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聪祥;于立新;谢庆祥;王亦斌;邓文锋;刘小友;曾京华;李川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4 a,优46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达96%.结论外固定支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操作简便,调节灵活,使骨愈合速度加快,适应证广泛,尤其适用于严重开放性长骨骨折.
作者:李春;李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系统损害和皮疹;其他还有过敏性休克、循环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观明书上未提及的不良反应.结论合理使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晓瑜;杜文民;王宏敏;徐建龙;戚秋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双氢克尿噻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的降压疗效、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从2003年1月~2004年5月在该院门诊初治年龄在50岁以上,收缩压(SBP)≥160mmHg、合并糖尿病SBP≥150mmHg高血压病患者60例,进行以双氢克尿噻为基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的短期(4周)临床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是第4周时SBP达标率(SBP<140 mmHg,糖尿病SBP<130 mmHg).结果血压平均从(170.1±9.6)/(101.2±12.8)mmHg降到(124.1±8.0)/(73.8±5.8)mmHg.第4周SBP达标率95.0%,83.3%的患者SBP达标仅需要2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使用以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噻为基础联合长效钙拮抗剂治疗方案,显示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较高的降压SBP达标率、较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限水治疗和积极的补液补钠治疗两种不同方案对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例入住ICU的急性颈髓损伤后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限水组(Ⅰ组)和积极补液补钠组(Ⅱ组),观察治疗24 h后血清钠、尿钠、尿量、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A组低钠血症未见明显纠正,而B组血清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1.2%的病人血钠能达到正常范围.结论积极补液补钠方案能较有效地纠正急性颈髓损伤后的低钠血症.
作者:明广峰;徐道妙;艾宇航;郭曲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利用转LacZ基因小鼠MSCs输注X射线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2个月后取骨髓细胞作体外甲基纤维素培养和X-Gal染色,取肝脏X-Gal染色.结果MSCs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均能形成鹅卵石样造血细胞集落,经X-gal组化染色后,输注组部分造血集落产生蓝绿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肝脏X-Gal染色输注组部分产生蓝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结论小鼠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赵汉宁;董晓先;梁仲培;董伟华;李华;刘金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12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方法101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20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低流量时间为10~97 min.平均5 7min,平均动脉压为13~45 mmHg,停循环1例,累计时间76 min.7例采用超滤技术,2例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除小于10kg的婴幼儿用晶体灌注外,其余均用4:1冷血灌注.21例采用温血诱导-冷血灌注-末次温血灌注.结果全组死亡10例,死亡率8.1%.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例,灌注肺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术野,合理的血液稀释、较高的胶体渗透压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将为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争鸣;许蓼梅;孙兰英;胡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梓醇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梓醇治疗组.采用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电镜观察缺血后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后凋亡细胞的数量;经TTC组织酶染法显示脑组织梗死区域后进行图像分析,计算缺血后脑组织梗死面积的百分数.结果与缺血组相比,梓醇治疗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梗死面积显著下降(P<0.05).结论梓醇对缺血再灌注受损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杨;李丹清;包永明;安利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筛选28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ASLA/ALP)、抗肝细胞胞浆抗原Ⅰ型抗体(LC I A).结果11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检出至少一种以上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总检出率迭39.3%.未检出抗SLA/ALP及抗LC IA.经完善相关检查并结合临床特点,终有6例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3例、Ⅱ型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结论非甲-非戊型肝炎可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其他类型肝炎病毒.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常规检查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周明欢;欧强;谭德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该文对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测算中标准学生数的确定,成本的构成,高校生均成本测算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高校哪些支出应计入成本,哪些不计入成本,以及学校总生均成本和各专业生均成本归集分摊的方法.
作者:彭晓;杨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0μg,舒血宁注射液20 mL,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率为90.52%;对照组有效率为67.1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阳晓;卢桂珍;阳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DIC的治疗目前仍为病因治疗、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手段.补充凝血因子主要是应用各种血制品.本文对DIC时应用新鲜血小板、新鲜冰冻血小板、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的适应证、应用剂量及注意事项作了总结,并对血液中的抗凝成分抗凝血酶Ⅲ、蛋白C在DIC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
作者:陈渝宁;刘彦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分散片对动物心脑器官急性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家兔急性脑缺血,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给予血塞通分散片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的各项脑、心功能参数,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缺血血塞通分散片组EEG,脑组织水分含量,脑血中LDH,CPK活性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心脑舒通胶囊组;急性心肌缺血血塞通分散片组的ECG、LDH、CPK活性等指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心脑舒通胶囊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分散片对动物急性脑缺血,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青;张阳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报道8例成人视路胶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了成人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8例患者均行额下入路手术治疗,6例术中镜下全切除肿瘤、1例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后此2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失随访).余6名患者随访8个月~3a,平均1.26 a.结果术后6例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无变化.无死亡病例.病理:5例为胶质瘤Ⅰ~Ⅱ级,3例为胶质瘤Ⅱ、Ⅲ级.结论成人视神经胶质瘤早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结合MRI的影像学改变,术前应可做出高度倾向性的诊断.成人视路胶质瘤多累及视交叉,仅发生于一侧视神经者少见.显微手术有可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期较文献报告延长.无法全切除者术后应辅以放疗.
作者:王君宇;侯永宏;张明宇;姜冰;刘运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关系.方法收集传染科同日测定HBVDNA水平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的274例乙肝患者的资料,比较各型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和阳性率,比较HBV DNA阴性和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分析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型乙肝病例的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急性和慢性病例DNA阳性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各组HBV DNA水平差异元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者ALB、TBIL、PT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水平与TBIL、PT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多种类型患者HBV DNA阳性者ALT水平高于阴性者,且HBV DNA水平与ALT有一定相关性,另外慢性重度患者HBV DNA水平与ALB有一定相关.结论HBV复制水平与肝功能状态无明显相关性,但在部分患者HBV复制水平对肝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雷建华;杨旭;贺兴鄂;黄力;梁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枸酸盐和TH蛋白对草酸钙的成核、积聚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在620μm时的OD值的测定可在过饱和溶液中观察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积聚.观察参数包括诱导时间(induce time),简写为TI,即形成可观察微粒所需的时间;成核曲线(slope of nucleation)的速率,简写为SN,即分光光度计OD620所观察的曲线上升支;聚积曲线(slope of aggregation)的速率,简写为SA,即下降支,以及加入枸酸酸,NTHP(正常人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SF-THP(结石患者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后对参数的影响.然后相互比较.结果在实验浓度分别为1.50、2.50和3.50mmol/L时,枸酸酸可增加TI和抑制晶体成核(78%~87%),聚集(63%~70%),P<0.001.NTHP在30~40mg/L时,可抑制晶体成核,也可抑制晶体的聚集(76%~81%).在实验浓度下,ST-THP降低TI(P=0.001和标准情况相比)并且促进聚集(33%~48%).当和NTHP并存时,柠檬酸可增强NTHP的抑制作用.当和ST-THP并存时,柠檬酸可逆转ST-THP的促成核和促聚集作用.结论在NTHP和ST-THP存在的情况下,柠檬酸决定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聚集.
作者:居正华;张旭;王少刚;马鑫;张世林;吴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HTK液和UW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冷保存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UW液和HTK液在0℃~4℃保存心肌细胞6 h、8 h、10 h、12 h.检测保存液的AST和LDH-L,台盼蓝染色法计算心肌细胞的生存率.结果UW液组和HTK液组的AST和LDH-L均比生理盐水组极显著低下,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则极显著的高于生理盐水组.而在12 h时,HTK液组的AST和LDH-L显著低于UW液组,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在8 h和10 h也明显高于UW液组.结论HTK液和UW液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HTK液相对于UW液更能延长对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时间.
作者:史晓峰;成俊;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HⅣ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治疗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几种治疗组合方案,均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同时获得CD4+T淋巴细胞上升、HIV RNA载量下降.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抗病毒药毒副作用.结论把握好的治疗时机,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回避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HAART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伦;吴迪;陈思源;刘原杰;华欣;肖文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同TGF-β1表达和C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AT1R和TGF-β1两者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3,P<0.001及r=0.836,P<0.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AT Ⅱ)通过与AT1R结合,并通过TGF-β1的介导,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韩聪祥;于立新;谢庆祥;王亦斌;邓文锋;刘小友;曾京华;李川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支气管肺癌、肺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文对手术切除的肺癌标本40例,肺结核标本38例,正常肺组织4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情况,以切片中阳性细胞率≥20.0%为阳性病例,<20.0%为阴性病例.结果肺癌中阳性率为62.5%,肺结核为7.9%,正常肺全为阴性.经x2检验,肺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肺结核和正常肺组.肺结核与正常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GFR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未参与肺结核的发病机制.
作者:黄信刚;周淮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1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真菌感染多与使用多联广谱抗生素及大量激素有关.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使用氟康唑序贯性方法治疗肺部真菌感染者安全、可靠.结论降低继发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多联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定期进行多途径的真菌检查和培养;早期发现真菌侵袭,早期采取相应措施,使肾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减少到低限度,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
作者:李远明;叶启发;伍锟;赵学义;郝胜华;明英姿;刘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