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丽;张秀丽;张洪生
目的 研究p53和survivin蛋白水平在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接诊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4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然后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卵巢癌组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不同临床分期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以及不同病理分级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p53阳性率以及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65.0%和45.0%,而对照组的p53阳性率以及survivin阳性率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卵巢癌患者,其不同的病理类型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卵巢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以及不同病理分级的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卵巢癌组中,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其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也在逐渐增加,且各分期中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其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也在逐渐增加,且各分级中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的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有明显的升高,且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PI值受不同临床分期以及不同病理分级的影响.
作者:林善群;高淑平;卢运萍;杨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探究红细胞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RPR)与叉状头螺旋回转录因子(FOXP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T细胞指标、RPR以及FOXP3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结果比较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HBV DNA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及T细胞亚群比较方面,研究组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D3+CD8+ CD25+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PR表达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RPR表达以及FOXP3表达存在明显上升,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陈炘;周小茜;戴福宏;王超秀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优劣,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行手术治疗的随访12个月以上的Ⅰ期(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9例.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设为腹腔镜组(3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设为开腹组(33例).比较记录患者的手术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行止痛治疗、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切口满意度评分(Kiyak满意度标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死亡等情况.结果 ①腹腔镜组1例因粘连过重、术中出血难以控制而中转开腹,6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发生复发及死亡.②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引流管拔除时间接近(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住院总花费多、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切口满意度高、术后疼痛轻(P<0.05);腹腔镜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0.00%,与开腹组的9.09%、24.24%接近(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均是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开腹手术用时少、花费少,腹腔镜手术切口满意度高、疼痛轻、恢复快,治疗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作者:朱小晖;张申华;崔云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植入单焦点非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切口62例76只眼设为对照组,巩膜隧道切口58例70只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1周、3个月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切口周边角膜厚度及裸眼视力.结果 术后3天,两组患者均出现散光度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但观察组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切口周边的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厚度基本稳定,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产生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低,更加稳定.
作者:孙存;接英;张建强;王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9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9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B,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溶栓2 h、24 h、7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脑疝(15.56%)、皮肤黏膜出血(13.33%)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B(3.33%,4.44%),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A不良事件发生率(43.33%)明显高于观察组B(1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疝、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方面的几率高于非源性脑梗死患者.
作者:李建彬;段伟;陈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lncRNA MEG3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RT-PCR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转染48 h后MEG3的mRNA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ki67、PCNA、Cleaved caspase3、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与pcDNA3.1组比较,pcDNA3.1-MEG3组MEG3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pcDNA3.1-MEG3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ki67、PCNA、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 lncRNA MEG3高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作者:邓荣华;黄进团;谷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0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择阴道试产89例,选择剖宫产113例,阴道试产率44.06%.结果 选择阴道试产的89例试产过程中转剖宫产21例,试产成功率76.40%.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组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长、新生儿窒息以及产褥病率比例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 在良好的产时监护及护理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不仅能够使产妇免遭手术之苦,还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与不良母儿结局的发生率,有益于母婴健康.
作者:刘素婷;张海珍;孙霞;韩娟;高青;翟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因气道重塑和气道炎症导致的以气流持续性受限为特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现已成为老年人第四位死亡原因[1].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也是COPD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甚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高达20%~7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3].
作者:刘欣艳;拓西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方法,评价其可靠性,以提高此类疾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来CDFI诊断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病例(71例),CDFI检查包括二维超声观察血管管腔,彩色血流及频谱综合分析,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特征.超声检查结果与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对比,评价前者确诊及病变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观察不同程度动脉狭窄患者椎动脉血流窃血情况.结果 CDFI诊断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18例和重度狭窄或闭塞27例;诊断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7.8%,阴性预测值为92.3%.随着病变程度增加,椎动脉内血流呈现逐渐演变的规律性变化,提示不同程度的窃血现象.结论 与DSA或CTA的结果相比,CDFI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和狭窄程度评估的结果是可靠的.
作者:彭红兵;武清菊;李俊青;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利用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经临床治疗后的白血病患者基因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因白血病进行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RQ-PCR方法,对14例疑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患者和16例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患者进行诊断,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融合基因BCL/ABL和PML-PARa进行检测.结果 在14例疑似CML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经融合基因检测确诊;另16例疑似APL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通过基因融合方式确诊.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与初诊比较,APL患者中PML-PARa 阴性率6个月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明显升高,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PML-PARa阴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中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PML-PARa阴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疾病在血液学进展或复发前可发现融合基因显著升高.结论 采用RQ-PCR检测融合基因对于 CML、APL 的诊断、疗效观察和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意文;林秀琴;黄志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分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利用基因型检测诊断与酶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法和多重SNaPshot基因诊断技术对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进行常规检查的200例患者的静脉血标本进行G6PD 缺乏症酶学诊断和基因型诊断,分析各自的检出情况.结果 酶学诊断阳性率为4.5%.基因诊断突变率为22.0%,以 c.[1311C>T(;)1365-13T>C]同义突变常见(72.72%),错义突变率为 5.35%.女性基因发生错义突变的比率明显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同性别的比较中,基因发生错义突变的几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种突变类型,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SNaPshot法基因分型结果均与DNA 直接测序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比值法无法检出同义突变,且漏检一例错义突变杂合子,其筛查错义突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 88.89%和 100.00%.结论 在G6PD缺乏症基因型检测中,G6PD/6PGD比值法虽可较有效地筛查错义突变但不能检出同义突变和全部的女性杂合子,而多重SNaPshot基因分型方法可有效检出多种G6PD 基因突变类型.
作者:侯家兴;黄志浩;谢意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与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集的肝癌细胞标本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细胞癌7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8例,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9例.对所有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GPC-3与CK-19在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以及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肝细胞癌、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中GPC-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并肝内胆管细胞癌标本中CK-19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细胞癌(P<0.05).并且中低分化的肝细胞癌标本中GPC-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肝细胞癌(P<0.05).中低分化肝癌标本中CK-1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肝癌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内GPC-3以及CK-19的表达情况可提升临床对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GPC-3联合CK-19免疫组化检测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娟;张曙光;孙颖;刘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眼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患者59例(69只眼),分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小切口组)30例36只眼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组(phaco组)29例33只眼.记录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点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无论小切口组还是phaco组,术后1天、1周、1月、3月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小切口组术后1天、1周的BCVA较phaco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及3月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小切口组还是phaco组,术后1月和3月CMT和术后1周(相当于治疗前)比较,均不同程度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小切口组术后1月CMT较phaco组增厚,但两组术后1月及3月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phaco组患者角膜水肿的发生比率高于小切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均明显消退.结论 治疗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都可取得良好术后效果;影响早期视力的原因主要为术后角膜水肿.
作者:张大卫;孔凡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术中采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案60例拟行PVP的患者被分为高黏度(30例)和低黏度(30例)骨水泥组.记录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疼痛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疼痛及腰背部功能改善情况,Cobb角评价椎体畸形恢复情况,随访评价椎体再发骨折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VAS、ODI评分及Cobb角较低黏度骨水泥组改善更明显(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黏度骨水泥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再发骨折率相当(P>0.05).结论 与低黏度骨水泥比较,PVP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振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微型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甲状腺肿物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微型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出血量为(23.1±10.9)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6±19.2)ml,差异有显著性(t=6.431,P<0.001);实验组的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为(23.1±8.0)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6±11.3)h,差异有显著性(t=7.038,P<0.001).实验组手术时间(106.2±29.3 min)与对照组(96.9±23.2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71).实验组的吞咽不适率为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显著性(χ2=6.565,P=1.010);实验组的感觉异常率为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有显著性(χ2=5.415,P=0.020).实验组声音嘶哑率(6.4%)与对照组(3.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350,P=0.554).实验组的满意度(7.9±1.6分)明显高于实验组(5.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2,P<0.001);实验组的疼痛度(6.3±0.5分)略高于对照组(6.1±0.6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6,P=0.159).结论 微型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可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术后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袁来顺;孙松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代谢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钙与肌酐比值(Ca/Cr)、甲状旁腺素(PTH)、睾酮(T)、BODE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炎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Ca/Cr、PTH、T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形成指标ALP、BG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P、BGP含量显著高于其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ALP、BGP含量(P<0.05).对照组BODE指数各单项FEV1%、6MWD、MMRC得分及BODE指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M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6MWD显著高于治疗前,MMRC、BODE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6MWD、BMI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MMRC、BOD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TNF-α、MMP-9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P-9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GF-β、TNF-α指标以及观察组治疗前MMP-9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易出现骨质疏松,需适当控制血药浓度,补充钙、磷元素,对气道炎症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气道重塑,并能够有效影响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进勇;曾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后血栓性事件与血小板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血栓性事件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血栓性事件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单双侧手术情况、性别、年龄、体重以及术后血压、血小板含量进行统计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 d、手术后5 d血小板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双髋节置换16例(43.2%)、单髋节置换21例(56.8%);对照组患者双髋节置换11例(21.6%)、单髋节置换40例(78.4%),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体肥以及血小板含量是髋关节置换后血栓性事件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术血小板含量较对照组处于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与血小板具有相关性,在血小板升高时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白文斌;王凯;严文琪;许晓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对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麻痹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结肠癌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术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胃肠功能情况.分别在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气腹开始(T3)、气腹1 h(T4)、气腹解释10 min(T5)、拔管即刻(T6)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HR、MAP、LF、HF和LF/HF.结果 观察组术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T2~T6时刻,两组患者LF、LF/HF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T3、T5时刻E和NE均升高,并且对照组患者上升更加明显.结论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啶能够缩短肠麻痹时间,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管丽丽;张秀丽;张洪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别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抗血小板作用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ACS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7例),均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进行抗血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联合替格瑞洛.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和高凝图形,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跟踪观察一年,评估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R和K分别为(6.07±1.13)min和(3.20±0.87)min,高于对照组(5.11±0.92)min和(2.53±0.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凝图形发生率为1.49%(1/67),低于对照组8.9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后和3个月后PAI分别为(27.14±1.80)%和(36.20±5.59)%,高于对照组(24.30±4.26)%和(31.1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架内血栓和心绞痛复发发生率为2.99%(2/67),低于对照组10.45%(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3.43%(9/67),高于对照组2.9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9%(3/67),低于对照组为8.9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导下应用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抗血小板作用更迅速、有效,抗血栓作用和预后均显著好于氯吡格雷,但治疗过程中增加了相关性呼吸困难的发生.
作者:魏洪杰;石俊婷;李星星;康美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