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刘永艳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治疗手段特殊性进行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 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93.3%),其次是护理技术(86.7%)和护理环境(80.0%).结论 充分的心理疏导、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并发症风险和促进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急诊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1日-10月23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急诊实习1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案例带教法.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和临床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有实习护生(100.0%)觉得此教学法可以提高抢救配合能力和应急能力.96.0%的实习护生认为此方法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结论 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在儿科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以及急救能力,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
作者:蒋俐萍;蒋玲;舒玲;张琼;陈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CU意识障碍患者不同频次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ICU意识障碍患者1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每12 h进行1次口腔护理,观察组每8h进行一次口腔护理.比较2组第4天、第7天口腔pH值及口腔清洁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第4天和第7天口腔pH值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口腔清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每8h进行1次口腔护理对保证口腔的清洁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芯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疮愈方对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卧床患者150例,其中未发生压疮而需预防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已发生压疮而需要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C组和D组,各25例.B组给予压疮常规预防措施,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疮愈1号预防压疮.D组给予压疮常规治疗,C组在D组的基础上给予疮愈2号治疗压疮.观察A、B组压疮发生情况.观察C、D组患者疗效.结果 A、B组患者均无压疮发生.C组治疗效果优于D组(P<0.05).结论 疮愈方用于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效果较好,操作简便,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李孙美;李文纲;陆伟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复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提供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给予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出院后12个月内2组患者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复查病毒载量、肝纤维化超声检查、肝癌筛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辅助治疗、合并症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辅助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
作者:张丽芳;王碧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制定小儿输注甘露醇流程,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8月(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实施前)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653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实施后)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76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输注药物护理.观察组实施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护理.观察2组患儿静脉炎及输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静脉炎发生率为14.7% (113/769),低于对照组的30.0%(196/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输液外渗发生率为0.4%(3/769),低于对照组的4.1%(27/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定小儿输注甘露醇流程,便于临床护士实际掌握和应用,减少了甘露醇静脉输注的护理风险,减轻了患儿痛苦.
作者:高贵霞;李化娉;牛晓桂;王玲;苗银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行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的护理措施.方法 15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V)患者行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并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术后电话随访.结果 152例患者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其中62例进入ICSI周期治疗.通过显微取精行ICSI或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D)的总共妊娠85例.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完善术前准备能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确保积极配合手术.术中配合及术后细心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对提高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ICSI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魏莲花;王敏;高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母乳吸吮在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足跟采血筛查的足月新生儿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母乳吸吮组,各30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母乳吸吮组给予母乳吸吮进行干预.观察2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6 min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记录哭闹时间及哭闹例数.结果 2组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6 min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采血中SaO2均较采血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对照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采血后6 min,母乳吸吮组SaO2恢复至采血前,而对照组亦低于采血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吸吮组哭闹例数及哭闹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母乳吸吮是一种良好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
作者:李颖;王秀娟;主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安全有效,且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单孔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的优势.本文总结了745例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观察要点.护理人员应熟悉患儿围手术护理和对家长宣教的重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相关知识介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术后体位、心电监护、静脉通路建立、伤口敷料、胃肠减压、腹部引流管、导尿管等方面护理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恢复期指导和宣教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琳;刘永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运用延续护理对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98例.2组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化疗间歇期继续给予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延续护理能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提高患者在化疗间歇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洪涵涵;吴燕燕;陈丽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入住RICU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经历访谈,为促进老年RICU呼吸衰竭患者的整体护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以深度访谈方式对8例重症监护室患有呼吸衰竭的老年重症患者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RICU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主要有身处陌生环境、忍受躯体痛苦、睡眠障碍、交流障碍、期待家人探视、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消极心态等主观感受.结论 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医护人员的鼓励以及家人的关怀和期望是患者康复的动力,对促进疾病的好转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顾晓翠;李瑞雪;于洁;陈松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 (2/32),低于对照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促进患者康复,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玉兰;贺丽君;邱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同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改善体位护理质量.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对抗痉挛体位摆放的认知度,观察2组干预后体位摆放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家属抗痉挛体位摆放认知度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家属认知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家属对抗痉挛体位摆放的认知度,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放,对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显超;肖文武;刘淼;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区的2所高中的320名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高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总发生率29.0%,抑郁情绪总发生率为21.3%.高中生锻炼次数和时间不同者在焦虑、抑郁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时间为31 ~90 min的高中生焦虑、抑郁情绪较轻.结论 体育锻炼能调节与改善高中生情绪.
作者:陈晓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缓解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所致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年龄2~6月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音乐疗法.比较2组患儿穿刺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和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过程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以缓解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所导致的疼痛与紧张.
作者:邵晨;胡祎静;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冠心病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LMWHs)致皮下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分析53例次皮下注射LMWHs皮下出血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根据是否抽回血方法分为抽回血组(n=123)和不抽回血组(n=120),分别对2组进行皮下注射并登记结果.结果 开展QCC活动后,患者皮下注射出血率由41.73%下降至改善后抽回血组17.07%及改善后不抽回血组的1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QCC活动能有效降低皮下注射LMWHs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蒋小燕;梁桂秀;陈翠瑜;陈影霞;林玉环;钟月梅;温金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缓解受损处髋关节的疼痛、保持关节稳定、调整双下肢长度、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功效,是治疗髋部损伤和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1].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部分高龄股骨颈骨折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患者[2].术后患者易出现髋关节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3].出院后多数患者不能继续维持在院内时高质量的功能康复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丽娜;占小兵;袁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福利机构4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起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因素,旨在预防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护士、护理员防跌倒意识,创造适合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居住生活环境,确立跌倒的高危人群,建立评估机制,采取预见性护理防范措施.
作者:龚翔;杨建农;宋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29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4).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增加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试验(6MWD)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标.结果 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D步行距离增加,ADL指标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晋锋;蒋宏莉;杨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干预组采取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观察2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 (P<0.05);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膝关节ROM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进行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秦玲;吴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