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及康复师指导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1周,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前,实验组康复训练依从性、ADL评分明显优于刚入院1周,同时康复训练依从性、ACL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ADL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周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接收的进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采用延续性护理的29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DS和SAS评分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对照组性生活频率为(4.15±2.54),研究组性生活频率为(7.26±1.59),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以及阴道干涩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子宫切除术后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缓解患者心理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韦雨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心力衰竭的病患中随机选取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有病患17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个性化护理的干预模式,对两组病患的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程度、用药方面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进行护理之前,两组病患对相关健康教育的了解情况基本相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P>0.05),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实验组病患对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常规组(P<0.05);在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病患的满意率为95%,高于常规组病患的83%(P<0.05);实验组病患用药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组用药的不良反应.结论 :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病患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病患对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毕继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肿瘤患者疼痛控制不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癌症疼痛病例120例,通过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估尺(VAS)评分方式对疼痛程度进行测量评估,并采取交谈及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于癌症疼痛的认知程度.结果 中度到重度疼痛中,消化道肿瘤患者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3.68%及36.84%,无痛感及轻度疼痛感中,肺癌患者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6.19%及40.48%,,通过对患者关于疼痛程度、性质及应对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分析评估,其疼痛控制不佳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控制方法因素等几个方面.结论 优化肿瘤患者疼痛控制质量,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方法,并加强对患者癌症疼痛方面的教育指导.
作者:李云霞;张永辉;董文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小儿腹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分4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从而比较这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两组患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一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临床护理模式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骨伤术后疼痛患者在使用针对性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6-2016.6收入的86例骨伤术后疼痛患者,按护理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另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护理对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结果 在VAS评分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t=20.309,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伤术后疼痛患者,能对患者疼痛症状起到较好缓解作用,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郭素梅;胡术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我院产后乳房胀痛患者134例.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乳房胀痛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乳房胀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4.03%(63/67)较对照组80.60%(54/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乳房胀痛患者,可改善乳房胀痛情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健脾和胃丸与中医推拿治疗慢性胃肠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胃肠炎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中医推拿以及健脾和胃丸的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在慢性胃肠炎的治疗中,实行中医推拿以及健脾和胃丸的联合治疗,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洁;王程;马鑫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妇女易患的一种退行性疾病,许多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如遗传、生活方式及膳食素等.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从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升高的一种常见疾病.
作者:陈文福;李文静;郑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3月份至2017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护理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治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急诊急救护理进行干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患者病死率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患者组给予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患者病死率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等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病症抢救所耗费的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总有效率,有效确保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上大力推广与运用.
作者:许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护理管理的护士15名进行分析,通过科学设置护士层级进行管理,观察实施前后医生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充分调动现有人力资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张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就直观式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在2017年1月--8月收治的94例骨伤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47)与参照组(n=47),对实验组施以直观式健康教育,对参照组施以常规健康教育,较比二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锻炼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高于参照组(97.87%>80.85%),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在骨伤患者的功能锻炼中开展直观式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方旖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产前护理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接收并治疗的106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并对抽取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各53例,对照组的53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常规指导,研究组则应用产前护理干预,对两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采用不同产前指导对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中抽取的两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分别采用常规指导与产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采用产前护理干预后其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平均住院时间d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应用产前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5.32%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指导的满意度为79.68%,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选择产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其分娩结局,减少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剖宫产率等指标,值得选择和应用.
作者:陈菲娜;李文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感染科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明确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渠道及方式,并在开展自身护理工作的同时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项工作内容,同时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制度,通过定期知识培训加强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加强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对感染科护理的主要安全隐患及其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王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方法 :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措施,4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措施,4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防范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总分分别为2.2%、(95.3±2.8)分,同对照组患者的17.8%、(76.9±3.5)分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对消化内科患者护理时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防范风险管理事件,还能很好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杨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采取利巴韦林喷雾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两者联合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者随机分为利巴韦林组和联合组,每组62例.利巴韦林组使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联合组在利巴韦林基础上,加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结果 :利巴韦林组治疗有效率为83.87%,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5.16%,差异明显(P<0.05).结论 :蒲地蓝与利巴韦林喷雾剂配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见效迅速,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廖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养心汤对气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经心电图检查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养心汤与西药进行配合,在治疗气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130例患者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2天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第14天,研究组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神经恢复,提高存活率.
作者:谢宝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措施进行探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04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手术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各52例;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对比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并掌握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死亡率为0,对比组分别为15.4%,5.8%,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护理配合中采取CNP模式,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且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王海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门诊、急诊进行静脉输液的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且首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输液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