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张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甲状腺癌, 同位素碘, 放射治疗,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住院的120例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2组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患者尿意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目的 调查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有无尿意对其焦虑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有尿意患者焦虑率高于无尿意患者,尿意表现程度对焦虑水平有影响(P<0.01);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尿意会引起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焦虑,且患者文化程度与焦虑显著相关.

    作者:谢寿姣;卢文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癌痛日志结合电话随访在癌痛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癌痛日志结合电话随访在出院患者癌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出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规范化三阶梯止痛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电话随访基础上使用癌痛日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EORTC QLQ-C30核心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癌痛日志结合电话随访对减轻出院患者癌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苏娅;张柳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输注甘露醇流程的制定与临床应用实践

    目的 制定小儿输注甘露醇流程,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8月(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实施前)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653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实施后)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76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输注药物护理.观察组实施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护理.观察2组患儿静脉炎及输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静脉炎发生率为14.7% (113/769),低于对照组的30.0%(196/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输液外渗发生率为0.4%(3/769),低于对照组的4.1%(27/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定小儿输注甘露醇流程,便于临床护士实际掌握和应用,减少了甘露醇静脉输注的护理风险,减轻了患儿痛苦.

    作者:高贵霞;李化娉;牛晓桂;王玲;苗银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和复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复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提供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给予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出院后12个月内2组患者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复查病毒载量、肝纤维化超声检查、肝癌筛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辅助治疗、合并症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辅助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

    作者:张丽芳;王碧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29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4).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增加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试验(6MWD)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标.结果 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D步行距离增加,ADL指标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晋锋;蒋宏莉;杨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常规护理对比协同护理模式对心内科收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依据Cochrane干预系统评价手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RCT的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9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出院护理相比,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SMD=2.38,95% CI(1.59~3.16),P<0.001],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SMD=1.03,95%CI(0.83 ~ 1.24),P<0.001],改善左室射血分数[SMD =2.41,95% CI(0.90 ~3.91),P=0.002],减少住院天数,促进心律失常的恢复,缓解焦虑和抑郁.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康复.

    作者:刘小琴;贺菊芳;张彩云;张志刚;胡晔;郭瑞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时母乳吸吮的应用实践

    目的 观察母乳吸吮在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足跟采血筛查的足月新生儿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母乳吸吮组,各30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母乳吸吮组给予母乳吸吮进行干预.观察2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6 min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记录哭闹时间及哭闹例数.结果 2组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6 min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采血中SaO2均较采血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对照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采血后6 min,母乳吸吮组SaO2恢复至采血前,而对照组亦低于采血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吸吮组哭闹例数及哭闹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母乳吸吮是一种良好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

    作者:李颖;王秀娟;主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64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斜刺注射法,改良组采用垂直注射法.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作者:严燕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系统性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缓解受损处髋关节的疼痛、保持关节稳定、调整双下肢长度、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功效,是治疗髋部损伤和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1].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部分高龄股骨颈骨折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患者[2].术后患者易出现髋关节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3].出院后多数患者不能继续维持在院内时高质量的功能康复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丽娜;占小兵;袁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观察要点及健康宣教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安全有效,且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单孔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的优势.本文总结了745例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观察要点.护理人员应熟悉患儿围手术护理和对家长宣教的重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相关知识介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术后体位、心电监护、静脉通路建立、伤口敷料、胃肠减压、腹部引流管、导尿管等方面护理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恢复期指导和宣教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琳;刘永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福利机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对福利机构4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起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因素,旨在预防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护士、护理员防跌倒意识,创造适合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居住生活环境,确立跌倒的高危人群,建立评估机制,采取预见性护理防范措施.

    作者:龚翔;杨建农;宋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内科护理学教学

    通过对专科护理学生专业课《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形式和现状分析,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尝试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提出改进措施.本文围绕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以内科护理学教学为例,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分析课堂实践和网络教学的途径和功用,分析说明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差异,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利弊.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本校护理教学的现状,来探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内科护理学授课.

    作者:秦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科单手留置针穿刺法的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单手留置针穿刺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48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行传统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留置针穿刺.观察2组穿刺舒适度、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30%(72/74),高于对照组的81.08%(60/74)(P<0.05).观察组穿刺舒适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留置针穿刺法应用于儿科穿刺技术中可提高穿刺准确性和满意度,改善穿刺舒适度,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颈癌术后患者性生活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概述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常出现一系列涉及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层面的身心改变,其中性生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从患者、手术、心理三个方面概述了宫颈癌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建立支持系统、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护理措施,旨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臻;贺红英;王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比2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住院护理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可以促进血糖控制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张晓;朱琦;彭方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意识障碍患者不同口腔护理频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ICU意识障碍患者不同频次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ICU意识障碍患者1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每12 h进行1次口腔护理,观察组每8h进行一次口腔护理.比较2组第4天、第7天口腔pH值及口腔清洁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第4天和第7天口腔pH值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口腔清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每8h进行1次口腔护理对保证口腔的清洁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芯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对化疗患者采用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胸部X线摄片定位PICC导管尖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经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观察不同定位方式对PICC置入佳位置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尖端达到佳位置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操作更加方便,头端定位精准.

    作者:郝云;吴桂梅;汪瑾;陈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婴儿抚触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抚触具有达到促进婴儿身心发育,提高免疫力及增加舒适度的效果.本文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作用、改善新生儿黄疸两个方面总结了婴儿抚触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了婴儿抚触技术的操作要求和实施方法.

    作者:张映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revention of violence risk and interventi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on emotion

    Accumulation of bad emotion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ons added violence risk.Workplace violence of nursing is an acute injury to nurse,and long-term threats and challenges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rofessional values.It also has an potential problem on parties negotiate the settlement of medical disputes,as well as boosting reform of national health system.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patients' emotion has positive impact on doubts and resentments elimination,anger escalation avoidance,violence prevention.This study proposed emotional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nursing care,which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n nursing workplace violence.The purpose is to culture the ability of patients' self-identification and emotions regulation,take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 on perfecting the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 related policy research.

    作者:LI Danlin;PEI Xiao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统计2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产妇认知度水平、舒适度指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认知度水平、舒适度指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择期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能促进产妇恢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高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