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关系及意义

韩聪祥;于立新;谢庆祥;王亦斌;邓文锋;刘小友;曾京华;李川江

关键词:慢性移植肾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肾纤维化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同TGF-β1表达和C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AT1R和TGF-β1两者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3,P<0.001及r=0.836,P<0.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AT Ⅱ)通过与AT1R结合,并通过TGF-β1的介导,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附156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0μg,舒血宁注射液20 mL,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率为90.52%;对照组有效率为67.1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阳晓;卢桂珍;阳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声门下喉狭窄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声门下喉狭窄的病因、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7~2002年16例声门下喉狭窄住院病人的病因、手术方案及疗效.结果喉、环状软骨气管钝性挫伤者9例,继发于气管切开术者2例,长时间气管内插管致狭窄2例,继发于声门下结核病、声门下错构瘤术后、声门下淀粉样变性激光术后各1例.1例经支撑喉镜下声门下狭窄激光切除术;2例经支撑喉镜下喉扩张器声门下扩张术;3例环状软骨/气管部分切除、对端吻合、喉气管重建术;10例喉裂开整复术,其中6例置入硅胶T形管,4例放置喉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随诊6月~24月,2例喉裂开整复术失败,分别改行环状软骨/气管部分切除、对端吻合术和喉裂开整复术、同时放置喉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所有病人的终效果均满意.结论黏膜创伤后疤痕愈合是造成声门下喉狭窄的主要病因.依据狭窄的位置及严重情度选择不同的术式可获良效.

    作者:刘强和;杨新明;谢鼎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HTK液和UW液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冷保存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HTK液和UW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冷保存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UW液和HTK液在0℃~4℃保存心肌细胞6 h、8 h、10 h、12 h.检测保存液的AST和LDH-L,台盼蓝染色法计算心肌细胞的生存率.结果UW液组和HTK液组的AST和LDH-L均比生理盐水组极显著低下,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则极显著的高于生理盐水组.而在12 h时,HTK液组的AST和LDH-L显著低于UW液组,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在8 h和10 h也明显高于UW液组.结论HTK液和UW液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HTK液相对于UW液更能延长对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时间.

    作者:史晓峰;成俊;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以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部分行标准大骨瓣减压颞肌黏覆术,另一部分行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术后分析其疗效,并分析GCS评分和梗死面积同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35例中是否行颞肌黏覆术对其疗效无明显差别,GCS评分低,梗死面积大的患者疗效差.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优于颞肌黏覆术,判断大面积脑梗死术后疗效基本因素为患者术前GCS评分和梗死范围.

    作者:岳景齐;田登攀;钟志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初发及再发与其脉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脉压对脑出血初发及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脉压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对照.结果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脉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发与再发组的脉压和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有关,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及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石金河;牛丽丹;梁东良;杨飞云;孙绍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0%,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玉先;袁文谋;李水彬;赖善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成人视路胶质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报道8例成人视路胶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了成人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8例患者均行额下入路手术治疗,6例术中镜下全切除肿瘤、1例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后此2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失随访).余6名患者随访8个月~3a,平均1.26 a.结果术后6例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无变化.无死亡病例.病理:5例为胶质瘤Ⅰ~Ⅱ级,3例为胶质瘤Ⅱ、Ⅲ级.结论成人视神经胶质瘤早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结合MRI的影像学改变,术前应可做出高度倾向性的诊断.成人视路胶质瘤多累及视交叉,仅发生于一侧视神经者少见.显微手术有可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期较文献报告延长.无法全切除者术后应辅以放疗.

    作者:王君宇;侯永宏;张明宇;姜冰;刘运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组织学切片教学技巧的研究

    目的对家兔发情周期子宫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雌性哺乳动物进入初情期后是否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调节下出现周期性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切片技术,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上皮和腺体的变化.结果休情期和发情后期子宫腺的密度和数量显著高于发情前情和发情期;子宫内膜亦由高而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矮而疏的单层柱状上皮.结论家兔在每一发情周期过程中,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对受精、植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钱燕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

    目的对照观察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术毕关胸时停静脉麻醉,同时A组静脉给予丁丙诺啡3μg/Kg,B组曲马多2 mg/Kg,C组注射用水2 mL.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t2)、30′(t3)、拔管时(t4)、拔管后5′(t5)、10′(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呼末CO2分压、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身体舒适评分(BCS)、苏醒时间、PCA按压次数、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较C组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给药后10′开始A、B两组RS明显低于C组(P<0.01).给药后30′开始RS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且拔管时开始A组明显高于B组(P<0.01);BC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B组出汗明显多于A组或C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用药量C组>B组>A组(P<0.01,P<0.05).结论丁丙诺啡、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其中丁丙诺啡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金凤;常业恬;周志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5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HⅣ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治疗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几种治疗组合方案,均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同时获得CD4+T淋巴细胞上升、HIV RNA载量下降.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抗病毒药毒副作用.结论把握好的治疗时机,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回避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HAART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伦;吴迪;陈思源;刘原杰;华欣;肖文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睡眠结构的改善

    目的观察自动调节压力智能型持续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研究28例OSAHS患者用AUTO-CPAP治疗前、治疗时的多导睡眠图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54.4±22.7)/h降至(8.0±8.7)/h(P<0.001),长呼吸暂停时间由(57.6±18.3)s缩短为(25.6±12.9)s(P<0.001),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由(66.0±12.1)%升高到(83.7±9.1)%(P<0.001),平均血氧饱和度也明显改善由(86.5±6.8)%升高到(93.6±2.2)%(P<0.001);治疗同时患者的睡眠结构:深睡眠(3,4期)比例明显增加由(5.4±8.0)%增加至(11.4±5.4)%(P<0.01),微觉醒指数(MAI)明显降低由(31.5±19.5)/h降至(8.3±5.1)/h(P<0.001),睡眠效率有所降低由(89.8±9.1)%降至(85.0±11.8)%(P<0.05).结论AUTO-CPAP能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呼吸暂停、AHI及夜间缺氧状况,AUTO-CpAp同时也改善了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

    作者:罗荧荃;杨宇;王轶娜;张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3例(314眼)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139例152眼)、羊膜移植术(144例162眼).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有2只眼复发(1.32%),羊膜移植组有11只眼复发(6.7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者均可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更能有效的减少复发率.

    作者:刘申志;吴慧;姚媛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评价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156例临床诊断冠心痛的患者,均记录18导联心电图(ECG),部分患者行运动心电图检查,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6%;特异性36.1%;假阳性率63.9%;假阴性率19.7%;阳性预测值58.9%;阴性预测值为5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43.4%(49/113);临床有发作性胸痛,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40%(17/42);CAG显示3支血管病变,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19.4%(7/36).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重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作者:黄建平;张新霞;李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系统损害和皮疹;其他还有过敏性休克、循环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观明书上未提及的不良反应.结论合理使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晓瑜;杜文民;王宏敏;徐建龙;戚秋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永生大鼠肝星状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目的建立永生性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系.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原位灌注法消化肝脏,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鉴定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HSC.然后通过细胞克隆建立HSC系(HSC-PQ)并传代培养.结合细胞动力学、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HSC-PQ系的倍增时间、(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结蛋白表达、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等表型特征.结果分离获得的HSC约为2×107细胞/只大鼠,细胞成活率>95%,纯度>90%,培养2周后几乎所有HSC均已活化.在此基础上经细胞克隆所得的HSC-PQ系表型类似成纤维细胞,倍增时间约75 h,可表达结蛋白、α-SMA以及除Ⅳ型胶原外的多种ECM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且传代过程中增殖、ECM表达等特性均保持稳定.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32代(1 a以上),提示其具有永生性.结论已成功建立永生性大鼠HSC系,该细胞系的基本特征与活化的原代HSC相似.

    作者:潘勤;李定国;陆汉明;汪余勤;徐芹芳;张文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成分输血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治疗目前仍为病因治疗、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手段.补充凝血因子主要是应用各种血制品.本文对DIC时应用新鲜血小板、新鲜冰冻血小板、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的适应证、应用剂量及注意事项作了总结,并对血液中的抗凝成分抗凝血酶Ⅲ、蛋白C在DIC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

    作者:陈渝宁;刘彦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NF-ATc在肝气郁结、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表达以及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肝郁证、脾虚证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以及Western-blot法检测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对肝郁证、脾虚证模型大鼠T细胞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组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明显降低(P<0.05),脾虚模型大鼠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肝郁组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P>0.05),脾虚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而四君子汤治疗后,脾虚组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调(P>0.05),肝郁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郁证与脾虚证的免疫功能失调与NF-ATc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NF-ATc通过调节肝郁证与脾虚证的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介导二者Th0细胞向Th1、Th2不同的方向分化;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通过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NF-ATc表达,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作者:李家邦;杨冬花;蒋荣鑫;郑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进行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以提高OSAS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方法经PSG确诊的重度OSAS患者共98人,男94人,女4人,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方法:清醒状态下的头颈侧位片、上呼吸道纤维内窥镜检查及MULLER动作观察、上呼吸道CT测量等,睡眠状态下的上呼吸道纤维内窥镜检查、上呼吸道CT测量等.根据定位诊断结果实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的上呼吸道阻塞部位定位诊断,根据阻塞或狭窄部位的不同以及造成该阻塞或狭窄的原因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为39、49、6和4例,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39.8%、89.8%、95.9%和4.1%.结论对OSAS患者进行术前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OSAS手术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暴继敏;董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两组血凝块液化剂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应用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索不同的液化剂对颅内血肿血凝块的液化效果.方法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需液化剂液化血凝块引流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应用的血凝块液化剂为尿激酶加玻璃酸酶,B组应用的血凝块液化剂为α-糜蛋白酶加玻璃酸酶.结果α-糜蛋白酶加玻璃酸酶在液化颅内血肿血凝块的效果,再出血发生率方面优于尿激酶加玻璃酸酶.结论α-糜蛋白酶加玻璃酸酶是一组液化颅内血肿血凝块效果相对较好而安全的液化剂.

    作者:张昌宜;罗斌斌;王波海;谢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内皮功能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6只),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10只)及普罗布考组(高脂饮食+普罗布考200mg/kg·d,10只).实验开始前及第12周分别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第12周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以检查内皮功能,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普罗布考可以显著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防止高脂血症兔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信赖性舒张(E-DR)反应明显降低;以及下调模型动脉主动脉明显增强了LOX-1表达.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与LOX-1表达增强有关,普罗布考保护内皮功能可能的机制是下调LOX-1表达的作用.

    作者:龙开超;孙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