者:买买提吾买尔江·麦麦提艾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在新生儿败血症辅助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在新生儿败血症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其入院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35).为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保暖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控制率及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症状控制率为97.14%,参照组患儿的症状控制率为80%,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败血症,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整体治疗有效率,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许萍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探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后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熟知度

    目的:探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后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熟知度.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接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抽取4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专门的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家长对先天性心脏病熟知程度.结果:观察组家长对先天性心脏并熟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加入康教育后,能够有效提供啊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熟知度.

    作者:李少卿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PDCA循环与层次管理联合对ICU护理效果、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PDCA循环与层次管理联合对危重症医学科 (ICU) 临床护理的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共90例,病例选取的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施予常规层次管理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施予PDCA循环与层次管理联合的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ICU的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护理缺陷情况、ICU物品完好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与层次管理联合对提高ICU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起到明显作用,实效显著,值得在ICU临床护理中切实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眼底照像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 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采用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应用价值对比.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眼底照像,观察组40例予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两组确诊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为95.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I期占比35.0%、II期25.0%高于对照组20.0%、10.0%,观察组V期5.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VI期占比7.5%低于对照组2.5%,观察组III期占比12.5%、IV期占比15.0%低于对照组22.5.0%、25.0%,两种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应用FFA,能提高早期检出率,并依据分期结果有针对性治疗,对改善预后起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宇;张杨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200例接受尾胃、肠等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材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麻醉处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吸入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去除导管时间以及MMSE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全凭静脉麻醉处理术后苏醒时间、去除导管时间相比,对照组时间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MMSE评估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MSE评估指标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3、6小时MMSE评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处理能够有效控制POCD 的发生,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乔士杰;贾慧静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实验研究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各项实验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过程中,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作者:黄丽 刊期: 2018年第52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