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芬;曾艳;郭玉莲;孙洪海
建立人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了微量元素硒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模型组肝细胞内、外丙二醛水平均显著增高,丙氨酸转氨酶外释增多,白蛋白合成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156×10-7mol/L硒预保护组上述损伤变化明显减轻(P<0.05).揭示硒对缺氧-复氧所致人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和水祥;苌新明;吴玉娥;舒昌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调查了1990~1998年6月的12651名0~6岁儿童发锌营养状况,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锌含量在1990~1994年五年之间处于波动上升趋势,1995~1998年四年间,波动幅度很小,似接近于平衡(x±SD=80.0×10-6±20.1×10-6).前五年均值与后四年均值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作者:东野广智;关雄泰;欧超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观察了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治疗恶性肿瘤36例疗效及微量元素锌(Zn)和铜(Cu)的变化.经治疗后,其中部分缓解8例,好转16例,稳定7例,发展5例.治疗后36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Zn含量和Zn/Cu比值明显升高,而Cu含量明显降低.结果提示,恶性肿瘤的发展程度与Zn和Cu的浓度有关,与Zn/Cu比值的升高密切相关,Zn/Cu比值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春平;何邦平;蔡龙荣;盛杏英 刊期: 1999年第05期
采用1995年版中国药典紫外法及23版美国药典HPLC法测定了不同厂家的亚叶酸钙针剂中亚叶酸钙含量.结果表明,紫外法因样品中的杂质有紫外吸收使测定结果偏高,使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较合理.
作者:程国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利用测汞仪测汞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较好等优点,测定了乌鸡白凤丸、增长乐、健儿三宝冲剂、龙牡壮骨冲剂四种中成药中的汞.若参照许多国家和地区药中汞限定小于0.5×10-6标准,增长乐汞含量超标,其他三种含量都较低.此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种中成药中微量汞的测定.
作者:卢业玉;张新明;陈之隽;刘聘金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论述了中医的阴阳学说与化学元素的关系,揭示了人体内宏量和微量元素是其健康和疾病的物质基础,为元素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陈德荣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生命科学中微量元素研究需要发展一种能在细胞水平上测量生物组织中元素分布的仪器或技术,核子微探针的发展使这种研究成为可能.本文简述了核子微探针的新发展及其在医学、细胞药物学和细胞谱系中的某些应用.
作者:秦俊法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介绍了益本昌药酒的研制、临床应用和疗效,测定并探讨了该药酒中所含微量元素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药酒含有或富含人体必需宏量和微量元素钾、镁、钙、磷、钠、镍、钴、钒、锰、铜、铁、钴、锌、硒等.
作者:戚建国;靳碧云;戚务身;郭秀琴;戚继光;戚玲玲;张甲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对18例营养不良婴幼儿血浆及红细胞内的锌、铜、钙、镁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15例健康婴幼儿进行对照.结果表明,营养不良患儿血浆中锌、钙降低,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营养不良患儿红细胞内锌、镁降低,钙升高,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营养不良婴幼儿红细胞内外锌、钙、镁的变化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瑛;李海林;王雅香;何雯;纳玉辉;邵文萍;王家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研究了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中草药、矿泉水等中的锗,采用Mg(NO3)2作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可提高到1200 ℃,消除了基体干扰,明显改进了灵敏度和精密度,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实用.
作者:龙洲雄;周庆华;张精萍;易永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应用日立180-30型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计,对36例食管癌组织中的微量元素Cu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癌组织Cu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u含量;Ⅲ级食管癌组织中Cu含量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癌组织Cu含量;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Cu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Cu含量.提示Cu含量与食管癌分级有关,同时Cu含量在食管癌预后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姜莉华;宋光民;潘广锦;汪运山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为探讨儿童组复发性口疮患者发病期间血清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状态,选取了65名6~14岁患儿作血清锌、铁含量、铜/锌比值、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Fe、Zn含量、Cu/Zn比值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CD3、CD4、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g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儿童组患者发病期间同样存在血清微量元素改变,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区敏华;翁志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为分析探讨乳腺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水平,利用高频超声探头(7.5~10 MHz)对38例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进行了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包括有乳腺小叶增生4例,纤维瘤5例,恶性肿瘤19例.结果表明,高频超声显像能明确肿块内部结构,结合肿块与其毗邻血管和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块的性质.高频超声显像检测乳腺肿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伟桥;叶英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通过口服氯化铝建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用跳台法观察了纳络酮对铝中毒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小鼠血中锌(Zn)、铜(Cu)、锰(Mn)的含量.结果显示,氯化铝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且降低血中Zn、Cu含量(P<0.05),而纳络酮有改善铝中毒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血中Zn、Cu含量.
作者:顾饶胜;朱志国;何玲;都培双;沈楠;李平;吴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Zn、Cu、Fe、Ca和Mg含量.结果表明,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Zn和Mg含量及Zn/Cu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u、Fe和Ca含量及Ca/Mg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以上5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与分裂样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
作者:何邦平;李东方;盛华;赵德山;姜永良;盛杏英;余海鹰;刘龙林;崔庶;孙剑;杨彬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茶叶中锂元素的含量.并比较了两种消解茶叶方法的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干法比湿法效果要好得多,干法消解的回收率在92.2%~96.1%之间.
作者:赖家平;谭昌云;陈伟珍;方蕾;杜贤新;钟维;招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了瑞安市552例0~7岁儿童头发中锌、铁、铜、钙必需元素含量,并探讨了元素含量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显示:元素含量与性别差异无显著意义;锌、钙元素含量随着年龄增长有相似变化,新生儿发铁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提示,在不同年龄儿童之间头发中元素含量存在着一定差异.
作者:胡洪跃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生物制剂样品中锌、铜、铁、铬、锰、镍的含量.结果表明,六种生物制剂中以蚂蚁因子注射液中的锌、铜、铁、铬、锰、镍含量高;不同的生物制剂中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别.这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某些疾病及微量元素缺乏症提供了有用数据.
作者:朱志国;刘伟明;奚克生;董顺福;程静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血T淋巴细胞亚群T3、T4、T8及T4/T8比健康对照组显著低下(P<0.005),而总IgE则显著升高.患儿血中必需微量元素Zn、Se、Cr、Sr及宏量元素B、Mg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而Fe、Cu、Ca、V、Al、Co及有害元素Cd则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小儿哮喘与人体免疫缺陷、部分微量元素降低及有害微量元素升高密切相关.提示: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微量元素代谢失衡对提高哮喘防治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宁;李增禧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用B超对119例晚期妊娠出现高腹压征候群的病人分析.结果显示,该症与孕妇体位、妊娠期间胎位、羊水的多少,初产孕妇及一些不正确的体外倒转引起的孕妇腔静脉受压部位及程度关系密切.认为在仰卧位或截石位的羊水偏少和早破水的晚期孕妇,若出现不明原因头晕眼花、大汗淋漓、心慌心跳,甚至休克,应迅速改变体位,及时纠正.
作者:梁顺全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