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诺环素后处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后早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胡宗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心律失常, 米诺环素
摘要: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后处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后早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实验对照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治疗的8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常规溶栓治疗,实验组行米诺环素后处理溶栓.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心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4周时,心功能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MB同工酶的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峰值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24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冠脉再通和ST段回落≥50%的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米诺环素后处理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提高治疗再通率,有效预防AMI急诊溶栓后早期心律失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科医学临床专业研究生带教体会

    为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顺应我国居民健康需求变化趋势,适应社会对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于2012年开始招收全科医学临床专业研究生.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掌握坚实的全科医学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各专业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能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负责着中央部委、北京市8 000~10 000名人员的保健工作,我们也有幸对全科医学临床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带教,现将一些带教体会和心得总结如下.

    作者:郝瑞瑞;姜春燕;田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肾内科送检的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及药敏鉴定卡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11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69株,占61.6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G+)球菌31株,占27.68%,主要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真菌12株,占10.71%,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87.76%、75.51%、51.02%、44.90%、48.98%和53.06%.其中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埃希菌未检出.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86.67%和100.00%.结论 肾内科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且主要致病菌已产生一定耐药性.加强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锋;秦阳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与内毒素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毒素(E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UC患者组患者(轻度15例,中度22例,重度15例)及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ET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C组患者血清TNF-α、ET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UC患者血清TNF-α、ET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同病情UC患者血清TNF-α、E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血清TNF-α、ET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疾病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秀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法推拿按摩结合牵引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 观察手法推拿结合牵引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骨伤科接受治疗的19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袁法将患者分为手法加牵引加中药治疗组(实验组)、手法加中药治疗组(手法对照组)和牵引加中药治疗组(牵引对照组),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来确定观察指标,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对各种特定症状的改善都能达到90.00%以上总有效率,两对照组改善情况不均匀有高有低;实验组临床疗效达到了96.97%,有效率远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推拿按摩结合牵引及中药治疗使腰椎间盘各种特定的症状均可得到较好改善,其疗效优于手法加中药治疗和牵引加中药治疗.

    作者:卢德林;晏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实时PCR和颗粒凝集法检测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比较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和抗体(MP-Ab)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2 781例,利用实时荧光PCR和颗粒凝集法分别检测MP-DNA和MP-Ab.利用McNemar's和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利用x2检验比较不同季节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 ①MP-Ab阳性率(19.17%)明显高于MP-DNA(5.57%)(x2 =257.0,P<0.001),两法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 =0.115;95% CI,0.076~0.154);②MP-Ab滴度为<1∶40、1∶40、1∶80、1∶160及≥1∶320组中MP-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6.2%、9.2%、10.0%及22.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99.48,P<0.001);③儿童MP冬季的感染率(31.01%)明显高于其它三季(P<0.001).④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率存在差异(x2=378.209,P<0.001),≥6岁年龄段高(59.66%).结论 ①MP-Ab检测MP感染的阳性率高于MP-DNA,MP-DNA的阳性率随抗体滴度的增高而增加;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及年龄段差异.

    作者:周喜友;肖克林;袁康凯;麦光兴;黄丽清;李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液生化检测分析各阶段质控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检测分析阶段质控影响因素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对血液生化检测的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分析后阶段的质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前阶段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标本检测前处理等;分析中阶段影响因素包括血液生化监测仪器和试剂的影响;分析后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标本分离不好、标本溶血、仪器管道发生堵塞等引起生化检测标本出现误差.结论 保证血液生化检测分析各阶段质量,可提高生化实验室检测水平和结果的准确性,大限度的减少误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地、准确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输尿管结石取石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对输尿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取石,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进行输尿管取石,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取石,对这两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电解质、肝肾功能、输尿管粘连、术中的出血量、狭隘与尿漏发生率、二次取石及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方法取石损伤少、切口小且术后恢复较快,临床值得广泛运用与推广.

    作者:呙林杰;熊鹰;钟光俊;汪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诊科对检验危急值预警反馈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科检验危急值预警反馈系统质量控制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 急诊科通过规范标本采集运送,监控危急值标本的反馈时效、报告接收制度等对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质量进行控制,分析控制前后标本的不合格率、危急值与临床诊断吻合率、复查重复率、急诊抢救成功率.结果 质量控制前、后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分别为44.2%和94.2%,报告与临床诊断吻合率分别为45.4%和85.9%,标本复查重复率分别为25.8%和95.4%,急诊抢救成功率分别为76.5%和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对于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行之有效,可以极大地提高急诊科工作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

    作者:严维力;张玲;杨大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痤疮的临床治疗进展

    痤疮俗称青春痘,为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面部痤疮疤痕可以导致心理疾病、情感负担以及亚健康状态.特别是痤疮好发病于青春期,它将影响到个人外貌及其自尊[1].痤疮患病率较高,研究发现一般多见于14~17岁的女孩和16~19岁的男孩[2].同时该疾病在成人中也仍然普遍存在,如在20 ~ 30岁人群中占40%~50%,甚至有报告称40岁以上人群中约10% ~ 20%亦患有痤疮[3].本文在常规治疗痤疮的基础上,就新兴的辅助治疗和近流行的草药疗法进行综述.

    作者:安琪;李斌;鲁玉修;王颖;王秋枫;李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风寒与风热中西医结合标准化诊断及治疗

    儿童肺系疾病不论上呼吸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均可能有多种表现和证候,需辨别病因、病性与病位,这既是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也是患者所关注和经常询问的.就病性中常见的风寒与风热而言,中医已有详细论述,但对部分医生,特别是西医而言,尽管经常使用中成药,却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证治原则.为此,我们初步拟定了轻中症呼吸道感染风寒与风热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并对常用药物、代表方剂、常用中成药作了简要介绍[1-3],目的是抛砖引玉,以利此类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规范和普及与提高,并避免医患间认知不一而产生误解.

    作者:侯安存;刘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5例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进行检测分析,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采用透射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C3、C4明显低于对照组,IgG、IgA、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明显,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病情监测及指导治疗.

    作者:孙家祥;李艳;刘利洪;鄂建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罗红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在老年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老年性呼吸道感染的合理抗生素治疗方案.方法 90例老年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罗红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和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细菌清除率以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罗红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能够迅速改善老年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棽;黄尧文;郭展雯;潘敏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肾移植术后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的单中心经验

    目的 分析和总结肾移植术后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1394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有32例诊断为肺结核,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肺结核发生率为2.29%,发病时间为术后6~62个月,中位时间19月,其中术后12月内发病12例(37.5%),12~24个月发病9例(28.1%),24~ 36个月发病6例(18.8%),36个月以后发病5例(15.6%).本组所有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或唯一表现,其中高热多见;部分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和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5例(15.6%)患者胸片即高度考虑肺结核,其余27例(84.4%)患者随后行胸部CT考虑肺结核可能性大.9例(28.1%)患者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确诊.6例(18.8%)患者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确诊.其余17例(53.1%)患者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或结合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做出临床诊断.所有患者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原则进行抗结核治疗.经过规律抗结核治疗后30例患者6~18个月后痊愈.此外,T-SPOT.TB与现有的一些结核诊断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结核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也缺乏典型影像学和细菌学证据,诊断困难,而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对于肾移植术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PPD)诊断不明确,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中,T-SPOT.TB作为一种新的检测结核感染的酶免疫学方法,可以帮助确诊,利于肺结核的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林俊;郭宏波;唐雅望;孙雯;解泽林;张磊;马麟麟;田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PBL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主观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由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1].PBL教学法目前被全世界约1 000余所医学院采用,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香港大学医学院2000年举办了《医学教育改革·香港的经验》会议,国内众多医学院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将香港PBL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带回内地.进行了创新发展和大力推广.PBL教学法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多所医学院校演化,得到了创新发展和大力推广,必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2].

    作者:苑著;屈翔;王宇;张忠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38例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其中,一次碎石成功为220例,成功率达到92.44%,其中,上段结石成功率为83.82% (57/68),中段为93.75% (45/48),下段成功率为96.72(118/122).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9.6±11.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4±1.9)d,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4.62%,其中包括输尿管撕脱4例,输尿管穿孔7例.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较好,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并且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农礼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对体外受精/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结果的预测

    目的 评估联合注射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对体外受精/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生殖中心常规长方案行IVF/ICSI助孕新鲜周期移植共520个周期,根据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组1:子宫内膜厚度≤8 mm(n=14);组2:子宫内膜厚度9~11mm(n=193);组3:子宫内膜厚度12~14 mm(n =247);组4:子宫内膜厚度≥15mm(n =65);再根据子宫内膜形态类型分为A型(n =287);B型(n =233);并按照内膜类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 共纳入520个IVF/ICSI周期.4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7%,68.9%,69.6%,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5%,53.1%,53.1%,50.8%,具有统计学差异.总体分组A型内膜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高于B型内膜(P<0.05).在1、2和4亚组中,不同子宫内膜形态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无明显差异,但在第3组(内膜12 ~14m m),A型内膜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B型(P<0.001).结论 子宫内膜形态对于IVF/ICSI结局的预测比单纯子宫内膜厚度的预测更有意义,联合两项指标能更好预测IVF妊娠结局.

    作者:孔娜;刘景瑜;陈华;王玢;朱静静;孙海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过表达CHO细胞的建立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建立过表达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的CHO细胞,并研究PEBP过表达对CHO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PEBP克隆于潮霉素B抗性的表达质粒,转染CHO细胞,潮霉素B压力下筛选细胞单克隆,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建立了与内源性表达量相当的,可稳定过表达外源性PEBP的CHO细胞,与对照细胞克隆比较,过表达PEBP的CHO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结论 PEBP过表达没有导致CHO细胞周期的改变.

    作者:边佳明;吴宁;李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子宫及阴道穹窿脱垂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手术治疗及预防盆底器官脱垂(子宫脱垂及阴道穹窿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预防组(30例),治疗组因子宫和(或)阴道穹窿脱垂患者或合并其他妇科情况,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预防组(因子宫肌瘤和其他的病变的宫体情况)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或保留子宫)+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手术.对照组(巨大的肌瘤、黏膜下肌瘤及峡部或宫颈肌瘤具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30例行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术后阴道顶端与坐骨棘关系有明显的改善,阴道顶端位于坐骨棘上方;预防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阴道顶端均位于坐骨棘上方,阴道穹窿无脱垂.结论 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是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又一种手术方式,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微创、价格相对便宜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海红;郭俊柳;陈盈;尹笑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椎退行性病变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结果 手术融合率95.5%,无神经损伤、断钉、退钉发生.结论 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式操作安全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肯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方法.

    作者:申练兵;谭俊铭;何翔;张颉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管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专科门诊实施健康管理对于CKD 3~4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265例在CKD门诊规律随访的CKD 3 ~4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的健康管理,随访12个月,对比健康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包括:疾病知晓率、血压达标率等,评估健康管理的实际效果.应用Logestic回归分析血压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接受CKD专科门诊健康管理后,对高血压知晓率由89.4%增至97.7%,血压控制靶值(收缩压< 13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知晓率由55.8%增至83.0%药物治疗率由88.3%增至92.8%,血压达标的比率由18.9%增至39.2%,P均<0.05.在接受健康管理的患者中,有利于血压达标的因素包括:高中以上教育程度(OR =0.54,P=0.030)、知道血压靶值(OR =0.25,P=0.003)、在家自测血压(OR =0.53,P=0.042)、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OR =0.35,P=0.001).结论 对CKD门诊随访患者开展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作者:朱勍;张东亮;崔文英;刘文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