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莲花;王敏;高明
对福利机构4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起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因素,旨在预防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护士、护理员防跌倒意识,创造适合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居住生活环境,确立跌倒的高危人群,建立评估机制,采取预见性护理防范措施.
作者:龚翔;杨建农;宋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缓解受损处髋关节的疼痛、保持关节稳定、调整双下肢长度、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功效,是治疗髋部损伤和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1].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部分高龄股骨颈骨折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患者[2].术后患者易出现髋关节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3].出院后多数患者不能继续维持在院内时高质量的功能康复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丽娜;占小兵;袁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制定小儿输注甘露醇流程,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8月(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实施前)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653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实施后)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76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输注药物护理.观察组实施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流程护理.观察2组患儿静脉炎及输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静脉炎发生率为14.7% (113/769),低于对照组的30.0%(196/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输液外渗发生率为0.4%(3/769),低于对照组的4.1%(27/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定小儿输注甘露醇流程,便于临床护士实际掌握和应用,减少了甘露醇静脉输注的护理风险,减轻了患儿痛苦.
作者:高贵霞;李化娉;牛晓桂;王玲;苗银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六顶思考帽”在制定科室不同能级护士专科培训计划中的成效.方法 产科一病区护士共36名,按N3、N2、N1、N0分成4个小组,让每位护士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对2016年的专科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提出建议.推选出相应能级的培训组长和核心组员,并按照制定出的2016年专科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结果 本次计划内容实施后N2、N1、N0护士专科知识的知晓率由2015年的70%同比提升至85%,N3护士对核心制度内容知晓率由70%同比提升至90%.结论 在护士专科培训计划中运用“六顶思考帽”思考模式,能提高护士对培训核心制度等知识的掌握能力.
作者:詹远;缪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有无尿意对其焦虑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有尿意患者焦虑率高于无尿意患者,尿意表现程度对焦虑水平有影响(P<0.01);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尿意会引起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焦虑,且患者文化程度与焦虑显著相关.
作者:谢寿姣;卢文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缓解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所致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年龄2~6月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音乐疗法.比较2组患儿穿刺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和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过程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以缓解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所导致的疼痛与紧张.
作者:邵晨;胡祎静;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203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发生医院感染主要原因.于2016年6月起执行前馈控制干预措施,选取实施前馈控制后572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前馈控制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施前馈控制措施后,医院感染现患率较实施前降低(15.56% vs.30.94%,P<0.05).结论 针对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前馈控制,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曹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复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提供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给予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出院后12个月内2组患者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复查病毒载量、肝纤维化超声检查、肝癌筛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辅助治疗、合并症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辅助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
作者:张丽芳;王碧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干预组采取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观察2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 (P<0.05);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膝关节ROM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进行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秦玲;吴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同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改善体位护理质量.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对抗痉挛体位摆放的认知度,观察2组干预后体位摆放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家属抗痉挛体位摆放认知度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家属认知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家属对抗痉挛体位摆放的认知度,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放,对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显超;肖文武;刘淼;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入住RICU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经历访谈,为促进老年RICU呼吸衰竭患者的整体护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以深度访谈方式对8例重症监护室患有呼吸衰竭的老年重症患者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RICU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主要有身处陌生环境、忍受躯体痛苦、睡眠障碍、交流障碍、期待家人探视、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消极心态等主观感受.结论 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医护人员的鼓励以及家人的关怀和期望是患者康复的动力,对促进疾病的好转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顾晓翠;李瑞雪;于洁;陈松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常规护理对比协同护理模式对心内科收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依据Cochrane干预系统评价手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RCT的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9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出院护理相比,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SMD=2.38,95% CI(1.59~3.16),P<0.001],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SMD=1.03,95%CI(0.83 ~ 1.24),P<0.001],改善左室射血分数[SMD =2.41,95% CI(0.90 ~3.91),P=0.002],减少住院天数,促进心律失常的恢复,缓解焦虑和抑郁.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康复.
作者:刘小琴;贺菊芳;张彩云;张志刚;胡晔;郭瑞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比2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住院护理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可以促进血糖控制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张晓;朱琦;彭方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29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4).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增加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试验(6MWD)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标.结果 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D步行距离增加,ADL指标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晋锋;蒋宏莉;杨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红细胞采集,分析去除红细胞后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采集术后22例患者皮肤、黏膜颜色变浅,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不良反应方面,22例患者在治疗性红细胞采集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2例出现口唇、双手掌麻木,1例情绪紧张导致管路血流不畅,对症处理后均改善.无低血容量等心血管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 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方法安全、快速、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潘惠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急诊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1日-10月23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急诊实习1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案例带教法.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和临床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有实习护生(100.0%)觉得此教学法可以提高抢救配合能力和应急能力.96.0%的实习护生认为此方法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结论 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在儿科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以及急救能力,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
作者:蒋俐萍;蒋玲;舒玲;张琼;陈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通过对专科护理学生专业课《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形式和现状分析,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尝试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提出改进措施.本文围绕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以内科护理学教学为例,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分析课堂实践和网络教学的途径和功用,分析说明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差异,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利弊.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本校护理教学的现状,来探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内科护理学授课.
作者:秦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骨科老年患者对静脉输液的要求较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量,且有效预防了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功能锻炼的正常进行.本文总结了骨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液选择、留置时间和相关护理措施,旨在规范静脉治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筱娴;王焕军;刘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常出现一系列涉及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层面的身心改变,其中性生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从患者、手术、心理三个方面概述了宫颈癌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建立支持系统、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护理措施,旨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臻;贺红英;王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抚触具有达到促进婴儿身心发育,提高免疫力及增加舒适度的效果.本文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作用、改善新生儿黄疸两个方面总结了婴儿抚触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了婴儿抚触技术的操作要求和实施方法.
作者:张映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