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王亚芳;周海霞

关键词:盲插法, 鼻肠管, 肠内营养, 鼻胃管
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160例重症患者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鼻胃管组80例常规经鼻留置胃管,鼻肠管组80例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分别于入院第1、14天检测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及清蛋白(ALB)水平;观察2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统计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人住时间及30 d内ICU再入住率.结果 人院第1天,2组PA、TF、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2组PA、TF、ALB较入院第1天降低(P<0.05),鼻肠管组PA、TF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返流、误吸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率均低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鼻胃管组(P<0.05),且鼻肠管组30 d内ICU再入住率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床旁盲插鼻肠管可有效改善重症患者营养指标,降低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细致的护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足踝部手术中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足踝部手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则在常规神经刺激仪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均予以围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血压情况,对比2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平均起效及维持时间.结果 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观察组血压波动不明显,对照组血压呈递减式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踝部手术的患者通过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效率,降低麻醉患者的不良影响,同时配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例IVF-ET术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护理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体外受孕辅助生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所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中医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饮食调护、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对确保疾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佳佳;吴琨;高艳丽;王倩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院后遵从医嘱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肺病科住院的8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肺病科常规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观察2组坚持药物治疗、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坚持家庭氧疗、门诊复诊的依从率,血氧饱和度及急性加重次数.结果 观察组坚持药物治疗、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坚持家庭氧疗、门诊复诊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1、3、6个月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急性加重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COPD住院患者在出院前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稳定患者血氧饱和度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

    作者:张吉华;杨海丽;于蕾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配偶等待产妇自然分娩期间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配偶在等待产妇自然分娩期间的心理体验和需求.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通过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收集8例自然分娩产妇的配偶的资料,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分析产妇自然分娩期间配偶的需求.结果 共总结出5个主题:急需了解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分娩期间用药情况;配偶期望陪伴产程;配偶期待获取自然分娩后产妇康复和哺育知识;配偶等待产妇自然分娩期间希望获得有效的信息的方式.结论 医护人员需关注配偶在等待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感受,对其提供专业的知识指导,提高其对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作者:何国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邻里中心社区介护培训指导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邻里中心的社区介护培训指导的推广及运用.方法 选取居家空巢卧床老人的照护者8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2组照护者均实施日常生活照护,观察组照护者接受社区介护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指导并考核,干预时间为6月.评价2组介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使用的满意度,以及照护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护理操作落实和合格情况.结果 观察组家属及居家空巢卧床老人对介护技能使用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者培训后疾病知识掌握、生活护理操作落实和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照顾者(P<0.05).结论 基于邻里中心开展社区介护培训指导,能促进照护者生活护理操作的有效落实.

    作者:许梅珍;李菲;张苹;葛英军;赵慧兰;朱婷玉;盛庆云;张慧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安全风险认知现状调查及培训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风险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实施护理安全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3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低年资护士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得分低的条目为“发生护理安全后原因分析方法”,其次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低年资护士对防暴技能(100.00%)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96.88%)培训需求高.结论 需结合护士知晓率较低的条目和培训需求,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加强护理继续教育,强化护士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张颖;王艳红;缪义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疼痛管理行为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行为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对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和疾病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5例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治疗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疼痛管理行为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疾病认知度变化.结果 2组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VAS评分及疾病认知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辅助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日常饮食、骨骼锻炼、补钙知识、治疗方法认知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疼痛管理行为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疾病认知度.

    作者:张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运动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动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为病理类型的中风肩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针刺,治疗5次/周,4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2个疗程后肩痛情况.结果 第1个疗程治疗后2组间及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VAS、P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52%高于对照组82.76% (P <0.05).结论 运动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可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并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等活动度.

    作者:李骥耀;于丽雯;吴璇倩;仪丹;马懿嗣;吴小菲;陈琦;龚露萍;林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例危重症患者行骨髓腔内输液的护理

    骨髓腔内输液(IO)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紧急输液方法,是利用长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当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IO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报道1例心力衰竭,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存在导管相关性感染,且外周静脉穿刺成功困难的患者,通过建立I0通道,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并成功挽救了生命.护理要点为严格掌握建立IO通道的时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合理掌握输液速度,做好骨髓炎、局部漏液等并发症预防护理.

    作者:闫俊;张卨;于桂香;杨捷;王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2例疑难AV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盲穿,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内瘘穿刺.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结果 观察组16例疑难AVF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无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一次性穿刺不成功5例,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疑难AVF穿刺,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能尽早发现并发症.

    作者:温穗溱;叶婉荷;孙凌;谢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科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护理

    目的 总结骨科住院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骨科收治149例受压部位皮肤异常受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减压处理、规范体位摆放、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149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痊愈114例,部分愈合27例,未愈合8例.结论 骨科患者发生受压部位皮肤损伤较普遍,需采取个体化护理和健康宣教,以有效减少受压部位皮肤的二次受损,促进愈合.

    作者:代丽;刘晓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标准化沟通模式提高骨科护士医护沟通能力的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升骨科护士医护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施行标准化沟通模式来开展医护之间的交流,比较实施前后18名护理人员的医护沟通能力评分.结果 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后,本组护理人员的医护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骨科护士的医护沟通能力,对骨科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作用.

    作者:梁莉华;占小兵;巫思燕;杨丽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老年肱骨大结节MutchⅠ型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老年肱骨大结节Mutch Ⅰ型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8例肱骨大结节Mutch Ⅰ型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记录患者入院和末次随访的满意度,以及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入院时满意度89.29% (25/28),末次随访时满意度85.71%(24/28).末次随访时CMS评分高于入院时[(42.50 ±1.05) vs (87.62 ±0.40),P<0.05],VA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 医护全方位深度合作能更好地促进Mutch Ⅰ型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宝露;刘刚;孙子科技木;欧敏;熊正容;朱春燕;扶世杰;鞠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品管圈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新护士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新入科培训护士32名,根据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新入科护士的临床带教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基于品管圈的带教模式,带教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2组年轻护士操作技能、观察病情变化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考核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在操作技能、观察病情变化、应急配合、护理程序应用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护士(P<0.01).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带教中,能有效提升妇产科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

    作者:吴文静;朱玲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行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337例无精子症患者行同步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并予以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心理干预、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随访等.结果 160例患者成功取出精子,177例患者未取出精子,成功取出的精子均进行了常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助孕治疗,未取出精子者则根据患者及家属的选择开展进一步治疗.结论 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围手术期护理,对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确保手术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宋娟;周梁;王磊;孙峥;任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干预对ICU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4例ICU重症患者根据营养方式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和相应的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及相应的肠内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营养状况.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7.27±3.04)g/L,血清白蛋白(39.14±3.03) g/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21±2.89) g/L和(33.47±2.9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口腔器械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口腔器械过程中运用PDCA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2月口腔器械由门诊口腔科护士处理,选取1 920件进行清洗质量、灭菌质量的检测,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期间口腔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选取1 920件进行清洗质量、灭菌质量的检测,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器械的清洗质量合格率和包装灭菌质量合格率.结果 实施口腔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观察组口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和包装灭菌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实现了口腔器械从科室自行处理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规范处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口腔器械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口腔器械的清洗质量和包装灭菌质量.

    作者:吴红梅;张兰凤;曹美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比较2组教学满意度和理论操作考核成绩,观察2组护理实习生核心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教学效果.

    作者:周珺;邱莹莹;姜云霞;王爱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同质化护理模式实践

    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1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8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同质化护理.评价护士制定糖尿病个体化饮食执行率和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比2组患者对低血糖预防知识知晓率.结果 实施同质化护理干预后,护士制定糖尿病个体化饮食执行率从80.21%上升至93.68% (P <0.05),护士糖尿病知识考核成绩从(82.80±3.41)分上升至(90.60 ±2.64)分(P<0.05).对照组患者对低血糖预防知识知晓率76.92%,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2.63% (P <0.05).结论 同质化护理模式提升了心内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掌握预防低血糖知识.

    作者:徐芳;吴蓓蓓;尹卫;曹松梅;阎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AIDET沟通模式对骨髓穿刺疼痛控制的协同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问候-自我介绍-过程-解释-感谢”(MDET)沟通模式在骨髓穿刺疼痛控制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门诊行骨髓穿刺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疼痛控制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流程和经验沟通.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脉搏、疼痛值、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穿刺开始时,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氧、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中,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氧、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穿刺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穿刺开始、穿刺中及穿刺后,2组患者骨髓穿刺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AIDET沟通模式能够发挥疼痛控制的协同作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默艺;陈湘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