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刘申志;吴慧;姚媛贞

关键词:翼状胬肉, 角膜缘上皮移植, 羊膜移植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3例(314眼)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139例152眼)、羊膜移植术(144例162眼).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有2只眼复发(1.32%),羊膜移植组有11只眼复发(6.7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者均可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更能有效的减少复发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评价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156例临床诊断冠心痛的患者,均记录18导联心电图(ECG),部分患者行运动心电图检查,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6%;特异性36.1%;假阳性率63.9%;假阴性率19.7%;阳性预测值58.9%;阴性预测值为5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43.4%(49/113);临床有发作性胸痛,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40%(17/42);CAG显示3支血管病变,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19.4%(7/36).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重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作者:黄建平;张新霞;李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5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HⅣ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治疗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几种治疗组合方案,均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同时获得CD4+T淋巴细胞上升、HIV RNA载量下降.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抗病毒药毒副作用.结论把握好的治疗时机,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回避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HAART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伦;吴迪;陈思源;刘原杰;华欣;肖文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

    目的对照观察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术毕关胸时停静脉麻醉,同时A组静脉给予丁丙诺啡3μg/Kg,B组曲马多2 mg/Kg,C组注射用水2 mL.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t2)、30′(t3)、拔管时(t4)、拔管后5′(t5)、10′(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呼末CO2分压、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身体舒适评分(BCS)、苏醒时间、PCA按压次数、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较C组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给药后10′开始A、B两组RS明显低于C组(P<0.01).给药后30′开始RS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且拔管时开始A组明显高于B组(P<0.01);BC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B组出汗明显多于A组或C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用药量C组>B组>A组(P<0.01,P<0.05).结论丁丙诺啡、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其中丁丙诺啡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金凤;常业恬;周志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附156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0μg,舒血宁注射液20 mL,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率为90.52%;对照组有效率为67.1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阳晓;卢桂珍;阳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体内维生素A与细胞免疫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COPD患者体内V-A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试图为临床上防治COPD开辟新途径的突破点.方法HPLC法检测血清中V-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COPD组:V-A为(0.3130±0.1155)mg/L;健康对照组:(0.5490±0.1493)mg/L,t值为6.849,两者有显著差别(P<0.001).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V-A与CD3、CD4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体内有V-A的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V-A与T细胞亚群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用V-A治疗COPD预防肺心病的发生,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将有一定的作用.为临床上防治COPD开辟了新的视角.

    作者:赵玉霞;李艳杰;闫雪;于润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科见习中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今时代的变化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如何培养有着良好的临床思维、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的医生的要求,笔者从事较长时间的临床教学,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实习时表现出手足无措、条理混乱的现象.就此笔者在临床见习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将问题引导法和病例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见习,旨在见习阶段对同学们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

    作者:黄穰浪;黄飞舟;尹光明;聂华林;苗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梓醇对缺血再灌注受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梓醇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梓醇治疗组.采用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电镜观察缺血后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后凋亡细胞的数量;经TTC组织酶染法显示脑组织梗死区域后进行图像分析,计算缺血后脑组织梗死面积的百分数.结果与缺血组相比,梓醇治疗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梗死面积显著下降(P<0.05).结论梓醇对缺血再灌注受损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杨;李丹清;包永明;安利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4 a,优46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达96%.结论外固定支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操作简便,调节灵活,使骨愈合速度加快,适应证广泛,尤其适用于严重开放性长骨骨折.

    作者:李春;李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睡眠结构的改善

    目的观察自动调节压力智能型持续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研究28例OSAHS患者用AUTO-CPAP治疗前、治疗时的多导睡眠图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54.4±22.7)/h降至(8.0±8.7)/h(P<0.001),长呼吸暂停时间由(57.6±18.3)s缩短为(25.6±12.9)s(P<0.001),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由(66.0±12.1)%升高到(83.7±9.1)%(P<0.001),平均血氧饱和度也明显改善由(86.5±6.8)%升高到(93.6±2.2)%(P<0.001);治疗同时患者的睡眠结构:深睡眠(3,4期)比例明显增加由(5.4±8.0)%增加至(11.4±5.4)%(P<0.01),微觉醒指数(MAI)明显降低由(31.5±19.5)/h降至(8.3±5.1)/h(P<0.001),睡眠效率有所降低由(89.8±9.1)%降至(85.0±11.8)%(P<0.05).结论AUTO-CPAP能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呼吸暂停、AHI及夜间缺氧状况,AUTO-CpAp同时也改善了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

    作者:罗荧荃;杨宇;王轶娜;张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以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部分行标准大骨瓣减压颞肌黏覆术,另一部分行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术后分析其疗效,并分析GCS评分和梗死面积同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35例中是否行颞肌黏覆术对其疗效无明显差别,GCS评分低,梗死面积大的患者疗效差.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优于颞肌黏覆术,判断大面积脑梗死术后疗效基本因素为患者术前GCS评分和梗死范围.

    作者:岳景齐;田登攀;钟志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 vs(1.20±0.09)cm 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作者:宁阳根;李传昶;胡大军;贺立新;蒲晓群;杨天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探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筛选28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ASLA/ALP)、抗肝细胞胞浆抗原Ⅰ型抗体(LC I A).结果11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检出至少一种以上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总检出率迭39.3%.未检出抗SLA/ALP及抗LC IA.经完善相关检查并结合临床特点,终有6例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3例、Ⅱ型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结论非甲-非戊型肝炎可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其他类型肝炎病毒.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常规检查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周明欢;欧强;谭德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初发及再发与其脉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脉压对脑出血初发及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脉压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对照.结果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脉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发与再发组的脉压和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有关,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及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石金河;牛丽丹;梁东良;杨飞云;孙绍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TH蛋白和枸橼酸对尿草酸钙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枸酸盐和TH蛋白对草酸钙的成核、积聚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在620μm时的OD值的测定可在过饱和溶液中观察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积聚.观察参数包括诱导时间(induce time),简写为TI,即形成可观察微粒所需的时间;成核曲线(slope of nucleation)的速率,简写为SN,即分光光度计OD620所观察的曲线上升支;聚积曲线(slope of aggregation)的速率,简写为SA,即下降支,以及加入枸酸酸,NTHP(正常人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SF-THP(结石患者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后对参数的影响.然后相互比较.结果在实验浓度分别为1.50、2.50和3.50mmol/L时,枸酸酸可增加TI和抑制晶体成核(78%~87%),聚集(63%~70%),P<0.001.NTHP在30~40mg/L时,可抑制晶体成核,也可抑制晶体的聚集(76%~81%).在实验浓度下,ST-THP降低TI(P=0.001和标准情况相比)并且促进聚集(33%~48%).当和NTHP并存时,柠檬酸可增强NTHP的抑制作用.当和ST-THP并存时,柠檬酸可逆转ST-THP的促成核和促聚集作用.结论在NTHP和ST-THP存在的情况下,柠檬酸决定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聚集.

    作者:居正华;张旭;王少刚;马鑫;张世林;吴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12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总结

    目的总结12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方法101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20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低流量时间为10~97 min.平均5 7min,平均动脉压为13~45 mmHg,停循环1例,累计时间76 min.7例采用超滤技术,2例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除小于10kg的婴幼儿用晶体灌注外,其余均用4:1冷血灌注.21例采用温血诱导-冷血灌注-末次温血灌注.结果全组死亡10例,死亡率8.1%.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例,灌注肺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术野,合理的血液稀释、较高的胶体渗透压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将为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争鸣;许蓼梅;孙兰英;胡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0%,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玉先;袁文谋;李水彬;赖善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3例(314眼)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139例152眼)、羊膜移植术(144例162眼).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有2只眼复发(1.32%),羊膜移植组有11只眼复发(6.7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者均可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更能有效的减少复发率.

    作者:刘申志;吴慧;姚媛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SAMD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SAMDC-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在CONNOLLY线栓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复制大鼠2 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8,24 h动物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脑缺血区域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SAMDC-mRNA的表达,分析其时相变化及实际意义.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实验组MCA栓塞侧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其表达呈双相性.再灌流4h,SAMDC-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期及再灌流2h,8 h(P<0.01);再灌流24h,其表达再次升高并达到峰值,与再灌流4 h比较有差异(P<0.01).在MCA栓塞对侧大鼠脑皮质和皮质下缺血期及再灌流2h,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再灌流4h才有表达,8h达到峰值,24h表达回落.结论改良的线栓法能有效地复制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SAMDC-mRNA的时相表达变化呈双相,和OC时相变化同步且相反,两者共同促进了腐胺形成峰值,同时腐胺循环的激活也加速了腐胺形成高峰,从而导致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及死亡.

    作者:姜冰;毕长龙;万新;刘宏伟;吴光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层流状态下高、低剪切应力对兔动脉内皮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层流状态下高、低剪切应力对动脉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在兔(饲以普通和高脂食)甲状腺动脉分支处的头侧结扎左颈总动脉,测量两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明胶灌注,测量其直径,计算剪切应力,依万斯蓝和苏丹Ⅳ动脉染色,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电镜观察.结果术后14d左侧颈总动脉剪切应力低于假手术组左侧的70.4%和实验组右侧的89.0%(P<0.01),实验组右侧高于假手术组右侧的156.2%(P<0.01).实验组左侧颈总动脉蓝染区内皮连接间的完全开放型的百分率(69.4%和78.5%)明显高于右侧(36.3%和53.9%),而闭合型(6.1%和3.9%)明显小于右侧(20.5%和17.9%)(P<0.01).左侧颈总动脉蓝染区标记HRP小胞的密度(2.09±0.77)/μm2和(2.11±0.63)/μm2明显高于右侧(1.67±0.12)/μm2和(1.89±0.33)/μm2(P<0.01).结论层流状态下高、低剪切应力变化,尤其低剪切力更易导致内皮细胞对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高和动脉硬化形成.

    作者:舒强;金鑫;凌光烈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内皮功能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6只),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10只)及普罗布考组(高脂饮食+普罗布考200mg/kg·d,10只).实验开始前及第12周分别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第12周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以检查内皮功能,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普罗布考可以显著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防止高脂血症兔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信赖性舒张(E-DR)反应明显降低;以及下调模型动脉主动脉明显增强了LOX-1表达.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与LOX-1表达增强有关,普罗布考保护内皮功能可能的机制是下调LOX-1表达的作用.

    作者:龙开超;孙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