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

杨金凤;常业恬;周志国

关键词:丁丙诺啡, 曲马多, 雷米芬太尼, 全麻, 镇痛
摘要:目的对照观察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术毕关胸时停静脉麻醉,同时A组静脉给予丁丙诺啡3μg/Kg,B组曲马多2 mg/Kg,C组注射用水2 mL.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t2)、30′(t3)、拔管时(t4)、拔管后5′(t5)、10′(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呼末CO2分压、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身体舒适评分(BCS)、苏醒时间、PCA按压次数、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较C组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给药后10′开始A、B两组RS明显低于C组(P<0.01).给药后30′开始RS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且拔管时开始A组明显高于B组(P<0.01);BC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B组出汗明显多于A组或C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用药量C组>B组>A组(P<0.01,P<0.05).结论丁丙诺啡、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其中丁丙诺啡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附156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0μg,舒血宁注射液20 mL,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率为90.52%;对照组有效率为67.1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阳晓;卢桂珍;阳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

    目的对照观察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术毕关胸时停静脉麻醉,同时A组静脉给予丁丙诺啡3μg/Kg,B组曲马多2 mg/Kg,C组注射用水2 mL.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t2)、30′(t3)、拔管时(t4)、拔管后5′(t5)、10′(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呼末CO2分压、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身体舒适评分(BCS)、苏醒时间、PCA按压次数、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较C组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给药后10′开始A、B两组RS明显低于C组(P<0.01).给药后30′开始RS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且拔管时开始A组明显高于B组(P<0.01);BC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B组出汗明显多于A组或C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用药量C组>B组>A组(P<0.01,P<0.05).结论丁丙诺啡、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其中丁丙诺啡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金凤;常业恬;周志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

    目的观察限水治疗和积极的补液补钠治疗两种不同方案对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例入住ICU的急性颈髓损伤后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限水组(Ⅰ组)和积极补液补钠组(Ⅱ组),观察治疗24 h后血清钠、尿钠、尿量、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A组低钠血症未见明显纠正,而B组血清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1.2%的病人血钠能达到正常范围.结论积极补液补钠方案能较有效地纠正急性颈髓损伤后的低钠血症.

    作者:明广峰;徐道妙;艾宇航;郭曲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组织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在胆管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Activator Receptor,u-PAR)在胆管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9例胆管癌手术切除组织中TF和u-PAR的表达.结果TF、u-PAR以及TF和u-PAR的共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TF、u-PAR在低分化组织中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者.TF、u-PAR表达与否和病人年龄无相关性.结论TF、u-PAP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密切正相关,是反映胆管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TF、u-PAR的共表达也为解释TF的促进肿瘤转移作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闫慧明;郭艳丽;马剑方;贾彬;郑启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β2-微球蛋白在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β2-MG在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人、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血清中β2-MG,AFP的含量.结果肝癌患者β2-MG含量高于正常人、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肝血管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β2-MG含量无明显差别.肝硬化患者血清β2-MG含量高于正常人,炎症型肝癌患者血清β2-MG含量高于单纯型、硬化型患者,血清β2-MG与AFP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β2-MG是与AFP无关的、独立的肿瘤标记物之一,有助于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蒋显勇;罗云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层流状态下高、低剪切应力对兔动脉内皮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层流状态下高、低剪切应力对动脉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在兔(饲以普通和高脂食)甲状腺动脉分支处的头侧结扎左颈总动脉,测量两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明胶灌注,测量其直径,计算剪切应力,依万斯蓝和苏丹Ⅳ动脉染色,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电镜观察.结果术后14d左侧颈总动脉剪切应力低于假手术组左侧的70.4%和实验组右侧的89.0%(P<0.01),实验组右侧高于假手术组右侧的156.2%(P<0.01).实验组左侧颈总动脉蓝染区内皮连接间的完全开放型的百分率(69.4%和78.5%)明显高于右侧(36.3%和53.9%),而闭合型(6.1%和3.9%)明显小于右侧(20.5%和17.9%)(P<0.01).左侧颈总动脉蓝染区标记HRP小胞的密度(2.09±0.77)/μm2和(2.11±0.63)/μm2明显高于右侧(1.67±0.12)/μm2和(1.89±0.33)/μm2(P<0.01).结论层流状态下高、低剪切应力变化,尤其低剪切力更易导致内皮细胞对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高和动脉硬化形成.

    作者:舒强;金鑫;凌光烈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形态学参数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U)在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利用TVU对39例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IR)妇女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卵巢结构(卵巢面积TA、间质面积SA、SA/TA卵泡计数)进行对比观测,并测定生殖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空腹血糖(FBS)和空腹胰岛素(FIN)水平.结果治疗后LH、LH/FSH、T、IR显著降低,TA、SA、SA/TA及卵泡计数减少,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SA/TA及卵泡计数的变化与激素的变化相关性良好.结论TVU通过将SA/TA及卵泡计数结合可有效评价二甲双胍疗效.

    作者:潘姣娥;陈文卫;石华;孙有刚;杨菁;徐望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损害诊断与治疗 (附91例报告)

    目的探讨提高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91例(105例次)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病因肝损害,87例次减少CsA(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用量,19例次调整更换为肝功能损害小的免疫抑制剂,所有病例均加用适当的保肝降酶药物.结果1例因急性肝衰死亡,6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肝功能改善,10例摘除移植肾.结论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药物副作用,肾移植受者易致肝功能损害,对于此类患者,应调整用药方案并加强保肝治疗.

    作者:王小祥;钱立新;张杰秀;宋日进;张炜;徐正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成人视路胶质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报道8例成人视路胶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了成人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8例患者均行额下入路手术治疗,6例术中镜下全切除肿瘤、1例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后此2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失随访).余6名患者随访8个月~3a,平均1.26 a.结果术后6例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无变化.无死亡病例.病理:5例为胶质瘤Ⅰ~Ⅱ级,3例为胶质瘤Ⅱ、Ⅲ级.结论成人视神经胶质瘤早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结合MRI的影像学改变,术前应可做出高度倾向性的诊断.成人视路胶质瘤多累及视交叉,仅发生于一侧视神经者少见.显微手术有可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期较文献报告延长.无法全切除者术后应辅以放疗.

    作者:王君宇;侯永宏;张明宇;姜冰;刘运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成分输血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治疗目前仍为病因治疗、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手段.补充凝血因子主要是应用各种血制品.本文对DIC时应用新鲜血小板、新鲜冰冻血小板、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的适应证、应用剂量及注意事项作了总结,并对血液中的抗凝成分抗凝血酶Ⅲ、蛋白C在DIC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

    作者:陈渝宁;刘彦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体内维生素A与细胞免疫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COPD患者体内V-A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试图为临床上防治COPD开辟新途径的突破点.方法HPLC法检测血清中V-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COPD组:V-A为(0.3130±0.1155)mg/L;健康对照组:(0.5490±0.1493)mg/L,t值为6.849,两者有显著差别(P<0.001).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V-A与CD3、CD4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体内有V-A的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V-A与T细胞亚群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用V-A治疗COPD预防肺心病的发生,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将有一定的作用.为临床上防治COPD开辟了新的视角.

    作者:赵玉霞;李艳杰;闫雪;于润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像特征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17例(18只眼)ARN患者行FFA,分析其图像的特征.结果FFA主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视网膜动脉变细或节段性充盈,周围有斑片状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血管壁渗漏.周边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闭塞,有无灌注区,视网膜坏死区多位于周边部,早期呈弱荧光,后期呈斑驳状强荧光.结论通过FFA检查,能确定ARN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军;唐朝珍;唐罗生;朱晓华;姜德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TH蛋白和枸橼酸对尿草酸钙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枸酸盐和TH蛋白对草酸钙的成核、积聚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在620μm时的OD值的测定可在过饱和溶液中观察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积聚.观察参数包括诱导时间(induce time),简写为TI,即形成可观察微粒所需的时间;成核曲线(slope of nucleation)的速率,简写为SN,即分光光度计OD620所观察的曲线上升支;聚积曲线(slope of aggregation)的速率,简写为SA,即下降支,以及加入枸酸酸,NTHP(正常人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SF-THP(结石患者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后对参数的影响.然后相互比较.结果在实验浓度分别为1.50、2.50和3.50mmol/L时,枸酸酸可增加TI和抑制晶体成核(78%~87%),聚集(63%~70%),P<0.001.NTHP在30~40mg/L时,可抑制晶体成核,也可抑制晶体的聚集(76%~81%).在实验浓度下,ST-THP降低TI(P=0.001和标准情况相比)并且促进聚集(33%~48%).当和NTHP并存时,柠檬酸可增强NTHP的抑制作用.当和ST-THP并存时,柠檬酸可逆转ST-THP的促成核和促聚集作用.结论在NTHP和ST-THP存在的情况下,柠檬酸决定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聚集.

    作者:居正华;张旭;王少刚;马鑫;张世林;吴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TN F-α及胰腺病理损伤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了AP发病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腺病理损伤的动态变化.方法96只Wiste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32)、AP组(n=32)、LPS干预组(n=32).AP组由蛙皮素诱导制成AP动物模型.LPS干预组在AP组基础上,给予腹腔内注射LPS.于第12、24、36、72h分批处死小鼠并收取标本.对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评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F-κB蛋白表达的改变;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变化.结果在AP病程进展的不同时段,NF-κB、TNF-α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损伤等各项指标在AP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在LPS干预组都明显高于AP组,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且三项指标随病程发展呈现出相似的动态变化趋势.结论结果提示NF-κB可能通过调节TNF-α的表达而影响AP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薛东波;王海洋;张伟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水平与肝功能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关系.方法收集传染科同日测定HBVDNA水平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的274例乙肝患者的资料,比较各型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和阳性率,比较HBV DNA阴性和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分析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型乙肝病例的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急性和慢性病例DNA阳性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各组HBV DNA水平差异元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者ALB、TBIL、PT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水平与TBIL、PT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多种类型患者HBV DNA阳性者ALT水平高于阴性者,且HBV DNA水平与ALT有一定相关性,另外慢性重度患者HBV DNA水平与ALB有一定相关.结论HBV复制水平与肝功能状态无明显相关性,但在部分患者HBV复制水平对肝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雷建华;杨旭;贺兴鄂;黄力;梁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内皮功能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6只),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10只)及普罗布考组(高脂饮食+普罗布考200mg/kg·d,10只).实验开始前及第12周分别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第12周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以检查内皮功能,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普罗布考可以显著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防止高脂血症兔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信赖性舒张(E-DR)反应明显降低;以及下调模型动脉主动脉明显增强了LOX-1表达.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与LOX-1表达增强有关,普罗布考保护内皮功能可能的机制是下调LOX-1表达的作用.

    作者:龙开超;孙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鼻咽癌p16基因表达与突变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突变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以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中p16蛋白表达状况;采用多重PCR法检测鼻咽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可能的缺失突变.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鼻咽癌组中55.3%(26/47),慢性鼻咽炎8%(2/25),鼻咽癌组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P<0.001);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缺失突变:鼻咽癌组中纯合缺失突变率34%,而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P<0.001);鼻咽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率.结论鼻咽癌的发生不仅与p16基因表达缺失和突变密切相关,而且p16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建萍;张小清;左克强;李植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NF-ATc在肝气郁结、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表达以及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肝郁证、脾虚证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以及Western-blot法检测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对肝郁证、脾虚证模型大鼠T细胞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组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明显降低(P<0.05),脾虚模型大鼠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肝郁组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P>0.05),脾虚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而四君子汤治疗后,脾虚组NF-ATc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调(P>0.05),肝郁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郁证与脾虚证的免疫功能失调与NF-ATc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NF-ATc通过调节肝郁证与脾虚证的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介导二者Th0细胞向Th1、Th2不同的方向分化;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通过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NF-ATc表达,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作者:李家邦;杨冬花;蒋荣鑫;郑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5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HⅣ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治疗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几种治疗组合方案,均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同时获得CD4+T淋巴细胞上升、HIV RNA载量下降.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抗病毒药毒副作用.结论把握好的治疗时机,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回避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HAART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伦;吴迪;陈思源;刘原杰;华欣;肖文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评价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156例临床诊断冠心痛的患者,均记录18导联心电图(ECG),部分患者行运动心电图检查,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6%;特异性36.1%;假阳性率63.9%;假阴性率19.7%;阳性预测值58.9%;阴性预测值为5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43.4%(49/113);临床有发作性胸痛,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40%(17/42);CAG显示3支血管病变,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19.4%(7/36).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重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作者:黄建平;张新霞;李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