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邹礼明;潘承欣;杨接辉;李政;徐业新;涂秋平

关键词:肺肿瘤, 术前用药, 灌注, 支气管动脉内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brouchial artery intusion BAI)化疗治疗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探讨术前BAI化疗+手术切除治疗IIIA期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行支气管动脉造影,选择肿瘤的供应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后,注入化疗药物,术后3周摄胸片复查肺部阴影变化情况,必要时作CT复查.1~3个疗程后手术治疗,同期未行术前BAI化疗而直接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根治率及长期生存时间.结果术前BAI化疗的总有效率(CR+PR)为66.8%,根治性切除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治率为61.1% P<0.001).术前BAI化疗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48.6%;39.4%,而对照组分别为65.5%;26.1%;16.7%.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BAI化疗是治疗IIIA期NSCLC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能明显提高IIIA期NSCLC的手术根治率,并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

    1998年Longo等[1]报道通过直肠下段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行切除治疗重度痔的新方法,即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the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取得满意疗效并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2~5].在我国,一些医院也相继开展[6~8].我院自2002-03~2002-12开始应用这一技术治疗Ⅲ期、Ⅳ期内痔31例,并与同期采用的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Ⅲ期、Ⅳ期内痔32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学峰;莫经刚;庄旭升;胡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目的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0例PHC患者,依据病史、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标志的检测了解HBV感染史和感染模式,以及肝功能异常情况;分析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手术所见,以探讨HBV相关性PHC的病理特征.结果 200例PHC患者中有181例乙肝五项标志阳性,其总HBV感染率为90.5%.以HBsAg、抗-HBe和抗HBc的阳性率(50.83%)为高,而HBsAg、HBeAg和抗-HBc的阳性率仅为4.97%.在PHC发生前,无HBV感染史和无症状HBV携带者分别占61.33%和6.63%.8.29%的患者曾患肝炎治愈后无复发,有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病史及临床表现者仅分别占22.10%和1.66%.约半数肝功能正常,异常者大都为轻度低蛋白血症,SB和ALT、AST轻~中度升高.肝组织病理特征如下:肝细胞癌(HCC)占91.95%,结节型、巨块型和小肝癌分别占55.25%、30.94%和13.81%.多分布于肝右叶.静脉癌栓发生率为12.71%.86.32%患者伴有肝硬化,多为活动期.结论⑴HBV与PHC关系密切,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为主.⑵HBV感染后肝脏病变隐匿进展.⑶多伴有活动性肝硬化.⑷PHC有诸多病理特征.

    作者:赵先颖;江晓平;陈立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病毒性肝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一致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双重确诊的2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及5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 肝活检组织进行分级、分期及分度,并与同期血浆PTA水平对比分析.结果 PTA与肝组织病变Ishak计分呈明显负相关(P<0.001,r=-0.323).PTA下降程度与肝组织学分度符合率在重型肝炎组及轻、重度慢性乙肝组达70%以上,中度慢性乙肝组仅39.3%.重型肝炎死亡组PTA显著性低于存活组(P<0.01),PTA低于10%者无一例存活;治疗2周后,存活组PTA稳步回升,死亡组持续下降.结论血浆PTA下降程度对重型肝炎及轻、重度慢性乙肝诊断符合率较高,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价值.应加强PTA检测的标准化.

    作者:任星峰;葛娅;赵甫涛;李敬安;杨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胆管盆式整形内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肝胆管结石在外科治疗中比较棘手,我院1990-05~2001-07共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 043例,其中84例(占8.1%)行肝胆管盆式整形内引流术治疗,经过4月~11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成武;朱华文;曲明;姜田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胫腓骨复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是临床骨科医师常感棘手的难题.我科自2000-01以来,治疗此类骨折20例,作者设计首先解剖复位固定腓骨,然后恢复胫骨骨折段的轴线序列,再用钢丝绑扎固定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珊;文云;胡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cl-2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Bcl-2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移植组、Bcl-2组.分别于术后第1、3、5、7d各取4只移植心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心肌细胞于术后第1d即已出现凋亡,第3d明显增加,第7d达高峰.Bcl-2组术后第1d心肌细胞即表达Bcl-2,第3d表达明显增加, 第5d达高峰,第7d仍维持高峰状态.Bcl-2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小于对应的移植组(P<0.01).结论 Bcl-2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高思海;李平;潘铁成;杨辰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TNFα抗体处理组和乌司他丁+TNFα抗体处理组,观察了肝脏缺血60min及再灌注1、3、6及12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 (MDA)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瘀血明显,血浆ALT和MDA含量均显著增高;肝脏缺血再灌注用乌司他丁+TNFα抗体处理后,血浆ALT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瘀血减轻.结论乌司他丁联合TNFα抗体可以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炎症反应,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岳树强;窦科峰;李开宗;杨雁灵;徐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60例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的检测

    脑梗死与脑出血是社区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老年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是众所周知的[1],血小板的功能决定于聚集能力,目前对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的体积与数量研究较多,而对其大聚集率的研究很少.为了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的变化,作者对60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脑出血患者的PAGm进行了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的PAGm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庆元;李燕;高瑞;陈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插管治疗泪囊鼻腔吻合口阻塞8例报告

    泪囊鼻腔吻合术又称泪囊鼻腔造口术,自1904年Toti首创后经许多学者逐步改进、完善,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达92%[1].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泪囊鼻腔吻合口阻塞,患者溢泪的症状得不到改善.笔者在鼻科医生的协同下,采用鼻内镜下插管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吻合口阻塞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三友;陈新天;秦照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HIF-2α、VEGF与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肾细胞癌中HIF-2α、VEGF的表达.结果 48例肾细胞癌HIF-2α阳性率为70.8%,强表达12例,中度表达10例,弱表达12例,无表达1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级、Ⅱ级、Ⅲ~Ⅳ级VEGF阳性细胞数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癌转移者与无癌转移者HIF-2α、VEG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2α表达与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682,P<0.01).VEGF 与HIF-2α表达呈正相关(r=0.722,P<0.01).结论 HIF-2α与VEGF有相关性,HIF-2α、VEGF与血管生成、癌转移有关,HIF-2α与VEGF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孔鹏;黄文立;刘银凤;曾进;叶章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近期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附14例报告)

    自1996-10~2001-10,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共183例,获随访142例,术后近期出现排尿困难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忠;刘小国;黄韵霖;王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39例临床分析

    甲亢伴有明显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者称为甲亢进性心脏病.其特点为甲亢完全控制后心脏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以病史较长和未能良好控制的老年甲亢多见.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老年甲亢心),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1994-05~2002-11收治的老年甲亢性心脏病39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诗家;谭治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症破伤风合并下颌骨脱位一例误诊分析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入院前5d右手食指被树枝刺伤,当时未引起重视,伤后第5d出现头痛、头晕、全身不适、面部肌肉紧缩感,在当地按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吞咽、发音困难,约每隔15min到30min抽搐1次,每次持续约3~5min,肢体僵硬,苦笑面容,头向后仰,口眼歪斜,口吐白沫,呈角弓反张状态,来我院就诊,诊断:重症破伤风,给予伤口局部双氧水冲洗湿敷,破伤风摘毒素静脉滴注,鞘内注射、镇静、解痉,抗厌氧菌,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治疗,病情不能控制,抽搐更加频繁,致呼吸停止2次,经复苏气管切开治疗,病情逐渐平稳,气管切开套管手术后12d拨除,伤口在拨除3d后痊愈,但患者口不能闭合,嘴角动作及其发音不正常,口角流涎,当时考虑破伤风面部肌肉未完全恢复,给予针灸,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半月无效,请口腔科会诊并拍片证实为双则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失败后改用手术复位,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张进平;康宏达;张彦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F-κB激活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F-κB激活及其意义.方法将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将LPS加入Kupffer细胞培养基共同培养,C组将PDTC和LPS加Kupffer细胞培养基共同培养.用EMSA法检测NF-κB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蛋白含量,用RT-PCR法检测TNF-αmRNA、IL-6mRNA表达.结果培养液中加入LPS 后Kupffer细胞NF-κB活性增加,I-κB水平下降,TNF-αmRNA、IL-6mRNA表达增加;含有LPS的培养液中加入PDTC后Kupffer细胞NF-κB活性减少,I-κB水平上升,TNF-αmRNA、IL-6mRNA表达减少.结论 LPS可诱导NF-κB激活,并促进KCs源性细胞损害递质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损伤.

    作者:王磊;于丽萍;窦科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加氢化泼尼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瘤.多发于口腔颌面部,以小儿发病多,如不治疗可因损伤出现出血、溃疡而影响局部功能;瘤体在长大或深时,会造成面颌部的畸形,并给治疗带来困难.我院于1998-09~2003-03应用平阳霉素加氢化泼尼松对96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波;李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的影响

    目的为了解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的影响,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取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浆IL-4(白介素-4)、IL-12(白介素-12)、IgE的水平,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IL-4、IgE和PEF(峰值呼气流速)变异率均下降(P<0.05 );IL-12的浓度升高(P<0.05).哮喘组治疗前血浆IL-4、IgE和PEF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IL-12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经布地奈得(BUD)治疗后,IL-4和IgE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1,P<0.05);IL-12低于对照组(P<0.05);PFE变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经相关分析:IL-4同IgE和 PEF变异率呈正相关(r=0.64,r=0.52;P<0.05,P<0.05);IL-12同IgE和PEF变异率呈负相关(r=-0.61,r=-0.49;P<0.05,P<0.05 );IL-4 同IL-12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是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调节TH亚群功能失衡.

    作者:张晓宇;钟立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沙门菌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目的分析沙门菌骨髓炎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为早期发现并预防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及治疗建议.方法总结我科收治的1例沙门菌骨髓炎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和治疗经验、对比影像学中的表现与术中所见及病理改变,结合文献对其诊治进行总结.结果该病多发生于创伤后有伤口外露时,血源性沙门菌骨髓炎多发生在合并有地中海贫血的病人,影像学上显示为多部位、多发性骨髓炎,及时手术、病灶清除冲洗引流、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是治疗的关键.结论血源性沙门菌骨髓炎临床上极为罕见,多发生于因地中海贫血致多发骨梗塞基础上,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朱守荣;梁雨田;董纪元;缪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腓骨带肌蒂转移治疗胫骨缺损10cm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28岁.因右胫骨中下段骨髓炎处理不当,窦口反复流脓,患肢不能负重2年余入院.

    作者:陈永华;朱兰高;罗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青蛙皮及乳猪皮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新鲜青蛙皮在治疗深Ⅱ度、Ⅲ度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9例患者随机分为青蛙皮组和乳猪皮组,深Ⅱ度覆盖蛙皮35例,乳猪皮31例.Ⅲ度创面换药及切痂植皮时覆盖蛙皮49例,乳猪皮44例.两组病人平均年龄、深Ⅱ度、Ⅲ度面积无显著差别.结果与乳猪皮比较,青蛙皮可减少深度创面愈合天数及抗生素使用天数,减少深度创面感染发生率,较少排异反应,增加细菌阴转率.结论青蛙皮用于烧伤创面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较少排斥反应,是一种理想的烧伤创面生物敷料.

    作者:邹勃生;谭军;李效;叶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腹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治疗贲门部癌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癌手术入路新方法及不同胃切除范围的的综合疗效.方法自1992-01~2002-01共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78例,其中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3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8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5年.结果切除肿瘤上方食管>5cm,切缘无癌残留,清除的纵隔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达18.4%.全胃组5年存活率大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结论对Ⅲ期肿瘤患者或Ⅱ期发现No5、6组淋巴结有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P型空肠袢代胃术符合生理要求,并发症少.经腹手术安全彻底,但有一定的适应症.

    作者:杨俊山;孙广新;韩庆国;侯钰;袁增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