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丽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在胃癌手术患者治疗之中的整体护理效果,以此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3年-11月-01日——2016年-11月-01日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50例,将其作为我们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将其分成两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成功概率。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例数是12例(40%),第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例数是24例(80%)。患者的护理程度满意度也不同,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比较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胃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比较强,还能够提升患者对胃癌的认知效果,减少住院的时间,以此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苏秀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光疗配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本院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60例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配合苯巴比妥治疗。结果在本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黄疸有51例属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经过光疗配合苯巴比妥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蓝光配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性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是值得广泛推行的方法。
作者:李晓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观察组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
作者:谢小玲;刘力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方式能够积极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引入N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NICU实习护生8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及医护配合能力、动手配合能力和紧急应急能力等带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带教时,带教老师按照路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和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有助于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张瑜;郭宇;陈晓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病房延伸指导对其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0例脊髓损伤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15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的15例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好转,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病房延伸训练不但能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增加其掌握康复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能缓解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负担,只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项静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舒适护理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7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实验组(临床舒适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小儿经临床舒适护理干预后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9%,二者比较,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实施临床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刘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讨论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方法以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86例患者都经过术后病理学确诊,其中有79例(91.86%)患者经术前组织或者细胞病理学确诊。此外,有8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情况,进行抽胸腔积液且查癌细胞处理。6例患者经肺穿刺活检、痰检以及纤支镜取活检等方法找到癌细胞,由于高度怀疑存在恶性病变而进行手术,手术中经快速冰冻切片确诊的患者为4例。结论:就肺癌患者而言,在手术前需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其中肺癌术前病理诊断是确定肺癌术前化疗以及术中手术方案的关键依据,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叶红伟;胡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对急诊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自身小儿静脉穿刺操作经验为参考,归纳出对急诊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总结出一些护理对策。结果和结论在小儿因素、护士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急诊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护士需要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及时总结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摆正心态,做到各项操作的有序进行,以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刘惠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4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疑似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阴道超声检查,在检查后基于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明确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实践应用价值。结果:宫腔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存在宫腔粘连47例,无宫腔粘连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存在宫腔粘连45例,无宫腔粘连7例,检出率为95.74%,两种诊断方式下所得出的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宫腔粘连临床诊断方式,具有方便、无创等实践应用价值,临床诊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建议在宫腔粘连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谢怀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深入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采集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8月间的600份血液标本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检查的不合理性,并找出解决方法。结果:60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标本50例,主要原因有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剂量不合格、血液凝固等(7例、16例,14例,10例、3例)。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查不合格因素较多,可针对因素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方可提高临床血液检查水平。
作者:杨国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针对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具体护理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经护理,所有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均已康复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且经过随访所有患者均未产生术后并发症状。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在治疗患者胫腓骨骨折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极大的促进骨折恢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真正保障其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任雪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脑室外引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对比两组术后脑室出血清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和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周春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有必要对老年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熊小芳;蒲芋伶;苟勇道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80例患者血液标本参与研究,根据所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溶血标本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根据研究结果,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血液采集时机、送检时间以及溶血标本因素的影响。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时,为了减小生化检验的偏差,提高准确性,应当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控制,防止不合格血液样品出现。
作者:卢淑兰;焦冠勇;刘斌;安彦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66例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发生原因。结果:66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发生因素主要是: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以及舒血宁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37.9%、21.1%、15.2%、13.6%、12.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有皮肤瘙痒、丘疹、皮肤充血、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24.2%、16.7%、12.1%、16.7%、15.2%、15.2%。结论:关于中药制剂,国家应加强对生产厂家中药制剂工艺,特别提纯工艺审核,提高标准。在对患者用药时应合理应对,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肖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调查门诊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到的100例护理投诉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借用统计学软件归纳分析这些护理投诉事件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门诊护理投诉事件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因素(62%)、病人因素(21%)、社会因素(8%)、医院管理因素(9%)等。结论:门诊护理投诉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有利于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干预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投诉率为23.33%,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投诉率为3.33%,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投诉率,适合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雪致;陈爱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以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均给予闭合复位PFNA治疗,总结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均给予患肢制动并持续2周时间,术后3周均能拄拐下床活动,术后1-4周内无感染现象,术后8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丽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2015年的8月~2016年的8月我院所收治的45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给予所有患儿积极救治,并施以悉心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救治与悉心护理,本组所有患儿临床症状与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8.3±1.7)d。结论:重视并加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张娟;赵欣 刊期: 2016年第34期