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潘惠安

关键词:治疗性红细胞单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 血液疾病, 低容量血症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红细胞采集,分析去除红细胞后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采集术后22例患者皮肤、黏膜颜色变浅,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不良反应方面,22例患者在治疗性红细胞采集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2例出现口唇、双手掌麻木,1例情绪紧张导致管路血流不畅,对症处理后均改善.无低血容量等心血管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 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方法安全、快速、有效,不良反应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系统性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缓解受损处髋关节的疼痛、保持关节稳定、调整双下肢长度、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功效,是治疗髋部损伤和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1].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部分高龄股骨颈骨折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患者[2].术后患者易出现髋关节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3].出院后多数患者不能继续维持在院内时高质量的功能康复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丽娜;占小兵;袁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干预组采取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观察2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 (P<0.05);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膝关节ROM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进行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秦玲;吴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儿科单手留置针穿刺法的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单手留置针穿刺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48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行传统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留置针穿刺.观察2组穿刺舒适度、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30%(72/74),高于对照组的81.08%(60/74)(P<0.05).观察组穿刺舒适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留置针穿刺法应用于儿科穿刺技术中可提高穿刺准确性和满意度,改善穿刺舒适度,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中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中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区的2所高中的320名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高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总发生率29.0%,抑郁情绪总发生率为21.3%.高中生锻炼次数和时间不同者在焦虑、抑郁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时间为31 ~90 min的高中生焦虑、抑郁情绪较轻.结论 体育锻炼能调节与改善高中生情绪.

    作者:陈晓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型在科室能级培训计划制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六顶思考帽”在制定科室不同能级护士专科培训计划中的成效.方法 产科一病区护士共36名,按N3、N2、N1、N0分成4个小组,让每位护士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对2016年的专科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提出建议.推选出相应能级的培训组长和核心组员,并按照制定出的2016年专科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结果 本次计划内容实施后N2、N1、N0护士专科知识的知晓率由2015年的70%同比提升至85%,N3护士对核心制度内容知晓率由70%同比提升至90%.结论 在护士专科培训计划中运用“六顶思考帽”思考模式,能提高护士对培训核心制度等知识的掌握能力.

    作者:詹远;缪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骨科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研究进展

    骨科老年患者对静脉输液的要求较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量,且有效预防了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功能锻炼的正常进行.本文总结了骨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液选择、留置时间和相关护理措施,旨在规范静脉治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筱娴;王焕军;刘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比2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住院护理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可以促进血糖控制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张晓;朱琦;彭方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对化疗患者采用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胸部X线摄片定位PICC导管尖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经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观察不同定位方式对PICC置入佳位置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尖端达到佳位置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操作更加方便,头端定位精准.

    作者:郝云;吴桂梅;汪瑾;陈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意识障碍患者不同口腔护理频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ICU意识障碍患者不同频次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ICU意识障碍患者1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每12 h进行1次口腔护理,观察组每8h进行一次口腔护理.比较2组第4天、第7天口腔pH值及口腔清洁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第4天和第7天口腔pH值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口腔清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每8h进行1次口腔护理对保证口腔的清洁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芯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和复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复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提供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给予延续护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出院后12个月内2组患者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复查病毒载量、肝纤维化超声检查、肝癌筛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辅助治疗、合并症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辅助治疗和复查的依从性.

    作者:张丽芳;王碧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红细胞采集,分析去除红细胞后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采集术后22例患者皮肤、黏膜颜色变浅,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不良反应方面,22例患者在治疗性红细胞采集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2例出现口唇、双手掌麻木,1例情绪紧张导致管路血流不畅,对症处理后均改善.无低血容量等心血管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 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方法安全、快速、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潘惠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观察要点及健康宣教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安全有效,且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单孔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的优势.本文总结了745例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观察要点.护理人员应熟悉患儿围手术护理和对家长宣教的重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相关知识介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术后体位、心电监护、静脉通路建立、伤口敷料、胃肠减压、腹部引流管、导尿管等方面护理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恢复期指导和宣教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琳;刘永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急诊实习护生教学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急诊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1日-10月23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急诊实习1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案例带教法.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和临床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有实习护生(100.0%)觉得此教学法可以提高抢救配合能力和应急能力.96.0%的实习护生认为此方法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结论 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在儿科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以及急救能力,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

    作者:蒋俐萍;蒋玲;舒玲;张琼;陈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疮愈方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疮愈方对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卧床患者150例,其中未发生压疮而需预防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已发生压疮而需要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C组和D组,各25例.B组给予压疮常规预防措施,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疮愈1号预防压疮.D组给予压疮常规治疗,C组在D组的基础上给予疮愈2号治疗压疮.观察A、B组压疮发生情况.观察C、D组患者疗效.结果 A、B组患者均无压疮发生.C组治疗效果优于D组(P<0.05).结论 疮愈方用于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效果较好,操作简便,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李孙美;李文纲;陆伟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29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4).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增加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试验(6MWD)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标.结果 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D步行距离增加,ADL指标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晋锋;蒋宏莉;杨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颈后路椎板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颈后路椎板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行颈后路椎板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2.65±20.73) min,术中出血量(415.80 ±35.74)mL.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后路椎板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时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万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治疗手段特殊性进行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 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93.3%),其次是护理技术(86.7%)和护理环境(80.0%).结论 充分的心理疏导、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并发症风险和促进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64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斜刺注射法,改良组采用垂直注射法.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作者:严燕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尊在护理学生人格特质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 考察自尊在护理学生人格特质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抽样的753名护理学生施测.结果 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前提下,神经质、谨慎性、宜人性、外向性能够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3、0.16、0.14、0.14,P <0.001);神经质、谨慎性、宜人性、外向性能够显著预测自尊(β=-0.44、0.29、0.09、0.17,P<0.001);神经质、谨慎性、宜人性、外向性(β=-0.21、0.08、0.11、0.09,P<0.01)和自尊(β=0.28,P<0.001)能够共同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自尊在人格特质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护理学生人格特质既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

    作者:曾琪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 (2/32),低于对照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促进患者康复,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玉兰;贺丽君;邱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