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属基质蛋白酶2与脑胶质瘤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陈亮;王璐;秦军;雷军荣

关键词:脑胶质瘤, MMP-2, 分级, 预后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了解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2016年2月份前公开发表在Pubmed、google schooler、cocrane library、embase和CNKI等数据库关于MMP-2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及预后的文献.应用Revman5.2和stata12.1统计软件分析MMP-2与脑胶质瘤间的关联.结果 终共有14项研究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MMP-2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及正常组(P<0.001),MMP-2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2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级及预后有关,MMP-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RAX(R)评估北京地区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评价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R)对北京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讨论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于FRAX(R)预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348例无骨折史的北京地区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家族史、临床资料、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应用FRAX(R)中国模式计算个体10年骨折发生概率.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组及25(OH)D水平分层,分析不同组别10年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比较25(0H)D对FRAX(R)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受试者中4人达到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诊断标准.10年髋部骨折概率为0.96±0.31(0~4.2),随年龄增长骨折风险概率同步增高,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为3.57 ±0.98(1.3 ~7.6),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25(OH)D水平纽间比较结果提示,随维生素D水平下降10年髋部骨折概率有增加趋势(P<0.05).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明显高于充足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AX(R)预测结果低估了北京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临床工作中结合维生素D营养状态等多因素综合判断有利于提高预测价值.

    作者:赵真;卢玉;苗也;王翠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两种液体预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胶体液与晶体液预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入院手术的6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应用胶体液预扩容,对照组患者在腰麻联合麻醉下应用晶体液预扩容.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BP)均降低,观察组患者SBP降幅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麻醉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较小,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后5 min内心率较基础值显著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比应用两种液体预扩容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情况,应用胶体液可明显降低由于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明;劳建新;毕小宝;王琼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尤以华北太行山、川北、大别山区、闽南、广东潮汕等地区高发,每年死于食管癌者多达15万人,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1,2].食管癌以进行性吞咽苦难为典型症状,其患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地域、生活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3].目前,早期食管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对于晚期无法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则采取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4].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及全身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全身各系统损伤较大.免疫治疗,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因其快速、高效、安全、不良反应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食管癌,尤其是晚期食管癌的治疗[5,6].

    作者:李永姝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克罗恩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表现为消化道的肉芽肿性透壁性炎症,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分,但常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病变分布呈不连续性、节段性.在过去的50年里,CD在北欧、英国和北美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尽管病因不明,但有证据显示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在C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CD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腹泻、腹痛、瘘管形成、腹部包块以及肠梗阻等,可伴有周围关节炎、口腔黏膜炎、葡萄膜炎等肠外表现.尽管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D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无论在活动期还是缓解期,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方式受限.

    作者:董宁宁;罗晓雅;焦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ADA、Th1/Th2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腺苷脱氨酶(ADA)、Th1/Th2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胸腔给药组和口服给药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胸腔给药组给予胸腔内地塞米松3 mg注射治疗,口服给药组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测定治疗前和治疗9d后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中ADA、Th1/Th2细胞因子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IL-6、IL-8)水平,并于治疗30 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9d后,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ADA、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以及炎症因子IL-6、IL-8水平均有下降,且胸腔给药组(25.62±9.74 IU/L、25.23±12.21 pg/ml、19.31±12.03 pg/ml、14.23±8.6 pg/ml、78.33±17.64 pg/ml、163.65±46.25 pg/rnl)明显低于口服给药组(34.96±10.45 IU/L、36.78±13.80 pg/ml、26.28±13.47 pg/ml、23.82±10.01 pg/ml、286.78±75.41 pg/ml、550.23±78.92 pg/ml),胸腔给药组患者的IL-10水平(39.12±14.46 pg/ml)明显高于口服给药组(28.13 ±23.1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胸腔给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口服给药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结核性胸膜炎病程中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局部免疫细胞,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能显著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胸腔给药疗效优于口服给药.

    作者:胡心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金属基质蛋白酶2与脑胶质瘤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了解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2016年2月份前公开发表在Pubmed、google schooler、cocrane library、embase和CNKI等数据库关于MMP-2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及预后的文献.应用Revman5.2和stata12.1统计软件分析MMP-2与脑胶质瘤间的关联.结果 终共有14项研究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MMP-2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及正常组(P<0.001),MMP-2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2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级及预后有关,MMP-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

    作者:陈亮;王璐;秦军;雷军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肺功能改变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功能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远期预后的相关性,为此类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为观察组,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周期为7d.比较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观察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观察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与其临床远期预后(出院后9~12个月)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观察组的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预后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等肺功能指标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显著降低,其水平与惠儿的预后显著负相关,可用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轻重远期预后的评估.

    作者:张冬艳;李桂新;孙鸿安;王建忠;李学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天津医院2011~2015年输尿管结石微创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院2011 ~2015年输尿管结石微创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天津医院2011 ~2015年304例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一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术后行B超、肾-输尿管-膀胱摄影(KUB)检查,根据是否残留结石分为残留组及无残留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方式、结石数量、结石分布等基线资料差异以观察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术后残留结石作为因变量,设定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研究术后残留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 304例患者术后共31例出现残留结石,残留率10.2% (31/304),成功率89.8% (273/3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结石位置、合并输尿管狭窄及扭曲、结石移位患者的例数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方式、结石数量、结石分布、结石大小、术前处理、肾积水、合并息肉或包膜对术后结石残留无显著差异(P>0.05);结石位置回归系数取值为负值,表示结石位置与术后结石残留负相关;输尿管下段结石清除率高,中段结石为次,上段结石低.合并输尿管狭窄、扭曲以及结石移位与术后结石残留呈正相关,结合OR值分析,合并输尿管狭窄、扭曲,并有结石移位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高,结石移位对术后结石残留影响大,后为合并输尿管狭窄、扭曲,结石位置是术后结石残留的保护因素.结论 结石移位、合并输尿管狭窄及扭曲是输尿管结石微创术治疗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结石位置是术后结石残留的保护因素,下段结石的清除率高,临床治疗需避免结石移位发生,对合并输尿管狭窄及扭曲患者及时采取中转体外碎石等微创手术干预,降低开放手术率.

    作者:张东鹏;宋昕;马际春;王金铸;刘君;任仲为;安瑞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中Twist2与P1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Twist2及P16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早期浸润癌、子宫颈中晚期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LSIL 20例、HSIL 20例、子宫颈早期浸润癌40例、子宫颈中晚期癌20例中Twist2、P16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子宫颈病变中,随着病变的逐渐加重,Twist2和P16阳性率均逐渐升高.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分别与LSIL、HSIL、子宫颈早期浸润癌癌、子宫颈中晚期癌各组比较,Twist2和P16阳性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早期浸润癌中,Twist2及P16在I A1期和IA2期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2和P16在早期子宫颈癌的表达,经Spearman分析,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r=0.972,P<0.05).<50岁组Twist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50岁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颈病变过程中,Twist2和P16表达率逐渐升高,Twist2对子宫颈早期浸润癌的病理诊断有指导价值.

    作者:赵会传;李军川;竺红宇;任红兵;陈廷煊;邹兰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心肌酶谱、炎性状态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心肌酶谱、炎性状态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30例和(常规手术加乌司他丁组)30例.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24h及72 h的血清心肌酶、炎性指标与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12h、24 h及72 h的血清心肌酶均低于对照组,炎性指标与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也好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酶谱及炎性状态,对于再灌注损伤的防控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旭;梁平;思美丽;张珍;于军;曹宝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单中心8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检出情况及特征

    目的 探讨北京友谊医院8年来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检出情况及相关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友谊医院2008~2015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诊断的各种肿瘤的检出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共诊治泌尿男生殖系原发肿瘤共4 627例,其中肾脏肿瘤1 799例,肾盂输尿管肿瘤594例,膀胱肿瘤1 483例,前列腺肿瘤675例,阴茎肿瘤36例,睾丸肿瘤40例.小于50岁、50~59岁、60~ 69岁、70~ 79岁、80岁及以上肿瘤人数为747例(16.1%)、1 024例(22.1%)、1 155例(25.0%)、1 234例(26.7%)、467例(10.1%).相同年龄分组下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0.0%、23.9%、40.1%、56.0%、72.2%.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的好发年龄为70~ 79岁,肾肿瘤的好发年龄为50~ 59岁.肾脏肿瘤中常见三种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78.0%,1516/1799)、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0.1%,197/1 799)、乳头状肾细胞癌(5.6%、108/1 799);膀胱肿瘤中常见两种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93.7%、1 390/1 483)、乳头状瘤 (4.2%、62/1 483).泌尿系恶性肿瘤占比,肾89.1%(1 603/1 799)、肾盂输尿管99.8% (593/594)、膀胱95.8%(1 421/1 483)、前列腺100%(675/675)、阴茎100% (36/36)、睾丸97.5% (39/40),肾脏、膀胱、睾丸肿瘤中各病理类型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5.6/363.9/44.29,P<0.05).8年来每2年低危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3%、2.9%、3.1%、6.4%,不同年间低危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P <0.05).结论 该院8年来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发病以恶性肿瘤为主.目前临床低危前列腺癌检出正逐渐增加.年龄越大,前列腺穿刺阳性率越高.

    作者:张宇;邵强;郭宇文;杨培谦;张道新;李军;田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erbB-2与雌孕激素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ER和PR在50例正常子宫内膜、5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50例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及检测C-erbB-2与微血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的表达,分析CerbB-2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 C-erbB-2、ER、PR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阳性率分别为62.00%、96.00%、98.0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6.00%/8.00%、84.00%/76.00%、68.00%/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的MVD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1),子宫内膜息肉组织MVD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1).C-erb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C-erbB-2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ER及PR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且C-erbB-2在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的生成.

    作者:商庆花;赵岭岭;刘俊芳;吴春平;李景光;刘艳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的特点,为此类患者的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剖宫产术,经产科、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科及麻醉会诊,充分讨论后,以确保母婴安全为原则,依据产妇是否能够配合指令动作并实施指令,分别在硬膜外麻醉(病例1)和全凭静脉麻醉(病例2)下完成手术.结果 母婴安全.病例1:术后神清,混合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3级,以上神经科查体同术前比较无变化,无神经功能恶化表现,下肢功能因麻醉作用未消失,无评估,病理征未引出.病例2:术后神经科查体配合欠佳.粗侧同术前:语清,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正常,双下肢病理征阳性.结论 对于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行急症剖宫产术的患者,需多学科多科室间的充分交流和通力合作,并注意术中的每一个细节,避免麻醉方法影响后续治疗及后续治疗引起麻醉并发症,以确保母婴的安全.此类患者的麻醉管理措施,宜实行个体化管理,着重注意维持术中血压稳定,避免因情绪激动及全麻管理不当导致的过度通气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作者:梁发;彭宇明;何颖;韩如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输尿管镜活检术在不典型泌尿系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活检技术在不典型泌尿系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确诊为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输尿管镜活检术、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和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对患者再次实施诊断,并将三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输尿管镜活检术的阳性检出率为77.8%,明显高于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的50.0%和44.4%(x2=6.984,x2=7.013,P<0.05).18例患者检查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活检术用于诊断不典型泌尿系结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方钟进;陈早庆;郁兆存;杨昌俊;黄华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三种C2-C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探讨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C2-C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择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在导入软件后重建正常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形成1 mm左右的骨折线,制成骨折模型.然后行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然后建立三种模型.模型A:前路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B:前路齿突螺钉+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短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C:前路齿突螺钉+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比较各模型组的操作时间,微动位移,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和相对稳定性.结果 模型A、B、C的操作时间逐渐延长,微动位移逐渐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运动范围显著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稳定性明显上升.结论 对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齿突螺钉+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治疗后生物力学稳定性高.

    作者:张素杰;何鹏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H-FABP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7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30例无脓毒症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H-FABP、肌钙蛋白I(cTnI)和B型脑钠肽(BNP),并利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APACHE II对患者进行评分.所有脓毒症患者在确诊后第1天、第5天、第9天抽血化验计算APACHE II评分.根据患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60例、死亡组16例(2例于入院72 h内死亡,14例于入院9d后死亡).对比治疗期间生存组与死亡组各生物标记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H-FABP明显高于对照组,BNP、cTnI和APACHEII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治疗第9天与第1天和第5天相比,H-FABP、APACHE I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组第9天与第1天和第5天的H-FABP、APACHE 11评分相比明显上升(P<0.05);同时发现,在第5天死亡组的H-FABP指标上升为明显,而BNP和cTnI在该时期无法有效地区分死亡组和生存组.结论 H-FABP可以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预后,其在疾病早期的敏感度高于BNP和cTnI.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早期功能矫治在安氏Ⅱ类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牙合)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矫治在安氏Ⅱ期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牙合)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安氏Ⅱ期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牙合)患儿作为受试对象.系统性分析使用早期矫正治疗前后患儿X线头赢测量片上,分别先定位蝶鞍点S、鼻根点N、耳点P、眶点0、前鼻棘点ANS、上齿槽座点A、上中切牙点UI、下齿槽座点B、下切牙点LI以及颏下点Me,再作SN、NA、NB、PO(PO连线即为下文的FH平面)、ANS-Me、NP连线以及过UI的上中切牙牙长轴和过LI的下切牙牙长轴,然后测量SNA角、SNB角、ANB角、LI-NB角、UI-NA角、NP-FH角和ANS-Me高度的变化,并分析得到的结果.结果 使用早期矫正治疗后,SNA角变化不明显,SNB角平均增加3.05°,ANB角平均减小2.64°,均有显著性差异.Co-Pg、Go-Pg、OLP等矫治后均与矫治前有显著性差异.颌骨的垂直方向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早起矫治后,患者的N-Me、ANS-Me和Ar-Co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牙列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矫治后上切牙和上磨牙均显著向后移动,而下磨牙和下切牙均显著向后移.矫治前后头颅侧位治疗前后软组织的结果表明,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与矫正前相比无显著差异、颏唇沟深度则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P<0.05).其他软组织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安氏Ⅱ类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牙合)患儿进行早期矫治,可以促进患儿下颌渐进性前伸,促进下颌骨生长,符合颌骨的生理性改建过程;同时患者咬(牙合)关系改变,有助于患儿面型的改变,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作者:赵明莉;刘福来;曹梦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替米沙坦与前列地尔和川芎嗪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前列地尔与川芎嗪联合用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82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降血糖,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川芎嗪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周.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及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值(FBG)、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蛋白定量值(UPE)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UPE均明显降低,治疗第6周,观察组UPE为2.32 g/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 g/24 h;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N,Cr及Ccr分别为(16.7±4.3) mmol/L、(365.8±17.8) mmol/L及(29.0±2.9) ml/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及TG含量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及T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FBG及血压值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FBG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血压值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替米沙坦,前列地尔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蛋白尿,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呼双琴;徐杰;倪高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平板血管造影与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入院检测的4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与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进行影像学检测.将两种检测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测对比,评估不同影像检测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诊断费用及检测结果时效性.结果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低于平板血管造影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低于平板血管造影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检测3 mm以下颅内动脉瘤长径短于平板血管造影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的检测结果时效性优于平板血管造影技术,检测费用低于平板血管造影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从诊断准确性方面,后者优于前者,但时效性与检测费用方面则前者占优,临床上应依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合适影像技术检测.

    作者:覃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 分析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l2月,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骨折不愈合14例,二次手术治疗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效果满意.结果 本组病例骨折不愈合主要由不恰当的内植物选择、术中细节处理不当等医源性因素导致;二次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7 ~15周,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其中4例术后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自主训练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康复科训练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3例肩关节活动度未达完全正常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造成锁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解剖锁定钢板+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是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波;王铁军;吴鹏;王卫粮;艾春芳;高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