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李春华
目的探讨血塞通分散片对动物心脑器官急性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家兔急性脑缺血,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给予血塞通分散片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的各项脑、心功能参数,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缺血血塞通分散片组EEG,脑组织水分含量,脑血中LDH,CPK活性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心脑舒通胶囊组;急性心肌缺血血塞通分散片组的ECG、LDH、CPK活性等指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心脑舒通胶囊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分散片对动物急性脑缺血,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青;张阳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HⅣ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治疗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几种治疗组合方案,均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同时获得CD4+T淋巴细胞上升、HIV RNA载量下降.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抗病毒药毒副作用.结论把握好的治疗时机,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回避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HAART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伦;吴迪;陈思源;刘原杰;华欣;肖文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4 a,优46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达96%.结论外固定支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操作简便,调节灵活,使骨愈合速度加快,适应证广泛,尤其适用于严重开放性长骨骨折.
作者:李春;李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内皮功能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6只),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10只)及普罗布考组(高脂饮食+普罗布考200mg/kg·d,10只).实验开始前及第12周分别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第12周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以检查内皮功能,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普罗布考可以显著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防止高脂血症兔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信赖性舒张(E-DR)反应明显降低;以及下调模型动脉主动脉明显增强了LOX-1表达.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与LOX-1表达增强有关,普罗布考保护内皮功能可能的机制是下调LOX-1表达的作用.
作者:龙开超;孙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DIC的治疗目前仍为病因治疗、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手段.补充凝血因子主要是应用各种血制品.本文对DIC时应用新鲜血小板、新鲜冰冻血小板、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的适应证、应用剂量及注意事项作了总结,并对血液中的抗凝成分抗凝血酶Ⅲ、蛋白C在DIC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
作者:陈渝宁;刘彦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将19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分2次口服.B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未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再梗死、猝死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及猝死率.
作者:吴先明;汤迪军;胡景云;刘和平;陈芳;何辉;卢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血清铁蛋白(SF)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OXLDL和SF水平.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和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浆OXLDL与SF呈正相关(r=0.581,P<0.01).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OXLDL及SF水平显著高于康复期患者(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升高,体内贮存铁增加.血浆OXLDL及血清铁蛋白的检测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洪波;李友元;张萍;陈珑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永生性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系.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原位灌注法消化肝脏,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鉴定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HSC.然后通过细胞克隆建立HSC系(HSC-PQ)并传代培养.结合细胞动力学、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HSC-PQ系的倍增时间、(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结蛋白表达、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等表型特征.结果分离获得的HSC约为2×107细胞/只大鼠,细胞成活率>95%,纯度>90%,培养2周后几乎所有HSC均已活化.在此基础上经细胞克隆所得的HSC-PQ系表型类似成纤维细胞,倍增时间约75 h,可表达结蛋白、α-SMA以及除Ⅳ型胶原外的多种ECM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且传代过程中增殖、ECM表达等特性均保持稳定.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32代(1 a以上),提示其具有永生性.结论已成功建立永生性大鼠HSC系,该细胞系的基本特征与活化的原代HSC相似.
作者:潘勤;李定国;陆汉明;汪余勤;徐芹芳;张文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了AP发病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腺病理损伤的动态变化.方法96只Wiste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32)、AP组(n=32)、LPS干预组(n=32).AP组由蛙皮素诱导制成AP动物模型.LPS干预组在AP组基础上,给予腹腔内注射LPS.于第12、24、36、72h分批处死小鼠并收取标本.对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评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F-κB蛋白表达的改变;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变化.结果在AP病程进展的不同时段,NF-κB、TNF-α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损伤等各项指标在AP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在LPS干预组都明显高于AP组,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且三项指标随病程发展呈现出相似的动态变化趋势.结论结果提示NF-κB可能通过调节TNF-α的表达而影响AP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薛东波;王海洋;张伟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动调节压力智能型持续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研究28例OSAHS患者用AUTO-CPAP治疗前、治疗时的多导睡眠图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54.4±22.7)/h降至(8.0±8.7)/h(P<0.001),长呼吸暂停时间由(57.6±18.3)s缩短为(25.6±12.9)s(P<0.001),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由(66.0±12.1)%升高到(83.7±9.1)%(P<0.001),平均血氧饱和度也明显改善由(86.5±6.8)%升高到(93.6±2.2)%(P<0.001);治疗同时患者的睡眠结构:深睡眠(3,4期)比例明显增加由(5.4±8.0)%增加至(11.4±5.4)%(P<0.01),微觉醒指数(MAI)明显降低由(31.5±19.5)/h降至(8.3±5.1)/h(P<0.001),睡眠效率有所降低由(89.8±9.1)%降至(85.0±11.8)%(P<0.05).结论AUTO-CPAP能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呼吸暂停、AHI及夜间缺氧状况,AUTO-CpAp同时也改善了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
作者:罗荧荃;杨宇;王轶娜;张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同一剂量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同一时间爱西特(活性炭)对血清中小分子尿毒素的吸附作用.方法分组:慢性肾衰患者血清150μL中加入10 mg爱西特,分别作用30、60、120、和240 min.慢性肾衰患者血清250μL中分别加入10mg及20mg爱西特作用30min.以上各组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其尿素、肌酐、尿酸浓度.结果血清中尿素、肌酐、尿酸浓度均显著下降,30min时肌酐、尿酸绝大部分被吸收.60min后各组间尿酸、肌酐浓度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尿素浓度略有上升趋势.结论爱西特在血清中对尿素、肌酐、尿酸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但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能力下降.单位体积中加大爱西特剂量,对尿素吸附能力上升.
作者:杨波;蒋云生;李春竹;陈星;李军;肖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1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真菌感染多与使用多联广谱抗生素及大量激素有关.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使用氟康唑序贯性方法治疗肺部真菌感染者安全、可靠.结论降低继发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多联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定期进行多途径的真菌检查和培养;早期发现真菌侵袭,早期采取相应措施,使肾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减少到低限度,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
作者:李远明;叶启发;伍锟;赵学义;郝胜华;明英姿;刘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156例临床诊断冠心痛的患者,均记录18导联心电图(ECG),部分患者行运动心电图检查,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6%;特异性36.1%;假阳性率63.9%;假阴性率19.7%;阳性预测值58.9%;阴性预测值为5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43.4%(49/113);临床有发作性胸痛,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40%(17/42);CAG显示3支血管病变,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19.4%(7/36).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重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作者:黄建平;张新霞;李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HTK液和UW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冷保存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别用生理盐水,UW液和HTK液在0℃~4℃保存心肌细胞6 h、8 h、10 h、12 h.检测保存液的AST和LDH-L,台盼蓝染色法计算心肌细胞的生存率.结果UW液组和HTK液组的AST和LDH-L均比生理盐水组极显著低下,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则极显著的高于生理盐水组.而在12 h时,HTK液组的AST和LDH-L显著低于UW液组,心肌细胞的生存率在8 h和10 h也明显高于UW液组.结论HTK液和UW液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HTK液相对于UW液更能延长对心肌细胞的冷保存时间.
作者:史晓峰;成俊;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不同的液化剂对颅内血肿血凝块的液化效果.方法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需液化剂液化血凝块引流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应用的血凝块液化剂为尿激酶加玻璃酸酶,B组应用的血凝块液化剂为α-糜蛋白酶加玻璃酸酶.结果α-糜蛋白酶加玻璃酸酶在液化颅内血肿血凝块的效果,再出血发生率方面优于尿激酶加玻璃酸酶.结论α-糜蛋白酶加玻璃酸酶是一组液化颅内血肿血凝块效果相对较好而安全的液化剂.
作者:张昌宜;罗斌斌;王波海;谢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家兔发情周期子宫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雌性哺乳动物进入初情期后是否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调节下出现周期性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切片技术,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上皮和腺体的变化.结果休情期和发情后期子宫腺的密度和数量显著高于发情前情和发情期;子宫内膜亦由高而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矮而疏的单层柱状上皮.结论家兔在每一发情周期过程中,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对受精、植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钱燕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91例(105例次)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病因肝损害,87例次减少CsA(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用量,19例次调整更换为肝功能损害小的免疫抑制剂,所有病例均加用适当的保肝降酶药物.结果1例因急性肝衰死亡,6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肝功能改善,10例摘除移植肾.结论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药物副作用,肾移植受者易致肝功能损害,对于此类患者,应调整用药方案并加强保肝治疗.
作者:王小祥;钱立新;张杰秀;宋日进;张炜;徐正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结果7例得以随诊,时间12~8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5例,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1~20分;1例症状稳定;1例肿瘤复发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不良.结论临床表现及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术中准确定位、减少对脊髓的牵拉、挤压为手术关键.
作者:朱天亮;王仁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该文对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测算中标准学生数的确定,成本的构成,高校生均成本测算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高校哪些支出应计入成本,哪些不计入成本,以及学校总生均成本和各专业生均成本归集分摊的方法.
作者:彭晓;杨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支气管肺癌、肺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文对手术切除的肺癌标本40例,肺结核标本38例,正常肺组织4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情况,以切片中阳性细胞率≥20.0%为阳性病例,<20.0%为阴性病例.结果肺癌中阳性率为62.5%,肺结核为7.9%,正常肺全为阴性.经x2检验,肺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肺结核和正常肺组.肺结核与正常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GFR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未参与肺结核的发病机制.
作者:黄信刚;周淮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