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静脉窦血栓诊断治疗及其研究现状

刘胜;陈坚

关键词:
摘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1].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侯群,其发病率高,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协助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教育内容为入院时护士应热情接待,简单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消除陌生感,使患者以佳心态接受治疗.住院后做好检查项目介绍,使患者知道检查项目的意义及检查时注意事项,以利患者更好的配合,同时应做好药物知识,疾病知识宣教,生活应有规律,合理膳食,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戒烟酒,坚持按时服降压药,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适当体育锻练.当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时立即就医.

    作者:董慧芬;徐俊芳;梁永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KTP激光在泪道疏通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泪道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轻者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严重者可致眼内炎,传统的治疗方法如穿线、插管、开刀手术等,有确切的疗效,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经典的鼻腔目囊吻合术,医生费时费力,病人痛苦且遗留面部瘢痕,而KTP/YAG激光泪道治疗机为医生和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钟晓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妊娠未足月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护理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妊娠晚期或分娩开始后,突然发生无痛性无原因的阴道出血,并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

    作者:罗明香;毛春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69例脐血流分析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围产期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其病因并积极治疗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菊;樊秦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例疗效初步观察

    我院自1999年10月以来应用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病例及疗效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全雨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主要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司大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大型医院可选之路

    1背景资料大同煤矿集团第一职工医院地处新平旺,濒临矿务局机关.

    作者:张瑞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浆生长激素浓度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围术期不同时间血浆生长激素浓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对40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血浆生长激素浓度进行测定.结果1、正常人血浆生长激素浓度:低年龄组1.408±0.604ng/L,较高年龄组0.944±0.296ng/L.全部手术患者术中体外循环20分钟血浆GH浓度远远高于术前,手术后1小时恢复术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对机体内分泌系统调节有重要影响.

    作者:张志民;陈万欣;刘志伟;张朝满;张锐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1992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共收治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259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何勇;吴明灿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腹壁切口疝33例治疗及预防体会

    切口疝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见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纵行切口区,对于切口疝的再手术治疗,必须强调应用无张力修补技术和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

    作者:王向阳;周传军;黄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肺癌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随着肺癌手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及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心率失常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许正文;苏华;王伟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十堰市2001年常规免疫监测报告

    常规免疫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十堰市常规免疫工作质量,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2001年重点抓了加强免疫规范化管理和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作者:赵国兵;辜伟伟;刘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O157:H7病原体及临床检测技术的应用

    0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易引起流行或暴发流行性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HUS病死率高达90%以上.临床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手段用于0157:H7出血性肠炎的治疗.大多数抗生素可促进或诱导细菌释放志贺毒素,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0157:H7感染性腹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生暴发疫情时则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控制,本市已在食品中检出该致病菌,提示存在着疫情流行、暴发的潜在威胁.开展0157:H7腹泻病原检测,是控制该疾病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快速筛选检测,准确签定报告0157:H7病原体是一项严肃而紧迫的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尽管确定0157:H7病原体需要做生化鉴定反应、血清学试验、毒力因子鉴定等实验后才能确认.但对临床感染性标本存在0157:H7病原体能否快速筛选和分离培养出来,经过初步鉴定报告,为临床诊治或防止病原体扩散赢得时间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出应用快速诊断0157:H7的要求,是对检验技术、条件合格程度的考验.由此,笔者收集整理了有关0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病原快速筛选与培养实验方法,如快速金卡筛选法,科玛嘉鉴别分离培养法等,可供基层实验室根据技术力量、设备、经费等情况选择应用时参考.

    作者:王崇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老年高脂血症临床控制达标困难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在目前临床状态下老年人群高脂血症治疗后达到控制达标情况,分析血脂不能控制及/或不能长期控制的原因.方法对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据<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给予正规降血脂治疗并追踪观察2年以上,判断服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脂控制达标人数.结果住院期间病人血脂达标率高,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是否住过院的患者达标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门诊达标率低于同期住院患者的达标率.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占76.42%.结论本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总控制率稍高于全国血脂控制水平,降脂药以他汀类为主.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达标率逐渐降低,提示老年患者达标率同门诊和社区医生对复诊老人的健康再教育及家人的关爱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高桂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手术治疗附病例报告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在我国并不多见,于1937年首先由金显宅报告.

    作者:陈洪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乳腺癌化疗病人的健康教育

    2001年2月-2002年5月,我科对102例乳腺癌联合化疗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护士的价值是什么

    我国已经加入WTO,高科技的时代需要有高科技的人才.

    作者:李丽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肝功能障碍病人手术中应用体会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肝功能障碍病人手术的优越性.方法40例择期肝硬化行断流术患者,肝功能轻度受损、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6ug@kg-1、异丙酚2-3mg@kg-1,维库溴胺0.1-0.12mg@kg-1依次静脉推注.全麻维持:根据术中情况使用异丙酚4-8mg@kg-1/h;氨氟醚0.5-1.5%吸入,间断注入芬太尼和维库溴胺,术毕常规用阿托品和新斯的明拮抗残留肌松作用.A组诱导前在T9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主入2%利多卡因3-5ml,测定平面后追加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6-10ml,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B组不用硬膜外阻滞.用AIlny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SBP、DBP、MAP、HR、SpO2,记录病人术中反应、术毕清醒程度及全麻用药量.结果A组插管、切皮、拔管时SBP、DBP、HR上升幅度较B组小.术毕清醒早,异丙酚、维库溴胺、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B组.结论全庥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肝功能障碍病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特别是全麻用药量小,苏醒快,术后躁动少.

    作者:余开峰;李颖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模式探讨

    预防性生物制品是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有效武器,除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四苗麻疹、白百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外,近年来,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又陆续推出了预防破伤风、气管炎、水痘、伤寒、甲肝、乙肝、狂??病、流脑、乙脑、腮腺炎、痢疾、流感等疫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仍将有新的疫苗投放市场,这些生物制品的推广使用对预防相关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在我国已被消灭或基本消灭.

    作者:梁洪新;齐运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社科开架阅览室的管理及服务

    我馆是一个拥有自动化集成系统,集藏、借、阅三位一体的开架现代化图书馆.

    作者:董红梅;党红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主管: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

主办:中华医学健康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