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晨
目的 分析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多元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其疾病认知度和心绞痛稳定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和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在不断提高,观察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实施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心绞痛稳定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对稳定患者心绞痛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利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龙蛤胶囊的制备方法 及实验室质量检测指标.方法 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对龙蛤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实验室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蛤胶囊的制备方法简便,实验室质量检测指标准确.结论 龙蛤胶囊的质量易于控制与理化性质明确,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范圣娟;高蕾 刊期: 2019年第08期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即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并在诊断基础之上实施相应介入治疗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并不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因此患者在术中会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的心态,产生不配合的行为.作为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能力,是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的关键,也是决定保证术后患者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ERCP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操作护理,术后观察病情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给护理人员在ERCP专业护理配合方面提供借鉴.
作者:池彩云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早产儿,其中43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3例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每日喂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每日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体重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营养指标、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产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能够保障患儿每日摄入充足营养,促进早产儿体重尽快达到正常体重,延长早产儿睡眠休息时间,使早产儿能够健康成长发育,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左春蓉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对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我院对收治的62例初产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依据随机数表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分娩疼痛和产程用时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没有出现三级疼痛,且一级疼痛和二级疼痛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实验组患者产程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初产妇进行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疼痛,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文静;吴慧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泌尿结石患者实施整体优质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泌尿结石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整体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情感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将整体优质护理用于泌尿结石患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效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孙菊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创呼吸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48例II型呼吸衰竭患者入组研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干预组,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例数较少,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结论:为了改善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应实现无创呼吸治疗与优质护理方法的有机结合,优化患者的血气指标,防控并发症产生.
作者:程潇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中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血糖变化以及妊娠结果.结果:在有效的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SDS与S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变化与妊娠结果等数据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群体中,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在妊娠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并且稳定患者血糖,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彭晓欣;倪钦玉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引阳入阴推拿法配合耳穴埋籽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 ~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16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引阳入阴推拿法配合耳穴埋籽)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8例,对比两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相对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9.06±1.05)分<(13.24±1.09)分]和HAMD评分[(10.19±1.94)分<(15.22±3.26)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引阳入阴推拿法配合耳穴埋籽在失眠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倪燕鹏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出院计划模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膝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在出院时无统计学差异,而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出院计划模式可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魏薇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咳嗽性晕厥综合征对跌倒损伤的影响,分析预防跌倒的护理工作.方法:选取某院患有该病的患者共20人,查阅其病例记载并且对他们进行电话访问,回顾他们的护理过程,以此分析相关的安全预防方案,做好防晕厥的护理准备.结果:通过调查研究,改进医护人员的护理措施,有效避免患者坠床、跌倒和摔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评测,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且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彭云霞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继续保留导管的可行性及护理策略.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且不拔导管的6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溶栓、抗凝治疗及护理,研究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溶栓、抗凝治疗及护理后,60例保留导管的患者中有58例保留导管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肿瘤患者继续保留导管具有可行性,对其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可以使其血管再通,正常使用PICC导管.
作者:丁玉霞;谢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应用小针刀治疗方法在医学临床上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8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有4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也有40位病人.对于常规治疗组的40位病人,施行穴位注射作为治疗手段,对于康复治疗组的40位病人,在穴位注射的基础上应用小针刀治疗方法.对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理组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是95.0%,常规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是80.0%,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治疗有效率要比常规治疗组的病人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在治疗之后,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的病人相关疼痛评分要显著比治疗之前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康复治疗组的病人相关疼痛评分要比常规治疗组的病人好,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应用小针刀治疗方法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病人的疼痛情况,和仅应用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相比更优,值得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传明;金浩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对电针颈三针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分别给予电针颈三针和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别为(1.82±0.99)分和(4.36±1.50)分,后伸肌群相对肌力分别为(1.09±0.35)分和(0.70±0.35)分,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电针颈三针给予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强化患者的后伸肌群相对肌力,并有利于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朱亭燕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麻醉前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以某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纳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实施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麻醉前及麻醉苏醒期的配合依从性,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术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心理干预实施前,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实施以后,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时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配合依从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配合依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与手术持续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0min的疼痛VAS评分与术后1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与焦虑程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也有助于缩短患者苏醒期恢复时间,也可以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5年4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5例(97.83%),高于对照组37例(80.43%),(χ2=15625,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措施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疾病取得疗效乐观.
作者:郎峰君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到我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采取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
作者:张明英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药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整理汇总.结果 某院药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共128例.偏差涉及的内容包括:检测标准和方法问题、操作环境问题、微生物培养及计数问题、人员操作不规范问题、仪器设施设备问题等.其中人员操作不规范和仪器设施设备问题所引起的偏差所占比例分别为35.2% 和25.8%.结论 加强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可有效避免偏差的再次产生,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薛艳梅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急诊生化检验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气生化仪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接诊的82例患者,均抽取动、静脉血,分别采用血气生化仪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钠、钾、氯离子指标水平,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指标水平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液样本的钠、钾、氯离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浓度采用不同仪器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971),钠离子浓度呈正相关(r=0.952),氯离子浓度呈正相关(r=0.918),两种仪器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钠、钾、氯离子中虽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的标准与血气生化仪检测的浓度有所差异,但均为正相关,血气生化仪还具有检测速度快,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申月恒;毕晓洁;赵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发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基本康复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配合全面康复锻炼指导,并且在患者出院前后对其生活能力进行测评,并对其实施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综合测评满意度为94%(47/50),对照组患者生活能力综合测评满意度为82%(41/5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实施康复锻炼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其护理康复有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韩廷娟 刊期: 201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