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

李树华;石洪金;暴继敏;董卫东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上呼吸道, 气道梗阻,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进行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以提高OSAS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方法经PSG确诊的重度OSAS患者共98人,男94人,女4人,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方法:清醒状态下的头颈侧位片、上呼吸道纤维内窥镜检查及MULLER动作观察、上呼吸道CT测量等,睡眠状态下的上呼吸道纤维内窥镜检查、上呼吸道CT测量等.根据定位诊断结果实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的上呼吸道阻塞部位定位诊断,根据阻塞或狭窄部位的不同以及造成该阻塞或狭窄的原因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为39、49、6和4例,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39.8%、89.8%、95.9%和4.1%.结论对OSAS患者进行术前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OSAS手术治疗的有效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p16基因表达与突变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突变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以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中p16蛋白表达状况;采用多重PCR法检测鼻咽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可能的缺失突变.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鼻咽癌组中55.3%(26/47),慢性鼻咽炎8%(2/25),鼻咽癌组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P<0.001);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缺失突变:鼻咽癌组中纯合缺失突变率34%,而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P<0.001);鼻咽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率.结论鼻咽癌的发生不仅与p16基因表达缺失和突变密切相关,而且p16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建萍;张小清;左克强;李植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浅议卫生系列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

    卫生技术职称评聘工作是卫生技术人员十分关心的大事,也是医院在竞争中必须抓好的一件重要工作.本文就医院卫生系列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任职资格评审问题、职务聘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SAMD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SAMDC-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在CONNOLLY线栓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复制大鼠2 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8,24 h动物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脑缺血区域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SAMDC-mRNA的表达,分析其时相变化及实际意义.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实验组MCA栓塞侧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其表达呈双相性.再灌流4h,SAMDC-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期及再灌流2h,8 h(P<0.01);再灌流24h,其表达再次升高并达到峰值,与再灌流4 h比较有差异(P<0.01).在MCA栓塞对侧大鼠脑皮质和皮质下缺血期及再灌流2h,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再灌流4h才有表达,8h达到峰值,24h表达回落.结论改良的线栓法能有效地复制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SAMDC-mRNA的时相表达变化呈双相,和OC时相变化同步且相反,两者共同促进了腐胺形成峰值,同时腐胺循环的激活也加速了腐胺形成高峰,从而导致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及死亡.

    作者:姜冰;毕长龙;万新;刘宏伟;吴光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结果7例得以随诊,时间12~8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5例,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1~20分;1例症状稳定;1例肿瘤复发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不良.结论临床表现及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术中准确定位、减少对脊髓的牵拉、挤压为手术关键.

    作者:朱天亮;王仁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β2-微球蛋白在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β2-MG在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人、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血清中β2-MG,AFP的含量.结果肝癌患者β2-MG含量高于正常人、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肝血管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β2-MG含量无明显差别.肝硬化患者血清β2-MG含量高于正常人,炎症型肝癌患者血清β2-MG含量高于单纯型、硬化型患者,血清β2-MG与AFP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β2-MG是与AFP无关的、独立的肿瘤标记物之一,有助于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蒋显勇;罗云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关于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测算的探讨

    该文对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测算中标准学生数的确定,成本的构成,高校生均成本测算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高校哪些支出应计入成本,哪些不计入成本,以及学校总生均成本和各专业生均成本归集分摊的方法.

    作者:彭晓;杨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系统损害和皮疹;其他还有过敏性休克、循环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观明书上未提及的不良反应.结论合理使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晓瑜;杜文民;王宏敏;徐建龙;戚秋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血塞通分散片对心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分散片对动物心脑器官急性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家兔急性脑缺血,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给予血塞通分散片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的各项脑、心功能参数,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缺血血塞通分散片组EEG,脑组织水分含量,脑血中LDH,CPK活性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心脑舒通胶囊组;急性心肌缺血血塞通分散片组的ECG、LDH、CPK活性等指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心脑舒通胶囊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分散片对动物急性脑缺血,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青;张阳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梓醇对缺血再灌注受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梓醇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梓醇治疗组.采用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电镜观察缺血后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后凋亡细胞的数量;经TTC组织酶染法显示脑组织梗死区域后进行图像分析,计算缺血后脑组织梗死面积的百分数.结果与缺血组相比,梓醇治疗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梗死面积显著下降(P<0.05).结论梓醇对缺血再灌注受损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杨;李丹清;包永明;安利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3例(314眼)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139例152眼)、羊膜移植术(144例162眼).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有2只眼复发(1.32%),羊膜移植组有11只眼复发(6.7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者均可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更能有效的减少复发率.

    作者:刘申志;吴慧;姚媛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将19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分2次口服.B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未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再梗死、猝死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及猝死率.

    作者:吴先明;汤迪军;胡景云;刘和平;陈芳;何辉;卢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水平与肝功能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关系.方法收集传染科同日测定HBVDNA水平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的274例乙肝患者的资料,比较各型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和阳性率,比较HBV DNA阴性和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分析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型乙肝病例的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急性和慢性病例DNA阳性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各组HBV DNA水平差异元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者ALB、TBIL、PT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水平与TBIL、PT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多种类型患者HBV DNA阳性者ALT水平高于阴性者,且HBV DNA水平与ALT有一定相关性,另外慢性重度患者HBV DNA水平与ALB有一定相关.结论HBV复制水平与肝功能状态无明显相关性,但在部分患者HBV复制水平对肝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雷建华;杨旭;贺兴鄂;黄力;梁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声门下喉狭窄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声门下喉狭窄的病因、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7~2002年16例声门下喉狭窄住院病人的病因、手术方案及疗效.结果喉、环状软骨气管钝性挫伤者9例,继发于气管切开术者2例,长时间气管内插管致狭窄2例,继发于声门下结核病、声门下错构瘤术后、声门下淀粉样变性激光术后各1例.1例经支撑喉镜下声门下狭窄激光切除术;2例经支撑喉镜下喉扩张器声门下扩张术;3例环状软骨/气管部分切除、对端吻合、喉气管重建术;10例喉裂开整复术,其中6例置入硅胶T形管,4例放置喉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随诊6月~24月,2例喉裂开整复术失败,分别改行环状软骨/气管部分切除、对端吻合术和喉裂开整复术、同时放置喉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所有病人的终效果均满意.结论黏膜创伤后疤痕愈合是造成声门下喉狭窄的主要病因.依据狭窄的位置及严重情度选择不同的术式可获良效.

    作者:刘强和;杨新明;谢鼎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同TGF-β1表达和C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AT1R和TGF-β1两者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3,P<0.001及r=0.836,P<0.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AT Ⅱ)通过与AT1R结合,并通过TGF-β1的介导,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韩聪祥;于立新;谢庆祥;王亦斌;邓文锋;刘小友;曾京华;李川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铁蛋白的检测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血清铁蛋白(SF)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OXLDL和SF水平.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和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浆OXLDL与SF呈正相关(r=0.581,P<0.01).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OXLDL及SF水平显著高于康复期患者(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升高,体内贮存铁增加.血浆OXLDL及血清铁蛋白的检测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洪波;李友元;张萍;陈珑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以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部分行标准大骨瓣减压颞肌黏覆术,另一部分行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术后分析其疗效,并分析GCS评分和梗死面积同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35例中是否行颞肌黏覆术对其疗效无明显差别,GCS评分低,梗死面积大的患者疗效差.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优于颞肌黏覆术,判断大面积脑梗死术后疗效基本因素为患者术前GCS评分和梗死范围.

    作者:岳景齐;田登攀;钟志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TH蛋白和枸橼酸对尿草酸钙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枸酸盐和TH蛋白对草酸钙的成核、积聚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在620μm时的OD值的测定可在过饱和溶液中观察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积聚.观察参数包括诱导时间(induce time),简写为TI,即形成可观察微粒所需的时间;成核曲线(slope of nucleation)的速率,简写为SN,即分光光度计OD620所观察的曲线上升支;聚积曲线(slope of aggregation)的速率,简写为SA,即下降支,以及加入枸酸酸,NTHP(正常人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SF-THP(结石患者尿液中所提取的TH蛋白)后对参数的影响.然后相互比较.结果在实验浓度分别为1.50、2.50和3.50mmol/L时,枸酸酸可增加TI和抑制晶体成核(78%~87%),聚集(63%~70%),P<0.001.NTHP在30~40mg/L时,可抑制晶体成核,也可抑制晶体的聚集(76%~81%).在实验浓度下,ST-THP降低TI(P=0.001和标准情况相比)并且促进聚集(33%~48%).当和NTHP并存时,柠檬酸可增强NTHP的抑制作用.当和ST-THP并存时,柠檬酸可逆转ST-THP的促成核和促聚集作用.结论在NTHP和ST-THP存在的情况下,柠檬酸决定草酸钙晶体的成核和聚集.

    作者:居正华;张旭;王少刚;马鑫;张世林;吴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 vs(1.20±0.09)cm 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作者:宁阳根;李传昶;胡大军;贺立新;蒲晓群;杨天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试验、肌肉植入试验、骨植入试验等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这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无热原性,植入兔肌肉后逐渐发生降解.结论此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江捍平;王大平;阮建明;朱伟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0%,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玉先;袁文谋;李水彬;赖善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