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丹丹;陈抒豪;宫艳华;梁自勉;曾琪;朱志伟
目的 了解河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河源市报告梅毒病例4 1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2/10万,发病率低为2006年的7.79/10万,发病率高为2011年的3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类型以隐性梅毒(1 946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28%,其次是Ⅰ期梅毒(1441例)占35.01%.男性病例2 182例,女性病例1 93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以25~ 39岁年龄组为主(1 380例),占33.5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1 360例),占33.04%,其次是农民工(1 119例),占27.19%.结论 河源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应加强对群众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工作和重点人群的体检工作.
作者:朱海城;陈国亮;黄雪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佛山市2家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匿名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VCT相关知识及意愿.结果 共调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323人,平均年龄(26.51 ±7.68)岁,以初中文化程度和未婚为主,分别占51.4%(166/323)和63.2% (204/323).艾滋病知识核心问题知晓率为55.7%(180/323),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同进餐或一起工作的比例分别占28.8% (93/323)和35.6%(115/323),41.8%(135/323)的调查对象知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提供VCT服务,42.7%(138/323)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接受VC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得分与是否歧视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包括是否愿意一同进餐、是否愿意一起工作、是否愿意做朋友)有关,不同得分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是否愿意接受VCT服务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及是否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朋友等因素有关(均P <0.01).结论 应在企业外来务工人群中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反歧视的氛围,推进VCT服务.
作者:隋丹丹;陈抒豪;宫艳华;梁自勉;曾琪;朱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抚州市手足口病病原检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抚州市各县区送检的重症及死亡病例、暴发疫情和日常监测病例(普通病例)的咽拭子或疱疹液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测样本429份,检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320份,总阳性检出率为74.59%;其中重症及死亡病例阳性检出率为90.91%(10/11),普通病例阳性检出率为74.16% (310/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份阳性样本中,EV71型阳性152份,占47.50%;Cox A16型阳性92份,占28.75%;其他肠道病毒阳性76份,占23.75%.病原检出高峰在每年的3-6月份,共检出阳性168份,占52.50%,以EV71型为优势毒株;次高峰在9-10月份,共检出阳性73份,占22.81%,以Cox 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0~4岁人群阳性率为75.84% (317/418),≥5岁人群阳性率为27.27%(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阳性检出率为80.47% (206/256),女性为65.90%(114/173)),男性高于女性(P<0.01).结论 抚州市手足口病各型病原均有检出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以EV71型和Cox A16型为优势毒株,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
作者:王晓敏;唐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6 0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2.40/10万;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以肠遗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0.50%(9 716例);其次为呼吸遗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25.54%(4 101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3.52%(2 172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0.44%(71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6 06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 103例)、肺结核(2 855例)、梅毒(1 108例)、流行性腮腺炎(877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53.85/10万、129.92/10万、119.53/10万、46.39/10万、36.72/10万.结论 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是清新区近年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今后应重点加强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邝西金;黎杏如;李初升;周志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小鼠前脂肪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25、50、75、100 μmol/L的Res干预小鼠前脂肪细胞24、48、72 h,并设0μmol/L Res为阴性对照组(每组设3个复孔,重复3次).全自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结果 形态学上,经50μmol/L Res干预48 h后的小鼠前脂肪细胞具有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发现,0、25、50、75、100μmol/L Res干预24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97.00±1.00)%、(91.00±2.65)%、(90.67±2.52)%和(86.00±3.61)%;干预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是100%、(86.67±2.52)%、(76.00±2.00)%、(34.33±2.08)%和(30.33±2.52)%;干预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是100%、(82.00±2.65)%、(65.67±3.06)%、(21.00±3.61)%和(16.33±3.2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增殖率与干预时间、Res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72、-0.83,均P<0.01).0、25、50、75、100 μmol/L Res干预24h,G0/G1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27.23±2.63)%、(39.03±2.74)%、(80.20±5.15)%、(87.97±3.12)%和(90.80±2.08)%;S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72.43±2.99)%、(63.93±6.90)%、(19.80±5.15)%、(12.20±2.86)%和(9.20±2.08)%,2个细胞周期的50、75、100 μmol/L Res干预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0、25、50、75、100μmol/L Res干预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0±0.10)%、(5.40±3.81)%、(8.23±4.24)%、(29.77±6.18)%和(27.23±3.17)%;细胞坏死率分别为(7.50±0.87)%、(12.00±4.89)%、(12.27±3.81)%、(12.67±6.13)%和(20.73±2.64)%,100 μmol/L的干预组的细胞调亡率、坏死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其他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0~100 μmol/L),Res可能抑制小鼠前脂肪细胞生命周期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黎文明;张翔;谭炳炎;于志文;郑琳;高渊;杨芳;冯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建立适合于流感样病例预测的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方法 采集深圳市南山区2006-2011年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绘制序列图,差分使序列平稳化,通过自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进行模型识别,根据AIC(赤池信息准则)和BIC(贝叶斯信息准则)确定模型参数,建立ARIMA预测模型,用Q统计量法对模型适用性进行检验,用2012年全年实际监测数据与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2006-2011年流感样病例累计报告199 360例,月发病大值9 765例,月发病小值594例,平均月发病2 769例.通过对2006-2011年各月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年度流感样病例发病呈现明显的高峰和低谷,高峰在每年5-8月份,低谷在当年的11月份至次年2月份,不同年度略有波动.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可得到较为平稳的序列,适合进行模型拟合,经过模型拟合诊断发现ARIMA(0,1,1)×(0,0,1)12模型为优模型,AIC值和BIC值小,分别为1 239.19和1245.98,Box-Ljung检验结果Q值为19.07,P>0.05,通过2012年拟合值与实际值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拟合分析预测.
作者:姜世强;许艳子;郑慧敏;戴传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腰臀比超标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采用人体成分测试仪测试人体成分(腰臀比),分析腰臀比正常组与超标组人体反应速度的差异,并对各年龄段腰臀比正常组与超标组人体反应速度的“优秀”率进行比较,评价腰臀比超标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程度.结果 共测试8 630人,其中男性6 218人,女性2 412人;男性腰臀比正常组与超标组选择反应时分别为(0.44±0.05)、(0.45±0.05)s;女性腰臀比正常组与超标组选择反应时分别为(0.44±0.04)、(0.46±0.05)s;无论男女,腰臀比超标组反应速度均较正常组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在20~24岁以及30 ~ 54岁之间、女性在30 ~34岁以及40~54岁之间均表现为腰臀比正常组的反应速度优秀率高于超标组(P <0.05或P<0.01).结论 无论男女,腰臀比超标都会导致人体反应速度下降.
作者:平昭;赵润栓;郭晔炳;欧映伟;冯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汕头市濠江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濠江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 3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7.89/10万,各年发病率在39.31/10万~283.52/10万之间.4-9月份是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6.03%(1 789/2 353).男性1 628例,女性725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病例以0~5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共2 239例,占发病总数的95.1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1 951例,占发病总数的82.92%.结论 濠江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阶梯式上升趋势,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是高发人群,4-9月是高发季节,应在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张文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快速检测豆制品中硼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直接溶剂超声提取后,用ICP-OES直接测定,选择249.677 nm作为硼元素的测定波长,进样速率为1.5 mL/min.结果 该方法在1.00~1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6.1% ~ 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2.01% ~4.12%,检测限(以硼计)为0.17 mg/kg.采用该方法对豆制品中的大豆、水、盐卤、熟石膏4种原料(各15份样品)进行硼含量检测,结果显示,4种原料中以大豆中的平均硼含量高,为17.57 mg/kg,其次为熟石膏1.34 mg/kg、盐卤为0.77 mg/kg、水中硼含量为0.33 mg/L.建议豆制品硼本底值为2.08 mg/kg.结论 该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限均能满足实验要求,适用于当前快速检测工作.大豆中的硼含量是豆制品中硼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对豆制品硼含量的日常监测中,应充分考虑豆制品的高硼本底值.
作者:姚艳玲;沈涛;谭军;翁光灿;杨志萍;陈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广东省居民碘营养状况,为调整省内盐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对广东省123个县(市、区)(含东莞和中山市)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法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不足5个乡时全部抽取);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随机抽取1所村小学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检20名8 ~ 10岁儿童(男、女各半)的尿样及其家庭食用盐,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抽检2~5份饮水水样.结果 全省123个县(市、区)共检测尿碘12 281份、盐碘12 281份、水碘1 633份.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87.6μg/L,200~299 μg/L的比例占27.4% (3 365/12 281),≥300 μg/L的比例占18.4%(2 260/122 81).全省21个地级市中,尿碘中位数≥200 μg/L的有10个市,均分布在山区和珠三角地区,如韶关市237.6 μg/L、佛山市221.4 μg/L.盐碘均值为30.9 mg/kg,碘盐覆盖率为97.9%(12 023/12 28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2%(11 814/12 281).水碘中位数是5.8 μg/L,其中水碘含量≤30 μg/L的样品占94.5%(1 543/1 633),有15份水碘含量>100 μg/L,占0.9%(15/1 633),如茂名市茂港区和梅州市梅江区存在水碘含量> 100 μg/L的水样分别为13、2份.结论 广东省儿童尿碘水平、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范围(尿碘100~199 μg/L),但盐碘浓度仍有调整的空间.广东省首次发现高水碘村庄,高水碘主要分布在茂名市茂港区.为预防高碘危害,建议尽快调查清楚茂港区及附近区域的高水碘分布情况,并对高水碘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礼平;钟文;李澎;杨通;刘锐;张珊花;池海珊;宋德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某特大型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投产12年来工作场所铅烟和铅尘及接触人群血铅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其预防职业性铅中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和基本职业卫生情况;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工作场所的铅烟(尘)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潜法检测接触人群的血铅水平,并分别依照GBZ 2.1-2007和GBZ 37-2002进行评价.结果 该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投产以来(2001-2012年)铅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的检测值范围为0.002 ~3.105 mg/m3,中位数0.047 mg/m3,合格率45.0%~83.3%,平均合格率61.7%(187/303);铅烟CTWA为0.002~2.523 mg/m3,中位数0.039 mg/m3,合格率20.0%~ 100%,平均合格率49.0%(73/149).铅烟(尘)合格率31.8% ~ 88.9%,平均合格率57.7%(260/452),不同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铅烟(尘)合格率从2002年度的31.8%上升至2011年的88.9%.12年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共7 893人次,血铅浓度为0.080 ~4.213 μmol/L,平均为(1.098±0.464) μmol/L;男性、女性血铅分别为(1.131±0.440)、(0.727 ±0.340) μmol/L,男女血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份的增长,人群血铅均值有下降的趋势(R=-0.755,P<0.01).12年间血铅<1.9、1.9~2.9、>2.9μmol/L人群构成比分别为94.83%、4.78%、0.39%.将血铅分为<1.9(血铅正常)和≥1.9 μmol/L(血铅偏高)2个等级进行构成比的卡方检验,不同年度间接触人群的血铅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铅<1.9 μmol/L接触人群的构成比从2001年的80.99%上升至2012年的100.00%.共有7人诊断为慢性职业性铅中毒,其中轻度、中度中毒分别为5、2例.结论 该企业投产以来铅烟(尘)浓度与接触人群的血铅水平逐年下降,血铅超标率和慢性职业性铅中毒发生率低,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效果显著.
作者:郑创亮;许丹;戴冉;冯秀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05年,国家提出将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在内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为出发点,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各项相关数据,用以提升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活动.健康档案在内容上涉及大量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与病案有许多共通处,病案与健康档案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全民整体的健康为内涵的大卫生观促进现代医疗卫生理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它不仅与健康档案的理念相关,也影响了医院病案管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大卫生观为视角点,从二者的内涵、建档目的、服务对象、管理等方面试图分析病案与健康档案的联系性.
作者:黄广琴;黄丹;刘礼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9-2012年钟山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钟山县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4 7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3.3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8.29/10万、214.53/10万、421.83/10万、345.68/10万;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钟山镇发病数多,占病例总数的32.99%(1 562/4 735);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8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6.72%(3 159/4735).5岁以下儿童占91.40%(4 328/4735);男性2 873例,女性1 862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散居儿童发病多,共4 122例,占87.05%(4 122/4735).实验室共检测病例样本186份,检出阳性134份,阳性率为72.04%;其中EV71阳性73份,占阳性总数的54.48%;Cox A16阳性30份,占阳性总数的22.3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31份,占阳性总数的23.13%.结论 2009-2012年钟山县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特征,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对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作者:潘斌;冼彩芸;徐龙钢;霍炜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平顶山市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平顶山市选择郏县、汝州市作为项目县,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每个项目乡所在中心小学4~6年级学生及村民为主要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相同的调查问卷对项目乡抽取部分五年级学生及20 ~50岁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预防缺碘方法等知识.结果 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小学生均为540人、家庭主妇均为270人.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56.36% (913/1 620)提高到93.89%(1 521/1 620) (P <0.01),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62.22% (504/810)提高到89.01%(721/810)(P<0.01).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防病意识增强.
作者:田艳丽;路建立;杜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某中学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2月23日至3月25日,某中学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4例,罹患率为0.91%(24/2 624);病例有班级聚集性,共有4个班出现病例,罹患率分别为1.9% ~ 38.0%,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罹患率高的班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3.8%(2/5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病例(OR=6.90,95%CI为1.97~24.20)、与病例共同进餐(OR=5.37,95% CI为1.60 ~ 18.01)和同宿舍(OR =5.80,95% CI为1.72~ 19.58)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OR=0.28,95% CI为0.09~0.94)是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这是1起由班内病例引发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与病例密切接触和疫苗接种率低,建议加强学校晨午检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作者:蔡文锋;阮峰;张冬生;叶中文;萧松建;练雁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 262倒,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 716.00、81 414.00、81 106.50、61 978.50、26 523.00、22 232.50年.结论 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韶芳;沈纪川;林国桢;董航;李科;周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引起的相关网络谣言事件情况,从多维度量化描述网络谣言的表现形式,探讨网络谣言的防控方法.方法 利用TRS(文本检索系统)技术实施舆情数据采集,建立专题分析模块,以H7N9、谣言、传言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正文检索,采用Excel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5月15日,全国共发生H7N9相关网络谣言事件63起,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以广东多(8起),其次为江西(5起)、河南、江苏和甘肃(均4起).首起网络谣言事件发生时间(3月7日)比首例病例公布时间(3月31日)提早24 d.网络谣言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微博、QQ空间、微信、百度贴吧、朋友网等,其中84.1%(53/63)的谣言通过微博传播,69.8% (44/63)的网络谣言为蓄意造谣;谣言内容主要包括发现病例的地区、感染病毒的途径以及疫情趋势;对谣言的处理方式基本为官方辟谣和行政处罚.结论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监管与教育、官方及时辟谣、及时公布疫情信息以及正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防控网络谣言有实质性的作用.
作者:刘国恒;李灵辉;郭汝宁;代吉亚;吴发好;宋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居民自我健康评价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珠海市香洲、斗门和金湾3个行政区内分别抽取6个居委会和6条行政村15 ~ 69岁人群进行包括社会适应状态因子、身体状态因子和心理状态因子3个因子模型18项内容的自我健康评价问卷调查,应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对珠海市居民自我健康评价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2 823人,其中男性1 385(49.1%)人,女性1 438(50.9%)人;社会适应、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因子3个维度以及自我健康评价总分的得分分别为(32.5±5.5)、(24.4±4.2)、(12.7±4.3)、(69.5±10.0)分,均高于理论平均分(分别为24、18、12、54分).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适应状态因子的大小与调查对象的年龄(F =7.442)、身体疾病状况(F=16.958)、家庭收入(F=13.720)和购买保险情况(F =6.982)有关(均P<0.01);身体状态因子与调查对象的性别(F=6.960)、身体疾病状况(F=31.518)有关(均P<0.01);心理状态因子与职业(F=7.017)、身体疾病状况(F=74.950)有关(均P<0.01).结论 珠海市居民自我健康评价主要受疾病、家庭收入、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邓韶英;李玉荣;李德云;潘杨;林小佳;肖伟华;谈嗣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12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8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32例、恶性疟53例、三日疟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83/10万,死亡1例.全省16个市的38个县(市、区)有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湛江,共报告51例,占全省病例数的58.6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0月55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22%.男女性别比为9.88∶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 49岁,占总病例的94.25%(82/87).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和干部职员为主,共45例,占总病例数的51.72%.2012年广东省136例的疟疾病例报告卡(87例本省籍和49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主要输入来源是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13例和20例,占总发病数的83.09%和14.70%.输入疟疾病例多的为尼日利亚27例,其次为加纳16例,再次为赤道几内亚、缅甸,均为10例.结论 2012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由于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因此,应加强疟疾的诊断、治疗和疫情处置能力,加强监测和防控.
作者:潘波;阮彩文;林荣幸;邓卓晖;张志兴;张启明;裴福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12年昆明市西山区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昆明市西山区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1 772例,死亡19例,报告发病率为235.22/10万,年死亡率为2.52/10万,病死率为1.07%.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841例,111.64/10万)、肺结核(253例,33.58/10万)、梅毒(244例,32.39/10万)、艾滋病(126例,16.73/10万)、伤寒/副伤寒(102例,13.54/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发病总数的66.70%(1 182/1 772),呼吸道传染病占19.47%(345/1 772),肠道传染病占13.37%(237/1 77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占0.45%(8/1 772).结论 应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付贤翠;潘莉;吴思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