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茹
目的:对照分析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3D DCE SCTA)和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优势和不足.方法:对29位可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联影UCT S160型16排螺旋CT机和美国MALLINCKRODT高压注射器,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条件许可患者加做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检查.将所得的轴位图像重建后发送到配套工作站,通过调整阈值,进行表面重建 (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成像技术,立体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确定夹层动脉瘤破裂口的位置、范围和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准确定位,定性诊断.结果: 本组29位患者中,依据DeBakey分型(三型:I型:内膜撕裂口在主动脉近端,夹层延伸到腹主动脉;II型:内膜撕裂口起于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水平;III型:内膜撕裂口在主动脉峡部发生,夹层延伸到腹主动脉).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3D DCE 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型7例、II型3例、III型19例.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诊断结果基本相同.结论: 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SCTA)是非侵入检查,简单、快捷、准确、安全、无痛苦.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主动脉全程的扫描和图像重建,是寻找夹层动脉瘤内膜撕裂口的重要方法.核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检查的准确率与3D DCE SCTA基本相同.但是检查时间是3D DCE SCTA的5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危重患者,属于MRI检查禁忌症.而3D DCE SCTA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发现病变,为手术方式、支架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临床拟定治疗方案,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在血管移植术、重建术、支架放置术后进行疗效评价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强;刘淑萍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及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2018.7我院泌尿外科接收诊治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郎平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讨论加减龙胆泻肝汤合中药熏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8月,选取我院的9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霉菌素)与研究组(给予龙胆泻肝汤+中药熏洗),评判标准: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外阴瘙痒、阴道疼痛以及粘膜充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龙胆泻肝汤+中药熏洗治疗方案的实施更能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云杰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式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通过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对照组的出血量35.71±10.29;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0.29±14.4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62.40±11.3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5.72±10.31;对照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0.03±11.58,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51±5.62;对照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45.44±19.64;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28.15±13.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各种不良影响,有效恢复身体机能,值得在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康文玉;王翔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透的103名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在实施延续护理后发放问卷调查,统计患者依从性.结果:实施延续护理后,血透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白琴;李红;胡兰苹;张菡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 选区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每天采用多次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改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采用泵前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情况等.结果 胰岛素泵较一般多次胰岛素治疗效果更佳,可迅速有效控制血糖、指导胰岛素用量、改善症状等.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有优势更多,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敖金江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脑出血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9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给予程序化护理),比较二组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程序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脑出血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
作者:陈琪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析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用多层螺旋CT方式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取本院诊疗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为分析对象,时间范围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手术病理检查数据为依据,归纳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后顺利检出48例患者,检出率达到96.0%;与病理分型检查,包括阑尾结构完整可辨、阑尾结构难辨、阑尾结构不清楚以及团块类型,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用多层螺旋CT有突出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强;蔡卫东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完成平均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各项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身体疼痛,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看法,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茹 刊期: 2018年第52期
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疾病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其主要术式是子宫切除术.本文将重点对妇科肿瘤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提出膀胱功能训练、正确选择尿管留置与拔除时机、诱导排尿、心理护理、家庭护理、针灸有助于预防妇科肿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做一综述.
作者:赵真真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中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急诊科收治的53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干预,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53例中暑患者中,治愈患者50例,3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4.33%.结论 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在重症中暑救治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急诊科推广使用.
作者:赵越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研究品管圈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在饮食管理认知水平中带来的影响.方法:在某家医院内选取100名血透患者,然后对100名患者进行品管圈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饮食质量以及减少过度饮食的现象,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观察身体状况的改善程度.结果:在经过定期的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发现目标达标率高达125%,进步率达到93%.结论:对血透患者来说,品管圈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提高患者在饮食管理认知水平,同时提高患者的饮食质量,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好处,促进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因此需要向血透患者推广品管圈健康教育,并且多元化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作者:顾兰兰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70例患有急性脑梗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35例/组.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药物配合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予以疏血通注射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介入不同注射药物治疗后,介入丹参注射液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3%,而介入疏血通注射液药物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介入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血液黏度等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崔洪源;石刚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苏醒状况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开腹胃癌手术患者3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恢复时间、血压、心率波动变化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压和心率波动情况弱于对照组,且躁动发生的比率更小,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胃癌手术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减少躁动情况的发生.
作者:许敏 刊期: 2018年第52期
分析孕前保健措施对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妇产科自2014年七月份至2017年六月份接收并进行分娩的产妇资料中选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孕前保健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行一般性孕前护理,观察组产妇行孕前保健,对比产妇叶酸服用情况、孕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产检情况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标准.结果:观察组产妇行孕前保健后,在叶酸服用情况、孕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产检情况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标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孕妇在受孕四周内的产前出生缺陷筛查覆盖率及妊娠确诊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新生儿窒息、过期妊娠、出生缺陷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行孕前保健可以有效控制并降低出生缺陷及相关不良妊娠结局问题的产生几率,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控制分娩出血量,降低生产风险,应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丽娜;武会英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海扶刀治疗妊娠期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对病人妊娠结局及HCG值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妊娠期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病人40例,根据其结束妊娠方式不同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组一2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组二12例为观察组,采用海扶刀治疗方法,对两组病人在术后妊娠结局以及术中术后HCG值变化上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在子宫切除以及入住ICU上,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HCG变化值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病人采用海扶刀手术,可有效的改善病人术后HCG值恢复情况,提高手术病人安全性.
作者:刘晓燕;臧艳娟;梁玉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式纳入宫腔镜组与常规组(n=40).常规组实施传统清宫术,宫腔镜组实施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β-HCG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宫腔镜组患者的治疗时间、β-HCG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与常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区别(p<0.05).宫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邓大梅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药物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7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36例早产儿均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照组36例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儿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 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6例早产儿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较高,且组内早产儿药物注射渗漏率、炎症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儿,P<0.05,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药物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注射不良情况,促进患儿的预后康复,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肖丹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非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治的120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个体化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58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血压控制率96.67%,对照组中,42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血压控制率为70.0%,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统计结果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清飞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中风病偏瘫及麻木的疗效.方法:采用医学研究观察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64例中风病偏瘫及麻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根据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情况和感觉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比较2月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如肢体麻木改善状态、自理能力实践、神经缺损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运动功能如反射中枢、运动配合指数、自主配合指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中风病偏瘫及麻木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且能够综合调节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感知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焕焕;郭林林 刊期: 2018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