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景拾
米非司酮配伍米素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在国内普遍开展已10余年,其成功率已达90%以上,[1,2]由于药物流产安全简便,可避免人工流产操作所带来的痛苦,故选择药流的人数已超过人工流产的人数.但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为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降低清宫率,我院自2001-09~2002-06采取缩宫素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坚;周漫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9-09~2002-11对收治的17例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一期修补,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喜红;周凯;罗文峰;厉鼎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关系及对腭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116例腭裂患儿与73例正常儿童,进行声阻抗、纯音测听、听性脑反应测试,分析SOM的发生率及听力下降情况.结果两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听力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腭裂患者易伴发SOM,并导致听力下降.必须重视腭裂患者SOM的防治,对腭裂SOM患者应在腭裂修复的同时行鼓膜置管术.
作者:刘阳云;赵素萍;孙正良;李正贤;江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重型颅脑损伤后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常见并发症,继发钠代谢紊乱尤为常见,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笔者对我科1994~2003年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清钠监测,就其临床特点、相关因素、预后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尹康;蔡德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毛孢子菌病是由酵母样真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spp)所致的侵入性真菌感染性疾病.毛孢子菌共分为卵形毛孢子菌(T. Ovoides)、皮瘤毛孢子菌(T. Inkin)、阿萨希毛孢子菌(T. Asahii)、星形毛孢子菌(T. Asteroids)、皮肤毛孢子菌(T. Cutaneum)及粘质毛孢子菌(T. Mucoides)6种.
作者:郝震锋;敖俊红;杨蓉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临床上引起低钾无力的常见原因,其低钾常由并发的肾小管酸中毒引起.但临床医生由于对PSS缺乏认识,以致误诊率相当高.本文报道以低钾无力为首发表现的5例PSS并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误诊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李芬;吴轰;高洁生;陈颖娟;田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肾病综合征(NS)患者合并血栓,合并率近20%[1].NS患者常合并有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对于NS血液高凝状态尚无特殊治疗.本文采用人血白蛋白冲击治疗原发性NS患儿29例,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申田;郭旭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足跟及足踝因外伤及其他原因造成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外露,局部可供转移皮肤少,修复困难,只有采用皮瓣修复方法才能重建生理功能.我们自1999年以来,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7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上官峰;白彦锁;牛小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踝关节骨折及距骨骨折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松质骨螺丝钉,窄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但是需要第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我院自1998~2002年应用可吸收材料固定踝关节及距骨骨折5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凯;王明君;任文杰;陈明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肝胆管结石在外科治疗中比较棘手,我院1990-05~2001-07共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 043例,其中84例(占8.1%)行肝胆管盆式整形内引流术治疗,经过4月~11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成武;朱华文;曲明;姜田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鲜青蛙皮在治疗深Ⅱ度、Ⅲ度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9例患者随机分为青蛙皮组和乳猪皮组,深Ⅱ度覆盖蛙皮35例,乳猪皮31例.Ⅲ度创面换药及切痂植皮时覆盖蛙皮49例,乳猪皮44例.两组病人平均年龄、深Ⅱ度、Ⅲ度面积无显著差别.结果与乳猪皮比较,青蛙皮可减少深度创面愈合天数及抗生素使用天数,减少深度创面感染发生率,较少排异反应,增加细菌阴转率.结论青蛙皮用于烧伤创面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较少排斥反应,是一种理想的烧伤创面生物敷料.
作者:邹勃生;谭军;李效;叶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肝癌的恶性程度极高,仅20%的患者于确诊时能手术切除,且术后仍有30%~70%的复发率[1].据Takayasu等[2]报道,在672例肝癌的治疗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占54.5%,PEI(经皮穿刺酒精注射)占24.2% ,外科手术占20.6%,其他的治疗占0.7%.TACE是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ACE的影像学疗效评价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戴书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癌手术入路新方法及不同胃切除范围的的综合疗效.方法自1992-01~2002-01共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78例,其中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3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8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5年.结果切除肿瘤上方食管>5cm,切缘无癌残留,清除的纵隔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达18.4%.全胃组5年存活率大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结论对Ⅲ期肿瘤患者或Ⅱ期发现No5、6组淋巴结有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P型空肠袢代胃术符合生理要求,并发症少.经腹手术安全彻底,但有一定的适应症.
作者:杨俊山;孙广新;韩庆国;侯钰;袁增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入院前5d右手食指被树枝刺伤,当时未引起重视,伤后第5d出现头痛、头晕、全身不适、面部肌肉紧缩感,在当地按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吞咽、发音困难,约每隔15min到30min抽搐1次,每次持续约3~5min,肢体僵硬,苦笑面容,头向后仰,口眼歪斜,口吐白沫,呈角弓反张状态,来我院就诊,诊断:重症破伤风,给予伤口局部双氧水冲洗湿敷,破伤风摘毒素静脉滴注,鞘内注射、镇静、解痉,抗厌氧菌,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治疗,病情不能控制,抽搐更加频繁,致呼吸停止2次,经复苏气管切开治疗,病情逐渐平稳,气管切开套管手术后12d拨除,伤口在拨除3d后痊愈,但患者口不能闭合,嘴角动作及其发音不正常,口角流涎,当时考虑破伤风面部肌肉未完全恢复,给予针灸,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半月无效,请口腔科会诊并拍片证实为双则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失败后改用手术复位,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张进平;康宏达;张彦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下尿路疾病,常被误诊为女性下尿路感染,在就诊前往往有较长的病史[1,2].我科自1999-04~2002-04诊断和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病人18例,报告如下.
作者:辛虹;李雪爽;吴燕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和频谱形态的变化.方法对16例UC急性期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血流参数和频谱形态进行观察,其中9例病变累及左半结肠,7例累及全部结肠,与治疗后对比,并以1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病变累及左半结肠、全结肠时IMA的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SMA在病变累及全结肠时仅RI、PI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多普勒超声,可用作评估结肠的感染性疾病,估价病变的范围以及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迎春;佟爱军;周方平;刘瑞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通脉汤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制备通脉汤含药血清及oxLDL,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为4组:⑴空白对照组;⑵胎牛血清对照组;⑶oxLDL损伤组:oxLDL终浓度100mg/L;⑷通脉汤组:含5%通脉汤血清及100mg/L oxLDL,孵育24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测定上清液中NO、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结果⑴oxLDL组细胞发生损伤改变,通脉汤组细胞形态明显好转;⑵oxLDL组NO及t-PA浓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通脉汤组NO及t-PA浓度高于oxLDL损伤组(P<0.05);⑶oxLDL组PAI-1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通脉汤组PAI-1浓度低于oxLDL组(P<0.05).结论通脉汤含药血清可保护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生成增加,恢复纤溶系统的平衡.
作者:何飞;孙明;周宏研;龙开超;李彤;肖长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一致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双重确诊的2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及5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 肝活检组织进行分级、分期及分度,并与同期血浆PTA水平对比分析.结果 PTA与肝组织病变Ishak计分呈明显负相关(P<0.001,r=-0.323).PTA下降程度与肝组织学分度符合率在重型肝炎组及轻、重度慢性乙肝组达70%以上,中度慢性乙肝组仅39.3%.重型肝炎死亡组PTA显著性低于存活组(P<0.01),PTA低于10%者无一例存活;治疗2周后,存活组PTA稳步回升,死亡组持续下降.结论血浆PTA下降程度对重型肝炎及轻、重度慢性乙肝诊断符合率较高,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价值.应加强PTA检测的标准化.
作者:任星峰;葛娅;赵甫涛;李敬安;杨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性,28岁.因右胫骨中下段骨髓炎处理不当,窦口反复流脓,患肢不能负重2年余入院.
作者:陈永华;朱兰高;罗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cl-2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移植组、Bcl-2组.分别于术后第1、3、5、7d各取4只移植心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心肌细胞于术后第1d即已出现凋亡,第3d明显增加,第7d达高峰.Bcl-2组术后第1d心肌细胞即表达Bcl-2,第3d表达明显增加, 第5d达高峰,第7d仍维持高峰状态.Bcl-2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小于对应的移植组(P<0.01).结论 Bcl-2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高思海;李平;潘铁成;杨辰垣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