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东波;王海洋;张伟辉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将19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分2次口服.B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未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再梗死、猝死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及猝死率.
作者:吴先明;汤迪军;胡景云;刘和平;陈芳;何辉;卢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报道8例成人视路胶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了成人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8例患者均行额下入路手术治疗,6例术中镜下全切除肿瘤、1例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后此2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失随访).余6名患者随访8个月~3a,平均1.26 a.结果术后6例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无变化.无死亡病例.病理:5例为胶质瘤Ⅰ~Ⅱ级,3例为胶质瘤Ⅱ、Ⅲ级.结论成人视神经胶质瘤早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结合MRI的影像学改变,术前应可做出高度倾向性的诊断.成人视路胶质瘤多累及视交叉,仅发生于一侧视神经者少见.显微手术有可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期较文献报告延长.无法全切除者术后应辅以放疗.
作者:王君宇;侯永宏;张明宇;姜冰;刘运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动调节压力智能型持续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研究28例OSAHS患者用AUTO-CPAP治疗前、治疗时的多导睡眠图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54.4±22.7)/h降至(8.0±8.7)/h(P<0.001),长呼吸暂停时间由(57.6±18.3)s缩短为(25.6±12.9)s(P<0.001),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由(66.0±12.1)%升高到(83.7±9.1)%(P<0.001),平均血氧饱和度也明显改善由(86.5±6.8)%升高到(93.6±2.2)%(P<0.001);治疗同时患者的睡眠结构:深睡眠(3,4期)比例明显增加由(5.4±8.0)%增加至(11.4±5.4)%(P<0.01),微觉醒指数(MAI)明显降低由(31.5±19.5)/h降至(8.3±5.1)/h(P<0.001),睡眠效率有所降低由(89.8±9.1)%降至(85.0±11.8)%(P<0.05).结论AUTO-CPAP能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呼吸暂停、AHI及夜间缺氧状况,AUTO-CpAp同时也改善了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
作者:罗荧荃;杨宇;王轶娜;张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照观察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术毕关胸时停静脉麻醉,同时A组静脉给予丁丙诺啡3μg/Kg,B组曲马多2 mg/Kg,C组注射用水2 mL.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t2)、30′(t3)、拔管时(t4)、拔管后5′(t5)、10′(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呼末CO2分压、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身体舒适评分(BCS)、苏醒时间、PCA按压次数、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较C组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给药后10′开始A、B两组RS明显低于C组(P<0.01).给药后30′开始RS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且拔管时开始A组明显高于B组(P<0.01);BC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B组出汗明显多于A组或C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用药量C组>B组>A组(P<0.01,P<0.05).结论丁丙诺啡、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其中丁丙诺啡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金凤;常业恬;周志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Activator Receptor,u-PAR)在胆管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9例胆管癌手术切除组织中TF和u-PAR的表达.结果TF、u-PAR以及TF和u-PAR的共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TF、u-PAR在低分化组织中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者.TF、u-PAR表达与否和病人年龄无相关性.结论TF、u-PAP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密切正相关,是反映胆管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TF、u-PAR的共表达也为解释TF的促进肿瘤转移作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闫慧明;郭艳丽;马剑方;贾彬;郑启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家兔发情周期子宫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雌性哺乳动物进入初情期后是否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调节下出现周期性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切片技术,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上皮和腺体的变化.结果休情期和发情后期子宫腺的密度和数量显著高于发情前情和发情期;子宫内膜亦由高而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矮而疏的单层柱状上皮.结论家兔在每一发情周期过程中,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对受精、植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钱燕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 vs(1.20±0.09)cm 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作者:宁阳根;李传昶;胡大军;贺立新;蒲晓群;杨天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结果7例得以随诊,时间12~8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5例,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1~20分;1例症状稳定;1例肿瘤复发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不良.结论临床表现及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术中准确定位、减少对脊髓的牵拉、挤压为手术关键.
作者:朱天亮;王仁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0μg,舒血宁注射液20 mL,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率为90.52%;对照组有效率为67.1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素E1结合舒血宁能减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阳晓;卢桂珍;阳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同一剂量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同一时间爱西特(活性炭)对血清中小分子尿毒素的吸附作用.方法分组:慢性肾衰患者血清150μL中加入10 mg爱西特,分别作用30、60、120、和240 min.慢性肾衰患者血清250μL中分别加入10mg及20mg爱西特作用30min.以上各组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其尿素、肌酐、尿酸浓度.结果血清中尿素、肌酐、尿酸浓度均显著下降,30min时肌酐、尿酸绝大部分被吸收.60min后各组间尿酸、肌酐浓度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尿素浓度略有上升趋势.结论爱西特在血清中对尿素、肌酐、尿酸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但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能力下降.单位体积中加大爱西特剂量,对尿素吸附能力上升.
作者:杨波;蒋云生;李春竹;陈星;李军;肖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12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方法101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20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低流量时间为10~97 min.平均5 7min,平均动脉压为13~45 mmHg,停循环1例,累计时间76 min.7例采用超滤技术,2例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除小于10kg的婴幼儿用晶体灌注外,其余均用4:1冷血灌注.21例采用温血诱导-冷血灌注-末次温血灌注.结果全组死亡10例,死亡率8.1%.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例,灌注肺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术野,合理的血液稀释、较高的胶体渗透压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将为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争鸣;许蓼梅;孙兰英;胡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内皮功能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6只),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10只)及普罗布考组(高脂饮食+普罗布考200mg/kg·d,10只).实验开始前及第12周分别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第12周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以检查内皮功能,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普罗布考可以显著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防止高脂血症兔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信赖性舒张(E-DR)反应明显降低;以及下调模型动脉主动脉明显增强了LOX-1表达.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与LOX-1表达增强有关,普罗布考保护内皮功能可能的机制是下调LOX-1表达的作用.
作者:龙开超;孙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HTK液和UW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冷保存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UW液和HTK液在0℃~4℃保存心肌细胞6 h、8 h、10 h、12 h.检测保存液的AST和LDH-L,台盼蓝染色法计算心肌细胞的生存率.结果UW液组和HTK液组的AST和LDH-L均比生理盐水组极显著低下,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则极显著的高于生理盐水组.而在12 h时,HTK液组的AST和LDH-L显著低于UW液组,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在8 h和10 h也明显高于UW液组.结论HTK液和UW液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HTK液相对于UW液更能延长对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时间.
作者:史晓峰;成俊;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91例(105例次)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病因肝损害,87例次减少CsA(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用量,19例次调整更换为肝功能损害小的免疫抑制剂,所有病例均加用适当的保肝降酶药物.结果1例因急性肝衰死亡,6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肝功能改善,10例摘除移植肾.结论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药物副作用,肾移植受者易致肝功能损害,对于此类患者,应调整用药方案并加强保肝治疗.
作者:王小祥;钱立新;张杰秀;宋日进;张炜;徐正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1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真菌感染多与使用多联广谱抗生素及大量激素有关.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使用氟康唑序贯性方法治疗肺部真菌感染者安全、可靠.结论降低继发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多联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定期进行多途径的真菌检查和培养;早期发现真菌侵袭,早期采取相应措施,使肾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减少到低限度,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
作者:李远明;叶启发;伍锟;赵学义;郝胜华;明英姿;刘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试验、肌肉植入试验、骨植入试验等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这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无热原性,植入兔肌肉后逐渐发生降解.结论此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江捍平;王大平;阮建明;朱伟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限水治疗和积极的补液补钠治疗两种不同方案对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例入住ICU的急性颈髓损伤后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限水组(Ⅰ组)和积极补液补钠组(Ⅱ组),观察治疗24 h后血清钠、尿钠、尿量、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A组低钠血症未见明显纠正,而B组血清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1.2%的病人血钠能达到正常范围.结论积极补液补钠方案能较有效地纠正急性颈髓损伤后的低钠血症.
作者:明广峰;徐道妙;艾宇航;郭曲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系统损害和皮疹;其他还有过敏性休克、循环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观明书上未提及的不良反应.结论合理使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晓瑜;杜文民;王宏敏;徐建龙;戚秋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HⅣ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治疗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几种治疗组合方案,均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同时获得CD4+T淋巴细胞上升、HIV RNA载量下降.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抗病毒药毒副作用.结论把握好的治疗时机,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回避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HAART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伦;吴迪;陈思源;刘原杰;华欣;肖文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关系.方法收集传染科同日测定HBVDNA水平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的274例乙肝患者的资料,比较各型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和阳性率,比较HBV DNA阴性和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分析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型乙肝病例的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急性和慢性病例DNA阳性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各组HBV DNA水平差异元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者ALB、TBIL、PT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水平与TBIL、PT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多种类型患者HBV DNA阳性者ALT水平高于阴性者,且HBV DNA水平与ALT有一定相关性,另外慢性重度患者HBV DNA水平与ALB有一定相关.结论HBV复制水平与肝功能状态无明显相关性,但在部分患者HBV复制水平对肝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雷建华;杨旭;贺兴鄂;黄力;梁骏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