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萱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治疗手段特殊性进行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 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93.3%),其次是护理技术(86.7%)和护理环境(80.0%).结论 充分的心理疏导、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并发症风险和促进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单手留置针穿刺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48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行传统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留置针穿刺.观察2组穿刺舒适度、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30%(72/74),高于对照组的81.08%(60/74)(P<0.05).观察组穿刺舒适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留置针穿刺法应用于儿科穿刺技术中可提高穿刺准确性和满意度,改善穿刺舒适度,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29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4).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增加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试验(6MWD)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标.结果 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D步行距离增加,ADL指标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晋锋;蒋宏莉;杨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TM)规范非内分泌科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行为的效果.方法 按照行为转变理论的分阶段步骤,先对研究基线的40名联络护士进行评估,判断其所处阶段,再应用每个阶段匹配的策略进行胰岛素理论和技能培训.结果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后6个月、12个月(终点),非内分泌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理论知识及注射技能成绩显著提高(P<0.01);经过TTM方法对胰岛素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后,研究终点达到维持阶段的人数比基数时明显增多(P<0.01).结论 应用TTM有利于规范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治疗,且有助于联络护士的培训达到理念和行为的同步改变.
作者:陆群;姚孝娟;樊春华;谈静;陈明珠;曹蓉;万霞;孙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急诊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1日-10月23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急诊实习1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案例带教法.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和临床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有实习护生(100.0%)觉得此教学法可以提高抢救配合能力和应急能力.96.0%的实习护生认为此方法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结论 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在儿科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以及急救能力,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
作者:蒋俐萍;蒋玲;舒玲;张琼;陈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行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的护理措施.方法 15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V)患者行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并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术后电话随访.结果 152例患者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其中62例进入ICSI周期治疗.通过显微取精行ICSI或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D)的总共妊娠85例.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完善术前准备能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确保积极配合手术.术中配合及术后细心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对提高同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ICSI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魏莲花;王敏;高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Accumulation of bad emotion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ons added violence risk.Workplace violence of nursing is an acute injury to nurse,and long-term threats and challenges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rofessional values.It also has an potential problem on parties negotiate the settlement of medical disputes,as well as boosting reform of national health system.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patients' emotion has positive impact on doubts and resentments elimination,anger escalation avoidance,violence prevention.This study proposed emotional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nursing care,which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n nursing workplace violence.The purpose is to culture the ability of patients' self-identification and emotions regulation,take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 on perfecting the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 related policy research.
作者:LI Danlin;PEI Xiao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为解决术后保留引流管患者的引流袋悬挂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引流袋挂钩的设计和应用.本设计主要包括上挂板和下挂板,上挂板下端和两侧设有卡槽,下挂板上端设有与卡槽匹配的滑块,下挂板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上挂板的卡槽中,使得上挂板和下挂板能够任意调节连接的位置和角度,滑块在卡槽中滑动时不会脱出.其设计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摘取方便,能很好地解决术后保留引流管的引流袋的悬挂问题,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吕霞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颈后路椎板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行颈后路椎板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2.65±20.73) min,术中出血量(415.80 ±35.74)mL.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后路椎板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时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万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干预组采取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观察2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 (P<0.05);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膝关节ROM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进行早期“跨痛阈”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秦玲;吴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64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斜刺注射法,改良组采用垂直注射法.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作者:严燕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自尊在护理学生人格特质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抽样的753名护理学生施测.结果 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前提下,神经质、谨慎性、宜人性、外向性能够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3、0.16、0.14、0.14,P <0.001);神经质、谨慎性、宜人性、外向性能够显著预测自尊(β=-0.44、0.29、0.09、0.17,P<0.001);神经质、谨慎性、宜人性、外向性(β=-0.21、0.08、0.11、0.09,P<0.01)和自尊(β=0.28,P<0.001)能够共同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自尊在人格特质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护理学生人格特质既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
作者:曾琪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运用延续护理对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98例.2组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化疗间歇期继续给予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延续护理能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提高患者在化疗间歇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洪涵涵;吴燕燕;陈丽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通过对专科护理学生专业课《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形式和现状分析,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尝试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提出改进措施.本文围绕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以内科护理学教学为例,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分析课堂实践和网络教学的途径和功用,分析说明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差异,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利弊.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本校护理教学的现状,来探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内科护理学授课.
作者:秦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化疗患者采用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胸部X线摄片定位PICC导管尖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经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观察不同定位方式对PICC置入佳位置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尖端达到佳位置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操作更加方便,头端定位精准.
作者:郝云;吴桂梅;汪瑾;陈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比2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住院护理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可以促进血糖控制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张晓;朱琦;彭方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 (2/32),低于对照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促进患者康复,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玉兰;贺丽君;邱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骨科老年患者对静脉输液的要求较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量,且有效预防了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功能锻炼的正常进行.本文总结了骨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液选择、留置时间和相关护理措施,旨在规范静脉治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筱娴;王焕军;刘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统计2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产妇认知度水平、舒适度指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认知度水平、舒适度指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择期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能促进产妇恢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高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区的2所高中的320名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高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总发生率29.0%,抑郁情绪总发生率为21.3%.高中生锻炼次数和时间不同者在焦虑、抑郁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时间为31 ~90 min的高中生焦虑、抑郁情绪较轻.结论 体育锻炼能调节与改善高中生情绪.
作者:陈晓萱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